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明智覺觀存念門(聞修)▪P4

  ..續本文上一頁修行。”後來終于找到一個,尊者說:“現在我可以留下來了。”(衆笑)由此可見,大家不要怕煩惱,沒有煩惱也就沒有修行,修行的過程中無論多麼困難都要看成是對你的一種磨練,只要你不倒下,總有一天你會百煉成金的。

  離開了大衆就像一只孤雁

  能海上師說:“初修行的人一定要在大衆當中磨練”,你關起門來修誰知道你在幹什麼,是不是在睡大覺,誰知道。在一個團體裏有大衆的加持力,你所作所爲都在大衆的眼睛裏,你一犯錯誤,就有糾察來提醒你,使你不得不改正。有一個回去的同學來了一封信,信上就說:“離開了大衆就像一只孤雁,修行上沒了依靠沒了保障,我何時才能迷途知返。”

  有了大衆你才會從“我”的小圈子裏走出來

  有了大衆你才有了培福的機會,你才會從我的小圈子裏走出來。例如在家裏的時候爸爸媽媽寵著你,哥哥姐姐讓著你,養成了你只考慮自己的習慣。到了大衆中,就得以大衆的利益爲重了,不能只考慮一個人的利益了,教你從“我”的小圈子裏走出來,學著如何爲別人考慮,如何滿足別人的需求。肯犧牲自己的利益,會爲別人考慮的人是幸福的。

  滿腦子的“我”不發瘋還算幸運

  只考慮自己的人總是因欲望得不到滿足而抱怨命運對自己不公,總是在盤算著別人有的東西我怎樣去得到,滿腦子的就是我!我!我!不發瘋還算是幸運的。

  記得有一次我們老師在開談心會的時候,有的老師就講她的經驗,她說:“在平時的工作學習中,一想到自己煩惱就起來了,一計較個人的利益煩惱就起來了。想著自己失去了這個又失去了那個,心裏就不是滋味。”講到這裏我突然想起了一個老太太的故事:從前有個老太太,她有兩個女兒,大女兒是賣傘的,小女兒是賣鞋子的,這個老太太呢,天下雨也要哭,天晴也要哭。有一個人看見她這麼傷心就問她:“老太太你爲什麼這麼傷心啊?”老太太說:“天晴時我總是爲我的大女兒擔心,她的傘賣不出去了,天下雨時我就擔心,我小女兒的鞋子賣不出去了,所以我一直很傷心。”那個人聽了以後就說:“我教你一個辦法,天晴時你就想,小女兒的鞋子能夠賣得出去了,天下雨時你就想大女兒的傘就能賣得出去了。”老太太聽了覺得這個方法好,從此以後每天都是笑呵呵的。大家聽了這個故事後,是否也覺得自己有時候也像這個老太太一樣啊?

  當你在想著自己的時候何不想一想,自己得到了多少的好處,爲什麼老是要想自己失去了多少而自尋煩惱呢?世間上的事總是有所得就必有所失,也不可能都是你得好處,也不可能你總是沒有好處,我們在考慮事情的時候,爲什麼不從積極的方面去考慮,而老是像那個老太太那樣總是從負面、消極、痛苦的方面去想呢,這是十分不明智的。

  《明智覺觀存念門》講記(7)

  ◎ 聞修講解

  世俗的觀念走不通佛門的路

  本次提要:

  ■ 走出我的小圈子,才能辦大事

  ■ 從關心身邊的同學開始修

  ■ 世俗的觀念走不通佛門的路

  ■ 辭親割愛是爲了出家修道

  ■ 依人不依法,導致佛法速滅

  ■ 要站在修行人的角度去看

  ■ 沒有原則的修行人,容易迷失方向

  

  走出我的小圈子,才能辦大事

  佛弟子是求智慧的,要做一個有智慧的人,不要盡幹蠢事,多從別人的角度去想,想自己的時候要從積極的方面去想,這樣你的心量就會擴大,你就不會再爲一些小事苦惱不已。就拿我自己的體驗來說,沒當老師的時候,爲自己想的比較多,因此總是很煩惱,做了老師,忙得沒有時間來考慮自己的事,滿腦子全是這個學生又怎麼了,那個學生又起煩惱了,沒完沒了的,這件事還沒有處理,那件事還沒有解決。聽到很多老師在抱怨禅定修不好,想想自己也沒修好,但我還是很快樂,我不加思索脫口而出:“讓衆生先成佛嘛。”每天工作得很快樂,煩惱沒了,從此體會到傅老師講發菩提心的重要,菩提心的力量不可思議。佛說煩惱從我執産生,沒有了我煩惱無從安立,走出我的小圈子,將來才能辦大事。

  從關心身邊的同學開始修

  我們佛弟子辦什麼大事啊,了生死的大事,度衆生的大事,宏揚佛法的大事,整天在我的小圈子的人能幹得起來嗎?所以我們現在就要學會從關心身邊的同學開始修,當你的心放在別人身上的時候,你進步才快。 (2001.9.21第二講完)

  世俗的觀念走不通佛門的路

  世俗的觀念走不通佛門的路,我們從小生活在世俗的環境裏,培養的都是世俗的觀念,而佛法則培養我們的是出世的觀念,因此用世俗的觀念想走通佛門的路那是不可能的。比如婚姻,人總要成家立業,這是一個世俗的觀念,如果你不結婚,不成家,別人是想不通的,而佛法的觀念則認爲,男女的愛是流轉生死的根源,一切的痛苦都由愛而産生,誰愛得越深就越痛苦,佛法比喻男女的愛猶如舔刀刃上的蜜,爲了一點點的甜,卻反而割傷了自己的舌頭。

  辭親割愛是爲了出家修道

  佛對他的弟子是非常民主的,佛弟子中有出家在家兩種,以出家衆爲內護佛法的頂梁柱,佛要求弟子辭親割愛出家修道。而現在有的佛弟子卻說出家修不好,在家修得好,大家想一想這是世俗的觀念呢還是佛的觀念,如果是這樣的話,佛爲什麼不以居士爲內護,爲什麼佛當初自己也要出家修道呢?

  依人不依法,導致佛法速滅

  我記得當初,父親曾經跟我講,你信佛我也不反對,但你在家裏學也可以嘛,何必一定要去讀佛學院呢?我父親是不信佛的,爲什麼有的佛弟子和一個不信佛的人觀念一樣呢?這是在走佛的道路呢,還是在走世俗的道路?現在很多人用自己思想內各種亂七八糟的觀念來混淆佛法的觀念,使後世的人再也搞不清原來佛陀是怎樣講的,所以末法時期的衆生成就難,因爲修行的指導思想不是佛的指導思想而是人的想法,這樣就導致佛法速滅,佛門衰落,使真正的佛弟子痛心疾首。

  要站在修行人的角度去看

  用世俗的觀念去理解佛法,你會想不通的。以前老師給我們講了一個濟公的故事,皇太後做了一個夢,夢見一個聖人給她講佛法。夢醒後,皇太後便在寺院裏找她夢中的聖人,老方丈除了肮髒得不能見人的濟公外,把所有寺內的僧人都叫了出來,皇太後一一看過,都不是她夢中的聖人。她問:“還有沒有沒出來的?”老方丈說:“只有一個不能見人,十分肮髒的瘋和尚。”皇太後說:“叫他出來,沒有關系。”濟公被叫出來,皇太後一看,就是昨晚上夢見的聖人。再說那濟公他下面只穿了條裙子,沒穿褲子,還在皇太後面前翻跟鬥,這一來可把老方丈及其他的僧人嚇得跪下來求饒,而太後卻說:“你們都是凡僧,他才是聖僧,他在點化我,叫我下一輩子投一個男身。”同樣一件事,你站在不同的立場,用不同的眼光看是不一樣的。用凡夫的眼光來看,這是對太後極大的不敬,要砍頭的(衆笑);而你站在恭敬、求教、修行的角度,你從中得到更多的啓發。所以在佛門裏面有很多不可思議的事情用世俗的觀念很難理解,就是因爲站的角度、立場不同,你沒有站在一個修行人的角度去看。

  沒有原則的修行人,容易迷失方向

  下面講要堅持佛教的原則,不能把原則作交易。根據佛的教導,哪些是修行人的原則呢?尤其是當今社會對物質、錢財的普遍追求,各種各樣五花八門的誘惑,使你的心受到物質的牽製,再也無法獲得自由,沒有了原則修行人容易迷失方向。

  

  《明智覺觀存念門》講記(8)

  ◎ 聞修講解

  黃金就是毒蛇

  本次提要:

  ■ 化妝的修行人,容易使自己和他人都著迷

  ■ “八風吹不動”,卻被一個“屁”字打動

  ■ 修行人做生意,道業全廢

  ■ 黃金就是毒蛇

  ■ 不求智慧,連正道的原則都不清楚

  ■ 帶著個人煩惱講佛法,目的是混淆佛法

  ■ 正邪分清,不與外道沾一點邊

  

  化妝的修行人,容易使自己和他人都著迷

  大家都看過文教部的演出吧,都覺得演得真好,如果沒有老師在把握原則,我們也很難不被世俗同化。在演出前,來了一個專業的化妝師,把我們本來其貌不揚的女生個個化妝得像天女一樣。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女生們工作也沒了心思,老躲在房間裏化妝。五欲的力量使二、叁年的修行工夫頃刻間生不起力量,佛法的覺悟被抛到了腦後,呈現在眼前的僅是經過藝術加工的美麗容顔,這時我曾仔細審視我的內心,非常勉強的告訴自己要對境而修,但最終我的意志似乎被軟化了,模糊了,無法擺脫困境,只得受陷其中,老師早已發現了苗頭,及早的給我們作了開示,老師的一聲獅子吼,把我們從美的幻想中拉了回來,年輕人愛作白日夢,一點也不假,之後老師定出了規章製度,化妝是爲了工作,工作完畢馬上擦掉,不允許保留。從此我們端正了心態,不僅在舞臺上,而且在生活中,更好的把佛陀當年的風貌重現于人間。從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佛教的原則在戒律裏,戒律才能保持我們的清淨,不受染汙。

  “八風吹不動”,卻被一個“屁”字打動

  在佛門中有一個廣爲流傳的故事,也曾一度被我們搬上了舞臺,宋朝著名大詞人蘇東坡和佛印禅師是好朋友,兩人經常鬥機鋒。有一次蘇東坡修禅定感覺非常好,于是作了一首詩:“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爲自己得到這樣的禅味而洋洋得意,他就把這首詩叫書童送給河對岸的佛印禅師看,佛印禅師收到詩後,立即在詩的後面寫了兩個字:放屁!並叫書童送還給蘇東坡,蘇東坡看後大爲惱火,這明明是我的真實感受,爲何說我在放屁,並跟書童說:“走,咱們去找佛印評理去。”蘇東坡怒氣沖沖質問佛印禅師,佛印禅師哈哈大笑,說道:“好一個八風吹不動,我一個屁字就把你吹過河來了。”蘇東坡羞愧難當。沒有定力的人很容易受到八風的影響,八風是指苦、樂、稱、譏、利、衰、毀、譽。故事中的蘇東坡…

《明智覺觀存念門(聞修)》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