..續本文上一頁是極樂世界弘法的一種情況,一個是有情的聲音,一個是無情的聲音。
有關無情的聲音,我們看蕅祖的說明,看《附表第七》,《補充講表》第六面:有情無情同宣妙法,有情的鳥類,無情的樹木,都能夠宣揚佛法。這樣子的一個相貌到底對我們有什麼啓示?我們看澫祖的開示:此中顯微風、樹網等音,及一切依正假實,當體即是阿彌陀佛叁身四德,毫無差別也。那麼從這個有情無情的同時演說妙法,我們知道微風的聲音跟寶樹羅網的聲音乃至于由此類推,其實整個極樂世界的依正二報假法實法,其實當體就是阿彌陀佛的叁身——法身、報身、應身,乃至于涅槃的常樂我淨四德毫無差別。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我們一再講過,極樂世界的果報體是即衆生心、投大覺海。我們不是說用我們的業力去創造一個果報,讓自己受用,不是。而是我們跟彌陀感應道交以後,我們進入到阿彌陀佛的法身的意境裏面去,受用彌陀的法身所變現的果報,然後在那個地方受用。你到了極樂世界,你等于是進入到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大般涅槃的常樂我淨的四德,乃至于他的法身的裏面去了。
在這個地方,蓮池大師解釋說,他說世間上有叁種寶物是特別珍貴的,第一個叫人寶,轉輪聖王的人,轉輪聖王的輪寶你能夠所求如願。他有一個輪寶,就像輪子一樣,向它乞求什麼,它就出現。你要一個車子,要一個房子,它就能夠出現。第二個叫天寶,諸天由于過去的十善業有一種天寶,那麼你能夠心想事成。你不用乞求,不用開口,你心想它就出現,更殊勝。人寶,天寶,第叁個是佛寶。什麼是佛寶?蓮池大師說:他能夠宣揚佛法,開人智慧,叫佛寶。所以他說極樂世界處處是佛寶。你到了阿彌陀佛的講堂,聽阿彌陀佛說法,你接受佛寶;你到樹林當中聽鳥類說法,也是佛寶;你到樹林當中,我聽法聽厭了,那麼聽聽音樂,它也是在散發佛法,也是佛寶。所以極樂世界等于是,你到了極樂世界,等于你是整個人進入到了佛寶的領域去了。因爲它每一個地方都在說法,五塵說法。
我們從這個地方,雖然經文只講到寶樹羅網,但是曆代的祖師把它開顯說,其實極樂世界不是音聲而已,是五塵。你到八功德水去泡澡,你的身體跟水接觸的時候,也是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由此類推,所以說,古德說,娑婆世界只能夠音聲說法,極樂世界是五塵說法,色聲香味觸都在演說妙法。當然這個地方也就是說,我們到極樂世界在這個安樂的環境當中,事實上每天都在增長智慧的善根,在加強你的觀照力。從一個生命的相貌來說,我們講福德是安樂之本,智慧是解脫之本。你要解脫,唯一的因緣就是智慧的觀照。
佛在世的時候,有一個婆羅門居士,這個居士是一個大富長者,他是護持婆羅門教的,叫嬰儒童,他的父親、他的祖先輩都是護持婆羅門,所以他也是護持婆羅門。那麼嬰儒童他長大以後,他就跟一個女孩子准備要結婚,在結婚的時候,辦了一個很盛大的喜宴,請很多婆羅門的出家師父來應供。
這個時候佛陀帶著阿難尊者經過喜宴的門前,這個時候,佛陀就叫阿難尊者說:“你進去裏面跟婆羅門師父說,今天嬰儒童得度的因緣成熟了。”阿難尊者就秉持佛陀的教誡,就進去說:“佛陀說今天嬰儒童得度的因緣成熟了。”這時婆羅門教的師父就大笑,他說佛陀真是會開玩笑,他今天要成家了,怎麼會說得度的因緣成熟呢?他今天是明明要結婚了,但是這當中在大笑的時候,有一個婆羅門的長老就說話了,他說我們今天不能夠笑啊!我聽說佛陀講的話都會靈驗的,我們還是小心一點好。這是我們一個大護法,萬一被佛陀度走,那糟糕了。那麼這個時候他說怎麼辦呢?他說這個嬰儒童馬上就要舉行結婚典禮了,時間不多了,我們只要這個時間把嬰儒童保護好,讓結婚的時間一過,嬰儒童就不可能再得度了,那麼他就是做我們的護法了。那麼大家怎麼辦呢?大家就手牽手把嬰儒童圍繞成七圈,把嬰儒童圍到中間,外面有七層的人牆,使令佛陀不能靠近嬰儒童。
那麼結婚典禮快要到的時候,在婆羅門的儀軌當中都要先禮拜大梵天王。這個時候嬰儒童就登上禮拜的法壇,向天上禮拜大梵天,來祈福。那麼拜下去以後,就看見天上大梵天就從遠處慢慢地出現、慢慢地出現。到拜第叁拜的時候,大梵天就從天上來到這個禮拜的法壇上,白發蒼蒼,滿面慈祥,拿著一個手杖。這個嬰儒童非常高興,我的虔誠招感大梵天的出現。那麼大梵天就問嬰儒童說:“你今天要辦什麼喜事,這麼熱鬧?”嬰儒童就不好意思說:“我今天要結婚了,跟你禮拜,希望你賜福。”大梵天就說:“那你這個結婚你准備花多少錢?”嬰儒童說:“我准備花叁千金。”這個古代的金,一千金,它是銅,古代的金是用銅來代表。他說:“我花叁千金。”大梵天就說:“你這個叁千金是怎麼分配的呢?”嬰儒童說:“我一千金是用來辦酒席的開銷;第二個千金呢,是供養這些來參加的婆羅門師父,給他們當紅包用:第叁個一千金呢,是給女方當作我的聘金。就花了叁千金。”大梵天王說:“你前面的兩千金花得很正確,辦酒席,供養出家的婆羅門師父,會得到安樂的果報。但是你這個第叁個一千金,給女方一千金作聘金,你還值得你想一想,不太合理。”嬰儒童說:“怎麼不合理呢?”他說:“你想想看,你給她一千塊聘金。你想想她頭發值多少錢?她的頭顱值多少錢?她的身體你把她剝開來,你看她的心、肝、脾、肺、腎值多少錢?她的指甲值多少錢?她裏面的膿血屎尿加起來總共值多少錢?”這個時候嬰儒童他隨文這樣一觀以後,就觀察到色身的不淨,結果就生起清淨的意念。在清淨的意念之下,這個時候大梵天王就現出佛陀的相貌,叁十二相,八十種好,爲他說無常無我的道理。這個時候嬰儒童在當下證得了初果。證得初果以後,他的道心就堅固了,然後佛陀就拉著嬰儒童的手,就從虛空中飛到僧團去出家了。後來嬰儒童也證得四果阿羅漢。
這件事發生以後,有人就問佛陀說:嬰儒童其實是即將要結婚的,那麼爲什麼能在這樣的情況産生這麼大的改變呢?是不是佛陀的法力太殊勝了?佛陀說,其實不是。他說嬰儒童前生在迦葉佛時代是一個比丘,他在當時修了兩萬歲的四念處,善根深厚,所以我只是用簡單的佛法來觸動他的善根而已。
所以我們一個人哪,我們在修行當中當然每一個人都有很多煩惱、妄想,但是重要的是你要栽培善根。光明能夠破除黑暗。所以在這個地方就是說,雖然我們業障深重,但是到極樂世界還真地不怕你煩惱重、業障重。因爲到了極樂世界,你整個見聞覺知完全進入到整個佛陀的叁身四德,你每天都在增長善根,每天增長智慧的光明,來消除你的罪障、增長你的智慧的觀照。所以我們在了解極樂世界的時候,你要知道極樂世界是安樂的果報,極樂世界它更是一個清淨的果報。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好,我們轉到經文來。那麼從這個地方的學習佛法,我們作一個總結。極樂世界的說法當然它的根基很多。當然如果是法身菩薩,法身菩薩直接說佛法當然是可以,但是他所接觸的很多都是一些凡夫,所以他必須要方便,他有時候說佛法,有時候用音樂來代替,這個就是講到有情無情同宣妙法。我們看庚二的總結:
舍利弗,其佛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這個地方等于是把它作一個信心的總結。前面的有情無情的同宣妙法是怎麼來的呢?爲什麼我們未來可以去受用有情無情演說妙法的果報呢?是因爲你在念佛的時候,你當下具足了心力不可思議、法力不可思議、佛力不可思議,所以念念成就這樣一個未來的果報。你相信你在念佛的時候一定可以成就。這個地方又加強一次信心。那麼到這個地方說明了依報的莊嚴。
這個地方的說法我們解釋一下。這個說法,我想我們每一個人遲早會跟衆生接觸說法。在菩薩戒上說:菩薩爲衆生說法,你要恒順衆生。很重要!你要站在衆生的角度。你看阿彌陀佛說法也是這樣,你要聽佛法,他跟你說佛法;你暫時不想聽佛法,他釋放音樂,但是也能夠帶動佛法。善巧方便,恒順衆生。所以在菩薩戒,我們跟衆生說法,菩薩戒說,你不要想要去改變衆生,你要去影響衆生。我改變你,那你站在我的角度了,那麼你去改變對方,反而把人際關系搞壞了。我去影響衆生,我站在你的角度,我創造一個讓你自己改變的因緣,你自己去改變。諸位要知道一個觀念:一個人會改變只有一種情況——他自己想要改變。只有一種情況,沒有第二種情況。從來沒有一個人說,我強迫他改變,不可以!他的善根,你的兒子、你的親戚、你的朋友,他的善根還沒有到一個程度,你只能夠影響他,你不可能改變他。
所以我們的意思就是說,我們身爲一個菩薩,我們要創造一個讓他覺悟的因緣,讓他潛移默化,但是你絕對不要想要改變他,你改變他,一定創造對立。你看阿彌陀佛弘法就是這樣的,他有時候說法,有時候釋放音樂。有時候病人他想吃藥,你就給他吃藥,他可以堪受這個藥的苦,他就吃;他不想吃藥,你就把藥放在巧克力裏面,他把巧克力吃下去,藥也進去了。是不是這個意思?所以這個地方,我們了解極樂世界,它就是一個這樣的方便。
我們看第二段的正報妙。前面是講到國土的莊嚴,這個地方是講到佛跟菩薩的莊嚴。這個當中有兩段,第一個征釋名號,第二個別釋主伴。先解釋佛的名號,我們看征問:
舍利弗,于…
《佛說阿彌陀經導讀講記(淨界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