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明智覺觀存念門(聞修)▪P2

  ..續本文上一頁費時間。

  談男女相好,新款服裝,我實在不要聽了

  回來以後他們就在我家吃了飯,吃完飯我們就談開了,我本來想講一講我最近的修行體會,也讓他們了解一點佛教。可是他們感興趣的是,以前的某某男同學跟某某女同學關系還是很好,也許他們要結婚了;最近服裝店裏出了一些新款的服裝,特別適合你,咱們什麼時候去看一下,我傻乎乎地坐在旁邊根本就插不上嘴(衆笑),那麼我剛想要跟他們談我的修行體會,他們又打斷了(衆笑),又開始談某某同學跟某某同學好……,我實在聽得不要聽了啦(衆笑),唉!沒有共同語言,不習慣了。

  保持修行的習慣,就是將來成就的因

  對世俗的一切都不感興趣了,因爲你已經養成了修行的習慣。在你的心中充滿佛法的覺悟,聽法後的歡喜,在生理上通過修習禅定,非常的滋潤舒適,再也不貪戀世間的享受。記得在蘇州有一位同學說我以前最喜歡聊天,可是現在我覺得他們講的都是廢話,我更喜歡聽法、思維、討論。保持一種修行的習慣,這就是將來你在修行上成就的因。

  (注: 2001.9.21第一講未完,根據聞修講稿編,小標題爲編者所加)

  明智覺觀存念門 (3)

  聞修講解

  消極惡的,積極善的

  通過消極,才能積極

  我們修行修什麼呢?就是修一個轉變,要把壞的轉成好的,把惡業轉成善業。有人說:“佛教是消極的。”誠然,我們不否認佛教消極的一面,但是沒有消極哪來積極,我們是要消極掉惡的一面,要把善的一面積極起來。拿剛才的例子來說,把你任性的脾氣改掉,學會關心周圍的人,處處爲別人著想。停止了惡業,就能轉變苦因,修持了善業,就是幸福的因。這樣就能把惡業轉成善業。

  鴦拘摩羅的故事

  佛經中有這樣一個故事:在古印度,有一個殺人狂,名叫鴦拘摩羅,他原來十分善良,連一只小蟲都不傷害,後來因受了邪師的指導,認爲殺人能升天,于是他每殺一人就把這人的小指割下來串成鬘,挂在脖子上,以爲榮耀,要殺滿1000個人才算功德圓滿,當他殺了999個人的時候,那時所有的人都躲得遠遠的,他再也找不到一個可殺的人了,于是他就把邪惡的刀指向他的母親,就在千鈞一發的時刻,佛陀出現了,他異常地高興,就把刀指向了佛陀,瘋狂地喊到:“太好了,我師父說,殺一個沙門的功德將是升天的因。”于是他用盡所有的力量去追趕佛陀,可是他怎麼也趕不上佛陀,而他看佛陀的樣子呢,還是那麼不急不慢地走著。此時的鴦拘摩羅已經疲憊不堪,他喘著氣喊到:“你是什麼人,請你停一停。”佛陀停下腳步,轉身說到:“我已經停了,而你還沒有停。”鴦拘摩羅很不理解,佛陀繼續說道:“我已經停止造惡業了,而你還在繼續造惡,所以我說我已經停了,而你沒有停。”鴦拘摩羅說:“我師父告訴我,殺人是大供養,會有大福報,將來可以升天。”佛陀說:“邪惡的種子,怎麼會結出善良的果子,放下手中的屠刀吧,別再受邪師的迷惑。”鴦拘摩羅生大慚愧,對佛陀說:“像我這樣的大惡人還有救嗎?”佛說:“只要你有決心改過,學習善法,精進修持,一樣能夠有成就。”于是這個大惡人拜佛爲師,改邪歸正,不久就修成了阿羅漢果。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從這個故事說明一切都是能夠轉變的。善能轉成惡,惡也能轉成善,其中的一個關鍵就是受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環境的影響。有一句話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記得我在小學的時候,我的模仿性特別強,我甚至于去模仿任何一個我喜歡的動作,說話方式,口頭禅等,因爲當時我們班大都是男孩子,全班男女同學都會說粗話,結果我學得粗裏粗氣的,並且這些粗話因爲經常聽的緣故在我心裏的印象不斷加深,雖然我在老師家長的教育下知道這是不文明的,但這種話好像是一種新潮流,聽慣了也不覺得不文明,反而還覺得很上口,因爲在社會上也經常聽到嘛,慢慢那種不文明的羞恥感也就沖淡了。有一次我放學回家,我對著母親隨口就說了一句,被我母親嚴厲地罵了一頓,從此以後我再也沒有說過。通過這一件事情說明人是會受到感染的,即使你沒有意識地去學習,也會發生影響,無意識中也會感染,就是耳濡目染啦。

  在無意識的感染下,也會養成習氣

  在我小時候,我有一點口吃,本來沒有口吃的同學由于經常跟我在一起,有一次他說話竟然也口吃了(衆笑),還有的人每說一句話,他的鼻子都會吸兩下(做了一個吸的動作)(衆笑),如果經常跟這個人在一起啊,你也會這麼時不時地來兩下,還有的人一說話就眨眼睛,你跟他在一起的時間長了,你不自覺地也會做這樣的動作,這就是無意識的感染,在傅老師的講義中有。拿學習來說,我們有時候是有意識的學習,有時候不通過學習,一種思想觀念,一種心理活動,一種行爲,也會形成一種習氣,這就是無意識的作用。

  明智覺觀存念門 (4)

  聞修講解

  向偉大的人學習, 渺小的人也會偉大

  經常向偉大的人學習,渺小的人也會偉大

  古代的人非常講究交友,選擇善友,可以對自己有很大的幫助,跟壞人交上了朋友,你也會很容易變壞的。所以佛就講過:要親近善知識,遠離惡知識,在佛教裏對這一點也是非常重視的。在佛法裏有很多有關的修行方法,在《菩提道次第科頌》的叁士前導中就非常詳細地說明善知識的重要,分別講了(1)親近善士的功德勝利,(2)根據什麼來選擇善知識,(3)在善知識前應做哪些事等等。在一首佛教格言中這樣寫道:經常向偉大的人學習,渺小的人也會偉大,春藤靠著大樹,也會一直爬到樹梢。

  種子都藏在第八意識裏

  再回過來講,無意識並沒有脫離意識,心理學家稱爲潛意識、下意識。我們佛學講:每一個心理活動都在心理上下一顆種子。我們佛教中講六識,就是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在世間的心理學上只講到第六意識,在佛法裏面還有第七意識、第八意識,第八意識稱爲“能藏”,無論多少種子它都能藏得下。

  常起瞋心,會形成易怒的性格

  所以佛說:起心動念無非造業。起一個瞋恨心,在心理上就下一顆瞋恨的種子,雖然有時候氣過了也就沒了,但是你心理上會留下一個痕迹,就是在心理上種下了一顆種子。如果你以後經常起瞋恨心,就不斷地加深這一個種子,以後稍微碰到一些不如意的事,馬上發怒,也就形成了你易怒的性格。

  修行也要長期熏習來加深種子的作用

  我們修行也是利用這個心理呀,比如我們每天都念文殊法,剛開始念的時候,根本不懂得裏面的意思,但是念的時間長了,腦子裏經常會冒出文殊法裏的句子來,有時候冒出來的句子跟當時的情況很相符,竟然就能夠理解裏面的含義了。這就是長期熏習的緣故,不斷加深心理的種子的作用。

  難就難在“果縛未斷,子縛又生”

  我覺得人心裏的種子的力量是非常可怕的。以前我非常喜歡唱歌,每一首新歌我都會唱,修行以後將近有叁年的時間不再唱了,可是有一次,我心裏突然冒出了一句歌詞,隨著心的轉動,還不斷能接得下去,以往的習氣又翻了上來。當時我感觸萬分,連這麼一個小小的習氣都這麼難改,種子的力量真可怕。修行難就難在這裏,佛說:果縛未斷,子縛又生。老的煩惱還沒有斬斷,新的煩惱又不斷出生,生死何時能了啊?所以修行首先要在你的八識田不再下新的煩惱的種子,然後還要拔除老的煩惱的種子,這樣才有希望。

  不要讓一個小小惡念留在你心裏

  所以佛說要“止惡修善”,先要止住惡法。有人說:“只要能止惡就可以了嘛,何必修善呢?”止惡而不修善,那你就不可能很好地止惡,因爲你不肯修善的心本身就是惡。所以不要讓一個小小的惡念留在你的心裏,種下去很容易,要拔出來可難啊。

  我們的心好比是一塊待播種的田

  每一個心理活動都在心理上下一顆種子,這些種子都藏在我們的八識田中,有善的惡的各種各樣,我們的心好比是一塊待播種的田,下什麼樣的種子得什麼樣的結果,因此我們要聽從佛陀的教導要止惡修善。

  明智覺觀存念門 (5)

  聞修講解

  良心用錯地方會産生不好的結果

  善惡不能憑自己的理念

  什麼是善什麼是惡,什麼是好什麼是壞,什麼是香什麼是臭,你用什麼標准來衡量呢?沒有統一標准的話,每個人的想法不一樣,觀念不一樣,善惡的標准也就不一樣,狗吃大便的樣子,可真香啊!人看見大便就要捏起鼻子來,那麼大便是香還是臭呢?你也許會說狗怎麼能跟人比呢,大便當然是臭喽,但你也不能否認狗吃得很香啊。拿人來說,我們蘇州人愛吃臭豆腐,而且要越臭越好。有人看見臭豆腐就要捏起鼻子來,那麼這臭豆腐是香得可愛還是臭得討厭?

  不尊重客觀,好心壞了事

  有人認爲只要自己不做虧心事,也就問心無愧了。那麼讓我們來看看現實生活中的故事:有一家人家,過得還蠻不錯的,可是婆媳之間就有那麼一點在觀念上湊不到一塊兒。有一天媳婦在外資企業找到了一份很滿意的工作(這份工作對工作人員的服裝要求非常高)。她非常高興,那天晚上她精心爲自己選好了第一天上班的衣服,在選擇絲襪時發現平時穿的一條舊絲襪勾了一條絲,于是就把它扔進了垃圾桶,換了雙新的,放在抽屜裏,便安心地睡覺了。這時這位母親正好要去倒垃圾,看見了這條絲襪,覺得很可惜,自言自語地說:現在的年輕人就是糟蹋東西,我來幫她補一補,明天上班好穿,她細心地幫自己的媳婦補襪子,補好後,就放到每天換衣服的抽屜裏,覺得自己做了件好事,也安心地睡覺了。第二天,媳婦起晚了,急急忙忙穿了衣服。去拿襪子,正好拿到那雙補過的襪子,她看也不看就穿上了,襪子上有一條長長的補過的“疤”。到了單位裏,要去接待一位日本的客人,一切都進行得很好,但日本客人臨走時看見她襪子上的“疤”很不高興,給日本客…

《明智覺觀存念門(聞修)》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