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戒緣起十義門第一 (60)
────────────────────────
歸敬請戒緣起之十義頌解
能海上師編集 傅味琴淺說
鈍根更需廣學多聞,
要在法上去悟到佛法的真谛
提要:
·要證果才無學,有人未證果就去抱孫子了
·鈍根更需廣學多聞,要在法上去悟到佛法的真谛
·修行要活著修證,不能等死了再看
·修行的時光極寶貴,還有時間起煩惱嗎?
·修行人要把煩惱轉移掉,讓心情輕松一點
要證果才無學,有人未證果就去抱孫子了
前幾年,蘇州的同學邀我到園林裏去喝茶,我哪有時間喝茶?他們說:“老師,一邊喝,一邊講法,這樣調劑調劑也蠻好。”其實他們有個企圖:趁老師不注意的時候,突然問他一個問題,他一回答,這個回答最寶貴,南方人叫偷關子。他們認爲講經說法都是一般的,只有在生活裏談談,突然提問,看你怎麼回答。那次有人問我,“我們跟你學了很久,到底要學到啥個時候才學完啊?”我馬上回答:“你證了阿羅漢果就可以別學了。”可惜呀,秘訣倒拿去了,還沒有證阿羅漢果已經去抱小孫子了(衆笑)。末法時期衆生真難度!不一定笨,就是習氣太深。
我們沒有證阿羅漢果之前,全叫有學位,所以天天要說法,天天要自己依教奉行斷煩惱,天天要遵守規章製度,天天要檢查自己犯戒了沒有。
鈍根更需廣學多聞,
要在法上去悟到佛法的真谛
今天即使你是利根,也是鈍根裏邊的利根。我說的鈍根不是消極的:“因爲都是鈍根,所以不宜多學,還是抓一句最好。”而是因爲我們是鈍根,所以要虛心,要加倍地學,加倍地努力。就像老師對學生說:“你雖然考試成績不好,因爲你體弱病多,沒關系,你只要多用功一點,你成績也會好起來的。”老師從來也沒有說:“你真是鈍根,你只要每天做一個題目1+1=2就可以了。”結果考試只考了10分,“你在“10”後面再加個“0”就行了。”豈不笑話?修行可不能投機取巧,可不能搞假呀,要老老實實、腳踏實地去悟到佛法的真谛。
修行要活著修證,不能等死了再看
我們能遇到釋迦佛出世,今天還能夠聽到佛法,這是極大的福報啊!可是我們今天,與過去這兩尊佛所度的衆生相比,遠遠比不上。這兩尊佛出世的時候,人壽是八萬歲、四萬歲。釋迦佛到最苦最苦、業障最重的娑婆世界來成佛,人壽一百歲,已經很少了,根機這麼鈍了,還要不肯學,不要聽法,不持戒,那豈不更沒希望了?如果我們努力呢?我們來看看事實,釋迦佛到娑婆世界來度衆生,證阿羅漢果的人多多少少?修行是活著修的,證阿羅漢果是活著證的,如果修行都要等到死了去修,那麼你活著的時候可以盡管去敲敲打打,反正要等到死了才說話嘛。
修行的時光極寶貴,還有時間起煩惱嗎?
假如說我們要聽法修行、斷煩惱,要活著的時候證阿羅漢果,時間怎麼好浪費啊?人的生命時光是最寶貴的,六道裏人是最寶貴的!如果你真正能夠覺悟,真正能夠修行的話,你也忙得沒時間起煩惱了。你們所以起煩惱,就因爲太閑了,人生幾何啊!還有時間起煩惱?
修行人要把煩惱轉移掉,讓心情輕松一點
我今年73歲,你們將來73歲也會來的。你們看看,一期一期的雜志全是我編的,我哪有時間打閑岔?你們總是看我在桌子上寫,真叫分秒必爭啊!還有人說:“傅老師這個人,剛才看他還在生氣,怎麼一會兒一點氣也沒有了。”沒時間再生氣了,生起氣來怎麼工作啊?連字都會看錯、寫錯,而且坐立不安,氣得來躺在床上“唉……”。(衆笑)一想起工作,我這個氣就沒了,忙著工作了。從心理學說,這叫注意力轉移。我有嚴重的腦動脈硬化,因爲腦子動得太多了。有時候還跟你們說說笑笑,這也是爲了讓腦子休息休息,算是個調劑。有人說傅老師喜歡逗人。我不逗你會笑嗎?勸導了兩個小時,你臉還是很難看,逗你一下你的臉就像朵花了。
你們與其把時間放在煩惱上,還不如把時間放在風趣上。譬如你正在起煩惱,忽然說了幾句風趣話,他說:“今天晚上我想早一點睡覺。”你說:“什麼?今天晚上你想早點證果?”大家哈哈笑了。總比你煩惱好。每天笑叁次,身體健康。有煩惱的人身體總是胖不起來的,心不寬嘛。說煩惱重的人,也會胖,那是因爲皮下豬油太多了(衆笑)。(第十五講完2002.6.5)
製戒緣起十義門第一 (61)
────────────────────────
歸敬請戒緣起之十義頌解
能海上師編集 傅味琴淺說
鈍根煩惱重,
應多學法,以法調伏自己
提要:
·根利煩惱輕,容易除惑證道
·鈍根煩惱重,應多學法,以法調伏自己
·娑婆衆生業障重,越簡單越不起作用,所以釋迦佛說四谛法
·末法衆生圖簡單,做不到也不知慚愧
不廣說經法 未結戒說戒
時人根善利 但說教授戒
諸惡莫作等 皆除惑證道
彼二佛示滅 種種姓出家
~佛在世時,一種姓出家(釋迦種姓),清淨心出家。佛滅度後,時人根基薄,有不具清淨心出家,有出家後不舍在家地位,乃種種姓出家。
時久生疲厭 無經律攝持
令正法速滅 若衆花散置
~衆花表比丘,出家人如念珠,線散則散。
無線貫穿故 被風則渙散
~線即經與戒,以線串花,挂于項間。
~風即五欲之風,世間八風(因無經律攝持故)。
根利煩惱輕,容易除惑證道
今天我們繼續講,“拘那含牟尼、毗舍二如來,不廣說經法,未結戒說戒”,爲什麼過去這兩尊佛出世,沒有廣大地講經說法,也沒有結戒、說戒呢?“時人根善利,但說教授戒,諸惡莫作等,皆除惑證道”,因爲當時人的根機很利,只要跟他們說一些簡單的教導,給他們授戒就可以了,乃至簡單到跟他們說“諸惡莫作”等,都能夠斷除煩惱而證道。
佛法能縮,縮到很簡單,能開,開到很廣大。爲什麼幾句簡單扼要的話,也能使人證道呢?如果根機利,能觸類旁通,你跟他說一點,他能想到十點。如果這個人素質又好——修行人的素質就看他煩惱輕還是煩惱重,煩惱輕的人修起來就快,容易去掉煩惱,再加上根利,就容易證果。就好比這個人抵抗力很強,身體很棒,平時很少生病,偶然生一點小病,吃一點藥馬上就好。
鈍根煩惱重,應多學法,以法調伏自己
雖然有這樣的事實,但是你抓住這一點,你就要犯片面的錯誤。換一個病人,病很重,抵抗力又差,你說“就吃那麼點藥就可以了”,那是不根據實際情況了。現在佛門裏這種情況多啊,自己愚癡,沒有智慧,還極力宣傳“用不著吃那麼多藥”,不管病輕病重都給那麼一點藥,那種人能當醫生嗎?還說出種種的道理,一面說末法時期衆生煩惱重、業障重,脾氣壞,又說他們怕藥苦,你就別找這個麻煩了,給他吃一點藥也就行了。結果病人病越來越重,煩惱病、業障病重了,反而說藥越簡單越好,害人就是害在這裏。
應該是末法時期的衆生更要學佛法,更要斷煩惱,越廣學多聞越好,因爲毛病重了嘛。如果他不好好斷煩惱,更要用各種方法來調伏,要慈威雙攝。
現在的人差不多都受了“鈍根、末法衆生”這種話的影響,戴上了自卑的帽子,把自己看得一點辦法也沒有。沒有想學佛法斷煩惱的信心,那你怎麼修行?我們承認我們是末法時期衆生,是鈍根、煩惱重、業障重,正因爲如此更應該多花一點時間努力學法,因爲病重了,才要多吃一點藥。
娑婆衆生業障重,
越簡單越不起作用,所以釋迦佛說四谛法
釋迦佛來到娑婆世界,跟過去佛出世時相比,人的根機已經差得很遠了。光說“諸惡莫作,衆善奉行”這兩句話已經不行了,煩惱越重、根機越差、業障越重,越說簡單越不起作用。釋迦佛就把修行的方法從“諸惡莫作、衆善奉行”擴大到苦谛、集谛、滅谛、道谛。第一次說,五比丘中有兩個證果,釋迦佛只好再說得明確一點,另外二個比丘才證果,說了叁次五比丘全證果了,所以曆史上就有了叁轉十二*輪。
末法衆生圖簡單,做不到也不知慚愧
唐朝有位禅師,他在樹上搭了一個窩,每天就在裏邊坐禅,所以人家稱他“鳥窠禅師”。有位著名的詩人請禅師給他開示,禅師只說了“諸惡莫作,衆善奉行。”這個詩人不僅沒有開悟,反而起煩惱了,責問禅師:“今天我誠心來請禅師開示,你怎麼只講這兩句連叁歲小孩也知道的話給我聽?”鳥窠禅師就朝他笑笑:“叁歲小孩都知道,我看你就做不到。”一句點破,這位大詩人臉就紅了,他也懂得慚愧啊。現在不是唐朝了,現在的佛弟子不知臉紅,不知慚愧。從這個公案來看,問題在你做不到,你做到了就行了。
製戒緣起十義門第一 (62)
────────────────────────
歸敬請戒緣起之十義頌解
能海上師編集 傅味琴淺說
末法衆生無經律攝持,
會使正法速滅
提要:
·“愚者說更殷”才能解決問題
·什麼都沒弄明白,種種弊端就會發生了
·佛示滅後,如果沒有經律的攝持,會令正法速滅
·中國僧人都姓釋,仍有難舍世俗心
“愚者說更殷”才能解決問題
“諸惡莫作,衆善奉行”,現在差不多有文化的佛弟子全懂,可是誰做到了?那時候的人根機利,只要說一個大概給他聽,他就會做到細則,這就能達到全面、圓滿。現在人即使簡單地知道一個輪廓,裏邊的東西還不知道,還自作聰明地認爲就是叫我別做壞事,多做好事。其實連這點也沒做到,有時做了壞事,還說沒做壞事,現在衆生煩惱重,壞事幹得多,你不給他指出來,不給他分析,他還不知道呢。比如你跟他說“諸惡莫作”,他只知道罵人是壞事,打人是壞事,偷盜是壞事,還有很多他都不知道:規定晚上八點鍾熄燈,沒有熄燈,影響了別人,也是壞事;講這話雖…
《製戒緣起十義門第一(60~69)》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