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這種人,利根人。一個是專修,一個是圓修。但是,澫益大師說,另外一個是雜修。雜修就是你心中沒有至心信樂,你心中憶念佛號的時候,你心中很多的想法,我們講過念佛最可怕的不是你的業障,是你的胡思亂想,那就完了。因爲你沒有真正地靠進去,你的心靠在妄想,不是靠在佛號,那阿彌陀佛就救拔不了你了。所以,我們在修每一個法門之前,要掌握它的心法,它的心要,這個法門的心地法門是怎麼用功的。當然,我們也不否定一些儀軌了,我們怎麼拜佛,怎麼聽自己的聲音,怎麼去觀想,這個儀軌都很重要,但是它畢竟是枝末。你看,所有的密法,密宗他把儀軌傳授完以後,他要傳上師的口授心法,這個心法不能看書,一定要師師相傳。我告訴大家一個觀念,淨土宗,你念佛的時候,成敗的心法就是至心信樂、欲生我國,這是心法。你掌握這八個字,你就知道怎麼進入彌陀的功德了,這個是整個成敗的關鍵。我們未來的佛七,我們會帶大家達到這個目標,就是一心歸命、通身靠倒。好,我們今天先講到核心五願。其它的比較枝末的願,包括國土的莊嚴、包括身心的安樂,這個是講到往生以後安樂的功德,第叁個出世的解脫,第四個聞名得益。聞名得益是講到今生的安樂,前面叁個是往生的安樂。
好,我們今天先到這個地方。回答幾個問題。
請問淨界法師,我們臨命終的時候如何保持正念?
臨命終保持正念,諸位知道臨命終的念是哪裏來的嗎?臨命終的念是你現在的念相續下去的。你說黃河,黃河下遊的水要幹淨,你上遊就要幹淨,這個水是等流的嘛!我絕對不相信一個人平常的時候沒有正念,臨終有正念,這不可能的,無中生有。沒有平時的正念,你就不可能有臨終的正念。我們前面講到往生的心法是什麼?八個字:至心信樂、欲生我國,對不對?那你平常念佛的時候就要求自己。念佛的時候,我希望大家養成一個習慣,當你心中把佛號現前、把你的本尊現前的時候,你平常打妄想我們都沒有意見,懂嗎?人是會打妄想的,這正常的,你平常打妄想我沒有任何意見。但是我要求你,當你的本尊現前的時候,你不要打妄想了。我覺得你佛號可以念得少,但是盡量不要打妄想。你要告訴你自己,當你的心安住佛號的時候,這個生命,阿彌陀佛一定給你安排到最好。你懂嗎?當你的心跟佛號接觸的時候,你要告訴你自己,你不必要打妄想了,因爲你的生命,阿彌陀佛會給你安排到最好的狀態。你還打什麼妄想呢?你打妄想就是障礙自己了。所以,你要訓練你自己臨終的正念,你平常在佛堂當中就要訓練你自己,我們的內心,它的狀態是你自己塑造出來的,你可以改變它的,因爲它的本性是空寂的。所以,臨終的正念是你平常培養的。每一次的佛七,每一次的用功,都是在保持至心信樂、欲生我國。
請解釋什麼叫作“德能”?
這個“德能”就是功能,他有什麼功能。這種功能爲什麼加一個“德”呢?一般佛教來說,講德能的話就是比較好的,比較善良的功能,叫德能。
什麼是“觀照”?什麼是“轉凡成聖”?
觀照的意思,觀照就是觀察。當然,這個觀照有向外觀照,有向內觀照。我們在念佛的時候,你要觀照你的念頭是不是很清楚地靠上去。就是,我們要檢查自己,不斷地檢查自己,修行除了去憶念以外,你隨時要調整。就象宗喀巴大師說的,你要調伏一個象,讓它往前走,你除了前面把這個象的脖子綁住往前拉以外,還要有人拿一個棍子在旁邊,隨時看這個象,它不聽話就打它一下。所以,我們修行是兩種人,第一個是往前的一個正念力,第二個是隨時調整的一個觀照,隨時調整自己。這個觀照力就是一種觀察。那麼當你的心離開了佛號,馬上拉回來。你爲什麼知道拉回來呢?因爲你有觀照。
“轉凡成聖”應該很清楚,轉凡夫的心成爲聖人的心。
請問師父,什麼情況之下構成誹謗正法的罪業?
誹謗,就是它變成一個口業。在菩薩戒上說,你可以不相信大乘,你也可以不相信淨土,你有權力去修你相應的法門,但是 你嘴巴不能講出來。不相信不代表誹謗。佛教跟基督教不一樣,基督教就一本《聖經》,佛教那是八萬四千法門,因爲它整個功德,那是有四聖法界,你要成就阿羅漢也可以,你要成佛也可以。誹謗就是說,你從不相信而變成了邪見,你認爲大乘不是佛說的,而且你還表達出來,透過語言,或者是寫書,透過語言文字表達出來,那就構成誹謗,以邪見爲動力而表達出的語言跟文字。你不相信,不構成誹謗,你不相信,你大不了不修嘛!但是,你表達出來的時候就變成誹謗了。我們一個佛教徒,我們今天面對一個甚深廣大的大乘的功德海,我覺得一個態度很重要,
你對于你不了解的東西你少說話,嘴巴閉起來,等到你知道了再來說。你不知道,你就說我不知道,就好了,不要誹謗。因爲,我們的智慧有限。
我們修淨土的人,是不是不贊成生病去看醫生?
當然,這要看情況了。印光大師說,你該看醫生還去看醫生。但是,如果你覺得,醫生告訴你說,你這個病已經超過醫療範圍了,這個時候你就不再看醫生了。當然,小病要看醫生,你不能說,小病也不看醫生,對不對?那有一點執理廢事了。就是 你這個是重病,實在是沒辦法救了,這個時候,你就要開始規劃你的來生了。你今生的因緣結束了。那麼,真的是在醫療之外的,這個時候,你就少打妄想了。你今天打妄想,你就失掉了你的未來。所以,該看病還是看病。但是,這個重病沒辦法治的時候,你就要開始要做心理建設,要准備面對來生。修淨土宗的人,說實在的,你隨時要准備面對來生。如果你今天沒有一種心態,隨時往生的心態,那你這個修行淨土宗沒有上路。淨土宗是活在未來,諸位知道嗎?不是活在現在。你把今生看太重要的人,你就沒有未來。淨土宗是標准的活在未來,禅宗是重視過去,你從什麼地方來?探討你的本性。淨土宗是你將往哪裏而去?淨土宗的心是整天想著未來:我今暫做娑婆客,不久蓮池會上人。他把今生當客人,來生是他的家嘛,是不是?
如果說,生病拒絕就醫,是否會引起社會上的非議?
那的確是有一點矯枉過正了。你不能說,小病也不看醫生嘛!對不對?
請示“至心信樂”的標准,“沒有妄想,一念不生”才成嗎?
“至心信樂”就是說,當你的心接觸佛號的時候,你要想Everything is OK(一切都好)。這句話懂嗎?這意思就是這樣,當你心跟佛號接觸的時候,你不要再打妄想,因爲,你多余的嘛!你打妄想表示什麼?你認爲佛陀做不到嘛!你還要幫他打妄想。好,我們今天來思維爲什麼不能打妄想。很多事情你要把它看透了,才能把它放下,沒有參透你就不能放下。我講實在話,你打妄想沒有用,這個事情會發生,不會因爲你打妄想而改變,對不對?你哪一次經驗,因爲你打妄想結果它沒有出現?有沒有這種經驗?沒有嘛!它會出現,你打妄想沒有用;它如果不出現,你根本不需要打妄想。對不對?那表示什麼?打妄想完全沒有意義,它不會出現,你打妄想多余的;它會出現,你打妄想也不能製止它。諸法因緣生。所以說,你慢慢要知道,其實,打妄想對你的生命完全沒有任何增上的因緣,沒有增上的力量,沒有好處。我們總是覺得,好像打妄想,怎麼怎麼,你想一想,事情會往好的地方走,不可能的。所以,當你覺得打妄想對你一點幫助都沒有的時候,你才知道,哦,原來這個妄想是障礙的。我們要遠離一個東西,首先,你要知道它的過失,否則,你很難遠離它的。你先知道這個道理,然後,慢慢地訓練自己,打妄想的時候就把它切斷。慢慢地,把這個妄想拉回來,放在佛號上。當然,一個人爲什麼會打妄想?就是你人生沒有目標。我一再強調,淨土宗是先有目標,才有佛號的,是因爲你真地要往生極樂世界,但是你做不到,所以你才念這個佛號。他的思考模式是這樣。
我發覺很多淨土宗的人,他對來生沒有目標的。他也不知道念這句佛號是幹什麼的,甚至于你跟他講說,阿彌陀佛現在要接你去,他還怕。那你不是活在未來嘛!你這個佛號只是當消業障的工具而已,那不是真實的淨土宗的特色。淨土宗是要求生淨土的。如果你今天還沒有准備要到淨土去,你不可能念佛的時候不打妄想,不可能!你是真心真意地把娑婆世界當作客人,你真心真意地知道,你真正的歸依處在極樂世界。這個時候你念佛,你容易做到不打妄想。如果你的目標沒有明確地設定出來,你對來生還沒有做正確的規劃,你還猶豫不決,你念佛的時候很容易打妄想,因爲你的目標不明確。所以你應該要早一點確定,到底你來生要去哪裏,反正,你只有兩種選擇,你不可能到涅槃去的,你去不了的,也就是說,你要麼在叁界繼續流轉,要麼到淨土去,兩種選擇。而你必須要把到娑婆世界會有什麼結果,到淨土會有什麼結果,你要很清楚地思維,透過你智慧的抉擇,設定目標。然後,由這個目標,産生一心歸命,再去念佛。這個時候你就容易做到。所以,淨土宗,我再講一次,先有目標,才有佛號,它是一個有目標的行動。如果你今天,你不知道你要去哪裏,你這個佛號念不好的,不可能念好的,你不知道你幹什麼念佛。我今天開車,我上了高速公路,我不知道我要去哪裏,你這個車子開不好的,稍微有一點風吹草動你就退轉了。你一定是對來生先有一個明確的目標,你才可能把佛號念好。做什麼事情,先掌握根本,先有目標的根本,才有念佛的前進的動力,是這樣子的。那麼我們今天爲什麼要研究四十八願?你透過四十八願了解極樂世界。我們下一次會介紹極樂世界的莊嚴、安樂、解脫,我們分成叁個主題。然後,你再跟娑婆世界比較一下,然後你從你內心去設定你來生的目標,等到你很明確要求生淨土以後,你
再來念這句佛號,你的感覺就…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選讀講記(淨界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