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阿彌陀經導讀講記(淨界法師)▪P37

  ..續本文上一頁娑婆世界享受榮華富貴,把今生的善業全部投資到五濁惡世,這個是錯誤的投資。你要有可能把這方向改變一下,我所有的善業莊嚴淨土,往這個方向走,那麼這個生命的方向調整,唯一的方法就要發願。所以諸位我們知道,佛號是一種資糧。佛號沒有方向的,諸位知道,佛號有可能會變成來生你變成大國王,也可能會讓你長得更莊嚴,也可能到淨土去。所以佛號它是一種善業,可以召感安樂的果報,但是這個佛號産生的力量到底有多大,跟你的願望是有關系的。

  所以這個地方我們贊歎發願的功德,這個地方是絕對不能忽略的。你的發願我跟大家講,你不是只有在念完佛的時候,一天發願一次,一天發願一次是肯定不夠的,要不斷地提醒自己。在這個修行的地方,大乘佛法有一個叫轉逆緣成菩提道。大乘佛法在修行很強調“轉”,就是一切法不決定,它可能是好,也可能是壞。在修聖道法門的時候,逆緣是刺激,因爲聖道法門你要得到禅定,一定要有一個安穩的環境。我跟諸位講,淨土宗,你逆境越多越好,對你是越好。因爲那個逆境的刺激,你剛好是正使我發願,厭離娑婆,欣求極樂。淨土宗很怕什麼,知道嗎?身體很健康、子孫很乖、福報很大,這個非常怕,非常怕。你的修行要比別人加倍,否則你更困難,也就是說你這個環境會讓你産生顛倒,常見。淨土宗,福報越大,越難修行。因爲你會産生迷惑,你以爲永遠是這樣,你不知道這只是暫時的因緣,所以你會被眼前的因緣産生迷惑和陷進去,而忽略了發願。所以這個地方就是說,我們要提醒自己,你來生的目標在哪裏,要不斷地提醒自己。

  好,那麼這個是講到發願。我們看第叁段。前面是贊歎信的功德、願的功德,這以下講到行,行動。這個行動當然,淨土宗的行動,在本經就是執持名號,強調持名的功德。這個當中兩段,我們先看第一段,諸佛轉贊,看經文:

  舍利弗,如我今者,稱贊諸佛不可思議功德,彼諸佛等,亦稱贊我不可思議功德,而作是言:釋迦牟尼佛能爲甚難稀有之事,能于娑婆國土,五濁惡世,劫濁、見濁、煩惱濁、衆生濁、命濁中,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爲諸衆生說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

  我們把這段經文消釋一下。那麼這個時候佛陀招呼舍利弗說,如我釋迦牟尼佛,我在這個地方,稱贊諸佛不可思議功德,諸佛能夠去弘揚淨土法門,這的確是不可思議.那麼當我在稱贊諸佛的時候,六方諸佛也對他們自己的弟子們贊歎釋迦牟尼佛有很多殊勝的功德。那麼身爲釋迦牟尼佛在因地的時候,到底有什麼殊勝的甚難稀有的功德呢?這以下講出兩種的特點:第一個在自利方面,他能夠在這個娑婆國土,五濁惡世,這個濁的意思就是汙濁的意思,這個汙濁怎麼體會呢?蓮池大師說,你拿一個幹淨的杯子,你丟上泥土,再把它攪拌一下,這個杯子的水就變成汙濁了,而且變成障礙,流動力沒有那麼順暢,叫汙濁。

  那這個五濁包括了第一個劫濁,這個是個總相了,衆濁交錯,叁災具足,這個時候人壽從八萬歲一直降到兩萬歲的時候,人開始有叁種災難,第一個,刀兵劫,開始有戰爭;第二個,有疾病;第叁個,有饑餓,好,這叫劫濁。那麼見濁,人跟人之間,開始有很多的邪知邪見。煩惱濁,衆生的貪嗔的煩惱開始躁動不安。衆生濁是講果報卑劣,這個果報,身體健康差了,所以現在醫院很多,就是病痛很多。第五個命濁,這個講壽命短暫,有很多死亡的因素出現。那麼在這麼多障礙當中,娑婆世界選擇了難行道來成就無上菩提,這件事情是甚難稀有,因爲障礙太多了。第二個從利他的角度,爲諸衆生說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他能夠在這五濁惡世弘揚佛法,這件事情也不可思議。諸位看《法華經》,在法華會上,佛陀開權顯實使令阿羅漢發菩提心以後,到了流通分的時候,有一品叫作《從地湧出品》,從地湧出大菩薩。那麼這個時候佛陀問阿羅漢說,你們跟目犍連尊者,你們都發菩提心了,我滅度以後,你們誰願意在娑婆世界弘揚《法華經》呢?目犍連尊者就出來說,佛陀,我們願意到他方世界弘揚《法華經》,不敢在娑婆世界。那麼爲什麼呢?智者大師說,因爲娑婆世界個性非常剛強,很難教育,而且一代一代,這個五濁惡世,一代比一代嚴重。所以諸位你如果今生不往生,你要有心理准備,它是一代比一代嚴重。你看你兒子不順眼,你父親看你也很不順眼,就是說我們整個世界是往墮落的方向在轉。很多人說,明天會更好,其實我都不相信。從佛法的角度,這句話不合乎佛法的道理。你現在是個減劫嘛,佛陀只在減劫出世,佛陀不在增劫,因爲增劫是怎麼樣?增劫是現代人比古人好,他是後後超勝前前。所以說你生長在增劫,你不看古人的東西,因爲古人比較笨。但是減劫不一樣噢,古人比較聰明,他是一代不如一代,他是減劫,他是一代一代差了。所以你來生的環境、你遇到的人心,來生肯定更惡劣。所以這個地方呢,它的意思就是說,這件事情是非常困難的。

  看第二段,教主結歎:

  舍利弗,當知我于五濁惡世行此難事,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爲一切世間說此難信之法,是爲甚難。

  佛陀告訴舍利弗說,前面是六方諸佛贊歎釋迦牟尼佛能夠走難行道,這件事情是不容易的。那麼這個地方是釋迦牟尼佛,對六方諸佛的贊歎,他表示同意,他贊歎的是對的。他說,我當初在行菩薩道的時候,沒有淨土法門好選擇,我只好走難行道。那麼這件事情在五濁惡世成就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在五濁惡世,面對苦惱衆生來積功累德,這件事情的確是是爲甚難,我表示同意。那麼六方諸佛贊歎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完全沒有謙卑地接受,這當中有深意,看澫益大師的注解,爲什麼釋迦牟尼佛會完全同意呢?看下一段,看最後的附表。當然,身爲釋迦牟尼佛,他不會說炫耀自己的能力,他是要告訴我們所有的弟子一件真實的相狀,他說,若不深知其甚難,將謂更有別法,可出五濁,熢火孛宅裏,戲論紛然。假設你一個淨土的人,你心理上沒有一個心理准備說,在穢土修行了生脫死是困難的,你以爲還有其它法門可以出五濁。那麼這樣子在這個熢火孛,就是火燒熾盛的房子的山宅當中,每一個人等于談玄說妙,但有言說,都無實義,因爲沒有人能夠離開叁界。所以,這個地方的意思就是,只有你在因地的時候,你深信了生死的困難,你有這樣的心理准備,你才肯死盡偷心,寶此一行,對阿彌陀佛通身靠倒。這個是釋迦牟尼佛在經文當中,一再強調稀爲甚難的一個主要理由。

  我們對佛號的歸依,就是在這個困難的地方建立起來。我覺得一個人,當然學佛很多選擇了,你今天學佛只是成就人天福報,那是不難,但是你要了生死就很困難。你看,有些人學佛以後,他個性變得很奇怪,都不跟他講話,也不跟他往來,這正常的。他心理上在對治煩惱,沒那麼容易啊。如果說你在家的時候,你以前沒有學佛,很快樂,你學佛以後還是很快樂,不正常,你根本沒有在學佛,你這叫修習福報,因爲你根本沒有在對治嘛!所以真正在對治煩惱的時候,這個是困難的。所以你一定要深信困難以後,你對佛號才産生強烈的歸依。我們之前講過,善導大師對歸依的標准是什麼?第一個,你相信你自己沒有能力能夠出離叁界;第二個,你相信阿彌陀佛可以救撥你往生淨土。如果你在念佛的時候,你心中還存有一個觀念,我沒有佛號我還是辦得到,那麼佛號對你來說是可有可無,這樣子不是叫一心歸命,不是。

  所以在這個地方講難的意思就是說,你真實能夠想要了生脫死,而你知道所有的方法都不可能,唯一的方法,這個時候你對佛號才能夠死盡一切的偷心,好好地念這句佛號,這個是釋迦牟尼佛說困難的主要因素。

  好我們回到講義,第十六面。這個地方等于勸行,因爲我們凡夫有一個毛病,就是說,得來太容易的地方就會不珍惜。我們好不容易得到人身,又得到阿彌陀佛傳承的住世,那麼有時候我們就會對這句佛號,就會比較不珍惜。這個地方,釋迦牟尼佛在經文最後的時候告訴我們,其實這句佛號是非常重要的,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如果你好好利用的話,那麼無始劫的生死的痛苦,會因爲這句佛號而解脫。勸行是這個意思。我們看最後的結勸:

  佛說此經已,舍利弗及諸比丘,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等,聞佛所說,歡喜信受,作禮而去

  那麼,佛陀講完這部經,把阿彌陀佛這四個字的內涵交待以後,很多的天人、很多的聲聞、菩薩都歡喜地作禮而去。我想你聽完這部經以後,你對阿彌陀佛這四個字的意思,應該有更深層的了解。

  好我們看最後的總結。那麼總結,結示勸修,我們分成兩段:第一段,先把前面的修學法要作一個結示。那麼淨土宗它是一個本尊相應法門,所以你一定是剛開始設立一個本尊的功德,就是阿彌陀佛的聖號,那麼把這個聖號放在心中,當作你一個本命元辰,通身靠倒。你要告訴你自己,你今天要離開五濁惡世,這是唯一的選擇,這個叫作生起不共的歸依,沒有第二條路了。那你有這樣的心理准備以後,你就有資格可以修行了。那麼在修行當中我們分兩段,第一個,靜中修,對這個佛號都攝六根,一句彌陀念誦聽,産生專注力,那麼把這個點狀的力量再淨念相繼,十句成片叁叁四,産生一句佛號的一個力量出來,這個叫作一心。那麼什麼叫不亂呢?就是你在曆緣對境的時候、妄想生起的時候,你能夠轉念念佛而調伏妄想,使令妄想消滅,佛號獨存爲止。

  這個地方我們要說明一下,這個地方前面都說過了,我們在臨終的時候,有兩種力量,第一個叫隨業往生,業力的因素不可忽略。所以臨終的時…

《佛說阿彌陀經導讀講記(淨界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