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费时间。
谈男女相好,新款服装,我实在不要听了
回来以后他们就在我家吃了饭,吃完饭我们就谈开了,我本来想讲一讲我最近的修行体会,也让他们了解一点佛教。可是他们感兴趣的是,以前的某某男同学跟某某女同学关系还是很好,也许他们要结婚了;最近服装店里出了一些新款的服装,特别适合你,咱们什么时候去看一下,我傻乎乎地坐在旁边根本就插不上嘴(众笑),那么我刚想要跟他们谈我的修行体会,他们又打断了(众笑),又开始谈某某同学跟某某同学好……,我实在听得不要听了啦(众笑),唉!没有共同语言,不习惯了。
保持修行的习惯,就是将来成就的因
对世俗的一切都不感兴趣了,因为你已经养成了修行的习惯。在你的心中充满佛法的觉悟,听法后的欢喜,在生理上通过修习禅定,非常的滋润舒适,再也不贪恋世间的享受。记得在苏州有一位同学说我以前最喜欢聊天,可是现在我觉得他们讲的都是废话,我更喜欢听法、思维、讨论。保持一种修行的习惯,这就是将来你在修行上成就的因。
(注: 2001.9.21第一讲未完,根据闻修讲稿编,小标题为编者所加)
明智觉观存念门 (3)
闻修讲解
消极恶的,积极善的
通过消极,才能积极
我们修行修什么呢?就是修一个转变,要把坏的转成好的,把恶业转成善业。有人说:“佛教是消极的。”诚然,我们不否认佛教消极的一面,但是没有消极哪来积极,我们是要消极掉恶的一面,要把善的一面积极起来。拿刚才的例子来说,把你任性的脾气改掉,学会关心周围的人,处处为别人着想。停止了恶业,就能转变苦因,修持了善业,就是幸福的因。这样就能把恶业转成善业。
鸯拘摩罗的故事
佛经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在古印度,有一个杀人狂,名叫鸯拘摩罗,他原来十分善良,连一只小虫都不伤害,后来因受了邪师的指导,认为杀人能升天,于是他每杀一人就把这人的小指割下来串成鬘,挂在脖子上,以为荣耀,要杀满1000个人才算功德圆满,当他杀了999个人的时候,那时所有的人都躲得远远的,他再也找不到一个可杀的人了,于是他就把邪恶的刀指向他的母亲,就在千钧一发的时刻,佛陀出现了,他异常地高兴,就把刀指向了佛陀,疯狂地喊到:“太好了,我师父说,杀一个沙门的功德将是升天的因。”于是他用尽所有的力量去追赶佛陀,可是他怎么也赶不上佛陀,而他看佛陀的样子呢,还是那么不急不慢地走着。此时的鸯拘摩罗已经疲惫不堪,他喘着气喊到:“你是什么人,请你停一停。”佛陀停下脚步,转身说到:“我已经停了,而你还没有停。”鸯拘摩罗很不理解,佛陀继续说道:“我已经停止造恶业了,而你还在继续造恶,所以我说我已经停了,而你没有停。”鸯拘摩罗说:“我师父告诉我,杀人是大供养,会有大福报,将来可以升天。”佛陀说:“邪恶的种子,怎么会结出善良的果子,放下手中的屠刀吧,别再受邪师的迷惑。”鸯拘摩罗生大惭愧,对佛陀说:“像我这样的大恶人还有救吗?”佛说:“只要你有决心改过,学习善法,精进修持,一样能够有成就。”于是这个大恶人拜佛为师,改邪归正,不久就修成了阿罗汉果。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从这个故事说明一切都是能够转变的。善能转成恶,恶也能转成善,其中的一个关键就是受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环境的影响。有一句话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记得我在小学的时候,我的模仿性特别强,我甚至于去模仿任何一个我喜欢的动作,说话方式,口头禅等,因为当时我们班大都是男孩子,全班男女同学都会说粗话,结果我学得粗里粗气的,并且这些粗话因为经常听的缘故在我心里的印象不断加深,虽然我在老师家长的教育下知道这是不文明的,但这种话好像是一种新潮流,听惯了也不觉得不文明,反而还觉得很上口,因为在社会上也经常听到嘛,慢慢那种不文明的羞耻感也就冲淡了。有一次我放学回家,我对着母亲随口就说了一句,被我母亲严厉地骂了一顿,从此以后我再也没有说过。通过这一件事情说明人是会受到感染的,即使你没有意识地去学习,也会发生影响,无意识中也会感染,就是耳濡目染啦。
在无意识的感染下,也会养成习气
在我小时候,我有一点口吃,本来没有口吃的同学由于经常跟我在一起,有一次他说话竟然也口吃了(众笑),还有的人每说一句话,他的鼻子都会吸两下(做了一个吸的动作)(众笑),如果经常跟这个人在一起啊,你也会这么时不时地来两下,还有的人一说话就眨眼睛,你跟他在一起的时间长了,你不自觉地也会做这样的动作,这就是无意识的感染,在傅老师的讲义中有。拿学习来说,我们有时候是有意识的学习,有时候不通过学习,一种思想观念,一种心理活动,一种行为,也会形成一种习气,这就是无意识的作用。
明智觉观存念门 (4)
闻修讲解
向伟大的人学习, 渺小的人也会伟大
经常向伟大的人学习,渺小的人也会伟大
古代的人非常讲究交友,选择善友,可以对自己有很大的帮助,跟坏人交上了朋友,你也会很容易变坏的。所以佛就讲过:要亲近善知识,远离恶知识,在佛教里对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视的。在佛法里有很多有关的修行方法,在《菩提道次第科颂》的三士前导中就非常详细地说明善知识的重要,分别讲了(1)亲近善士的功德胜利,(2)根据什么来选择善知识,(3)在善知识前应做哪些事等等。在一首佛教格言中这样写道:经常向伟大的人学习,渺小的人也会伟大,春藤靠着大树,也会一直爬到树梢。
种子都藏在第八意识里
再回过来讲,无意识并没有脱离意识,心理学家称为潜意识、下意识。我们佛学讲:每一个心理活动都在心理上下一颗种子。我们佛教中讲六识,就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在世间的心理学上只讲到第六意识,在佛法里面还有第七意识、第八意识,第八意识称为“能藏”,无论多少种子它都能藏得下。
常起瞋心,会形成易怒的性格
所以佛说:起心动念无非造业。起一个瞋恨心,在心理上就下一颗瞋恨的种子,虽然有时候气过了也就没了,但是你心理上会留下一个痕迹,就是在心理上种下了一颗种子。如果你以后经常起瞋恨心,就不断地加深这一个种子,以后稍微碰到一些不如意的事,马上发怒,也就形成了你易怒的性格。
修行也要长期熏习来加深种子的作用
我们修行也是利用这个心理呀,比如我们每天都念文殊法,刚开始念的时候,根本不懂得里面的意思,但是念的时间长了,脑子里经常会冒出文殊法里的句子来,有时候冒出来的句子跟当时的情况很相符,竟然就能够理解里面的含义了。这就是长期熏习的缘故,不断加深心理的种子的作用。
难就难在“果缚未断,子缚又生”
我觉得人心里的种子的力量是非常可怕的。以前我非常喜欢唱歌,每一首新歌我都会唱,修行以后将近有三年的时间不再唱了,可是有一次,我心里突然冒出了一句歌词,随着心的转动,还不断能接得下去,以往的习气又翻了上来。当时我感触万分,连这么一个小小的习气都这么难改,种子的力量真可怕。修行难就难在这里,佛说:果缚未断,子缚又生。老的烦恼还没有斩断,新的烦恼又不断出生,生死何时能了啊?所以修行首先要在你的八识田不再下新的烦恼的种子,然后还要拔除老的烦恼的种子,这样才有希望。
不要让一个小小恶念留在你心里
所以佛说要“止恶修善”,先要止住恶法。有人说:“只要能止恶就可以了嘛,何必修善呢?”止恶而不修善,那你就不可能很好地止恶,因为你不肯修善的心本身就是恶。所以不要让一个小小的恶念留在你的心里,种下去很容易,要拔出来可难啊。
我们的心好比是一块待播种的田
每一个心理活动都在心理上下一颗种子,这些种子都藏在我们的八识田中,有善的恶的各种各样,我们的心好比是一块待播种的田,下什么样的种子得什么样的结果,因此我们要听从佛陀的教导要止恶修善。
明智觉观存念门 (5)
闻修讲解
良心用错地方会产生不好的结果
善恶不能凭自己的理念
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是香什么是臭,你用什么标准来衡量呢?没有统一标准的话,每个人的想法不一样,观念不一样,善恶的标准也就不一样,狗吃大便的样子,可真香啊!人看见大便就要捏起鼻子来,那么大便是香还是臭呢?你也许会说狗怎么能跟人比呢,大便当然是臭喽,但你也不能否认狗吃得很香啊。拿人来说,我们苏州人爱吃臭豆腐,而且要越臭越好。有人看见臭豆腐就要捏起鼻子来,那么这臭豆腐是香得可爱还是臭得讨厌?
不尊重客观,好心坏了事
有人认为只要自己不做亏心事,也就问心无愧了。那么让我们来看看现实生活中的故事:有一家人家,过得还蛮不错的,可是婆媳之间就有那么一点在观念上凑不到一块儿。有一天媳妇在外资企业找到了一份很满意的工作(这份工作对工作人员的服装要求非常高)。她非常高兴,那天晚上她精心为自己选好了第一天上班的衣服,在选择丝袜时发现平时穿的一条旧丝袜勾了一条丝,于是就把它扔进了垃圾桶,换了双新的,放在抽屉里,便安心地睡觉了。这时这位母亲正好要去倒垃圾,看见了这条丝袜,觉得很可惜,自言自语地说:现在的年轻人就是糟蹋东西,我来帮她补一补,明天上班好穿,她细心地帮自己的媳妇补袜子,补好后,就放到每天换衣服的抽屉里,觉得自己做了件好事,也安心地睡觉了。第二天,媳妇起晚了,急急忙忙穿了衣服。去拿袜子,正好拿到那双补过的袜子,她看也不看就穿上了,袜子上有一条长长的补过的“疤”。到了单位里,要去接待一位日本的客人,一切都进行得很好,但日本客人临走时看见她袜子上的“疤”很不高兴,给日本客…
《明智觉观存念门(闻修)》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