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选读讲记(净界法师)▪P9

  ..续本文上一页常重要。那么我们从这个地方有三个愿,但是你也可以看出极乐世界的这样一个消息:它是一个安乐的环境、庄严的环境,而这个环境当中释放出一种圣道的力量,在引导你的心趋向于菩提心,趋向于清净法身。这个是讲到依报的环境。好,我们看第二个身心安乐。这以下我们开始探讨它的正报。我们有环境,要有一个正报。正报当中有十一个愿,我们选出十一个代表,第一个,国无恶道愿,看经文:

  设我得佛,国有地狱饿鬼畜生者,不取正觉。

  我们把它做一个消释。在我成佛以后,我的极乐世界的人民绝对不可能有人到地狱去、到饿鬼去、到畜生去。地狱的特色,刀山油锅;饿鬼中的众生的相貌是饥饿口渴;畜生道的相貌是系缚打杀:它要么失去自由,你说我把你养得好好的,但是它失去自由。它衣食无缺,但是它没有自由;那要么它在大自然里面飞来飞去,但是它没有足够的饮食。所以说,这个三恶道对我们来说是一个苦恼的世界。古人说,你生命当中,身为一个人,你就算是——宗喀巴大师说,你一生当中最严重的病痛,痛到在地上打滚,跟三恶道比起来,那还是天差地别,跟地狱比起来,跟饿鬼道、畜生道比起来,那还是差很多。

  我们身为一个菩萨,你绝对要避免让你自己到三恶道去,除了痛苦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因为它会障碍善根。你今生读了很多大乘经典,你对于大乘的教理很深刻地体悟,但是你在偶尔的机会当中牵涉到一个罪业,到三恶道去了——你完了。你变成一只狗,你这个狗的果报体离开了以后到人间,你过去的善根忘得一干二净了。为什么?报障!你经过畜生道的这个过程以后,你过去的善根完全忘得一干二净,你还得重新开始学习。因为这个三恶道果报障道,它障碍圣道。所以你看《成唯识论》,佛陀在《成唯识论》里面警告菩萨:你绝对不能到三恶道去。你没有得自在之前,你今天修一个善法,可能会牵涉罪业,你不能做。因为你到三恶道去,你的代价太大了。你说我可以承受痛苦,问题不是痛苦而已啊!你从三恶道出来,这个后遗症太严重了,这个愚痴相太严重了。三恶道就是愚痴,所以极乐世界

  的保证就是说,你到极乐世界,它根本没有三恶道,那么我们就远离很多障道的因缘。看第二个,丁二、不更恶道愿,看经文: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终之后,复更三恶道者,不取正觉。

  我们加以消释。在我成佛以后,我们国中的天人,这个地方当然指的凡圣同居土的天跟人。你在极乐世界这一期寿命终了以后,在未来的生命当中,假设又到三恶道去的话,那我不取正觉。这句话意思就是说,只要在你的生命当中,你曾经去过极乐世界,那就代表什么意思呢?你只要去过极乐世界一次,你以后的成佛之道,你不可能堕三恶道,不可能!这是弥陀的保证。

  我们的学佛,我们讲离苦得乐也好,讲趋吉避凶也好,其实你看整个大乘佛法的道次第,离苦得乐,它是两个次第啊!你知道菩萨应该先离开痛苦,还是先追求安乐呢?你知道吗?应该先离开痛苦。你看我们刚开始都是先持戒,没有人叫你先修善,先持戒。为什么?远离过失。为什么远离过失?先离开痛苦。所以趋吉避凶,先求避凶。我可以不马上得到安乐,但是我不能到三恶道去。所以极乐世界这个保证对一个菩萨很重要。你看我们中国人有一句话叫“平安就是福”,平安就是福报。你说平安怎么是福报呢?只是平安而已,只是没有灾难而已?没有灾难就不错啦!是不是?因为我们未求趋吉,先求避凶。

  所以整个菩萨道,佛陀对一个初心的菩萨,不要求你成就种种的三昧乐、涅槃乐,什么功德庄严,这个都不急,先不要到三恶道去!那么这个地方就是两个保证:第一个,你到极乐世界,没有三恶道的因缘;第二个,你离开极乐世界以后,你再也不可

  能到三恶道去了。到极乐世界后面会说明,你有两个选择:你只要到极乐世界去一趟,你回来以后,你可以转到其他诸佛的清净国土去,再投生到其他诸佛世界去,继续地修学圣道;第二个,你来到人世间,广设方便、度化众生,当然这个时候你是自在的。好,我们看第三、不闻恶名愿,看经文: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乃至闻有不善名者,不取正觉。

  这段的愿文,古人说,前面的远离三恶道是离开痛苦的果报;这个地方的不闻恶名,是离开痛苦的因地。为什么会有痛苦?因为有罪业。为什么有罪业?因为你有邪恶的思想。在极乐世界,你不可能创造一个邪恶的思想。我们看这个经文,在我成佛以后,国中的天人,你在这一期生命当中,你绝对不可能接受到邪恶的名言——邪恶的语言、邪恶的文字来构成你邪恶的思想。我们的结果是由行为来的,你为什么今生变这个样子?因为你过去有这个业。那为什么他会造这个业呢?因为他有这种思想。因为你有悭贪的思想,你就会造作这种悭贪的行为,变成贫穷的果报。所以整个生命的造作是心为业主,思想推动的,没有思想不能造业。比如说你今天从你的家到大悲精舍来,你开车过来,可能你一路上压死了三十只蚂蚁左右。那我问你,诸位,这个算不算罪业?不算,当然不算。为什么呢?因为你没有犯罪动机。你今天把它压死了,但是你没有这种杀害的思想。所有的罪业要成立,第一个,要有内因力,要有犯罪动机。你根本就不是想要杀害它,你是想要来大悲精舍听经。所以,这样子叫“无记业”,顶多影响你的别报,不能让你到三恶道去。罪业会到三恶道,你不会因为这个行为到三恶道去,顶多可能你跟它结恶缘,

  它来生看到你不太欢喜,如此而已。所以思想是你一个造业的根本。

  你看我们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有一个不好的思想,“我喜欢怎么样,我喜欢怎么样”,其实这个人没有什么前途了。你一个人要常说“我应该怎么样”。我们从一个人讲话当中,我们可以知道这个人思想是怎么样的,也大概知道这个人的生命往哪一个方向在跑,你大概知道。老一代都可以听你讲话就知道,你未来怎么样了,因为从你的话里面就看出你的思想,也就看得出你这个人未来造业的趋势是什么。所以说,我们到了极乐世界所成就的思想都是正确的,你不可能产生邪恶的思想,都是产生大乘的思想。当然,你成就大乘的思想,你就会造作大乘的行为。这个地方是讲到远离恶因缘。前面是讲到远离恶的果报,这个是远离恶的因地,你不会听闻到邪恶的思想。我们看第四段,三十二相愿。看经文: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悉成满三十二大人相者,不取正觉。

  我们讲到这个正报的身心,讲到离苦跟得乐。前面的远离三恶道,远离邪恶的思想是偏重在离开痛苦;那么这以下的身相庄严、衣食自然、具足神通、寿命长远,这个是开始讲到得乐。我们不能只是离苦,太消极了。极乐世界有什么样的安乐的身心?这个地方讲安乐的部分。第一个,先讲极乐世界的外表怎么样,身相怎么样。在我成佛以后,国中的天人,他都能够成,“成”就是成就,或者是部分成就,或者是圆满三十二大人相,假设不如此的话,不取正觉。这个三十二大人相的意思,就是说在佛教当中,这种福德、智慧具足所表现出的庄严相貌——三十二相。

  这三十二相,时间关系不一一解释。但是我告诉大家一个概念,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讲,三十二相我们怎么去想象它的庄严。龙树菩萨说,你一个凡夫看到这三十二相会生起大欢喜心。这个欢喜心到什么程度呢?你甚至于可以为他牺牲生命在所不惜。三十二相,他对你的摄受力,摄受到他要你死,你没有第二句话。龙树菩萨说,为什么今天佛陀成就万德庄严,成就觉悟以后,他要百劫修相好呢?三祗修福慧成佛,还要花一百劫来修这个相好呢?因为,龙树菩萨说,佛陀所宣说的真理,讲无常的真理、无我的真理,都是违背我们人性的,违背我们过去的思考模式的。假设佛陀没有三十二相,很难取信于众生。因为他讲的道理跟我们一般的思考模式相冲突的。所以佛陀成佛以后,一定要再花一百劫的时间来修这个相好。那么到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提供你一个相好庄严的色身。

  当然你说我三十二相干什么用?如果你只是想要自己用功,你把房门关起来,那当然没有用了。但是当你要去利他的时候,建立人际关系的时候就有用了,因为人家第一个先看到你的外表。我们在台湾看到一个“民调”,它说,外表长得庄严的人找工作比较容易。他即使犯了错,大家也容易原谅他,占很多好处的,不是没有好处的。同样这个人犯错,A也犯错,B也犯错。你长得庄严,人家容易原谅你;B的话,重罚!因为你长得不好看。所以这个人际关系跟庄严也是有关系的。所以说,当你开始想利他,你想要有所作为的时候,我告诉大家,你的身相就很重要了,因为人家第一眼不是看到你内心的戒定慧,先看到你的外表。所以极乐世界提供一个美好的外表,三十二相,有助于我们未来摄受众生用。好,我们先休息十分钟。

  第四卷

  好,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十三面,丁五、衣服随念愿。

  我们这一科是介绍我们往生到极乐世界所成就的功德庄严,这当中有两个项目:一个是安乐的功德,一个是解脱的功德。就着有为的安乐来说,我们又分成了依报庄严跟正报庄严,那么这一科我们讲到极乐世界一个正报的五蕴的身心,它的一个相貌。我们前面讲到极乐世界的五蕴身心:第一个,它没有三恶道;第二个,身相庄严。那么现在我们讲到这个衣食自然,受用的衣食特别的自然。我们看经文,大家请合掌: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欲得衣服,随念即至,如佛所赞,应法妙服,自然在身,若有裁缝染治浣濯者,不取正觉。

  我们加以消释。在我成佛以后,国中的诸天跟人民,当然往生的人是很多了,比如说: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也往生,这种法身菩萨就不需要衣服了,做法工作,着忍辱衣,入慈悲室。但是一…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选读讲记(净界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