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遺教經講解》覺者釋迦牟尼佛

  覺者釋迦牟尼佛 (節錄自正如法師《佛遺教經講解》)

  一、悉達太子成佛

  世界人類曆史發展以來,出現過許許多多的宗教,也揚棄了許許多多的宗教。時至今日,世界公認的世界性宗教有叁大宗教,它們是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

  佛教的佛是什麼含義?我們在上面已經講過,佛是“智者”、“覺者”的意思。照這樣講,佛教也就是智慧的教,也就是覺悟的教,可簡稱“覺教”。教義、主義在英文中都是Doctrine,因此“覺教”也可叫做“覺的主義”。照這樣講,佛教徒就是一群追求智慧覺悟之徒,也就是智慧覺悟之徒。照這樣講,這本身就不“迷信”,就反對“迷信”。

  佛教,不是神創造的,也不是憑空捏造的,她是本來就存在于宇宙之中,只是起初沒有被發現而已。到人類進入公元前六世紀的時候,有位被稱作“佛”的人,他覺悟了這個真理。他所覺悟的這個真理,被人稱作“佛教”,如今在世界各地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這個佛教的發現者是誰呢?他就是被世界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稱爲“世界上最偉大的人物之一”的釋迦牟尼佛。

  悉達誕生

  在公元前六世紀,印度的北部有一個富裕的國家,國號名叫迦毗羅衛國。當時的國王姓喬達摩,名淨飯王,是釋迦族中的一位德高望重的族長。釋迦族人自認是太陽的種姓,這位太陽種姓的淨飯王自從即王位後,把這個國家治理得繁榮富強,國泰民安,深得全國人民的敬愛和擁護。

  淨飯王的王妃叫摩耶夫人,是鄰國拘利國天臂城主的女兒,模樣長得像天女一般美麗。她性情溫和,賢淑能幹,更擁有一顆仁慈之心,更讓她顯得無比漂亮。光陰過得很快,還沒講幾個字的工夫,他們已經是結婚二十多年了,摩耶夫人也已四十多歲的人了,然而,他們仍然沒有兒子。他們非常著急王位的繼承人。

  一天晚上,摩耶夫人似夢非夢,朦胧中看到一個人騎著一頭大白象向她走來,並走入她的肚子裏,摩耶夫人懷孕了,時年45歲。冬去春來,摩耶夫人臨産的日子就要到來。按照當時印度的習俗,孕婦必須回到娘家生産。摩耶夫人也依照這習俗回娘家生産,她一隊人馬路過城外一處名叫藍毗尼花園時,摩耶夫人想到花園看看,于是在一棵無憂樹下休息時生下了太子。這一天,按中國傳統的說法是四月初八日。

  藍毗尼花園,在現在的尼泊爾境內。1897年,考古家在尼泊爾發掘阿育王石柱後,才發現這裏是佛陀的誕生地藍毗尼花園遺址,並在附近發掘出古代的市鎮,其中有些相信是屬于當時的迦毗羅衛城。尼泊爾政府已將這些地方作爲聖地加以保護和建設。

  太子誕生的消息傳開,全國一片歡騰。太子誕生了,自然也需要一個名字,而且取得名字要好叫,叫起來要好聽,還要富有深刻含義。不像我們一般平民百姓,兒女生下來了,就隨便安個名叫“阿貓”、“阿豬”的。塗先生生了個男孩,非常開心,想給他的寶貝兒子取個響亮的名字,想了叁個多月,終于取名叫飛,姓塗名飛,寓“突飛猛進”之意,塗先生很是得意。可是,後來人們叫他兒子卻是“土匪”(塗飛)。俗話說,“生兒子容易,取名難”,是有這回事。現在,人家是爲太子取名,當然是作爲一件大事來做。于是,淨飯王舉行“取名”宴會,召集文武百官,經過研究討論決定,爲太子取名“悉達多”。悉達多,中文意思是“一切事業成就”、“一切義理通達”。摩耶夫人生太子後的第七天就往生了。悉達多太子由他的姨母摩诃波闍波提養育成長。

  從太子進入學習知識的年齡開始,淨飯王就聘請全國最出色的學者來教太子當時印度的所有知識。又請來武術高手和軍事專家教太子武藝戰術。太子天資聰明,勤奮努力,學業進步非常快。眼看太子已16歲了,淨飯王就爲太子辦結婚大事。太子娶了拘利國國王善覺王的大公主,也就是他的表妹耶輸陀羅爲妻,後生羅侯羅。

  出家成佛

  太子生性仁慈,氣質非凡,對人類無限悲憫,有著“普救衆生”的救世情懷。他得知,當時恒河流域奴隸製國家中,嚴格而不平等的等級種姓製度,非常反對。那時,印度主要有四個等級的種姓。第一種姓叫婆羅門,他們是掌管祭祀的奴隸主貴族。第二種姓叫刹帝利,他們是掌管軍政大權的奴隸主貴族。第叁種姓叫吠舍,他們雖說有人身自由,但不能當官,被限製只能從事農業、工業等。第四種姓叫首陀羅,被稱爲是最下賤的種姓,又被稱做“非人”,就是不是人,他們世世代代只能做奴隸,做前面叁種姓人的奴隸,過著被剝削、受壓迫的生活。

  婆羅門的《摩奴法典》中明確說,婆羅門人種,是造物神梵天用口創造出來的;刹帝利人種,是梵天用雙臂創造出來的;吠舍人種,是梵天用雙股創造出來的;首陀羅人種,是梵天用雙腳創造出來的。前叁種姓是再生族,依宗教生活,死後可以獲得新生命。首陀羅種姓是賤民,不能信仰宗教,不能有宗教生活,沒有來生,死了就完事了,所以,又叫“一生族”。

  各種姓的職業都是世代相傳,種姓之間不准通婚,尤其禁止首陀羅和其他種姓通婚。如果首陀羅人和其他種姓人生下混血種,這在法律上被稱作“旃陀羅”,意思是“不可接觸的人”。這種人被規定只能從事屠夫、劊子手、扛死屍等社會低層的職業。現在,印度還有約七千萬“不可接觸的種姓”。種姓製度的嚴重不平等,還涉及到人們的服裝、講話等各個方面。

  另外,太子還發現人生的生老病死問題,衆生界的弱肉強食、互相殘殺,以及宇宙間的一切事物的存在、關聯等等問題,都讓太子冥思苦想。思索的中心,就是如何尋求解脫人類的痛苦。但是,他所學到的豐富知識,和他未來的王位、權力、金錢,都不能解決他的問題。因此,他想出家修行,找到這個解脫人類苦痛的方法。

  他的父王,也早已發現他的思想傾向,于是,用金錢、美女、歌舞、更舒服的環境等等來供他享受,想阻止他出家。然而,這一切都未能讓他放棄他的追求。終于在他二十九歲那年的一個夜深人靜的晚上,他起身來到已經熟睡的妻子和兒子身旁,深情地望著他們。雖然,他知道他們母子倆在未來的生活中會過得很好,可是,他仍然傷感沒能盡丈夫與父親的職責。但是,在“衆生”與“私情”的天平上,他還是投向了衆生。爲了尋找真理,爲了拯救那無數的在痛苦中掙紮的衆生,他必須割斷這狹小的私愛,必須抛棄個人的榮華富貴。他鼓起勇氣,堅定地走出臥室,離開宮殿,跨上駿馬犍陟,偷偷出城,來到苦行林,剃去須發,脫掉太子服,穿上簡樸的衣服,成爲真正的一名無産階級的修道人,過上了苦行生活。

  在苦行林中,有許多苦行者修各種各樣的苦行,有的修倒挂苦行,將兩只腳倒挂到樹上,倒垂著身體;有的修曝曬太陽的苦行,天天坐在華氏90多度的太陽底下;有的絕食、燒手臂,有的持“狗戒”食糞便等等,形形色色,千奇百怪。他們認爲通過肉體上的折磨苦修,才能洗除罪業 ,獲取靈魂上的安樂。

  悉達多太子來到苦行林之後,先後參訪了毗舍離國的跋伽婆、摩揭陀國王舍城的阿羅迦藍、郁陀羅等許多有名的修行者,但是,他們的理論和修行方法都不能讓他滿意。于是,他深深認識到當時的這許多哲學思想都不是真正的解脫之法,便離開他們,渡過尼連禅河,來到岸邊的樹林中,和那裏的極端苦行者一起。爲了尋找解脫之道,他嘗試了各種各樣的苦行,克服了種種艱難困苦,苦修了六年時間。但是,徒勞無功,毫無結果。方才覺悟到用折磨肉體的苦行方法來尋求解脫,是不可能的。

  他走到伽耶山附近的尼連河裏,洗去六年的汙垢,接受難陀波羅牧女的奶油稀飯的供養,覺得精神許多。然後,他來到前面不遠處的一棵又粗又高的荜缽羅樹下的一塊大石板上,鋪上吉祥草,面向東方盤腿端坐,發誓說:“我今如不證到無上正覺,甯可粉身碎骨,終不起此座!”他便這樣開始禅修解脫之道,終于在49天後的一個星光閃耀的夜晚,戰勝了最後的煩惱魔障,證得了圓滿覺悟而成爲佛。時年35歲。

  佛的成佛處,在現在的印度比哈爾省,是世界旅遊聖地。那棵原本非常普通、不太出名的荜缽羅樹,因爲佛陀在樹下成佛的緣故,而得名菩提樹。後來,所有的荜缽羅樹都叫做菩提樹,成爲“聖樹”,聞名于全世界。菩提是“覺”的意思。

  悉達多太子成佛後,大家就尊稱他爲“釋迦牟尼佛”。釋迦是指釋迦族,是民族稱謂。如我們是漢族。牟尼就是聖人的意思。釋迦牟尼,就是釋迦族的聖人。然而,釋迦族的聖人不只一位,因此,再加上一個“佛”字,以作區別,以表示這位是釋迦族中最偉大的聖人。釋迦牟尼佛,他就是佛教的創始人。

  二、一生說法度人

  上面,我們簡單地了解一下釋迦牟尼的成佛曆程,但是,釋迦牟尼成佛之後,在做些什麼呢?本經文中概括性地告訴我們說:“初轉*輪,度阿若憍陳如;最後說法,度須跋陀羅。”簡簡單單四句19個字,道出了釋迦牟尼成佛後45年間的說法度人的光輝曆程。

  釋迦牟尼成佛後,第一件事就是要將他所覺悟的真理傳授給他人,以至他將要入涅槃的最後時刻,他還在作這件工作。45年來,他到處遊行,從未間斷這個工作。雖然,這個工作利益層面遍及到菩薩、緣覺、聲聞、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等九界衆生,然而,它的利益重點對象主要還是爲人間的人類。雖然,爲他類衆生說法,但其目的還是爲了人類。所以,我們說這是“說法度人”的工作。

  初轉*輪

  阿若憍陳如,是人名,是一位僧人。最初,佛觀察到阿若憍陳如,應該是觀察到阿若憍陳如、跋提、跋波、摩诃男和阿說示等五人,這裏省略了其他四人,只提五人的代表阿若憍陳如。佛觀察等五人阿若等五人機緣成熟,因此,佛從伽耶山步行300余公裏來到波羅奈城鹿野苑(即現在的印度瓦拉那西城西北約十公裏處),爲憍陳如等五人說法,這在佛經上叫做“初轉*輪”。“初轉*…

《《佛遺教經講解》覺者釋迦牟尼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