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是悲愍衆生求解脫
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理(20)
傅味琴
2006.3.12爲清涼山佛學苑四衆弟子作開示
(于2006.3.7釋迦佛出家紀念日起講)
“逾城出家示善離”,
修行人是離開煩惱到彼岸
提要:
■ 留不住的人走了,他們都變了
■ 釋迦佛這一生修行成道、弘法度生是從離開王宮開始的
■ “逾城出家示善離”,修行人是離開煩惱到彼岸
■ 不懂佛法,摸不到解脫的門
■ 佛能調伏自己煩惱,也能調伏衆生煩惱,要離煩惱,就得離欲
■ 寺院不弘揚佛法,師又忙名利,使佛弟子很苦惱
■ 不斷煩惱,能了生死,佛法要倒過來寫了
留不住的人走了,他們都變了
至于說你一定要走,那也就讓你走了。在福鼎辦學時就走了五十幾個。看看現實,這些走了的人究竟是進步快還是進步慢?有的離開了這兒,去結婚成家,這倒罷了,有的還幹壞事、破戒,還有的去找一個小和尚結婚。有的在外面走一圈,一回到這兒:我要喝酒吃肉。我是非常痛苦,說起來,這個人從前是跟傅老師學的。難道我要她這麼幹嗎?
釋迦佛這一生修行成道、
弘法度生是從離開王宮開始的
今年過年的時候,有兩位同學打電話來向同學們問好,說很想念同學們。我們就叫她們回來吧,她們回答說:“我現在自由散漫已經習慣了,更加跟不上你們了。”這些都是事實,因爲她們現在過的生活很舒服啊,哪有像我們這麼苦?學佛就要走釋迦佛的路,釋迦佛這一生就是在娑婆世界從離開皇宮開始,修行證果成道,弘法度衆生的。
“逾城出家示善離”,修行人是離開煩惱到彼岸
“逾城出家示善離”,示就是給衆生作示範,指一條路。善離,佛有十個稱號,一個叫“善逝”,一個叫“調禦丈夫”,一個叫“世間解”,合起來就是“善離”這兩個字的意思。善逝,逝就是離開。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每個人不可能不離開,就看你方向朝哪。衆生是離開了人道就下叁惡道,失人身者如大地土,修行人是離開煩惱到彼岸。
不懂佛法,摸不到解脫的門
“世間解”,我們自己修行也好,引導衆生也好,都要走上解脫的道路,解脫煩惱解脫生死。要走上這條道路,你必須要明白、要懂法啊,你不聽佛法你怎麼懂啊?你自己都摸不到解脫的門,你怎麼引導衆生走解脫的路?
佛能調伏自己煩惱,也能調伏衆生煩惱。
要離煩惱,就得離欲
“調禦丈夫”呢?好比馬車夫,馬車夫有調伏馬的能力,要馬往左拐,它就往左拐,要馬往右拐,它就往右拐,所以他能使馬車上的人都能到達目的地。這是說佛能調伏自己的煩惱,調伏衆生的煩惱,把衆生度到彼岸,所以這個離就是指離開煩惱。煩惱無非是被五欲勾起來的,所以要離開煩惱就要離欲,離開種種不恰當的欲望,離開貪心、瞋心、愚癡心,然後才能離開生死。生死就在煩惱裏,沒有煩惱就沒有生死了。
寺院不弘揚佛法,
師又忙名利,使佛弟子很苦惱
我們信了佛以後總喜歡到寺院、到居士林走走,這是不錯的,皈依後就要親近佛寶、親近法寶、親近僧寶。可是我們走了這麼多年,究竟得到了些什麼?今天有個小住的人離開。他有兩個問題,一個問題,他們那裏有個大寺院,裏邊的居士都很苦悶,“我進寺院這麼多年,也供養了這麼多年,可是我到底得到了什麼利益?”因爲他們聽不到法,修行的路子都搞不清楚,年紀倒一年年大起來了。
還有一個問題,“現在有許多情況我實在看不慣,但是我也不好說,只好在自己家裏修修吧。”家裏又沒有善知識的指導,能修得好啊?假如依止了一位善知識,那就有所依靠了。如果找不到善知識,想拜個師父,師父卻在忙搞名利,我跟著他們忙啊?所以很苦惱啊。
不斷煩惱,能了生死,佛法要倒過來寫了
當年我也是這樣,一信佛就喜歡往寺院、居士林裏跑。可是跑了這麼多年,我有一個感想——這還是我年輕時候聽到的話,現在可能也聽不到了。從前經常聽到“要了生死”,可是聽不到“要斷煩惱”。要了生死的人不懂得怎麼了生死,這裏就有問題了。生死在煩惱裏,你不斷煩惱,生死能了得脫嗎?眼睛不看自己的煩惱,不走在斷煩惱的路上,只不過是兩張嘴皮喊喊罷了。哪有不斷煩惱能了生死的?那樣佛法要倒過來寫了。中國佛門爲什麼正法這麼快速度地下降?到現在都快要滅了,就是因爲樣樣顛倒。
出家是悲愍衆生求解脫
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理(21)
傅味琴
2006.3.12爲清涼山佛學苑四衆弟子作開示
(于2006.3.7釋迦佛出家紀念日起講)
“六年難行彼岸竟,獲勝靜慮我頂禮”
提要:
■ 不向釋迦佛學,向愚學,進了佛門再顛倒,佛教就完了
■ 釋迦佛指示我們走解脫道的路,佛弟子應依教奉行
■ “六年難行彼岸竟”,難行能行才能到達彼岸
■ 不要學外道苦行,修成一堆白骨
■ 釋迦佛主張我們修十二頭陀行,說“頭陀行住世,正法住世”
■ 修苦行要尊重客觀,量力而行,不可莽撞
■ 釋迦佛六年苦行,獲得殊勝的禅定,是我們應該頂禮學習的
不向釋迦佛學,向愚學,
進了佛門再顛倒,佛教就完了
要了生死沒錯啊,可是不懂得怎麼了生死,從來也不提要斷煩惱。當自己起煩惱的時候,他看不到自己煩惱,而是跟對方說:“你進佛門了,煩惱怎麼還這麼重?”佛門到今天之所以這麼樣腐化、衰敗,就因爲搞空架子、顛顛倒倒。社會上人顛倒還有希望,進了佛門他還能覺悟過來。進了佛門再顛倒你完了,不光是你完了,整個佛教都完了,整個衆生都沒希望了,這種罪很重啊。這叫以身謗法,可是這些人根本沒有感覺的,還以爲我是佛門裏的人,我是修行人。你這一套不是在釋迦佛的教導裏學到的,可能只有在愚夫愚婦那裏才學得到。
釋迦佛指示我們走解脫道的路,
佛弟子應依教奉行
釋迦佛指示我們要走解脫的道路,告訴我們要離開生死必須要離開煩惱。並不是生死把我們綁住了,而是煩惱把我們綁住了,除了斷煩惱這條路,其他都不是解脫道,根本解脫不了的。你即使燒了一百萬元的香,這些濃濃的煙也不會把你煩惱熏掉。你即使一天磕五百個頭,昏倒了,你還是一個煩惱衆生。你即使唸佛撥念珠,撥得大拇指都扁了,還是一個凡夫。即使今天你是最時髦的西裝方丈,這些東西都去不了你的煩惱,只有聽釋迦佛的話依教奉行,自己好好斷煩惱,這才叫修行。你斷掉了煩惱就沒有生死了,你就到彼岸了。
“六年難行彼岸竟”,難行能行才能到達彼岸
釋迦佛雪山洞裏修什麼?修“難行能行”。“六年難行彼岸竟”,他哪有浪費時間?哪會走錯路?他是在修一般人修不起來的、極其難修的苦行。
不要學外道苦行,修成一堆白骨
在苦行這個問題上要講講清楚,民間修道也講究苦修,印度從前的修行人全是苦修的。我的外婆活著的時候,她經常到上海一個外道的地方,裏邊觀世音菩薩也供,太上老君也供。他們的特點就是做好事,我外婆常叫一個趙先生到我家來看病,他們連一口水都不喝你的,根本不要錢。只要一杯清水點上叁支香,嘴裏念念有詞,拿了叁支香朝著杯裏比比劃劃,“呼”——吹一下,香灰掉在水裏,稱之爲仙水。後來趙先生好久不來了,聽外婆說他在關房裏閉關。後來說他能看到南天門了。後來再問:趙先生怎麼樣?開門進去一堆白骨。這就是外道。
釋迦佛主張我們修十二頭陀行,
說“頭陀行住世,正法住世”
釋迦佛只主張我們修十二頭陀行,說“頭陀行住世,正法住世”,可沒叫我們每天只吃一麻一麥,我爲什麼要講這個呢?因爲提到我自己從前過午不食,後來日中一食。有人也想跟我學,晚上不吃飯,結果人越來越瘦,也許有人還想要學日中一食啦。如果不講客觀,都不對的。
修苦行要尊重客觀,量力而行,不可莽撞
我從前一日一食,這麼大的飯碗滿滿的叁碗,你吃給我看。(衆笑)全是空想主義,把自己身體搞壞了咋辦?我從前走路步行,從早晨天蒙蒙亮開始出門,全上海繞一圈,走回家已經天黑了,你走給我看看。我用拳頭打自己的腦殼,能夠打幾十下,(衆笑)你打幾下子就昏倒了。我所有的病都是自己搞好的,當然是非常科學的喽,不是搞迷信。今天得高血壓那不是我的錯,因爲我太辛苦了。不是兩條腿的辛苦,是腦子辛苦啊。你連我都比不上,你更不能跟釋迦佛比。釋迦佛把祖傳的一只寶弓,一拉就拉開了,你去拉拉看。(衆笑)釋迦佛一箭能夠射穿七只鐵豬,力大無窮啊,所以他修到皮包骨頭照樣沒事。所以大家要尊重客觀,要量力而行,不要莽撞。
釋迦佛六年苦行,獲得殊勝的禅定,
是我們應該頂禮學習的
“獲勝靜慮我頂禮”,我們對釋迦佛恭敬頂禮,因爲他在雪山六年的修行,難行能行,獲得了殊勝的靜慮。靜慮就是定,他獲得了極其殊勝的禅定,由此可見釋迦太子六年是在修禅定。有人想要好好修行,可是他不腳踏實地,卻在異想天開,總認爲這兒人太多了,煩死了。還有這麼多的事情要做。年輕人最容易動的腦筋就是到深山老林裏去苦修。
從前我在上海大學開講座,講完課,這些大學生一定要我到他們宿舍裏去坐一會兒。走廊上一點都不衛生,公共場所紙屑、果殼、垃圾到處都是,也沒人管。洗衣服的地方,水籠頭也不關,宿舍桌子上攤著撲克牌。可他們開口就是:“我以後要到深山老林裏去苦修。”你現在都不肯幹點實事,還想到深山老林裏苦修呢,都是想入非非了。你肯吃苦嗎?公共場所也不掃掃幹淨,床上臭襪子也不洗,懶得這個樣子還想苦修呢!山洞裏你呆得下去嗎?這兒你都住不下,看見人都討厭,難道你看見猴子、老虎、獅子不討厭?(衆笑)笑話了。萬一冬天大雪封山,你逃也逃不出來,(衆笑)別異想天開了,還是好好地按照釋迦佛講的法,按照釋迦佛指導我們走的路去求解脫。今天講到這…
《出家是悲愍衆生求解脫,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理(20~29)》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