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個生死凡夫,他就需要衣服了。我們一個凡夫衆生,除了身相莊嚴以外,用衣服來莊嚴自身。極樂世界的衣服是怎麼樣成就的呢?是怎麼來的呢?極樂世界怎麼會有衣服呢?隨念即至。極樂世界的衣服是你念頭一動,它就出現了,思衣得衣,思食得食,極樂世界的衣服,它是你念頭變現出來的。你念頭一動,它就出現了。那麼是出現什麼樣的衣服呢?如佛所贊,應法妙服。它出現的是一個佛陀所贊歎的、莊嚴的、如法的衣服,而且是自然就顯現在色身上面,也就是說,你得到衣服的整個過程,你不需要去裁縫,太大、太小,還要去裁縫那個布料;或者是染治,做種
種的染色;甚至于衣服穿過以後,還要去做種種的洗滌。那麼假設不如是的話,不取正覺。
這個地方意思就是說,我們生死凡夫當然衣食是我們生活的所需了。過去我去參加蓮因寺齋戒學會,忏公師父就說,在大陸的東北有一句流行的話:嫁漢、嫁漢,爲了穿衣吃飯。說一個女衆的心思是怎麼樣呢?爲什麼去找一個好的先生呢?爲了兩件事情:穿衣、吃飯。當然這樣的一個話就道盡了一個人生命的內心世界,人們所忙碌的無非就是爲了衣服、爲了吃穿,頂多加一個住,吃、穿、住。我看我們臺灣的情況,南方人,知識水平相對比較低的南方人比較重視吃,他覺得吃東西是最實在,吃到肚子最實在,所以衣服穿得很隨便;北方人他注重穿,你看他吃東西很簡單,但是他甯肯把錢省下來買漂亮衣服。當然這是人生的選擇不同。但是,總而言之,我們一個生死凡夫,吃穿這是一個主題。當然阿彌陀佛也就不敢忽略這個主題,所以他在發願的時候就想到這個問題了。就是你今天一個修道人,你不必爲飲食去忙碌。爲什麼呢?“隨念即至”這四個字是很重要的,說你念頭一動它就出現,你要吃飯,你念頭一動它就出現,你吃完的時候,你念頭一動,就自動消失掉了。你今天換這個衣服,你不喜歡,你再念頭一動,它又換另外一件衣服,這個地方叫作所謂的“隨念即至,自然在身”,是這句話的意思。這個地方也就是說,我們免除了整個衣食的牽挂。
看下一個,丁六、壽命無量願。這個願太重要了,我們先把經文念一遍,請合掌:
設我得佛,壽命有能限量,下至百千億那由他劫者,不取正覺。
其實極樂世界整個功德,當然我們可以說以佛號來做代表,阿彌陀佛所代表的意思,包括了無量光跟無量壽。無量光代表整個依報的莊嚴,以光明來攝盡所有極樂世界的房子、樹木,乃至于大地的莊嚴,就是以光明攝受。這個正報的莊嚴,其實正報莊嚴,我們剛剛學過了很多,包括身相莊嚴、衣食自然、五種神通 我們還沒有學到,身體沒有病痛,身體健康等等,但是最重要的壽命,正報最重要的就是壽命無量,我們先把它消釋再解釋。
在我成佛以後,極樂世界的人民,也就是說我們今天在娑婆世界,我們放棄了今生,我們活在未來,我們把今生應該享受的福報,本來你有這個福報去享受美好的飲食、美好的衣服,你全部犧牲掉了,你把所有精神體力用來修學淨土法門。好,你今生的努力終于沒有白費了,你今生的辛苦到了極樂世界去了。當然你就很在意了,這樣子的一個果報體,我今生的努力,這個果報體它提供我多長的壽命讓我受用呢?如果你到了極樂世界,在這麼好的一個環境,當然我們很在乎壽命,因爲福報是以壽命做基礎啊!假設沒有壽命,那我去極樂世界只是很短暫的停留,那就完了。所以說,極樂世界的壽命是,即使是可以限量的話,那麼它最低的程度不能夠低于百千億億劫,假設不如是的話,不取正覺。
這個經文的意思就是說,古人常說一句話,拼個今生,永做閑漢。這個“永做”意思就是說,佛陀不同意我們升天,我們今天身爲一個有情衆生離苦得樂,天上是一個快樂的世界,佛陀爲什麼禁止我們菩薩升天?因爲它壽命太短。你到了天上去,你天上福報享完以後,你就墮落了。“譬如仰天射箭,勢盡還墮。”你往天上射箭,箭力量結束了就掉下來了。極樂世界的特色,就
是它提供你一個非常長的壽命,足夠讓你修學聖道。假設我們一般來說,花叁大阿僧祗劫來成佛的話,它提供你是一個“彼佛壽命,及其人民,無量無邊阿僧祗劫。”你再怎麼懈怠,壽命都夠你用了。
我們在娑婆世界的壽命是一個很大的障礙,就是死亡的問題,生老病死,這個死亡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因爲這個死亡,造成了一種隔陰之迷,使令我們的正念産生了中斷,變成我們的壽命一加一不等于二。這怎麼說呢?諸位今天來這個地方聽四十八願,我相信很多人應該是很有很多的大乘善根,絕對不是今生才學佛,我絕對不相信。那麼爲什麼到現在還在流轉呢?因爲這個死亡,這個分段生死的死亡是個嚴重的障礙。你今天到了叁十歲開始覺悟了,開始學佛了,開始用功用到六十歲,哎呀,內心世界把煩惱調伏了,夕陽無限好,但是,可惜近黃昏哪!你看我們經常,當然在家人一般不學佛不講,修行人時常有這種感歎,就是說,我二十歲出家,出家的時候幹什麼呢?根本沒辦法修行,你光是對治煩惱就沒有力量了。剛開始出家的人沒有一個人在修行,就是先忙著對治煩惱,趕快把煩惱壓下來,差不多花五年到十念的時間,把這種煩惱障一一地調下來。哎,十年後內心天下太平,你要修止修觀自在啊!修行的好時間出現了,但是時間不多了,時間不多的時候你又死掉了。死掉又來生開始,又開始糊裏糊塗到了叁十歲,又學佛了,學佛以後又開始對治煩惱,煩惱調伏以後年紀又大了……我們幾時可以成就聖道呢?這是一個問題。
就是這個分段生死,這個死亡中斷以後,你換一個果報體就換一個心態,問題在這個地方。你不要以爲你現在正念分明,來
生不一定啊!你看蘇東坡,蘇東坡你看他今生風流倜傥,什麼喝酒吃肉,去逛那個風月場所,印光大師說,你不要看他今生這麼放逸,他前生是五祖戒禅師啊!我把五祖戒禅師的整個經曆找出來,我發覺這兩個道不起來。他前生這麼用功,他今生是這樣子。就是我們的退轉從某一種程度來說,跟我們壽命的死亡有關系。所以今天極樂世界,當然阿彌陀佛他思考到這個問題了,這個避免分段生死的問題。
你說我今生跟你拼了,反正生死的問題遲早要解決的。你說我今生不急。你今生不急,來生你還是要面對;你來生不急,你再來生一定要面對。我告訴大家一個觀念:你遲早要面對這個問題,而且你越晚處理對你越不利。諸位你們知道整個世界是變化的,是往好的地方變,還是往壞的地方變?是的,往壞的地方變。我從來不相信明天會更好,唱這首歌的人真的是誤導衆生呐!因爲你講的不是真理嘛!我們的世界是一個動態的,而且它的趨勢是往墮落的方向在走,這是佛陀講的末法時代:正法、像法、末法。我們現在只是末法的初期,所以我們今天要有一個覺悟,就是說,第一個,生死問題,沒有一個人可以幫你處理,佛陀不能進入你的內心世界,幫你把生死處理,不可能!他頂多說法讓你知道,讓你自己去覺悟,第一個你自己遲早要面對的問題,你今生越早點做成功率越高,你拖得越久,你後面越麻煩。
只要我們今天真實地掌握一個正確的方法,當然修行要做一些犧牲,減少一些不必要的享受。到極樂世界以後,這個淨土法門可以說是一勞永逸了。一勞永逸啊!你看你修聖道門,你從初果,初果你還沒有大事已辦;到二果,證到二果以後,你要經常保持小心,到叁果、四果,每一個階段都要謹慎小心。但是到極
樂世界以後,你這一期的生命你基本上,你大概OK啦,你這個成佛的路大概清楚了,你不會退轉了。爲什麼?它那個壽命很長,所以這個壽命是非常重要,我們在抉擇我們是不是往生到淨土去,甚至于在十方淨土當中,有藥師佛的淨土,有阿彌陀佛的淨土,其它的淨土,爲什麼在曆代的祖師傳承當中,特別強調西方淨土?因爲它提供的壽命特別的長,是一個很重要因素,使令我們不必去經常更換壽命,更換這個胞胎。這個地方是講正報的壽命。
我們看下一個,隨願修短願,看經文: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壽命無能限量,除其本願,修短自在,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我們把它做一個消釋,在我成佛以後,國中的天人他這一期的壽命,可以說是非常非常的長,長到幾乎可以說是無能限量。這個地方的無能限量我們解釋一下,是有量的無量,它還是有量的,極樂世界你還是總有一天要往生、要死掉的,只是說因爲它太長了,所以我們說是無能限量。但是你還是有選擇余地的,除其本願,修短自在。假設你有很特殊的願望,你很急迫地要到衆生的世界來,你根本沒有時間把極樂世界的壽命全部用完,那沒關系。你要“修”,這個“修”就是長期的修學,你希望在極樂世界長期地安住,直到等覺菩薩爲止。在極樂世界你不可以成佛的,你頂多到等覺菩薩。第二個,或者你選擇短暫的停留,你都可以隨你的心意自在地選擇,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也就是說,今天阿彌陀佛提供你這麼長的壽命,他並沒有強迫你一定要把它用完。你說我這個人最大的缺點就是大悲心太
重,你到了極樂世界成就不退轉以後,對世間的五塵有一定的免疫功能、有一定的無住的力量以後,你就急著要回入娑婆,可以。有些人,他願意在極樂世界親近十方諸佛,直到等覺菩薩,也可以。所以這個叫作隨其本願、修短自在。你看我們淨土宗第十一祖叫省庵大師,他做一個《勸發菩提心文》。他臨命終的時候,他的弟子跪滿地板在哭泣。這大師說:你們不要哭泣啦,我呢,去去就來,生死事大,大家盡心念佛。那麼省庵大師說,去去就來,可見得他可能會很早就回來。我們臺灣的回向文,不知道新加坡是怎麼回向,你看: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花爲父母。到了淨土以後,幹什麼呢?花開見佛悟無生,你的目的是要見佛聞法。那…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選讀講記(淨界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