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數目。
那麼這個地方到底透露什麼消息呢?我們說明一下。那麼從古德的注解上說,我們的生命當中,也會因爲一時的善業而創造一個莊嚴安樂的果報,比如說你今生很富有。但是你的富有不可能是無有限量的,不可能!你可能小時候很富有,長大變得不富有;你可能小時候不富有,長大以後富有;而且即使你富有,你也不可能莊嚴;你莊嚴,你也不可能眷屬美好……所以古人說,人生孤貧殘你叁個至少具足一個:你要麼孤獨,你沒有一個美好的眷屬來享受天倫之樂;貧,你要麼貧窮,要麼你就是身體有殘缺、有病痛,你不可能說你孤貧殘叁個都沒有。你如果沒有,這個變成不正常,不正常就不會持久。爲什麼?你知道嗎?因爲我們在造善業的時候,我們同時也造了惡業,所以得果報不可能完全是快樂的,不可能!所以你看到一個人,所有的都是快樂的,其實這不是一個好現象,他已經到了極限了,物極必反。但極樂世界不一樣,我們今天在了解極樂世界的時候要有一個概念:我們娑婆世界的整個受用叫作“業報身”,是業力創造的;極樂世界的整個莊嚴,爲什麼它的整個莊嚴是沒有限量的?它富貴是沒有限量的,它的健康是沒有限量的,莊嚴沒有限量的,因爲它是彌陀的法身所變現。它剛開始的一個來源不一樣。簡單地講,我們到極樂世界,它的一個情況叫作即衆生心、投大覺海。就是我們今天去受用彌陀的功德,阿彌陀佛從因地開始,經過叁大阿僧祗劫的修習六波羅蜜,他積集一個廣大的資糧,他開放給我們來受用。所以我們要知道,我們今天到極樂世界,是去分享彌陀的功德,那彌陀的功德是法身變現的,所以它是沒有限量的。我們後面會講到,你看它的壽命也沒有限量,隨便你使用,除非你自己願意舍掉生命;它的健康也沒有限量,你小時候很健康,長大也很健康,那麼老了也是很健康;你到了極樂世界你身相是叁十
二相莊嚴,小時候是這樣,你根本不會衰老,你以後永遠是叁十二相莊嚴。就是說極樂世界那個功德相一旦出現以後,它永久不會消失,極樂世界沒有所謂的“無常敗壞”這四個字,沒有這件事情,因爲它的背後不是業力變現的,它是法身所變現的。所以基本上這個願文是一個總說,就是極樂世界你所受用的是彌陀的法身的功德所變現出來的,所以我們叫作即衆生心、投大覺海,是這個意思。那麼這個願文我們爲什麼把它排第一個呢?因爲它有一個概念,一個總概念的意思。好,我們看第二個:寶香妙嚴願。這以下就個別地把極樂世界這種依報的莊嚴,慢慢把它開展出來。我們看經文:
設我得佛,自地以上,至于虛空,宮殿樓觀 ,池流花樹 ,國土所有一切萬物,皆以無量雜寶百千種香而共合成 。嚴飾奇妙,超諸天人。其香普熏十方世界,菩薩聞者,皆修佛行,若不如是 ,不取正覺。
這個是第叁十二個願。我們看消釋。在我成佛以後,在整個極樂世界的生活空間,包括了從大地以上乃至于到天空,那等于是包括整個我們生活的空間,這些空間有什麼東西呢?有宮殿——我們所居住的環境;有樓觀——彌陀說法的地方;有八功德水——就是我們平常沐浴洗澡的地方;或者是花樹,有種種的樹木,乃至于所有一切的萬物,這以下就講出它的一個結構性:皆以無量雜寶百千種香而共合成。
我們娑婆世界的基本結構,大部分來說是混凝土,好一點的結構就是木頭,實木的塊木、柚木等等。極樂世界它的房子也好、宮殿也好、樹木也好,它不是水泥所成的,它也不是木材所成的,極樂世界的結構是七寶所成。那麼這樣的一個七寶,我們看《無量壽經》的經文裏面可以知道,極樂世界的寶物有叁種特色,你最好把它記起來,第一個它放光,青黃赤白,我們娑婆世界的寶物頂多它會反射光明,但是它不會主動地放光。你看你拿到一個摩尼寶珠,拿到一個藍寶石,它不可能放光的,它只能夠反射光明。但極樂世界的寶放光,這第一個,光明。第二個,極樂世界的寶物釋放香氣,這個很特別,珍寶能夠釋放香氣,這個連天上都沒有。天上的寶物頂多放光,它不可能釋放香氣。第叁個極樂世界的寶物,能夠演奏天樂,能夠釋放音樂,所以在極樂世界的整個結構當中,它的寶物具足了光明、具足了香氣、具足了音樂,這是我們對極樂世界整個建築結構的了解。
嚴飾奇妙,超諸天人,那麼這樣的一個七寶所成的結構,它是非常奇特微妙的,超諸天人,這個地方包括超出了“天”,也包括超越了“人”。那麼超諸天人,古德說,什麼叫“超諸天人”呢?他說天上的寶物能夠放光,但是沒有香氣;天上的沈香能夠釋放香氣,但是沒有光明。也就是說在天上這樣安樂的環境,光明跟香氣很難同時表現出來。你看沈香有香氣,沈香沒有光明;珍寶有光明,但是珍寶沒有香氣。只有極樂世界的珍寶同時釋放香氣、釋放光明、釋放音樂,這個叫作超諸天人,它的功能太多了。而且這種功能還有它的一個特殊的效果,其香普熏十方世界,菩薩聞者,皆修佛行。當這個光明散發出來,當這個香
氣散發出來的時候,我們在那個地方經行也好、打坐也好,我們聽到了這個音樂,我們聞到了這樣的香氣,我們看到這樣的光明,有什麼好處呢?都能夠皆修佛行,發起菩提心,開始修習六波羅蜜。也就是說我們在受用極樂世界的莊嚴的同時,我們會産生一種強大的聖道的力量,這一點是跟我們娑婆世界差別很多。我們娑婆世界看到寶物,你第一個感覺是什麼?想把它占爲己有,貪心。娑婆世界美妙的東西背後都充滿了很多很多雜染的心,極樂世界不是。極樂世界美妙的東西我們去接觸的時候,菩薩聞者,菩薩見者,皆修佛行,它會啓發你的菩提心。那麼,若不如是,不取正覺。
在澫益大師《彌陀要解》裏面,他講出一個非常重要的話,他這句話把極樂世界的這些莊嚴做了一個描述。他說極樂世界的莊嚴,你應該怎麼去理解它呢?說是“一一理性,具足莊嚴;一一莊嚴,全體理性。”那麼這麼一個理性,就是一種真空的法身,它法身當中所顯現出來的是一一理性,顯現莊嚴;而每一個莊嚴,它又會帶你進入法身,它不會帶你産生欲望。所以一一莊嚴,全體理性,這是很特別的一個地方。極樂世界的莊嚴,不會讓你産生迷惑顛倒的心識,所以叫菩薩聞者,皆修佛行。那麼這個地方是把極樂世界這樣的一個結構,把它開出來。我們看第叁個:照見十方願。我們前面主要是講到寶物所構成的房子、樓觀,這個地方講到樹木,我們看經文:
設我得佛,國土清淨,皆悉照見十方一切無量無數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猶如明鏡,睹其面相,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在我成佛以後,我的整個依報的國土是如此的清淨莊嚴,不但是清淨莊嚴,這整個極樂世界的依報,不管是房子裏面的珍寶,或者是樹木上面的樹葉,它都有一種很特殊的功能。是什麼功能呢?皆悉照見十方一切無量無數不可思議的諸佛所教化的世界,這當中種種的善惡的因緣。而你能夠在極樂世界一個國土,看到了無量無邊的諸佛教化的世界當中種種染淨的狀況,而這種狀況,就好象你在家裏面照鏡子一樣,如此的清楚,如此的分明,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我們前面講到,我們到了極樂世界,我們被極樂世界的光明照射,我們聞到極樂世界的香氣,我們菩薩聞者,皆修佛行,啓發我們的道心。那麼這個地方是你實際看到諸佛世界的整個因果的道理。古德講出一個譬喻說,你到極樂世界,你會親眼看到整個寶物當中顯現出來:某些人因爲布施的關系來世升天了,有些人因爲悭貪的關系,來世到叁惡道去了……這樣子有什麼意義呢?也就是說我們在娑婆世界學習很多的道理,但是我們往往覺得很多因果的道理跟事實上的印證,産生很大的落差。怎麼說呢?這個人無惡不作,但是福報比誰都大;這個人造了很多善事,這個人貧窮多病。我們很難把這個道理跟現實的生活做一個等號,就是善業招感安樂的果報,罪業招感痛苦的果報,在很多人世間沒辦法得到印證。爲什麼?因爲因果是講叁世的,你今生的果報往往是跟前生有關的。你今生造了業,往往是來生才出現,所以由于這個時間的落差,我們很難從這個地方得到印證,我們對于真理的深信産生一定的動搖。但極樂世界不是這樣子。極樂世界讓你親眼看到這個人他造了什麼善業,升天了,他造了什麼罪業,墮落了,你馬上從這個事相的印證對這個真理産生更深刻的信心跟理解。就是它能夠去照見諸佛世界的善惡因緣,這
樣子對我們修學聖道來說是有幫助的。因爲每一個道理,如果背後都很多事相的印證,這個真理你會了解更深刻。我們把它做一個總結,到這個地方,依報環境作結束,我們提出叁個願。
我們在娑婆世界的修學聖道,古人說,你今天發了菩提心,你今天選擇求增上生,你就象是一個逆水中的魚,這個水是逆流,逆流而上。什麼叫逆流而上呢?因爲環境給你的因緣是墮落的因緣,所以我們在娑婆世界,修學佛法是很困難的。在極樂世界你修學聖道,是自然生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自然”這兩個字,你要把它參透。說你很自然,你到了山邊林下去經行、散步,你在那地方打坐,整個色聲香味觸它所釋放的信息,你看到的東西,都是引你趨向聖道的,很自然,你根本不用勉強去修學。娑婆世界你試試看,你看到什麼東西,都是讓你放逸的多。你去那個百貨公司逛一趟,你很自然生起貪心,你不可能說,我逛一圈以後,我道心增長了,不可能的,是不是?你的購買欲望增加了嘛!所以說,我們必須要很理性地知道,選擇一個好的環境,對一個大乘的佛弟子是有幫助的。這個成佛之道有很多選擇,但是你要很冷靜地思考,你將往哪裏而去?你的生命是你決定的,你不能等到臨命終才決定,因爲那時候來不及了。就是說成佛之道,你應該選擇一個最有力的方式,來成就你的菩薩道。我覺得一個人有權力選擇環境,非…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選讀講記(淨界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