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是悲愍衆生求解脫,
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理(70)
傅味琴講于 2006.4.4
(于2006.3.7 釋迦佛出家紀念日起講)
燒香要燒到苦廟裏,
供養是供養清淨比丘僧
提要:
■ 供養弘揚正法的清淨比丘僧,功德不可思議,當然果報也殊勝
■ 燒香要燒到苦廟裏,供養是供養比丘僧的四緣所需
■ 佛陀是在清淨道上圓滿人格的;正法是使衆生覺悟,走上清淨道;僧是清淨爲
體,清淨才稱寶
■ 戒持不起來,就成了挂名比丘
■ 自己求解脫,教導衆生走解脫道的比丘,才稱福田僧
供養弘揚正法的清淨比丘僧,
功德不可思議,當然果報也殊勝
我在成都昭覺寺聽老一輩講,從前能海上師講經,聽衆都是幾千,聽法的人多,當然得到法益的人也多。所以比丘的功德不可思議,佛說過,“龍不可思議,出家不可思議”,這是指真正的出家人說的。既然有如此大的功德,我們把種子投在這裏,以後的果報當然是非常殊勝。
能修行弘法的出家人是我們培福最殊勝的地方,如果你供養是爲了使出家人安心修行,快快證果成道;是爲了出家人弘揚正法,教育衆生,這樣的發心,下的種子就殊勝。土地殊勝、種子殊勝,當然果報也殊勝。
燒香要燒到苦廟裏,
供養是供養比丘僧的四緣所需
從前有句老話:燒香要燒到苦廟裏。現在卻相反了,這個廟造得富麗堂皇,是天天趕經忏做佛事的富廟,還有臨時來參加經忏的假和尚,這種地方去的人特別多,大家都想去湊熱鬧。人多了排場也大,做起佛事要價幾萬元,照樣有人願意出錢,因爲覺得有氣派。
其實照釋迦佛的規定,比丘是以四緣生活,供養比丘僧是供養他的道糧,要供養他的吃的、穿的、看病的醫藥、以及住的條件。而且供養是供養清淨比丘僧,並不是叫你去供養假和尚。假和尚道風不正,拿了你的錢去敗壞佛門,你有功德還是有罪過?這種供養,性質都搞錯了。
爲什麼說燒香要燒到苦廟裏?因爲你不去供養,裏面的出家人就要餓肚子,修行也會受影響。爲什麼會變成苦廟呢?因爲他講修行不做佛事啊,靠做佛事取得經濟來源的人,他生活富裕得很,你也不必再操心他們會餓肚子。
佛陀是在清淨道上圓滿人格的;正法是使衆生覺悟,走上清淨道;
僧是清淨爲體,清淨才稱寶
叁寶的寶就體現在清淨上,佛陀的人格最圓滿,因爲是在清淨道上圓滿的;正法就是清淨的法;跟佛陀出家的比丘僧以清淨爲體,所以稱爲清淨比丘僧。你出家,佛就要叫你走清淨的路,你去受清淨的戒就能得一個清淨的戒體。比如說木頭是桌子的體,有木頭才能做成一張木頭桌子,沒有木頭,你木頭桌子能夠做得出來嗎?
戒持不起來,就成了挂名比丘
假如一個出家人走不清淨的道,他連體都沒有,他這個比丘僧怎麼安立起來呢?假如給你授戒的師自己持戒不清淨,那麼你得的戒體也不清淨,就好比媽媽血裏有毒,生下來孩子血裏也有毒。有的邪師還會告訴你“末法時期了,持戒是持不起來的!”持戒持不起來,那你成了挂名的比丘。所以末法時期再不弘揚正法,再不讓大家知道釋迦佛的教導,以後會像中了毒一樣越來越邪。
自己求解脫,教導衆生走解脫道的比丘,才稱福田僧
“解脫福田運轉正教輪”,福田僧是指修行的比丘、清淨的比丘,他出家的目的是爲了了生死,到彼岸,證阿羅漢果,並能完成內護正法、廣度衆生、興隆佛陀的教育事業的責任,這樣的比丘才是福田僧。我們應該恭請的是福田僧。
“解脫”,自己走在解脫道上,又教導衆生走在解脫道上。我年輕時的出家人,口上還有句話:要了生死,要斷煩惱。了生死就是解脫。如今連“了生死”叁個字也很難聽到了,更難聽到“要斷煩惱”。生死從煩惱來,你不斷煩惱,生死能了得脫嗎?不知道斷煩惱,了生死不是空話嗎?不知道該怎麼樣斷煩惱,這條道路就不是解脫道。
出家是悲愍衆生求解脫,
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理(71)
傅味琴講于 2006.4.4
(于2006.3.7 釋迦佛出家紀念日起講)
佛以法度衆生,
是教導衆生走上解脫道
提要:
■ 生死不可怕,可怕的是煩惱,煩惱不可怕,沒有悲心最可怕
■ 佛以法度衆生,是教導衆生走上解脫道
■ 對于煩惱輕的人,我們應該尊重他,所以尊重不等于不平等
■ 死亡是悲哀的事,生下來也是悲哀的事
■ 所謂長壽,百歲的最後幾天還不是短命
■ 佛弟子應學無量壽,修行人搞八十大慶,連世俗的感情都脫離不了
生死不可怕,可怕的是煩惱,
煩惱不可怕,沒有悲心最可怕
生死其實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煩惱。前兩天有同學來向我求忏悔:“老師,我有時候還要動瞋恨心,這樣修行咋辦呢?”她心裏很慚愧。我就跟她說:“你不要難過,煩惱不可怕,沒有悲心才最可怕。”好比病不可怕,沒有藥才可怕。有了病沒有藥,那不是完蛋了?
釋迦佛叮囑十六位大阿羅漢,他們自己也發願“常住生死林”。對他們來說,生死是沒有痛苦的,因爲他們沒有煩惱了。我們衆生流轉生死爲什麼痛苦?因爲我們有煩惱。實際上有煩惱才有生死,沒有煩惱就沒有生死。
佛以法度衆生,是教導衆生走上解脫道
佛在鹿野苑度五比丘,是把他們度到彼岸,得到解脫,所以佛以法度衆生,就是要衆生走解脫道。居士要向出家人學習,因爲出家人走的是解脫道,是人天師表,佛涅槃後出家人就是佛的代表,一般理解,因爲他們在形象上跟釋迦佛一樣,釋迦佛剃除須發、披上袈裟,他們也剃除須發、披上袈裟,不穿在家人衣服。實質上呢?釋迦佛自稱是大阿羅漢,而出家人出家的目的就是要證阿羅漢果,了脫生死;釋迦佛講法四十九年,作爲內護正法的比丘,也應該代如來宣化,弘法度衆生。出家人通過修行可以做到跟佛一模一樣,有這麼樣殊勝,那當然可以成爲釋迦佛的代表。
對于煩惱輕的人,我們應該尊重他,
所以尊重不等于不平等
四衆弟子的排列,比丘、比丘尼、男居士、女居士,居士是排在出家人的後面。有人一聽這話,世俗觀念起來了,“這樣不平等,爲什麼男的排在女的前面?”這不是封建觀念,這是尊重,對于煩惱輕的人我們應該尊重他,因爲他素質好,成績好。爲什麼比丘尼戒條比比丘戒多?就因爲女衆比男衆煩惱多。
死亡是悲哀的事,生下來也是悲哀的事
比如你們在我生日那一天搞演出,男衆部幾個同學請我過去。菩薩戒裏規定,有請就必須到。也怪,我自己的生日都記不得,你們倒來提醒我。我年輕時記不得我幾歲,我女的生日也記不得,可把她氣壞了:“你過生日我還給你煮碗面,我哪一天生日你都不知道。”
前兩天有人給我寫了一張紙條:老師一向不主張過生日,希望老師給我們講講過生日有啥意義?生日有兩種,一種是悲哀的事情,因爲生老病死又開始了,有生必有死;假如死亡是悲哀的事,當然你生下來也是悲哀的事。好比一輛火車開動了,必然先拉一聲汽笛“嗚——”意思“嗚呼哀哉,人生開始啓動了”。人生的路上都是自私的,有人形容車輪的聲音是“壓死不管,壓死不管”——人間互相欺壓,你壓死了我都不管。一到了站,下車喽,你的人生路程完了,過一段時候火車又開了,又是嗚呼哀哉,第二生開始了。你出生以後幹些啥?無非造業、消耗福報,像這樣的生日慶祝他幹什麼?要慶祝也好,高興總比悲哀好。
所謂長壽,百歲的最後幾天還不是短命
中國人的風俗,生日要吃一碗長壽面,長壽面最多一尺長吧?如果是一丈長的面,你吸進去,樣子就很滑稽。就算是一尺長的面,兩尺跟一尺比,究竟一尺是長還是短啊?所謂是長壽,百歲的最後幾天還不是短命?
佛弟子應學無量壽,修行人搞八十大慶,
連世俗的感情都脫離不了
外國人風俗,一只生日蛋糕,上面寫著“祝你生日快樂”,還插了很多蠟燭。光明代表智慧,你本人就把它吹滅了,滅了不是完了?
現在的佛弟子,連出家人也喜歡搞什麼八十大慶、九十大慶,不學學阿彌陀佛無量壽,去搞有量壽!從前有個名山道場,請我去講課。有一天當家跟我們打招呼:“不好意思,你們把房間並一並吧,因爲這兒從前的老和尚八十大慶,他的親戚全要來祝壽,他說一定要給他十間房間。”就算一個房間住四個人,那要四十個人啊。既然出家了,連世俗的感情都脫離不了,還想解脫生死。
出家是悲愍衆生求解脫,
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理(72)
傅味琴講于 2006.4.4
(于2006.3.7 釋迦佛出家紀念日起講)
來人間爲了繼承佛陀的正法事業,要學佛榜樣,
發願在娑婆世界成佛
提要:
■ 來人間爲了繼承佛陀的正法事業,要學佛榜樣,發願在娑婆世界成佛
■ 修行人過生日,越簡單越好,禮物就是把祝願寫在紙上
■ 比丘爲什麼在第一排,因爲成績最好;男居士爲什麼在女居士前面,因爲不生
孩子;女居士能走解脫道,也是女中丈夫
■ 最殊勝的功德是能解脫生死,不要去爲新婚夫妻的生死流轉作證明
來人間爲了繼承佛陀的正法事業,
要學佛榜樣,發願在娑婆世界成佛
還有一種人,他到人世間是來修行,來行菩薩道,來繼承佛陀事業弘揚正法的,像這樣的人,慶祝慶祝他的生日我看還有點意義。不過,他本人也不想要慶祝吧?一個人弘揚正法行菩薩道,跟慶祝生日有什麼關系?難道一定要人家說:祝你生日快樂,他才快樂?如果沒人說,他生日那一天就從早到晚煩惱?沒這回事吧。我們慶祝釋迦佛的生日,那是鼓勵我們學釋迦佛的榜樣,釋迦佛發願來到娑婆世界成佛,我們也要發願在娑婆世界成佛,那樣的生日紀念才有意義。
修行人過生日,越簡單越好,
禮物就是把祝願寫在紙上
你們也許會問,既然這樣,那…
《出家是悲愍衆生求解脫,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理(70~79)》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