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真谛叁藏所宗的是相宗,那末他是盼望攝大乘論及俱舍論的流行,征之史傳,即可明知。然真谛譯成後不久,就有注釋書出世,即隋智恺的“疏”一卷(失)、“大意”一卷、隋昙延的“疏”二卷(內一卷寫傳)是也。其次有隋淨影寺惠遠的著述:
起信論義疏 四卷 隋惠遠著
關于惠遠師這義疏,長泉院普寂師在其所著“起信論要訣”中說不是真撰。駒□的潮音師在其所著“義記筌蹄錄”中破斥之。要之,此與惠遠師的大著“大乘義章”的說法完全符合,故可說是真撰。
起信論疏 二卷 海東元曉著
同 別記 一卷 同上
“東大寺圓超目錄”中,說元曉另有“私記”一卷(失)“凝然目錄”中,說至相大師有“義記”一卷(失)“疏”一卷。
起信論義記 叁卷 唐賢首著
同 別記 一卷 同上
右惠遠、元曉、賢首叁位大師,不但是當代教界的泰鬥,又是後代崇敬的偉人。世人稱叁師的著作爲起信叁疏。其中法藏賢首大師的“義記”,最爲精致,爲後世研習起信論的指南車。但及至宗密的“注疏”出世,注疏單獨流行時,“義記”就湮滅了。及至我國鳳潭師出世,遂將論文和義記會合刊行,而成現今流行的“起信論義記”。
起信論注疏 四卷 唐宗密著
圭峰宗密禅師是賢首大師的孫弟子,去賢首大師百有余年。這“注疏”是把賢首大師的義記稍加增刪而成的。即依據其師清涼大師之義,將義記的序文加以增刪。又依據海東的疏,改定義記的釋文,題曰法藏述。這所謂法藏述,往往使後世之人認爲是賢首大師之製,終于引起鳳潭、普寂、潮音、慧澄諸師的誹議。然而“注疏”出世,比賢首大師的義記更爲流行。尤其是宋代和元代,竟全是注疏的時代。我國則在古代專行注疏,又出關于注疏的末疏,其勢蓋可想見。
此外,慧澄師的講義中,言尚有青丘的大衍的“疏”一卷、近法師的“疏”二卷、慈恩寺慧明的“疏”叁卷、作者不詳的“起信論科”一卷、大衍的“記”一卷、作者未詳的“綱要”二卷,但均已失傳。又有明盧山正遠的“捷要”四卷、明真界的“纂注”四卷、明南嶽德清的“略疏”二卷、智榮的“疏”(失,賴慶立義鈔中引用)、蕭士玮的“解”一卷(失,明史藝文志)。
以上所舉,都是舊譯論的注疏。新譯論本的注疏,只有青丘太賢的“古迹記”一卷(失)和智旭的“疏”。由此可知新譯的不流行。
起信論裂網疏 叁卷 明智旭著
智旭藕益大師的疏,大體是用天臺宗的意義來解釋的,和別的注疏意見完全不同,因此,可資參考的地方很多。然大師以主張瑜伽唯識中的賴耶緣起的相宗、和主張楞伽起信中的真如緣起的性宗來作爲後世迷執的決判。在唯識起信的本論中,沒有這樣的區別;都是闡明八識之旨如水乳之和合。蓋在旭師的時代,佛教典籍大都散逸,賢首大師的義記、慈恩大師的唯識述記,也都不能看到,因此吐露了如此之謬見罷?
上述的注疏,都是直接注釋起信論的。其次,解釋賢首大師的義記及宗密禅師的注疏的,可舉唐元朗的“義記集釋記”六卷(日本不傳),唐延俊的“演奧鈔”十卷(失,釋注疏)、宗密所資的石壁傳奧的“隨疏記”六卷(失,釋注疏)等。特別有名的如左:
起信論疏筆削記 六卷 長水子璇著
此書以傳奧的疏爲本,而解釋宗密的注疏。但也是研究所不可缺的書。其所以名爲筆削記者,因爲他對于傳奧的疏,取其妥當者保存之,將其繁冗者削去之。
要之,起信論在中國的流傳,可說是以賢首、宗密二大師爲中心,是華嚴宗的研究講布。到了唐末及宋代,禅宗勃興,也研究應用華嚴宗。尤其是禅宗,尊重提唱起信論所根據的楞伽經,豈如風馬牛之不相及哉?又,在天臺宗不但有智旭的裂網疏,又有智覺的“宗義錄”智禮的“教行錄”等其如何研究,蓋可想見。
【日本】起信論何時傳入日本,雖不明確,但在奈良朝時代已有傳播,是不須爭論的。據記載,傳教大師最澄,十九歲登睿山,讀“起信論疏”及“華嚴章”。觀此即可明知。然在各宗之間,起信論流行最盛的,當然是華嚴宗。但在真言宗中,也以“釋摩诃衍論”爲主要的典籍。因這關系,當然是要研究起信論的。尤其是讀了弘法大師空海的“金剛頂經開題”,即可思過矣。在天臺宗中,也研究起信論。圓珍的“己心中記”、惠心院的“本覺贊”及“注本覺贊”、檀那院的“一實菩提義”,可說都是起信論的思想。由是以降,比睿的慧澄、叁井的大寶等,尤其勉力于起信論的講布。此外,鳳潭、普寂兩師是最有名的。日本關于起信論的著述,專門直接注解起信論的,幾乎沒有。只有解釋賢首大師的義記、宗密的注疏的而已。但發揮義記的,實亦不少。有東大寺凝然的“添雲章”一卷(失、見于慧澄的講義中)、滧尾明慧上人的“聽集起”卷數不明(失、教理鈔中引用)、以及元享年間武州的本如房湛睿的著作。
起信論義記教理鈔 十九卷 湛睿本如著
這是解釋賢首大師的義記,而用問答體記述的。這是當時的研究錄,今合爲十卷,主要是繼承筆削記的意旨,與筆削記同爲不可缺的參考書。其次有湛睿所根據的靈波性通的“私鈔”十二卷、天臺教山的“筆削記私鈔”、尾州竹乘的“肋寥鈔”八卷、五智山昙寂的“義記私記”十五卷、作者未詳的“義記筌蹄”九卷、作者未詳的“義記廣統錄”叁卷。其次,賢首大師滅後約一千年的元祿年間,有名的學者鳳潭師出世,刊行義記版本之外,又作“義記幻虎錄”,駁擊筆削記及教理鈔。于是淨土宗的尾州正覺寺主顯慧作“辨僞”,把鳳潭師的難破一百七十余條一一加以會釋。鳳潭師複作“解謗”以應戰。顯慧更作“破邪決”以駁斥之。
然而互有發揚之處。尤其是關于清涼、宗密二大師對賢首大師的差異之點、和對華嚴、天臺兩宗的不同之點,頗有可觀。
起信論義記幻虎錄 五卷 鳳潭僧睿著
幻虎錄辨僞 叁卷 顯慧著
幻虎錄解讀 一卷 鳳潭著
幻虎錄破邪決 一卷 顯慧著
鳳潭師所著,此外又有“非詳略”一卷、“講義斥謬”一卷。又有五智山道空如幻的“講錄”二卷(寫本)、常州主真的“詳略”二卷(釋宗密的注疏)、肥前普甯的“注疏教龜篇”九卷、教遵桂嚴的“幻虎錄補遺”二卷、浪波月筌的“起信論啓曜鈔”等。此後就出現長泉院普寂律師德門的“要決J。
起信論義記要決 叁卷 普寂著
又有駒□潮音的“義記筌蹄錄J十卷(寫本)、天臺慧澄的“義記講義”叁卷、叁井大寶的“講述”一卷(寫本)、一蓮院秀存的“義記題正錄”五卷、密乘良恭的“義記講義”叁卷、藤井玄珠的“義記講述J六卷、原坦山的“起信論兩譯勝義”一卷等。
關于裂網疏,有安永年中天臺觀國的“講錄”五卷,發揮之處甚多。此外尚有作者未詳的“箋難”叁卷(寫本)等。
關于釋摩诃衍論,有通法的“疏”、無際的“記”、慈行的“鈔”真言亮典的“專釋鈔”、真言尊裕的“專釋蒙引”等。就中亮典的著作,專用釋論來解釋起信論,頗有可觀。
禅宗的鈴木大拙居士,著有“英文起信論”一卷。這是西曆一千九百年在美國鮑爾凱拉斯博士的指導之下,把新釋的論本重譯爲英文的。
如上所述,起信論的注釋書甚多。僅如以上所舉,已達七十余部。尤其是近代日本佛教研究大盛,因而刊物紛紛出版,在義記上施傍注及冠導而出版者有之,達意講述者有之,訓诘注釋者有之,不勝枚舉。今不厭煩冗,再舉上述以外流行于世的數種:真界的“起信論纂注”四卷(萬曆年間刊)、賴慶的“起信論立義分鈔”一卷(正保二年刊)山本俨識的“起信論立義分義記科解”一卷(明治二十二年刊)及“冠導起信論義記”五卷、“義記大意”一卷、藤井玄珠的“起信論校注”一卷(明治二十一年刊)及“傍注起信論義記”五卷、淨真的“起信論分節”一卷(嘉永年間刊)及“起信論聽記”二卷、芸房的“筆削記鈔”四卷(天和四年刊)、慈航的“玄談筌蹄”二卷(寶永八年刊)、崇郭的“起信論隨聞記”二卷、及“義記筌蹄”五卷、全順的“立義分私記”一卷、惠海的“注疏資錄”十卷、通玄的“裂網疏引據”一卷(享保十年寫)、真徹的“義記玄談”一卷(享保十四年刊)、覺洲的“義記講苑”叁卷(文久五年刊)、法住的“義記私記”五卷(安永年間刊)、旭雅的“義記講述”六卷、無涯的“義記聽記”二卷(慶應年間刊)、天慧的“義記筆記”二卷(安政五年述)、宣界的“義記筆記”一卷(明治十年述)、惠隆的“義記講錄”一卷、村上專精的“達意”及“講義”各一卷是也。
【系統】起信論亘叁國而流傳,有如上述。因此其間注家的意見自然不同,可以分爲數類:第一是依據釋摩诃衍論的真言家,第二是淨影疏一派,第叁是海東疏一派,第四是賢首義記一派,第五是天臺諸家一派,第六是所謂裂網疏的一派。當然都有研究的價值,但淨影疏不能無膚淺之嫌。海東疏有可珍重之處,但因是義記的先驅,既經參考取舍者甚多,尤其是其科文,是義記所采用的。天臺諸家的疏,主要是出于我國臺家之手,只重起信論中緣起及實相兩方面,關于實相方面只采用性具的筆格而已,因此沒有可以特筆的發揮。裂網疏是關于新譯的惟一的疏,雖應參考閱讀,但如前文所說,其于性相的判別是謬解的。
其間只有賢首大師的義記,其說明非常穩健精致,可說是起信論注疏的一大據典,有了義記,起信論的真義始能發揮。因此注義記的又甚多,起信論的義記,義記的起信論,竟有主客顛倒之觀。因此義記的注家發生異義,亦不得已之事。即其一是宗密的“注疏”、長水的“筆削記”、湛睿的“教理鈔”等,被視爲華嚴家的正系。其二是鳳潭的“幻虎錄”,根本破斥清涼、宗密二祖及其下的諸說,完全脫離賢首的正系,因起信論中沒有非情成佛說及性惡說,故不是圓教,乃終教之說。其叁是普寂的“要決”,不取…
《大乘起信論新釋(日本 湯次了榮著)》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