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明智觉观存念门(闻修)▪P4

  ..续本文上一页修行。”后来终于找到一个,尊者说:“现在我可以留下来了。”(众笑)由此可见,大家不要怕烦恼,没有烦恼也就没有修行,修行的过程中无论多么困难都要看成是对你的一种磨练,只要你不倒下,总有一天你会百炼成金的。

  离开了大众就像一只孤雁

  能海上师说:“初修行的人一定要在大众当中磨练”,你关起门来修谁知道你在干什么,是不是在睡大觉,谁知道。在一个团体里有大众的加持力,你所作所为都在大众的眼睛里,你一犯错误,就有纠察来提醒你,使你不得不改正。有一个回去的同学来了一封信,信上就说:“离开了大众就像一只孤雁,修行上没了依靠没了保障,我何时才能迷途知返。”

  有了大众你才会从“我”的小圈子里走出来

  有了大众你才有了培福的机会,你才会从我的小圈子里走出来。例如在家里的时候爸爸妈妈宠着你,哥哥姐姐让着你,养成了你只考虑自己的习惯。到了大众中,就得以大众的利益为重了,不能只考虑一个人的利益了,教你从“我”的小圈子里走出来,学着如何为别人考虑,如何满足别人的需求。肯牺牲自己的利益,会为别人考虑的人是幸福的。

  满脑子的“我”不发疯还算幸运

  只考虑自己的人总是因欲望得不到满足而抱怨命运对自己不公,总是在盘算着别人有的东西我怎样去得到,满脑子的就是我!我!我!不发疯还算是幸运的。

  记得有一次我们老师在开谈心会的时候,有的老师就讲她的经验,她说:“在平时的工作学习中,一想到自己烦恼就起来了,一计较个人的利益烦恼就起来了。想着自己失去了这个又失去了那个,心里就不是滋味。”讲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了一个老太太的故事:从前有个老太太,她有两个女儿,大女儿是卖伞的,小女儿是卖鞋子的,这个老太太呢,天下雨也要哭,天晴也要哭。有一个人看见她这么伤心就问她:“老太太你为什么这么伤心啊?”老太太说:“天晴时我总是为我的大女儿担心,她的伞卖不出去了,天下雨时我就担心,我小女儿的鞋子卖不出去了,所以我一直很伤心。”那个人听了以后就说:“我教你一个办法,天晴时你就想,小女儿的鞋子能够卖得出去了,天下雨时你就想大女儿的伞就能卖得出去了。”老太太听了觉得这个方法好,从此以后每天都是笑呵呵的。大家听了这个故事后,是否也觉得自己有时候也像这个老太太一样啊?

  当你在想着自己的时候何不想一想,自己得到了多少的好处,为什么老是要想自己失去了多少而自寻烦恼呢?世间上的事总是有所得就必有所失,也不可能都是你得好处,也不可能你总是没有好处,我们在考虑事情的时候,为什么不从积极的方面去考虑,而老是像那个老太太那样总是从负面、消极、痛苦的方面去想呢,这是十分不明智的。

  《明智觉观存念门》讲记(7)

  ◎ 闻修讲解

  世俗的观念走不通佛门的路

  本次提要:

  ■ 走出我的小圈子,才能办大事

  ■ 从关心身边的同学开始修

  ■ 世俗的观念走不通佛门的路

  ■ 辞亲割爱是为了出家修道

  ■ 依人不依法,导致佛法速灭

  ■ 要站在修行人的角度去看

  ■ 没有原则的修行人,容易迷失方向

  

  走出我的小圈子,才能办大事

  佛弟子是求智慧的,要做一个有智慧的人,不要尽干蠢事,多从别人的角度去想,想自己的时候要从积极的方面去想,这样你的心量就会扩大,你就不会再为一些小事苦恼不已。就拿我自己的体验来说,没当老师的时候,为自己想的比较多,因此总是很烦恼,做了老师,忙得没有时间来考虑自己的事,满脑子全是这个学生又怎么了,那个学生又起烦恼了,没完没了的,这件事还没有处理,那件事还没有解决。听到很多老师在抱怨禅定修不好,想想自己也没修好,但我还是很快乐,我不加思索脱口而出:“让众生先成佛嘛。”每天工作得很快乐,烦恼没了,从此体会到傅老师讲发菩提心的重要,菩提心的力量不可思议。佛说烦恼从我执产生,没有了我烦恼无从安立,走出我的小圈子,将来才能办大事。

  从关心身边的同学开始修

  我们佛弟子办什么大事啊,了生死的大事,度众生的大事,宏扬佛法的大事,整天在我的小圈子的人能干得起来吗?所以我们现在就要学会从关心身边的同学开始修,当你的心放在别人身上的时候,你进步才快。 (2001.9.21第二讲完)

  世俗的观念走不通佛门的路

  世俗的观念走不通佛门的路,我们从小生活在世俗的环境里,培养的都是世俗的观念,而佛法则培养我们的是出世的观念,因此用世俗的观念想走通佛门的路那是不可能的。比如婚姻,人总要成家立业,这是一个世俗的观念,如果你不结婚,不成家,别人是想不通的,而佛法的观念则认为,男女的爱是流转生死的根源,一切的痛苦都由爱而产生,谁爱得越深就越痛苦,佛法比喻男女的爱犹如舔刀刃上的蜜,为了一点点的甜,却反而割伤了自己的舌头。

  辞亲割爱是为了出家修道

  佛对他的弟子是非常民主的,佛弟子中有出家在家两种,以出家众为内护佛法的顶梁柱,佛要求弟子辞亲割爱出家修道。而现在有的佛弟子却说出家修不好,在家修得好,大家想一想这是世俗的观念呢还是佛的观念,如果是这样的话,佛为什么不以居士为内护,为什么佛当初自己也要出家修道呢?

  依人不依法,导致佛法速灭

  我记得当初,父亲曾经跟我讲,你信佛我也不反对,但你在家里学也可以嘛,何必一定要去读佛学院呢?我父亲是不信佛的,为什么有的佛弟子和一个不信佛的人观念一样呢?这是在走佛的道路呢,还是在走世俗的道路?现在很多人用自己思想内各种乱七八糟的观念来混淆佛法的观念,使后世的人再也搞不清原来佛陀是怎样讲的,所以末法时期的众生成就难,因为修行的指导思想不是佛的指导思想而是人的想法,这样就导致佛法速灭,佛门衰落,使真正的佛弟子痛心疾首。

  要站在修行人的角度去看

  用世俗的观念去理解佛法,你会想不通的。以前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济公的故事,皇太后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圣人给她讲佛法。梦醒后,皇太后便在寺院里找她梦中的圣人,老方丈除了肮脏得不能见人的济公外,把所有寺内的僧人都叫了出来,皇太后一一看过,都不是她梦中的圣人。她问:“还有没有没出来的?”老方丈说:“只有一个不能见人,十分肮脏的疯和尚。”皇太后说:“叫他出来,没有关系。”济公被叫出来,皇太后一看,就是昨晚上梦见的圣人。再说那济公他下面只穿了条裙子,没穿裤子,还在皇太后面前翻跟斗,这一来可把老方丈及其他的僧人吓得跪下来求饶,而太后却说:“你们都是凡僧,他才是圣僧,他在点化我,叫我下一辈子投一个男身。”同样一件事,你站在不同的立场,用不同的眼光看是不一样的。用凡夫的眼光来看,这是对太后极大的不敬,要砍头的(众笑);而你站在恭敬、求教、修行的角度,你从中得到更多的启发。所以在佛门里面有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用世俗的观念很难理解,就是因为站的角度、立场不同,你没有站在一个修行人的角度去看。

  没有原则的修行人,容易迷失方向

  下面讲要坚持佛教的原则,不能把原则作交易。根据佛的教导,哪些是修行人的原则呢?尤其是当今社会对物质、钱财的普遍追求,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诱惑,使你的心受到物质的牵制,再也无法获得自由,没有了原则修行人容易迷失方向。

  

  《明智觉观存念门》讲记(8)

  ◎ 闻修讲解

  黄金就是毒蛇

  本次提要:

  ■ 化妆的修行人,容易使自己和他人都着迷

  ■ “八风吹不动”,却被一个“屁”字打动

  ■ 修行人做生意,道业全废

  ■ 黄金就是毒蛇

  ■ 不求智慧,连正道的原则都不清楚

  ■ 带着个人烦恼讲佛法,目的是混淆佛法

  ■ 正邪分清,不与外道沾一点边

  

  化妆的修行人,容易使自己和他人都着迷

  大家都看过文教部的演出吧,都觉得演得真好,如果没有老师在把握原则,我们也很难不被世俗同化。在演出前,来了一个专业的化妆师,把我们本来其貌不扬的女生个个化妆得像天女一样。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女生们工作也没了心思,老躲在房间里化妆。五欲的力量使二、三年的修行工夫顷刻间生不起力量,佛法的觉悟被抛到了脑后,呈现在眼前的仅是经过艺术加工的美丽容颜,这时我曾仔细审视我的内心,非常勉强的告诉自己要对境而修,但最终我的意志似乎被软化了,模糊了,无法摆脱困境,只得受陷其中,老师早已发现了苗头,及早的给我们作了开示,老师的一声狮子吼,把我们从美的幻想中拉了回来,年轻人爱作白日梦,一点也不假,之后老师定出了规章制度,化妆是为了工作,工作完毕马上擦掉,不允许保留。从此我们端正了心态,不仅在舞台上,而且在生活中,更好的把佛陀当年的风貌重现于人间。从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佛教的原则在戒律里,戒律才能保持我们的清净,不受染污。

  “八风吹不动”,却被一个“屁”字打动

  在佛门中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也曾一度被我们搬上了舞台,宋朝著名大词人苏东坡和佛印禅师是好朋友,两人经常斗机锋。有一次苏东坡修禅定感觉非常好,于是作了一首诗:“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为自己得到这样的禅味而洋洋得意,他就把这首诗叫书童送给河对岸的佛印禅师看,佛印禅师收到诗后,立即在诗的后面写了两个字:放屁!并叫书童送还给苏东坡,苏东坡看后大为恼火,这明明是我的真实感受,为何说我在放屁,并跟书童说:“走,咱们去找佛印评理去。”苏东坡怒气冲冲质问佛印禅师,佛印禅师哈哈大笑,说道:“好一个八风吹不动,我一个屁字就把你吹过河来了。”苏东坡羞愧难当。没有定力的人很容易受到八风的影响,八风是指苦、乐、称、讥、利、衰、毁、誉。故事中的苏东坡…

《明智觉观存念门(闻修)》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