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聞法儀軌

  

  界法師宣講

  監院法師慈悲!諸位法師,諸位同學:

   阿 彌 陀 佛

   阿 彌 陀 佛

  好!請放掌。

  那今天是我們佛學院第一學期的上課。那麼我想利用這個地方,我們簡單地說明:我們身爲一個佛弟子,我們應該用什麼樣的方式來聽聞佛法,才是一個最恰當的方式。那麼,爲什麼我們今天聽聞佛法要有一定的儀軌呢?我們加以說明。

  大乘佛法的基本思想:諸法無自性,一切從緣起。

  一個法,到底它是一個功德法?還是一個過失的法?基本上是不決定的。而是從它的整個生起的因緣來決定的。也就是說,基本上佛法的修學是重視過程。你在整個的過程當中,你內心的造作會決定這個法的一個相貌。我們舉一個例子來加以說明。

  比如說同樣是水,那麼牛去喝水以後,它産生了牛奶;因爲它的內心産生慈悲的造作,所以它把這個水轉換成牛奶。那麼這個蛇也去喝水,但是它內心産生嗔恚的造作,結果它這個水産生了毒液。所以說呢,同樣的水,我們說水是無自性的——『諸法無自性』,那麼說是『一切從緣起』。也就是說因爲不同的心態的造作,它就産生不同的結果。所以宗大師說,同樣的聽聞佛法,有些人會得到很大的利益而産生滅惡生善的效果;有些人聽聞佛法了,因爲他的過失,而産生了障道。他聽完以後反而障礙他的修學。

  所以,這個聞法的一些儀軌是非常重要的,會影響到我們聽了以後到底是不是能夠受用,或是産生障礙。這個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

  好,我們看這個講義的第一面。

  將述此義,大科分叁:

  甲一、思維聞法,所有勝利

  甲二、于法法師,發起承事

  甲叁、正聞軌理

  甲一、思維聞法,所有勝利:首先我們要在聽經之前要思維,我們聽聞佛法的這些殊勝的功德,這個是第一點。

  第二點,『于法法師發起承事』:那麼,當我們對法産生一種殊勝的功德的思維以後呢,對于這個所教授的佛法以及法師,要生起一種承事供養的心。那麼這兩段都是在聽法之前的一個基礎,我們叫做道前基礎。就是在聽法之前的准備。

   那麼第叁科『正聞軌理』,這個就是你正式到了講堂以後,你面對了法師,面對了法,你應該有的態度了。第叁科是正式說明聽聞的軌理。好!我們看第一段:

  甲一、思維聞法所有勝利。那麼我們在求法的過程當中,這個很重要的一個心態就是一種善法欲。

  佛法是你要主動去追求的,你才能夠得到利益;而不是被動的配合。說诶,佛學院排那麼多課,反正你排我就來聽。那麼你這樣的心態是一種被動的,你很難得到利益。所以我們在聽課之前要先思維,到底聽聞這個法對我們會有什麼樣的殊勝的好處?先要去思維這個道理,而産生一種主動的、積極的、追求的心態。那麼這當中有叁段,我們先看第一段:龍樹菩薩的《聽聞集》。《聽聞集》雲:

  如入善覆蔽,黑暗障室內,縱然有衆色,具眼亦莫見。

  如是於此中,生人難具慧,然未聽聞時,不知善惡法。

  如具眼有燈,則能見諸色,如是由聽聞,能知善惡法。

   龍樹菩薩

  這一段,他等于是把這個聞法的功德,跟不聞法的過失,做了一個對比。首先,我們看,假設我們不聽聞佛法有什麼過失呢?說诶,我們出了家就好好修行就好了,爲什麼要聞法呢?龍樹菩薩說,就像一個人到了一個善覆蔽的黑暗障室內:就是整個四面都有牆壁有障礙的房間當中。那麼這個人在完全的黑暗當中。即使這個房間有很多很多的差別的色法;比如說,這個房間有珍寶,能夠讓我們産生安樂的;有很多的刀劍,會傷害我們的。那麼,我們到了那個房間,即使我們有眼睛,我們也不知道判斷,什麼是珍寶,什麼是刀劍。我們沒辦法判斷。那麼也就是說,我們缺乏光明的引導。我們即使房間有珍寶,有刀劍;我們也不知取舍。這個地方這樣的譬喻,我們看合法。

  那麼也就是說,今天我們得到了人身,一個非常珍貴的能夠修學法器的人身;而且我們第六意識的智慧很正常。你看那個畜生道的第六意識是不正常的;是非常愚癡暗鈍的。所以我們得到一個很正常的,一個非常清楚的,一個明了性的智慧。但是如果我們沒有聽聞佛法,我們的結果是怎樣的呢?『不知善惡法』。我們不知道什麼是對,也不知道什麼是錯。問題在這個地方,我們不能産生一種自我反省的力量。比如說,诶!你今天造了錯;你學了佛,你還是會造錯。但是你學佛以後,你能夠善知善惡法;你就能夠從這樣的正見當中産生自我反省,自我調整。如果你沒有聽聞佛法,你對于你自己的行爲,身、口、意完全不能反省。當你一個過失出現的時候,你就一輩子錯下去了。因爲…爲什麼?因爲你不知善惡法,所以了解善惡法是非常重要的。

  即使我們不能馬上的讓自己清淨,但是我們要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那麼以這個標准不斷地來要求自己,以這個標准不斷地調整自己,我們才有進步的空間。所以這個了解善惡法,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了,那麼當然這個了解善惡法是什麼,從聽聞而來的。那麼這一段是先說明,假設我們不聽聞佛法産生的過失。最嚴重的過失就是『不知善惡法』,這個是過失。

  那麼這以下,我們看聽聞佛法的功德。

  『如具眼有燈·則能見諸色』:說你能夠聽聞佛法,就像你一個人有了眼睛,這個眼睛就是我們有了第六意識的一種明了性,而且有這個燈光的引導。這個燈光就是佛法的正見。那麼這樣子有第六意識的清楚的明了性,再有法的引導,就能夠很清楚的知道:什麼是珍寶,我們應該要追求;什麼是刀劍,我們應該要遠離。那麼這個道理就是說「如是由聽聞,能知善惡法」。我們每一個人都一定要經過聽聞才能夠分別善惡。

  宗大師說:「正見是一切善法的根本」。說無量無邊的善法有一個根本就是正見。所以可以這樣講,我們剛開始學佛以後,第一件事情就是聽聞佛法,建立整個修學的正見。那麼在禅宗說叫做「認清路頭」。你會開車開了半天還在都市打轉,上不了高速公路,那就完了。修行最怕的是什麼?就是你錯認消息。這個車子你開了半天,你上不去;爲什麼呢?因爲你沒有正見,沒有正法的引導。所以我們一定要經過佛法的引導,才能夠産生正確的修行。看第二段:

  又《本生論》雲:聽聞隨轉修心要,少力即脫生死城。這個地方講到修學佛法的叁個次第。

  第一個「聽聞」——聞所成慧

  當然現在有一些文字的檔案,但是從《楞嚴經》的觀念來說,我們學習佛法,六根當中聽聞的效果最好。聽聞的效果比你自己看的效果更好,因爲印象深刻;這個佛教在娑婆世界的流通,我們叫做“音聲佛事”。佛法是把這些聖道放在音聲當中,讓我們經過聽聞,就把這個音聲的佛事轉成我們心中的道。所以你剛開始六根當中是以聽聞來當做一個根本。

  第二個「隨轉」就是思所成慧。這個法義你聽進去以後,你心中不斷的思維,心隨法義而轉,去消化這個法義叫「隨轉」,産生一種思慧;這個思慧會産生一個勝利,堅定的理解。

  第叁個是「修心要」:我們産生修慧,我們開始去修正,去對治我們內心的煩惱。這個「聽聞隨轉修心要」是講因地的修學;這以下講到果地的功德。「少力即脫生死城」。我們能夠掌握這樣一個修學的心要,就用很少的時間就能夠解脫生死的痛苦。其實,外道也是有很重的出離心;憑良心講,他們也很努力用功在修學,但是他們跟我們佛弟子最大的差別就是缺乏善巧,缺乏善巧慧;沒有智慧的善巧。比如說,他們的九十六種外道,《楞嚴經》講到其中一個苦行外道。他也知道我們生命的痛苦是罪業産生的,但是他認爲這個罪業是真實的,不能改變的;所以你要趕快離苦得樂;趕快把自己的業障清除,最好的方式就是修苦行。因爲它是真實的,你不能改變它的,那怎麼辦呢?那就躺在這個有刺的荊棘上面,或者泡在那個冰冷的水當中;或者是倒挂在樹上。那麼他的一個苦行,只有一個目的,就是快速地消除罪業。快速地成就安樂的涅盤。

  當然我們佛法認爲,這樣子是不善巧的,因爲你這個車子,它走錯了方向,你把這個車子打壞了是沒有用的。因爲它是牛,牛車這個牛;前面那個牛有問題,你對這個車子,你打這個車子是沒有用的。我們的身心世界有痛苦,跟色身沒有關系,你折磨你的色身是沒有用的,因爲問題不在這個地方。你的問題是那個牛,牛要調整它的方向。

  我們聽聞隨轉修心要;龍樹菩薩說:“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名爲假名,亦名中道義。”這句話就告訴我們兩個修學重點。

  第一個:我們剛開始修學偏重在斷惡。就是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從假入空觀。從因緣法的觀察當中,知道它緣生無自性…

《聞法儀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