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選讀講記(淨界法師)▪P18

  ..續本文上一頁受持彌陀的聖號,能夠得到諸佛的護念,這個護念就是加持的意思。所以,你平常經常憶念彌陀本尊的人,即使你今天願望不決定,娑婆世界放不下,七弄八弄沒往生,但是你會比一般人來得早遇到叁寶,因爲你心中有佛號。我們要知道一個觀念,佛陀度化衆生是要講因緣的,佛度生、生受化,其間淺易難深,總在遇緣。佛陀要度化你,中間要有個橋梁,我講實在話,佛陀不能主動地度化一個人,不可能!

  你跟他沒有緣,他沒辦法度化你的。你一定要本身心中有這樣的因緣,才能夠跟佛陀感應道交。

  澫益大師講一個公案,說佛在世的時候,有一個老人家,這個老人家退休以後,在家裏面受到他的子女冷言冷語的,他就很灰心。我工作一輩子,子女不孝順,他就想出家。來到精舍的地方,這個時候就找舍利弗尊者。舍利弗尊者就說,我們師父規定,佛陀規定,出家要看善根,沒有善根不能出家。用禅定看他的善根,一看,糟糕了,八萬大劫沒有拜過佛陀,沒有稱念過佛陀,也沒有觀想過佛陀,跟叁寶完全沒緣。他說,你回去好了,你這個人出家,空過光陰。那麼他就很傷心,我子女也不要我,叁寶也不要我,他就在寺廟前面哭泣,這時剛好佛陀進來了。佛陀就明知故問說,你怎麼哭泣呢?他說,我要出家,舍利弗尊者不讓我出家,說我沒善根。佛陀說,那沒關系啦!他不給你出家 我給你出家,我親自給你剃度。結果,剃完度以後,跟大家一起修四念處,也證得阿羅漢果。這個時候,僧團很驚訝,說,佛陀,他沒有善根,他怎麼會成就阿羅漢果呢?沒有因,怎麼會有果呢?佛陀說,你們阿羅漢的神通只看八萬大劫。他八萬大劫之前做一個樵夫,上山砍柴的時候遇到老虎,跑到樹上去,老虎就對他一吼的時候,他念了一聲“南無佛”,這個佛號進去他的善根。他的善根現在成熟了,所以他遇到我,就出家了,成就聖道。

  這個公案,我們要想一件事:這個人,他去出家沒有出成,在寺廟哭泣,爲什麼剛好佛陀會回來?爲什麼我們在哭泣的時候佛陀沒有回來?你要想到這一點,就是這麼剛好——諸法因緣生。因爲他內心當中有一句佛號的力量,會招感佛陀回來。其實

  我講實在話,你把東西准備好了,世間上的事情——我現在慢慢覺得,這個心地法門它不是求來的。你要幹什麼事,你把內心准備好了,它自然會出現,不要向外追求。那麼,我們今天准備的佛號有什麼好處呢?你很容易跟佛陀相遇,很容易跟佛法相遇,很容易跟叁寶相遇,這件事情非常重要。佛教的內涵當中,他不怕你煩惱重,佛法有的是藥,他不怕你煩惱重,因爲它是虛妄的。他不怕你病重,他也不怕你業障重,那個是小Case(意思)。但是,他很怕你沒有善根,非常怕。你看到叁寶,你沒有感覺,這個非常怕。你看,這個世間的正人君子,根鈍遮輕。什麼叫根鈍呢?沒有善根。但是,他這個人是個好人。這個人沒有善根,他是個好人;這個人煩惱很重,看到叁寶就頂禮——你們看哪一個比較好?他有救啊!他沒有救啊!

  當然,你能夠往生最好,但是,你即使不能往生,你一定要跟叁寶産生一定的這種連接的關系,否則,佛陀都沒辦法救你。你看,印光大師說,在八宗當中,退轉比例最高的是禅宗,退得最不像話的是禅宗。你看禅宗裏面前生修得很好的很多。你看,我舉幾個例子:五祖戒禅師變成蘇東坡;草堂庵禅師變成秦桧!秦桧殺了嶽飛,那是宋朝的罪人。他前生是一個出家人,是一個大禅師,那麼他爲什麼今生就沒有遇到叁寶呢?因爲禅宗他聽到佛號,他去洗耳朵;他嘴巴念一句佛號,他去刷牙,你跟叁寶沒有結緣嘛!你對叁寶是排斥的嘛!我們不能夠完全靠自力啊!這個佛力是很重要的,很重要。你要跟叁寶結緣。那麼,跟叁寶結緣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憶念他的聖號,因爲這句佛號總持他所有功德,最簡單、最直接的方式。因爲,我們看不到佛陀,我們出世的時候,佛陀不在了,但是,他的名號還在。諸位知道,他的名號還在,如果連這個名號都不在的時候,那我們要知道怕了。

  所以,這個聞名不退就是說,只要你還能夠遇到他的聖號,來受持他的聖號,那麼你就能夠産生不退轉。因爲,你只要心中有佛陀的聖號,佛陀就有辦法救你,這個地方是指的叁寶的加被。

  好,前面是講到聞名得益,是講到我們成就尊貴身,成就廣大的福德、廣大的善根,乃至于在未來生命當中得益于叁寶而不退,是講到這個持名的好處。好,我們看最後的總結。總結當中有兩段:第一個,先總結法要,先把前面的觀念、這四十八願做一個總結。我們引用澫益大師的開示做說明,大家請合掌:

  當知光壽名號,皆本衆生建立,以生佛平等,能令持名者,光明壽命,同佛無異也。複次,由無量光義,故衆生生極樂,即生十方;見阿彌陀佛,即見十方諸佛;能自度,即普利一切。由無量壽義,故極樂人民,即是一生補處,皆定此生成佛,不至異生。當知離卻現前一念無量光壽之心,何處有阿彌陀佛名號;而離卻阿彌陀佛名號,何由徹證現前一念無量光壽之心。願深思之!願深思之!

  這句話把我們的心力跟佛力之間的相互關系做一個總結,這句話很重要,修淨土宗的人,這個道理要很清楚。我們看第一段:當知光壽名號,皆本衆生建立。身爲阿彌陀佛的名號,這個名號本身就代表兩個意思:無量光、無量壽。彌陀爲什麼當初要創造這個聖號呢?不是表示他很厲害,創造聖號主要是要救拔衆生用的。因爲佛陀滅度了,佛陀不能夠長遠在人世間照顧我們弟子,那怎麼辦呢?後代的弟子出世的時候,沒有一個佛陀在了,所以,佛陀留下一個名號在那個地方,至少你還有辦法跟他溝通。也就是說,我們的心跟佛陀之間還有一個橋梁在,假設連名號都沒有了,那就完了,我們完全沒有辦法跟佛陀溝通了,佛陀

  的力量再大,他的本願功德再多,我們也不能跟他接觸了。所以,佛陀爲什麼要創造聖號呢?就是爲了站在衆生的角度,要救拔衆生建立的。佛陀的聖號怎麼就能夠救度衆生呢?這就要講出個道理了,因爲生佛平等的關系,所以,使令我們念佛的人也能夠成就無量光、無量壽。這個觀念很重要,本尊相應法,我們的心進入本尊的功德,本尊的功德進入我們的心中,心入佛中、佛入心中。有人會問:爲什麼阿彌陀佛創造的功德你可以受用?你憑什麼受用?你憑什麼即衆生心、投大覺海?你怎麼進得去?我告訴大家:憑的就是心佛衆生叁無差別,憑的就是我們的本體跟佛的本體是一樣的。我們這一念心——這個表層意識是有很多的妄想,可能善念、也可能惡念,但是這種表層意識,你把它剝開來,你會發現你的本來面目是清淨本然的;佛陀的萬德莊嚴也是因緣所生法,你把它剝開來,它的本性也是清淨本然的。所以,兩個都清淨本然,自然是重疊在一起。如果我們的心跟佛陀的心沒有交集,那就完了。那佛陀的功德,不能夠輸送給我們。所以 在本尊相應的一個根本信心,你要相信:你的本性跟佛的本性是不二的,自他不二而建立信心。佛陀的本性就象虛空,我們的本性也像虛空,虛空沒有兩個虛空,所以,我們能夠感應道交。因爲我們生佛平等,所以我們才能夠進入到佛號,才能夠受用無量光無量壽的功德。這個地方是講出一個道理:我們爲什麼能夠去受用佛的功德?因爲生佛平等。

  好,這以下把佛的功德再開出來。這個無量光是空間,我們生到極樂世界,有這個神通力,就等于是能夠生到十方世界;見到阿彌陀佛,就能夠同時見到十方諸佛;一方面能夠自度,一方面能夠利他,空間無障礙。無量光故,使令我們未來的生命空間無障礙。由無量壽義,使令我們在時間上得到自在,有無量無邊

  的壽命,在一生當中,完成我們等覺菩薩的功德,在此生成佛,不必等到異生。所以,往生極樂世界,就等于你成佛的意思了,因爲你這期生命就到了等覺菩薩。最後總結,所以,離開了我們心中的憶念,我們就沒有阿彌陀佛的功德;沒有阿彌陀佛的功德,也就不能開顯我們的本性。這就是說,心力跟佛力,你沒有心力,就等于沒有佛力;沒有佛力,你就很難開顯你的本性。心力不可思議,佛力不可思議。我們現在要把佛的功德轉成你的功德,那麼心力跟佛力,誰要先采取主動,諸位知道嗎?啊?對啦!心力。佛陀有很多很多很多的能力,但是,他有一點做不到,他沒辦法主動救拔你。你說,哎,你有本事,我不要念你,你主動來救我看看。不可能,這點他做不到。你不拜他,你不念他,他對你一點辦法都沒有。佛陀只有這點做不到,只有這點他做不到,但是,你只要肯憶念他,他就有辦法。所以,諸位要知道,心力永遠是主動的。好,你知道這個概念以後,我們就可以作總結了。佛力是存在法界當中的四十八願,當我們了解以後,設定目標。但是,我們要啓發佛力,首先要有心力。我們的心力去憶念聖號,最後才啓動佛力,這個叫感應道交。我們看這個表:心持法,法持心。首先第一個動作,你的心要受持彌陀的聖號,禮拜、贊歎,觀想。然後,佛才能夠對你産生回應,一定是你要采取主動,佛陀才能夠産生反應,這個諸位一定要清楚。然後,慢慢地,你要心持法,法又持心,這個時候,你內心的黑點慢慢減少,因爲你一受持佛,佛陀對你産生加持;然後,你再受持,他又對你加持,慢慢地,能所雙亡,心佛不二,這個就是本尊相應法。本尊相應法就是說,你先了解本尊的功德,然後,你要去憶念他,他才能夠産生被動的回應,這一點大家要很清楚。

  好,我們四十八願講到這個地方。這四十八願是爲打佛七做前方便的,告訴你,要先設定目標。跟諸位講,這四十八願,每一個願你都可以成就,只要你願意。因爲佛陀發四十八願,是爲衆生而發的,它本來就是爲你准備的。但是,我們要假借佛七的因緣才能夠把它啓動。所以,佛七就是實際的操作。但是,我們今天四…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選讀講記(淨界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