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选读讲记(净界法师)▪P8

  ..续本文上一页数目。

  那么这个地方到底透露什么消息呢?我们说明一下。那么从古德的注解上说,我们的生命当中,也会因为一时的善业而创造一个庄严安乐的果报,比如说你今生很富有。但是你的富有不可能是无有限量的,不可能!你可能小时候很富有,长大变得不富有;你可能小时候不富有,长大以后富有;而且即使你富有,你也不可能庄严;你庄严,你也不可能眷属美好……所以古人说,人生孤贫残你三个至少具足一个:你要么孤独,你没有一个美好的眷属来享受天伦之乐;贫,你要么贫穷,要么你就是身体有残缺、有病痛,你不可能说你孤贫残三个都没有。你如果没有,这个变成不正常,不正常就不会持久。为什么?你知道吗?因为我们在造善业的时候,我们同时也造了恶业,所以得果报不可能完全是快乐的,不可能!所以你看到一个人,所有的都是快乐的,其实这不是一个好现象,他已经到了极限了,物极必反。但极乐世界不一样,我们今天在了解极乐世界的时候要有一个概念:我们娑婆世界的整个受用叫作“业报身”,是业力创造的;极乐世界的整个庄严,为什么它的整个庄严是没有限量的?它富贵是没有限量的,它的健康是没有限量的,庄严没有限量的,因为它是弥陀的法身所变现。它刚开始的一个来源不一样。简单地讲,我们到极乐世界,它的一个情况叫作即众生心、投大觉海。就是我们今天去受用弥陀的功德,阿弥陀佛从因地开始,经过三大阿僧祗劫的修习六波罗蜜,他积集一个广大的资粮,他开放给我们来受用。所以我们要知道,我们今天到极乐世界,是去分享弥陀的功德,那弥陀的功德是法身变现的,所以它是没有限量的。我们后面会讲到,你看它的寿命也没有限量,随便你使用,除非你自己愿意舍掉生命;它的健康也没有限量,你小时候很健康,长大也很健康,那么老了也是很健康;你到了极乐世界你身相是三十

  二相庄严,小时候是这样,你根本不会衰老,你以后永远是三十二相庄严。就是说极乐世界那个功德相一旦出现以后,它永久不会消失,极乐世界没有所谓的“无常败坏”这四个字,没有这件事情,因为它的背后不是业力变现的,它是法身所变现的。所以基本上这个愿文是一个总说,就是极乐世界你所受用的是弥陀的法身的功德所变现出来的,所以我们叫作即众生心、投大觉海,是这个意思。那么这个愿文我们为什么把它排第一个呢?因为它有一个概念,一个总概念的意思。好,我们看第二个:宝香妙严愿。这以下就个别地把极乐世界这种依报的庄严,慢慢把它开展出来。我们看经文:

  设我得佛,自地以上,至于虚空,宫殿楼观 ,池流花树 ,国土所有一切万物,皆以无量杂宝百千种香而共合成 。严饰奇妙,超诸天人。其香普熏十方世界,菩萨闻者,皆修佛行,若不如是 ,不取正觉。

  这个是第三十二个愿。我们看消释。在我成佛以后,在整个极乐世界的生活空间,包括了从大地以上乃至于到天空,那等于是包括整个我们生活的空间,这些空间有什么东西呢?有宫殿——我们所居住的环境;有楼观——弥陀说法的地方;有八功德水——就是我们平常沐浴洗澡的地方;或者是花树,有种种的树木,乃至于所有一切的万物,这以下就讲出它的一个结构性:皆以无量杂宝百千种香而共合成。

  我们娑婆世界的基本结构,大部分来说是混凝土,好一点的结构就是木头,实木的块木、柚木等等。极乐世界它的房子也好、宫殿也好、树木也好,它不是水泥所成的,它也不是木材所成的,极乐世界的结构是七宝所成。那么这样的一个七宝,我们看《无量寿经》的经文里面可以知道,极乐世界的宝物有三种特色,你最好把它记起来,第一个它放光,青黄赤白,我们娑婆世界的宝物顶多它会反射光明,但是它不会主动地放光。你看你拿到一个摩尼宝珠,拿到一个蓝宝石,它不可能放光的,它只能够反射光明。但极乐世界的宝放光,这第一个,光明。第二个,极乐世界的宝物释放香气,这个很特别,珍宝能够释放香气,这个连天上都没有。天上的宝物顶多放光,它不可能释放香气。第三个极乐世界的宝物,能够演奏天乐,能够释放音乐,所以在极乐世界的整个结构当中,它的宝物具足了光明、具足了香气、具足了音乐,这是我们对极乐世界整个建筑结构的了解。

  严饰奇妙,超诸天人,那么这样的一个七宝所成的结构,它是非常奇特微妙的,超诸天人,这个地方包括超出了“天”,也包括超越了“人”。那么超诸天人,古德说,什么叫“超诸天人”呢?他说天上的宝物能够放光,但是没有香气;天上的沉香能够释放香气,但是没有光明。也就是说在天上这样安乐的环境,光明跟香气很难同时表现出来。你看沉香有香气,沉香没有光明;珍宝有光明,但是珍宝没有香气。只有极乐世界的珍宝同时释放香气、释放光明、释放音乐,这个叫作超诸天人,它的功能太多了。而且这种功能还有它的一个特殊的效果,其香普熏十方世界,菩萨闻者,皆修佛行。当这个光明散发出来,当这个香

  气散发出来的时候,我们在那个地方经行也好、打坐也好,我们听到了这个音乐,我们闻到了这样的香气,我们看到这样的光明,有什么好处呢?都能够皆修佛行,发起菩提心,开始修习六波罗蜜。也就是说我们在受用极乐世界的庄严的同时,我们会产生一种强大的圣道的力量,这一点是跟我们娑婆世界差别很多。我们娑婆世界看到宝物,你第一个感觉是什么?想把它占为己有,贪心。娑婆世界美妙的东西背后都充满了很多很多杂染的心,极乐世界不是。极乐世界美妙的东西我们去接触的时候,菩萨闻者,菩萨见者,皆修佛行,它会启发你的菩提心。那么,若不如是,不取正觉。

  在澫益大师《弥陀要解》里面,他讲出一个非常重要的话,他这句话把极乐世界的这些庄严做了一个描述。他说极乐世界的庄严,你应该怎么去理解它呢?说是“一一理性,具足庄严;一一庄严,全体理性。”那么这么一个理性,就是一种真空的法身,它法身当中所显现出来的是一一理性,显现庄严;而每一个庄严,它又会带你进入法身,它不会带你产生欲望。所以一一庄严,全体理性,这是很特别的一个地方。极乐世界的庄严,不会让你产生迷惑颠倒的心识,所以叫菩萨闻者,皆修佛行。那么这个地方是把极乐世界这样的一个结构,把它开出来。我们看第三个:照见十方愿。我们前面主要是讲到宝物所构成的房子、楼观,这个地方讲到树木,我们看经文:

  设我得佛,国土清净,皆悉照见十方一切无量无数不可思议诸佛世界,犹如明镜,睹其面相,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在我成佛以后,我的整个依报的国土是如此的清净庄严,不但是清净庄严,这整个极乐世界的依报,不管是房子里面的珍宝,或者是树木上面的树叶,它都有一种很特殊的功能。是什么功能呢?皆悉照见十方一切无量无数不可思议的诸佛所教化的世界,这当中种种的善恶的因缘。而你能够在极乐世界一个国土,看到了无量无边的诸佛教化的世界当中种种染净的状况,而这种状况,就好象你在家里面照镜子一样,如此的清楚,如此的分明,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们前面讲到,我们到了极乐世界,我们被极乐世界的光明照射,我们闻到极乐世界的香气,我们菩萨闻者,皆修佛行,启发我们的道心。那么这个地方是你实际看到诸佛世界的整个因果的道理。古德讲出一个譬喻说,你到极乐世界,你会亲眼看到整个宝物当中显现出来:某些人因为布施的关系来世升天了,有些人因为悭贪的关系,来世到三恶道去了……这样子有什么意义呢?也就是说我们在娑婆世界学习很多的道理,但是我们往往觉得很多因果的道理跟事实上的印证,产生很大的落差。怎么说呢?这个人无恶不作,但是福报比谁都大;这个人造了很多善事,这个人贫穷多病。我们很难把这个道理跟现实的生活做一个等号,就是善业招感安乐的果报,罪业招感痛苦的果报,在很多人世间没办法得到印证。为什么?因为因果是讲三世的,你今生的果报往往是跟前生有关的。你今生造了业,往往是来生才出现,所以由于这个时间的落差,我们很难从这个地方得到印证,我们对于真理的深信产生一定的动摇。但极乐世界不是这样子。极乐世界让你亲眼看到这个人他造了什么善业,升天了,他造了什么罪业,堕落了,你马上从这个事相的印证对这个真理产生更深刻的信心跟理解。就是它能够去照见诸佛世界的善恶因缘,这

  样子对我们修学圣道来说是有帮助的。因为每一个道理,如果背后都很多事相的印证,这个真理你会了解更深刻。我们把它做一个总结,到这个地方,依报环境作结束,我们提出三个愿。

  我们在娑婆世界的修学圣道,古人说,你今天发了菩提心,你今天选择求增上生,你就象是一个逆水中的鱼,这个水是逆流,逆流而上。什么叫逆流而上呢?因为环境给你的因缘是堕落的因缘,所以我们在娑婆世界,修学佛法是很困难的。在极乐世界你修学圣道,是自然生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自然”这两个字,你要把它参透。说你很自然,你到了山边林下去经行、散步,你在那地方打坐,整个色声香味触它所释放的信息,你看到的东西,都是引你趋向圣道的,很自然,你根本不用勉强去修学。娑婆世界你试试看,你看到什么东西,都是让你放逸的多。你去那个百货公司逛一趟,你很自然生起贪心,你不可能说,我逛一圈以后,我道心增长了,不可能的,是不是?你的购买欲望增加了嘛!所以说,我们必须要很理性地知道,选择一个好的环境,对一个大乘的佛弟子是有帮助的。这个成佛之道有很多选择,但是你要很冷静地思考,你将往哪里而去?你的生命是你决定的,你不能等到临命终才决定,因为那时候来不及了。就是说成佛之道,你应该选择一个最有力的方式,来成就你的菩萨道。我觉得一个人有权力选择环境,非…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选读讲记(净界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