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號念得很多,不必做這種工作。你要重點把佛號念得好。你念好一句佛號,抵得過你那個隨隨便便啊胡思亂想的佛號來得百千萬遍的力量!甯可少,不可草。不要養成一種念就很隨便的那種(習慣),不要這樣。我是覺得一個人不一定要念很多佛,但是你這個佛號在心中現前的時候,你內心當中就是知道,它是你的皈依境、它是你的本命元辰,通身靠倒。你對佛號非常的珍惜,把每一句當下的佛號都念得很好,這應該是我們的重點,而不是把它念得多。
第四個,先求記數,再入圓融。你剛開始可以給自己一個目標啦,我這一座先念五遍……這個方法,一遍差不多、我是念六字啦,大概叁分鍾到四分鍾,你可以要求自己先念個五遍。我們在佛學院的時候,這個方法我們在念的時候,我們是怎麼念的?比如說你念到第一點、第二點、第叁、第四、第五,你第一遍可能念得很好,嗳,這一遍完成。那麼到了第二遍、第叁遍的時候,有時候你念一念,哎,我不知道到第幾點了,你不知道第幾點,表示你那個妄想插進來了,那這一遍就不要,嚴格的品質管製!那麼這樣子有什麼好處呢?因爲我們念佛,也沒有人知道你念得好不好。你做一個工作,人家上司會告訴你做得怎麼樣怎麼樣,會有人去評斷你。那麼念佛是心地法門,你念得好不好,只有你自己知道,搞不好你自己也不知道。那麼如果你今天,當你打妄想很重的時候,你這遍就不要了,你就會給自己一個警惕——原來我剛剛做了虛功。這個時候,你會更謹慎去念下一遍。就像小孩子他做錯事,你稍微打他一下,他下次會警惕。如果你放縱自己,你念得不好也無所謂,那你就很容易把這個心的等流性繼續地放縱下去。所以我們也可以要求自己,每一堂功課都讓自己念五遍圓滿的佛號。這一遍念到一半跑掉了,這遍就不要。這樣子你的心就會越來越專注,這個時候妄想對你的幹擾的勢力就慢慢地薄弱,而取而代之的佛號的勢力就越來越強、越來越強。就是你以前是以妄想爲你的本命元辰,現在是佛號是你的本命元辰。這個就是我們在修習這個止、安住在佛號的一個方法。
這個地方啊,我們再講一個重點。就是天親菩薩在講這個止的時候,禮拜、贊歎、做願,就是心中的希望很重要。這是一個非常根本的問題,就是你在念佛的時候心中有個希望。在一個美國的雜志啊,我看一個美國雜志,它提到一個觀念,它是教人家怎麼賺錢。它說世間上能夠成就一個有錢人啊,有一個共同目標,就是他喜歡錢。真的!你不喜歡錢的話你不可能有錢,就算你有能力賺錢你也不可能有錢。因爲你對錢沒有意樂,你會把精神體力放到其它的地方去。那麼你如果想要賺錢,第一個你對錢要有意樂,要有歸依的心情。那麼怎麼喜歡錢呢?它告訴你說啊,比如說你在生命當中你覺得你想要得什麼?诶,我希望買一個汽車,汽車會讓我的生命活得更快樂。那你就想啦,我爲什麼會擁有汽車?因爲有錢。那麼我希望住一個好房子,這個房子對我很重要,但是你爲什麼會有房子呢?因爲有錢。如是,你把你所要的東西都寫下來,最後把它都彙歸到錢!這個時候你會對錢生起很大的歸依吧?那念佛也是這樣!我思惟這個道理也是這樣。就是說你希望你來生到極樂世界去,七寶池、八功德水,你住在極樂世界的宮殿,那麼你爲什麼會有極樂世界的宮殿呢?因爲有佛號!你離開佛號你就是Nothing,什麼都不是了。那麼我希望我來生的果報體不要老是生病,我覺得做一個人老是生病,所有的時間都被這個病痛浪費掉了,我希望我來生到極樂世界的身體沒有病痛。诶,怎麼做到呢?因爲有佛號!哈哈!你看那個,《阿彌陀經》說的,極樂世界的人民是什麼境界?這個所謂的供養他方十萬億佛。極樂世界,你到極樂世界啊,它不是只是一個世界,它能夠親近十萬億佛土的諸佛。我們現在要從這個地方到臺灣去、到美國去,要坐飛機的。那麼極樂世界的神足通他能夠親近十方諸佛,那麼這件事怎麼做到呢?因爲有佛號!
所以你剛開始的心理建設,你在念佛的時候,你一定要知道,你整個未來的生命的規劃、一切的目標之所以完成,就是因爲你有這個佛號!這個佛號對你來說是非常重要!念佛人最怕的就是對佛號不當一回事,可有可無。有些人念佛的時候,可能出家衆比較多,我在臺灣也遇到很多出家衆念佛,他們都修禅定、修止觀,他也想求生淨土。但是他做了一個錯事,他一開始念佛的時候很專注,慢慢慢慢地他禅定的心增加的時候他覺得念佛是幹擾,就把佛號舍掉了。這樣做對不對呢?當然這不是對錯的問題,這是取舍的問題。但是我們要知道,一切法因緣生,你這樣的因緣已經不是淨土的因緣。所以我們要知道一點,我們的目的不是要得禅定,諸位要知道。當然你念佛念到最後的時候,你會發覺佛號還是一種聲音,但是你要知道,你的重點不是要得禅定,你的重點是要往生淨土!那麼你把佛號舍掉了,你憑什麼跟彌陀感應道交呢?跟彌陀感應道交只有叁個方法:第一個、觀想;第二個、觀像;第叁個、持名。你的因地不是創造一個跟彌陀感應道交的因,你怎麼可能會招感彌陀現前的因緣?!沒有這個因,怎麼會有這個果呢?所以呢,不管你念的佛號念得有多少,你要知道,你的來生之所以能夠得到一種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乃至于你今生能夠業障消除、所有所有一切的功德,因爲你心中有佛號!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你只要有這樣的心情,有這個強大的皈依心,你佛號就容易念得好。
那麼這就是說,我們剛開始要心理建設,你要知道,你的生命當中一切的功德就是因爲佛號而成就的。那麼由這樣的皈依的心,你再透過專注、相續,把這樣的一個念力在心中慢慢地加強、慢慢地加強、慢慢地加強!那麼這就是我們在修習念佛止的一個方法。
好,我們提前休息,因爲這個剛要到一個段落,我們今天的時間可能比較匆忙,我們只休息五分鍾。
第四卷
請大家打開講義第十面。丙二、成就智慧的功德。前面的禮拜、贊歎、做願啊,是一種無分別住,對于佛號是沒有任何的分別,只是有一念皈依的心而帶動一種專注跟相續的力量。那麼這個地方呢,智慧是一種觀察,觀察生命的真相,來破除我們心中的顛倒。
那麼這個當中我們先分兩科,先說明修觀的重要。爲什麼我們念佛,一路念佛就好,爲什麼要修觀?它這個修觀啊,它又扮演一個什麼樣的角色?這以下是明末憨山大師的一段開示。好,我們先把它念一遍:
念佛求生淨土,是要了生死大事,若不知生死根株,畢竟向何處了?古人雲:“業不重不生娑婆,愛不斷不生淨土。”是知愛乃生死根株,自有生死以來,生生世世,舍身受身,皆是愛欲流轉。而今念佛,念念要斷這愛根,即日用現前,在家念佛,眼見兒女子孫,家園財産,無一不愛,則無一事一念不是生死活計。正念佛時,心中愛根未曾一念放得下,如此佛只聽念,愛只聽長。且如兒女之情現前時,回光看這聲佛,果能敵得這愛嗎?果能斷得這愛嗎?若斷不得這愛,畢竟如何了得生死?以愛緣多生習熟,念佛才發心甚生疏,又不切實,因此不得力。若目前愛境主張不得,則臨命終時,只見生死愛根現前,畢竟主張不得。故勸念佛人,第一要爲生死心切,要斷生死心切,要在生死根上念念斬斷,則念念是了生死時也!
好,我們看第十一面。那麼這段憨山大師的開示啊,我們分成叁段來說明。
第一段呢,先說明生死輪回的根源,我們爲什麼會有生死輪回?那麼我們身爲一個念佛人,求生淨土,他的目的不是爲了身體的健康、求得萬事的如意,我們念佛的目的就是要了生脫死的。那麼既然要了生脫死,我們就應該要知道,什麼是生死的根源?就像說是我們今天啊有一個軍隊要去討伐盜賊,你應該要先知道盜賊在哪裏,你才有辦法討伐他啊,不然你這個軍隊到哪裏去呢?那麼你念佛也是一樣,你心中産生一種念佛的正念,那麼這個正念到底是要對治誰呢?要消滅誰呢?你一定要把你的目標找出來。
那麼這個目標呢,第二段,憨山大師把他標出來:古人雲:“業不重不生娑婆,愛不斷不生淨土。”那麼我們這個叁界的流轉,有兩個主要的因素:第一個是業力,第二個是愛取的…
《念佛止觀修學法要(淨界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