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
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理(20)
傅味琴
2006.3.12为清凉山佛学苑四众弟子作开示
(于2006.3.7释迦佛出家纪念日起讲)
“逾城出家示善离”,
修行人是离开烦恼到彼岸
提要:
■ 留不住的人走了,他们都变了
■ 释迦佛这一生修行成道、弘法度生是从离开王宫开始的
■ “逾城出家示善离”,修行人是离开烦恼到彼岸
■ 不懂佛法,摸不到解脱的门
■ 佛能调伏自己烦恼,也能调伏众生烦恼,要离烦恼,就得离欲
■ 寺院不弘扬佛法,师又忙名利,使佛弟子很苦恼
■ 不断烦恼,能了生死,佛法要倒过来写了
留不住的人走了,他们都变了
至于说你一定要走,那也就让你走了。在福鼎办学时就走了五十几个。看看现实,这些走了的人究竟是进步快还是进步慢?有的离开了这儿,去结婚成家,这倒罢了,有的还干坏事、破戒,还有的去找一个小和尚结婚。有的在外面走一圈,一回到这儿:我要喝酒吃肉。我是非常痛苦,说起来,这个人从前是跟傅老师学的。难道我要她这么干吗?
释迦佛这一生修行成道、
弘法度生是从离开王宫开始的
今年过年的时候,有两位同学打电话来向同学们问好,说很想念同学们。我们就叫她们回来吧,她们回答说:“我现在自由散漫已经习惯了,更加跟不上你们了。”这些都是事实,因为她们现在过的生活很舒服啊,哪有像我们这么苦?学佛就要走释迦佛的路,释迦佛这一生就是在娑婆世界从离开皇宫开始,修行证果成道,弘法度众生的。
“逾城出家示善离”,修行人是离开烦恼到彼岸
“逾城出家示善离”,示就是给众生作示范,指一条路。善离,佛有十个称号,一个叫“善逝”,一个叫“调御丈夫”,一个叫“世间解”,合起来就是“善离”这两个字的意思。善逝,逝就是离开。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每个人不可能不离开,就看你方向朝哪。众生是离开了人道就下三恶道,失人身者如大地土,修行人是离开烦恼到彼岸。
不懂佛法,摸不到解脱的门
“世间解”,我们自己修行也好,引导众生也好,都要走上解脱的道路,解脱烦恼解脱生死。要走上这条道路,你必须要明白、要懂法啊,你不听佛法你怎么懂啊?你自己都摸不到解脱的门,你怎么引导众生走解脱的路?
佛能调伏自己烦恼,也能调伏众生烦恼。
要离烦恼,就得离欲
“调御丈夫”呢?好比马车夫,马车夫有调伏马的能力,要马往左拐,它就往左拐,要马往右拐,它就往右拐,所以他能使马车上的人都能到达目的地。这是说佛能调伏自己的烦恼,调伏众生的烦恼,把众生度到彼岸,所以这个离就是指离开烦恼。烦恼无非是被五欲勾起来的,所以要离开烦恼就要离欲,离开种种不恰当的欲望,离开贪心、瞋心、愚痴心,然后才能离开生死。生死就在烦恼里,没有烦恼就没有生死了。
寺院不弘扬佛法,
师又忙名利,使佛弟子很苦恼
我们信了佛以后总喜欢到寺院、到居士林走走,这是不错的,皈依后就要亲近佛宝、亲近法宝、亲近僧宝。可是我们走了这么多年,究竟得到了些什么?今天有个小住的人离开。他有两个问题,一个问题,他们那里有个大寺院,里边的居士都很苦闷,“我进寺院这么多年,也供养了这么多年,可是我到底得到了什么利益?”因为他们听不到法,修行的路子都搞不清楚,年纪倒一年年大起来了。
还有一个问题,“现在有许多情况我实在看不惯,但是我也不好说,只好在自己家里修修吧。”家里又没有善知识的指导,能修得好啊?假如依止了一位善知识,那就有所依靠了。如果找不到善知识,想拜个师父,师父却在忙搞名利,我跟着他们忙啊?所以很苦恼啊。
不断烦恼,能了生死,佛法要倒过来写了
当年我也是这样,一信佛就喜欢往寺院、居士林里跑。可是跑了这么多年,我有一个感想——这还是我年轻时候听到的话,现在可能也听不到了。从前经常听到“要了生死”,可是听不到“要断烦恼”。要了生死的人不懂得怎么了生死,这里就有问题了。生死在烦恼里,你不断烦恼,生死能了得脱吗?眼睛不看自己的烦恼,不走在断烦恼的路上,只不过是两张嘴皮喊喊罢了。哪有不断烦恼能了生死的?那样佛法要倒过来写了。中国佛门为什么正法这么快速度地下降?到现在都快要灭了,就是因为样样颠倒。
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
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理(21)
傅味琴
2006.3.12为清凉山佛学苑四众弟子作开示
(于2006.3.7释迦佛出家纪念日起讲)
“六年难行彼岸竟,获胜静虑我顶礼”
提要:
■ 不向释迦佛学,向愚学,进了佛门再颠倒,佛教就完了
■ 释迦佛指示我们走解脱道的路,佛弟子应依教奉行
■ “六年难行彼岸竟”,难行能行才能到达彼岸
■ 不要学外道苦行,修成一堆白骨
■ 释迦佛主张我们修十二头陀行,说“头陀行住世,正法住世”
■ 修苦行要尊重客观,量力而行,不可莽撞
■ 释迦佛六年苦行,获得殊胜的禅定,是我们应该顶礼学习的
不向释迦佛学,向愚学,
进了佛门再颠倒,佛教就完了
要了生死没错啊,可是不懂得怎么了生死,从来也不提要断烦恼。当自己起烦恼的时候,他看不到自己烦恼,而是跟对方说:“你进佛门了,烦恼怎么还这么重?”佛门到今天之所以这么样腐化、衰败,就因为搞空架子、颠颠倒倒。社会上人颠倒还有希望,进了佛门他还能觉悟过来。进了佛门再颠倒你完了,不光是你完了,整个佛教都完了,整个众生都没希望了,这种罪很重啊。这叫以身谤法,可是这些人根本没有感觉的,还以为我是佛门里的人,我是修行人。你这一套不是在释迦佛的教导里学到的,可能只有在愚夫愚妇那里才学得到。
释迦佛指示我们走解脱道的路,
佛弟子应依教奉行
释迦佛指示我们要走解脱的道路,告诉我们要离开生死必须要离开烦恼。并不是生死把我们绑住了,而是烦恼把我们绑住了,除了断烦恼这条路,其他都不是解脱道,根本解脱不了的。你即使烧了一百万元的香,这些浓浓的烟也不会把你烦恼熏掉。你即使一天磕五百个头,昏倒了,你还是一个烦恼众生。你即使唸佛拨念珠,拨得大拇指都扁了,还是一个凡夫。即使今天你是最时髦的西装方丈,这些东西都去不了你的烦恼,只有听释迦佛的话依教奉行,自己好好断烦恼,这才叫修行。你断掉了烦恼就没有生死了,你就到彼岸了。
“六年难行彼岸竟”,难行能行才能到达彼岸
释迦佛雪山洞里修什么?修“难行能行”。“六年难行彼岸竟”,他哪有浪费时间?哪会走错路?他是在修一般人修不起来的、极其难修的苦行。
不要学外道苦行,修成一堆白骨
在苦行这个问题上要讲讲清楚,民间修道也讲究苦修,印度从前的修行人全是苦修的。我的外婆活着的时候,她经常到上海一个外道的地方,里边观世音菩萨也供,太上老君也供。他们的特点就是做好事,我外婆常叫一个赵先生到我家来看病,他们连一口水都不喝你的,根本不要钱。只要一杯清水点上三支香,嘴里念念有词,拿了三支香朝着杯里比比划划,“呼”——吹一下,香灰掉在水里,称之为仙水。后来赵先生好久不来了,听外婆说他在关房里闭关。后来说他能看到南天门了。后来再问:赵先生怎么样?开门进去一堆白骨。这就是外道。
释迦佛主张我们修十二头陀行,
说“头陀行住世,正法住世”
释迦佛只主张我们修十二头陀行,说“头陀行住世,正法住世”,可没叫我们每天只吃一麻一麦,我为什么要讲这个呢?因为提到我自己从前过午不食,后来日中一食。有人也想跟我学,晚上不吃饭,结果人越来越瘦,也许有人还想要学日中一食啦。如果不讲客观,都不对的。
修苦行要尊重客观,量力而行,不可莽撞
我从前一日一食,这么大的饭碗满满的三碗,你吃给我看。(众笑)全是空想主义,把自己身体搞坏了咋办?我从前走路步行,从早晨天蒙蒙亮开始出门,全上海绕一圈,走回家已经天黑了,你走给我看看。我用拳头打自己的脑壳,能够打几十下,(众笑)你打几下子就昏倒了。我所有的病都是自己搞好的,当然是非常科学的喽,不是搞迷信。今天得高血压那不是我的错,因为我太辛苦了。不是两条腿的辛苦,是脑子辛苦啊。你连我都比不上,你更不能跟释迦佛比。释迦佛把祖传的一只宝弓,一拉就拉开了,你去拉拉看。(众笑)释迦佛一箭能够射穿七只铁猪,力大无穷啊,所以他修到皮包骨头照样没事。所以大家要尊重客观,要量力而行,不要莽撞。
释迦佛六年苦行,获得殊胜的禅定,
是我们应该顶礼学习的
“获胜静虑我顶礼”,我们对释迦佛恭敬顶礼,因为他在雪山六年的修行,难行能行,获得了殊胜的静虑。静虑就是定,他获得了极其殊胜的禅定,由此可见释迦太子六年是在修禅定。有人想要好好修行,可是他不脚踏实地,却在异想天开,总认为这儿人太多了,烦死了。还有这么多的事情要做。年轻人最容易动的脑筋就是到深山老林里去苦修。
从前我在上海大学开讲座,讲完课,这些大学生一定要我到他们宿舍里去坐一会儿。走廊上一点都不卫生,公共场所纸屑、果壳、垃圾到处都是,也没人管。洗衣服的地方,水笼头也不关,宿舍桌子上摊着扑克牌。可他们开口就是:“我以后要到深山老林里去苦修。”你现在都不肯干点实事,还想到深山老林里苦修呢,都是想入非非了。你肯吃苦吗?公共场所也不扫扫干净,床上臭袜子也不洗,懒得这个样子还想苦修呢!山洞里你呆得下去吗?这儿你都住不下,看见人都讨厌,难道你看见猴子、老虎、狮子不讨厌?(众笑)笑话了。万一冬天大雪封山,你逃也逃不出来,(众笑)别异想天开了,还是好好地按照释迦佛讲的法,按照释迦佛指导我们走的路去求解脱。今天讲到这…
《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理(20~29)》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