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鬼又把這個老人家的左手臂又裝上去……如是輾轉, 他的身體就全部被大鬼吃掉了,他身體變成一個老人家的身體。他心裏想說,哎喲,這個我是跑哪裏去了?剛剛的我跟現在的我有什麼一樣?有什麼不一樣呢?就觸動他心中的疑情。我們講,小疑小悟,大疑大悟。
第二天早上,他就仗著心中的疑情去問他師父。他師父跟他講: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當下開悟,證得初果。那麼這個大鬼小鬼是優婆拘多尊者變現出來的。所以說,你到了極樂世界以後,你內心當中安住普賢之德,你內心有很多很多的善巧。爲什麼?因爲你經常親近十方諸佛。這個地方等于是把極樂世界的人民做一個總結。也就是說,你到極樂世界,第一個,你可能長期地在極樂世界安住、修學聖道;第二個,你因爲你的善巧方便來到娑婆世界,這個時候,你有很多的方便力。這個是說明整個極樂世界菩薩未來的一個出路。
好,我們先休息十分鍾。
第六卷
諸位法師,諸位居士,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請放掌。
請大家打開講義,第二十一面,丙四、聞名得益。
這個淨土法門,它是一個本尊相應法。這個本尊相應法的意思就是說,它是一個他力、果地教。這個果地教的意思就是說,
我們今天所受用的功德,不是我們自己創造的,是阿彌陀佛已經存在的一個東西,它是一個現成的東西。你看四十八願,每一個願都是已經成就的一種力量。所以身爲果地教,我們要做的就是感應道交,我們怎麼樣把阿彌陀佛的四十八種功德轉成我們自己的功德?我們是做這件事情。所以我們透過我們的了解,産生正確的憶佛念佛;只要我們正確地憶佛念佛,這以下這四十八願,其實每一種功德在我們的今生跟來生都一定可以出現。因爲,佛陀發的願不會是虛妄的,每一個願都是真實的。重點是你有沒有掌握正確的方法。好,我們看第四段的聞名得益。前面的叁段,國土莊嚴、身心安樂、出世解脫,都是往生的功德。這個地方是講到你現世的利益,意思就是說,當我們一個人心憶念佛號,假設我今生很努力地打佛七,但是我臨終的時候情執現前,結果沒有往生,往生失敗了,那你這個佛號是不是白費了?也沒有白費。即使你念佛沒有往生,你也會得到以下的八種功德。這就是說,即使你沒有往生,你也因爲你內心當中不斷跟佛號接觸的關系,這個佛號對你就不斷地熏習,會産生八種的加持力,這叫“聞名得益”。
這個地方是約著沒有往生的條件來說。當然有些人本身,你看有些外道,他也念佛,他也不想求生淨土,但是他也可以從這個“聞名得益”當中得到彌陀的加持。所以這以下的聞名得益是約著你沒有往生,或者說你現生得到的利益。我們看第一個,諸根無缺願,看經文,請合掌:
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衆,聞我名字,至于得佛,諸根缺陋不具足者,不取正覺。我們加以消釋。在我成佛以後,有他方國土的菩薩衆,他能夠“聞”,這個“聞” 我們解釋一下。
澫益大師說這個“聞”是受持的意思,什麼叫受持呢?包括身口意叁業的受持。可能你要安立阿彌陀佛的佛像,每天有身業的禮拜、口業的稱念、跟意業的觀想。經過這個叁業的受持,你不斷地以本尊的功德來熏習你的身口意叁業。但是,可能這個菩薩並沒有往生的意願,但是他本身有身口意去受持彌陀的名號的這種功德,那麼這樣子對他有什麼好處呢?至于得佛,在他未來的生命當中,他不會去招感六根有缺陋的相貌。你比如說一出生,眼睛有缺陋,或者耳朵聽不到,或者鼻根怎麼樣等等。我們今天用身業的禮拜、口業的稱念、意業的觀想,把彌陀的本尊功德引到我們身口意以後,在我們生命當中絕對不會招感六根不具的情況。爲什麼阿彌陀佛要發這個願呢?這個六根不具對一個菩薩有什麼特殊的意義呢?古德說,因爲菩薩要度化衆生,那麼你産生六根不具,很容易接受到衆生對你的輕慢。你看你這個菩薩修行修得很好,但是你六根有缺陋,這樣子你度衆就不能廣泛。身相有殘缺會造成一種度化衆生的障礙,所以彌陀發這個願是這個意思。
好,我們看第二個,聞名得福願,看經文:
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衆,聞我名字,壽終之後,生尊貴家,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我們看消釋。在我成佛以後,他方國土的菩薩衆,可能他本身也沒有往生淨土的意願,他可能悲心太重。但是他也平常安排時間有一些定課來受持我的名號,我們前面說過了,包括身業的禮拜、口業的稱念、意業的觀想,這樣子名號的功德進入到他的身口意,在這一期壽命結束以後,他來生一定會生長在一個尊貴的、受人尊重贊歎的家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這個尊貴的家
族,在龍樹菩薩的《智度論》上說,所謂的尊貴這兩個字,有叁種的含義:第一個,他生長在一個有權勢的家族,王族,是一個有權勢的家族;第二個,他生長在一個有學問的家族,一個讀書的家族;第叁個,他生長在一個有財富的家族。這叁種都能夠受到人家的尊重。身爲一個菩薩,他受到人家的尊重,他就能夠廣泛地度化衆生。你看,在娑婆世界出世的佛陀,賢劫千佛,每一尊佛基本上不是國王出家,就是王子出家,沒有一尊佛是乞丐出家的,沒有。爲什麼?因爲你要受到大家的尊重,度化衆生才能夠廣泛。生尊貴家,受到別人的尊重,有助于你去度化衆生。阿彌陀佛也就看出了這個因緣,所以,你只要去受持阿彌陀佛的聖號,禮拜阿彌陀佛,你就容易産生尊貴的果報。
其實,有些東西你不一定來生,你今生有些也可以看出一點消息。我就覺得我們臺灣的忏公師父,他在所有長老當中,他修一個很特別的法門,他非常喜歡拜佛,非常喜歡。喜歡到什麼程度呢?你比如說,你跟他約十二點出去,還有兩分鍾,他跑去拜叁拜,等我一下,我再跑去拜叁拜,再出去。他逮到機會就拜佛。他忙完了,哎,還有五分鍾吃飯,他也跑去拜叁拜。當然,這句聖號進入到你的身口意,絕對不會空過的。所以你看忏公師父,他給人感覺他在長老當中,他看起來特別有貴氣。可能有些人看過忏公師父,你看到忏公師父以後,每一個人內心當中都有一個想法,就是你有一股沖動想去給他頂禮。他那個就是一種貴氣,很奇怪。我覺得他是拜佛來的,因爲你拜佛就是生尊貴身嘛!所以,其實,生尊貴身本來要修忍辱的,如果從因地法門 修忍辱的,當然每一個果報的産生是有很多條道路,方便有多門。那麼你拜阿彌陀佛也是一個方式。你如果說你要從自力法門,你要成就尊貴身,那你要別人打你、罵你,你都安忍不動,
你就成就尊貴身了,這第一個選擇。你說,哎呀,這樣太難了,他打我、罵我,我一定會回擊的,那怎麼辦呢?那你選擇這個方式最快,你禮拜、贊歎、觀想,得尊貴身,這個是仰仗佛力的加被。
好,我們看第叁、常修梵行願,看經文:
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諸菩薩衆,聞我名字,壽終之後,常修梵行,至成佛道,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前面的尊貴身,當然還是一個有漏的福報,這個地方就是說你受持名號,你很容易成就出世的善根,你善根會增長,看經文:在我成佛以後,有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這麼多的菩薩衆,他平常的定課能夠受持本尊的聖號,包括禮拜、贊歎、觀想,命終之後,他來生會怎麼樣呢?常修梵行,他的煩惱、欲望會比一般人淡薄,這種情況就是他的那個善根強。你看有些人他的心跟五欲的境界接觸,他自然會産生排斥的效果,即便他還沒有接觸佛法,他這個人的煩惱淡薄。這個地方就是說,你經常在受持聖號的時候,即使你來生沒有往生,你來生的內心會比一般人清淨,至成佛道,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這個善根跟福報有什麼差別,我這裏講一下。今天,你去做一個義工,或者你捐錢給慈善機構,這個叫作福報。那麼福報進入你內心當中,你的內心沒有産生變化。你昨天是這樣子,今天還是這樣子的,只是加一個善業下去。這個善業本身對你的煩惱沒有對治力,沒有對治煩惱的力量。也就是說,你昨天煩惱很重,你布施出去以後,你今天煩惱還是很重,因爲善業不能改變你的煩惱。但是善根不一樣:你打佛七,你每一天把很多很多佛
號放到你的心中去,這個摩尼寶珠不斷地進去,清珠投于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你打完佛七以後,你煩惱輕薄了,因爲這個佛號是一種善根,它對你的煩惱有對治的力量,它可以改造你的心念,修福報沒辦法改造你的心念。所以說,佛陀的聖號進入你的心中,它本身可以清淨你的煩惱,就叫“常修梵行”,它可以清淨煩惱,可以對治煩惱。這個地方是講到善根的增長。我們看第四段,天人致敬願,看經文:
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諸天人民,聞我名字,五體投地,稽首作禮,歡喜信樂,修菩薩行,諸天世人,莫不致敬,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前面講到的是尊貴身,尊貴身是受到世間人的敬重;這個地方是進一步,你能夠進一步地很虔誠地念佛,得到天人的敬重。前面是世間人的敬重,這是天人的敬重,那更高一層。好,我們看消釋。在我成佛以後,有無量無邊的不可思議的諸佛世界,這些的諸天或者人民,他能夠撥出一點寶貴的時間來受持我的聖號,包括禮拜、稱念跟觀想,是怎麼個修法呢?五體投地,稽首作禮,內心歡喜信樂,修菩薩行——而且兼修菩薩行。你這樣子身口意叁密相應有什麼好處呢?你的生命當中,諸天世人對你特別的恭敬,若不爾者,不取正覺。這個受到天人的恭敬,它所代表的意義我們解釋一下。你要是生長在正法時代、像法時代,可能天人恭不恭敬你,差別不大。但是你要生長在末法時代,這個地方差別就蠻大了。因爲末法時代的特色就是魔強法弱,你修習聖道的時候,有人會障礙你,你看你的冤親債主會障礙你,鬼神障礙你,你功夫再進一步的話,魔王…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選讀講記(淨界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