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選讀講記(淨界法師)▪P4

  ..續本文上一頁這個聖號背後的功德。而就著今生的安樂來說,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光明。其實,諸位你知道嗎?你每念一句佛號,你身上就有一分的光明,我們可能看不到。這個光明是怎麼來的?不是你産生的,是你跟這個聖號的功德感應了。當然,每一尊佛號的光明是不一樣的,因爲他本願不一樣。那麼阿彌陀佛的光明在整個諸佛當中是特別的廣大,因爲他照的是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在臺灣,有一個臺大電機系的教授,他姓李,叫李教授,他做一個試驗:就是我們一個身體健康的人,其實本身就會發出光明。所以陽氣特別旺的人,比如說你今天走到一個座位上去坐,那邊有鬼神,他看到你他自然會閃開,因爲你陽氣旺,福報大。所以,身體健康的人,他本身就是有光明。鬼神他是陰,你是陽,他看到你,他自然閃開的。如果你今天在打坐的時候,你內心專注,你的光明更大,因爲你那個磁場更強。所以,有禅定的人,他身上的光明比一般人更強,他的陽氣更旺。身體健康的人有光明,打坐的時候光明更大。在臺大電機教授的研究,當你在打坐的時候,再加上念佛,那光明更大,因爲你有外力的加持又進去了,有本尊的加持。所以,當我們在念佛陀的時候,我們是得到光明的攝受,這個光明攝受當中,它是可以消除業障的。所以這個地方指的是你在念這句佛號的時候,你現世的安樂,蒙佛光的加持。好,我們看下一個:

  丙叁、諸佛稱歎願。前面是講到淨土的果地功德,包括來世的解脫,包括今生的安樂。這個諸佛稱歎,是通于因跟通于果的。我們看經文:

  設我得佛,十方世界無量諸佛,不悉咨嗟稱我名者,不取正覺。

  好,我們加以解釋。它的意思就是說,在我成佛以後,十方的無量世界當中有無量的諸佛,每一個佛,當然他出世的目的都是在教化衆生。我希望每一個佛在教化衆生的時候,他必須做到兩點:第一個,要“咨嗟”,就是贊歎的意思,我希望十方諸佛在教化衆生的時候,他都能夠贊歎我淨土的果地的功德,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第二個,我希望諸佛在教化衆生的時候,能稱念我的名號。因爲,你能夠成就淨土的功德,它必須有一個橋梁,就是你要稱念他的名號,所以這個名號是往生的正因。如果我們今天只知道果地的功德,而不知道名號,那我們就不知道怎麼去修學。所以說,阿彌陀佛希望透過無量諸佛的金口,來介紹淨土的功德,來介紹淨土的因地。假設不如此的話,不取正覺。這個願等于是要十方諸佛來贊歎淨土的因果。

  這個地方我們可以從《阿彌陀經》當中得到印證。你看《阿彌陀經》,這部經有兩個特色:第一個,它剛開始的時候,無問自說,沒有人提問題。“爾時,佛告長老舍利弗……”釋迦牟尼佛這個時候主動地來宣說淨土法門,這是很特別的。第二個,到流通分的時候,這部經,佛陀沒有交給菩薩來流通,直接由六方諸佛來傳承淨土法門。

  從無問自說跟諸佛的稱歎,這個地方澫益大師說,就表示淨土法門它是有兩個特色的:第一個,它法門特別的廣大,因爲它

  不簡別根基。如果說這個法門是有特定善根的人才能夠修學,那你就不能無問自說了。既然沒有人提問,佛陀能夠直接開講,就好像我一個醫生,你病人來找我,我連把脈都不用把脈,我就直接開一個阿伽陀藥給你,那麼這個藥一定是怎麼樣?一定要普遍性的。所以從無問自說當中,可以知道這個法門廣大;第二個,從諸佛的流通當中,可以知道這個法門非常的深奧。爲什麼我這一念心憶念佛陀的聖號,我一心歸命的心去憶念佛陀的聖號,就能夠産生這麼大的力量?這所謂感應道交,這是一個佛的境界。因爲,感應道交必須建立在自他不二的基礎,就是我們這一念明了的心,雖然打很多妄想,但是,把這種生滅的妄想撥開以後,我們清淨的本性跟諸佛的本性是不二的。所謂的建立在一種心佛衆生叁無差別的不二法門,所以這個法門特別的深妙。所以必須要透過諸佛的稱歎才能夠取信于衆生,菩薩沒有資格。所以這個地方就是說,必須要透過諸佛的嘴巴,來稱歎淨土的因果,使令更多的人了解這個佛號的殊勝。這個是講到阿彌陀佛第十七個願,諸佛稱歎願。

  好,我們看核心五願的第四段,十念必生願。這個願就非常重要了。我們在往生的因地當中,一個人可以往生有兩種情況,第一個就是靠著十念必生,這一般我們說往生的最低標准;那麼臨終接引是往生的一個高標准。一個是最低的標准,一個是最高的標准,在這當中都被列入了核心五願。前面講到果地功德,這個地方正式說明往生的正因,我們看經文:

  設我得佛,十方衆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這個願被善導大師列入整個四十八願的願王,因爲有這個願,就使令淨土宗變成了叁根普被,利鈍全收,上自文殊普賢,下至五逆十惡。這個殊勝的法門之所以能夠普遍廣大,因爲有十八願的存在,所以這個十八願,意義就特別的殊勝。以下我們根據善導大師的解釋,因爲在整個十八願當中,最有權威性的是善導大師的解釋。

  我們用善導大師的解釋來解釋這一段願。這個願分成根基、修行跟利益叁段。先看它所加被的根基,設我得佛,十方衆生,在我成佛以後,這以下的功德它所加被的根基是誰呢?是十方的衆生,這個“十方衆生”,善導大師解釋,就是我們一般的顛倒凡夫。什麼叫顛倒凡夫?我們的內心是做不了主的,心隨境轉,遇到好的環境就造善,遇到邪惡的環境就造惡,譬如空中的羽毛隨風飄蕩,這就是顛倒凡夫。我們沒有真實的覺悟,所以我們控製不了我們的心念。身爲一個對心念沒有控製的顛倒凡夫,就是這個第十八願所加被的衆生。這個講到根基。

  第二個講到它修行的內涵,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就是信願行叁資糧。第一個要往生的條件,也就是最重要的條件,就是至心信樂,這個“至心”就是真實的心,沒有任何虛妄,真實的,也就是說,你首先要具足一種真實的信心。這個真實的信心,善導大師說,就是一種順從本願的心,你內心當中對本願完全沒有乖違,沒有抗拒,完全地順從。爲什麼有些人念佛,他心中把佛號現出來的時候,阿彌陀佛現前把他帶走;爲什麼我們有些人,在加護病房念佛的時候,阿彌陀佛沒有現前?我們講過,事出必有因,諸法因緣生,因爲你沒有具足它的條件。什麼

  是往生基本的條件呢?就是你念佛的時候,你的心態是很重要的,你必須要順從本願。有些人念佛的時候,他是抗拒本願的。

  好,我先把順從本願的情況講出來,再說明什麼叫抗拒本願。善導大師提出來順從本願,他提出兩個條件,第一個,你要相信你自身是“業障凡夫,曠劫以來常沒常流轉,沒有出離的因緣。”也就是說,你這一個明了的心在憶念佛陀的時候,你相信你自己沒有能力來救拔你自己。這表示什麼意思呢?表示你在念佛的時候,你不能打任何妄想,因爲你打妄想根本沒有用。我希望諸位注意這句話,你相信你沒有能力,這句話跟修聖道門的人是相沖突的。聖道門他是考慮心力,他完全仰仗心力的,由這個心力來發菩提心,由心力來修六波羅蜜,所以他必須建立一種強烈的信心: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諸佛是已成之佛,其體無別。所以在整個聖道門的思考,他是先建立你自己的信心,自力的信心,我一定做得到。淨土宗你相信你自己你就完了,你就打很多妄想。所以,在淨土宗,第一個你要先放下你的自我意識,因爲你沒有能力,所以你想什麼都沒有用,你想什麼都多余的。什麼叫沒有能力?就是你從現在開始,你也不吃飯、也不睡覺、也不工作,把所有的精神體力都用來修行,你還是不能離開叁界,因爲生死的業力太強大了。你累積這麼多的煩惱業力,這是無始劫來累積而成的,不是你短時間的幾十年就可以把它消滅的,不可能!因爲它産生的過程是這麼的長遠,你修行的時間是如此的短暫,根本做不到。所以,淨土宗,你要能夠一心歸命,你要能夠順從本願,第一個條件,你相信你做不到,你才可以通身靠倒。第一個,你相信你沒有能力去完成離開叁界的使命。第二個,你要相信“彼阿彌陀佛有四十八願,攝受衆生,無疑無慮,定得往生。”你要完全相信阿彌陀佛有足夠的力量來救拔你,他有足夠

  的力量。這個時候,你就是所謂的一種真實的信心,你才能夠全心地靠在這句佛號上。

  那麼什麼叫抗拒本願呢?善導大師也提出了相反的相貌:你念佛的時候,你心中害怕,你說你是業障深重,你說你是福報不足,所以說你不得往生。善導大師說,這樣子,你懷疑你不能往生,這叫抗拒本願,對十八願産生抗拒,因爲你假設阿彌陀佛不能救拔你。我現在問大家一個問題,我們可能有一種經驗,在黑暗當中行走,我們感到害怕,對不對?可能有很多的無形的衆生會幹擾你,這個時候你産生害怕是很正常的反應。但是,當你把你的本尊佛號現出來的時候,你還會害怕嗎?不錯,順從本願。如果你把你本尊的佛號現出來的時候,你還害怕,那表示你假設佛陀沒有辦法救拔你,那就是說你還是沒有通身靠倒,你心中疑根猶在。那這是一個不吉祥的征兆,你臨終的時候有問題。其實我們的內心是可以測試的,因爲你現在的心就是你未來的心嘛,等流性嘛!當然,心是無自性的,你可以透過教理的學習來改變自己。

  但是,一個人會往生,臨終的時候招感佛陀的現前,這是非常重要的至心信樂,你要空掉你的自我意識,心中只有佛陀的本願,完全地順從,這個叫作至心信樂。也是整個往生、也是你的生命當中要啓動佛陀力量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啓動佛力、感應佛力的關鍵。

  第二個關鍵,欲生我國。你把佛力啓動了,你的目標在哪裏?它是一個很大的加持力,你希望這個加持力帶你到哪裏去?

  你必須有強烈的厭離娑婆、欣求極樂的目標,除了對佛陀的信心以外,你有一…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選讀講記(淨界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