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选读讲记(净界法师)▪P6

  ..续本文上一页,这种人,利根人。一个是专修,一个是圆修。但是,澫益大师说,另外一个是杂修。杂修就是你心中没有至心信乐,你心中忆念佛号的时候,你心中很多的想法,我们讲过念佛最可怕的不是你的业障,是你的胡思乱想,那就完了。因为你没有真正地靠进去,你的心靠在妄想,不是靠在佛号,那阿弥陀佛就救拔不了你了。所以,我们在修每一个法门之前,要掌握它的心法,它的心要,这个法门的心地法门是怎么用功的。当然,我们也不否定一些仪轨了,我们怎么拜佛,怎么听自己的声音,怎么去观想,这个仪轨都很重要,但是它毕竟是枝末。你看,所有的密法,密宗他把仪轨传授完以后,他要传上师的口授心法,这个心法不能看书,一定要师师相传。我告诉大家一个观念,净土宗,你念佛的时候,成败的心法就是至心信乐、欲生我国,这是心法。你掌握这八个字,你就知道怎么进入弥陀的功德了,这个是整个成败的关键。我们未来的佛七,我们会带大家达到这个目标,就是一心归命、通身靠倒。好,我们今天先讲到核心五愿。其它的比较枝末的愿,包括国土的庄严、包括身心的安乐,这个是讲到往生以后安乐的功德,第三个出世的解脱,第四个闻名得益。闻名得益是讲到今生的安乐,前面三个是往生的安乐。

  好,我们今天先到这个地方。回答几个问题。

  请问净界法师,我们临命终的时候如何保持正念?

  临命终保持正念,诸位知道临命终的念是哪里来的吗?临命终的念是你现在的念相续下去的。你说黄河,黄河下游的水要干净,你上游就要干净,这个水是等流的嘛!我绝对不相信一个人平常的时候没有正念,临终有正念,这不可能的,无中生有。没有平时的正念,你就不可能有临终的正念。我们前面讲到往生的心法是什么?八个字:至心信乐、欲生我国,对不对?那你平常念佛的时候就要求自己。念佛的时候,我希望大家养成一个习惯,当你心中把佛号现前、把你的本尊现前的时候,你平常打妄想我们都没有意见,懂吗?人是会打妄想的,这正常的,你平常打妄想我没有任何意见。但是我要求你,当你的本尊现前的时候,你不要打妄想了。我觉得你佛号可以念得少,但是尽量不要打妄想。你要告诉你自己,当你的心安住佛号的时候,这个生命,阿弥陀佛一定给你安排到最好。你懂吗?当你的心跟佛号接触的时候,你要告诉你自己,你不必要打妄想了,因为你的生命,阿弥陀佛会给你安排到最好的状态。你还打什么妄想呢?你打妄想就是障碍自己了。所以,你要训练你自己临终的正念,你平常在佛堂当中就要训练你自己,我们的内心,它的状态是你自己塑造出来的,你可以改变它的,因为它的本性是空寂的。所以,临终的正念是你平常培养的。每一次的佛七,每一次的用功,都是在保持至心信乐、欲生我国。

  请解释什么叫作“德能”?

  这个“德能”就是功能,他有什么功能。这种功能为什么加一个“德”呢?一般佛教来说,讲德能的话就是比较好的,比较善良的功能,叫德能。

  什么是“观照”?什么是“转凡成圣”?

  观照的意思,观照就是观察。当然,这个观照有向外观照,有向内观照。我们在念佛的时候,你要观照你的念头是不是很清楚地靠上去。就是,我们要检查自己,不断地检查自己,修行除了去忆念以外,你随时要调整。就象宗喀巴大师说的,你要调伏一个象,让它往前走,你除了前面把这个象的脖子绑住往前拉以外,还要有人拿一个棍子在旁边,随时看这个象,它不听话就打它一下。所以,我们修行是两种人,第一个是往前的一个正念力,第二个是随时调整的一个观照,随时调整自己。这个观照力就是一种观察。那么当你的心离开了佛号,马上拉回来。你为什么知道拉回来呢?因为你有观照。

  “转凡成圣”应该很清楚,转凡夫的心成为圣人的心。

  请问师父,什么情况之下构成诽谤正法的罪业?

  诽谤,就是它变成一个口业。在菩萨戒上说,你可以不相信大乘,你也可以不相信净土,你有权力去修你相应的法门,但是 你嘴巴不能讲出来。不相信不代表诽谤。佛教跟基督教不一样,基督教就一本《圣经》,佛教那是八万四千法门,因为它整个功德,那是有四圣法界,你要成就阿罗汉也可以,你要成佛也可以。诽谤就是说,你从不相信而变成了邪见,你认为大乘不是佛说的,而且你还表达出来,透过语言,或者是写书,透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那就构成诽谤,以邪见为动力而表达出的语言跟文字。你不相信,不构成诽谤,你不相信,你大不了不修嘛!但是,你表达出来的时候就变成诽谤了。我们一个佛教徒,我们今天面对一个甚深广大的大乘的功德海,我觉得一个态度很重要,

  你对于你不了解的东西你少说话,嘴巴闭起来,等到你知道了再来说。你不知道,你就说我不知道,就好了,不要诽谤。因为,我们的智慧有限。

  我们修净土的人,是不是不赞成生病去看医生?

  当然,这要看情况了。印光大师说,你该看医生还去看医生。但是,如果你觉得,医生告诉你说,你这个病已经超过医疗范围了,这个时候你就不再看医生了。当然,小病要看医生,你不能说,小病也不看医生,对不对?那有一点执理废事了。就是 你这个是重病,实在是没办法救了,这个时候,你就要开始规划你的来生了。你今生的因缘结束了。那么,真的是在医疗之外的,这个时候,你就少打妄想了。你今天打妄想,你就失掉了你的未来。所以,该看病还是看病。但是,这个重病没办法治的时候,你就要开始要做心理建设,要准备面对来生。修净土宗的人,说实在的,你随时要准备面对来生。如果你今天没有一种心态,随时往生的心态,那你这个修行净土宗没有上路。净土宗是活在未来,诸位知道吗?不是活在现在。你把今生看太重要的人,你就没有未来。净土宗是标准的活在未来,禅宗是重视过去,你从什么地方来?探讨你的本性。净土宗是你将往哪里而去?净土宗的心是整天想着未来:我今暂做娑婆客,不久莲池会上人。他把今生当客人,来生是他的家嘛,是不是?

  如果说,生病拒绝就医,是否会引起社会上的非议?

  那的确是有一点矫枉过正了。你不能说,小病也不看医生嘛!对不对?

  请示“至心信乐”的标准,“没有妄想,一念不生”才成吗?

  “至心信乐”就是说,当你的心接触佛号的时候,你要想Everything is OK(一切都好)。这句话懂吗?这意思就是这样,当你心跟佛号接触的时候,你不要再打妄想,因为,你多余的嘛!你打妄想表示什么?你认为佛陀做不到嘛!你还要帮他打妄想。好,我们今天来思维为什么不能打妄想。很多事情你要把它看透了,才能把它放下,没有参透你就不能放下。我讲实在话,你打妄想没有用,这个事情会发生,不会因为你打妄想而改变,对不对?你哪一次经验,因为你打妄想结果它没有出现?有没有这种经验?没有嘛!它会出现,你打妄想没有用;它如果不出现,你根本不需要打妄想。对不对?那表示什么?打妄想完全没有意义,它不会出现,你打妄想多余的;它会出现,你打妄想也不能制止它。诸法因缘生。所以说,你慢慢要知道,其实,打妄想对你的生命完全没有任何增上的因缘,没有增上的力量,没有好处。我们总是觉得,好像打妄想,怎么怎么,你想一想,事情会往好的地方走,不可能的。所以,当你觉得打妄想对你一点帮助都没有的时候,你才知道,哦,原来这个妄想是障碍的。我们要远离一个东西,首先,你要知道它的过失,否则,你很难远离它的。你先知道这个道理,然后,慢慢地训练自己,打妄想的时候就把它切断。慢慢地,把这个妄想拉回来,放在佛号上。当然,一个人为什么会打妄想?就是你人生没有目标。我一再强调,净土宗是先有目标,才有佛号的,是因为你真地要往生极乐世界,但是你做不到,所以你才念这个佛号。他的思考模式是这样。

  我发觉很多净土宗的人,他对来生没有目标的。他也不知道念这句佛号是干什么的,甚至于你跟他讲说,阿弥陀佛现在要接你去,他还怕。那你不是活在未来嘛!你这个佛号只是当消业障的工具而已,那不是真实的净土宗的特色。净土宗是要求生净土的。如果你今天还没有准备要到净土去,你不可能念佛的时候不打妄想,不可能!你是真心真意地把娑婆世界当作客人,你真心真意地知道,你真正的归依处在极乐世界。这个时候你念佛,你容易做到不打妄想。如果你的目标没有明确地设定出来,你对来生还没有做正确的规划,你还犹豫不决,你念佛的时候很容易打妄想,因为你的目标不明确。所以你应该要早一点确定,到底你来生要去哪里,反正,你只有两种选择,你不可能到涅槃去的,你去不了的,也就是说,你要么在三界继续流转,要么到净土去,两种选择。而你必须要把到娑婆世界会有什么结果,到净土会有什么结果,你要很清楚地思维,透过你智慧的抉择,设定目标。然后,由这个目标,产生一心归命,再去念佛。这个时候你就容易做到。所以,净土宗,我再讲一次,先有目标,才有佛号,它是一个有目标的行动。如果你今天,你不知道你要去哪里,你这个佛号念不好的,不可能念好的,你不知道你干什么念佛。我今天开车,我上了高速公路,我不知道我要去哪里,你这个车子开不好的,稍微有一点风吹草动你就退转了。你一定是对来生先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你才可能把佛号念好。做什么事情,先掌握根本,先有目标的根本,才有念佛的前进的动力,是这样子的。那么我们今天为什么要研究四十八愿?你透过四十八愿了解极乐世界。我们下一次会介绍极乐世界的庄严、安乐、解脱,我们分成三个主题。然后,你再跟娑婆世界比较一下,然后你从你内心去设定你来生的目标,等到你很明确要求生净土以后,你

  再来念这句佛号,你的感觉就…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选读讲记(净界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