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叁“勸請功德”的講解(60~69)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叁 滅業障品第五

  ──“勸請功德”的講解(60)

  傅味琴講于開化文殊院 2007年1月14日

  沒有法,衆生連什麼叫修行都不知道

  了,修行成了莫名其妙的事

  本次提要:

  ■ 開口閉口修練,卻不懂佛法,不斷煩惱,不離欲,連欲界都出不了,何

  談出叁界?

  ■ 法施能使人走清淨道、證阿羅漢果

  ■ 修行人半路迷糊了就改了道,沒有證阿羅漢果的思想,也就出不了叁界

  ■ 修行要既快又穩當,基礎必須打牢,害怕打基礎時的辛苦,也就沒有後

  面的穩當

  ■ 沒有法,衆生連什麼叫修行都不知道了,修行成了莫名其妙的事

  ■ 沒有魔子魔孫,魔王成了光杆司令,也滅不了法

  開口閉口修練,卻不懂佛法,不斷煩惱,

  不離欲,連欲界都出不了,又何談出叁界?

  從前有位法師跟我說,“昨天有個青年人來看我,開口修練閉口修練,我問他,你是修皮鞋還是修沙發的?”這種人開口修練閉口修練,大都是練氣功的,什麼都不懂,都是盲修瞎練。

  有一年我在成都昭覺寺,有個氣功師跟我住一個寮房,他跟我說:“我這個功法能出叁界”,我說哪叁界啊?因爲在高速公路上有個加油站就叫“叁界”。他回答我:“不知道。”“能出叁界”怎麼連叁界都不知道呢?可別因爲吃的太油了,變成油嘴了。

  還是我講給他聽,“你要出叁界首先要出欲界,欲界以欲爲主。我頭一天叫你清早來聽我講文殊法,你第一天到,第二天就沒到。等我講完了,到房裏看你睡在床上,醒都醒不過來。每天出門,帶回一大堆零食。你好睡好吃,這些欲都離不開,你欲界都出不了,你怎麼能出叁界呢?”不論是佛門裏佛門外的人,口說大話,無非是在胡弄人。

  法施能使人走清淨道、證阿羅漢果

  法布施的作用,就使人能依照法上去修。法是清淨的,依照法去修的人,就能夠走上清淨道,這條清淨道能出欲界、色界、無色界,一直通到彼岸,通到證阿羅漢果。

  修行人半路迷糊了就改了道,

  沒有證阿羅漢果的思想,也就出不了叁界

  許多人聽了法以後,確實是發心走清淨道,可是他世俗習氣太重了,意志也不堅定,在半路上迷糊了。很多修行人起了迷糊,不是停下來就是拐到別的路上去了。由于這麼一個迷糊,這麼一個改道,末法時期的修行人,都沒有想證阿羅漢果到彼岸的思想了。你沒有到彼岸證阿羅漢果的思想,你能了脫生死能出叁界嗎?

  修行要既快又穩當,基礎必須打牢,

  害怕打基礎時的辛苦,也就沒有後面的穩當

  要想修行修得快,好比開車,又想快又要安全,你只有上高速公路。高速公路路面非常平坦寬大,而修建高速公路時那可辛苦了,基礎要打得很堅固。修行人如果怕打基礎時的辛苦,自己業障煩惱又重,好比你修行的路還沒有鋪平,你能快你能穩當嗎?

  沒有法,衆生連什麼叫修行都不知道了,

  修行成了莫名其妙的事

  我年輕時在佛門常聽到兩句話,“要發菩提心,修菩薩道”“要了生死”。如今在佛門,這兩句話幾乎聽不到了。爲什麼修行人心裏既沒有了生死,也沒有修菩薩法六度梵行的念頭?可能他們連什麼叫了生死,什麼叫六度梵行,都想不起來了,能海上師說過:到了末法的後期,修行兩個字,成爲莫名其妙的事情。這就是因爲沒有法。

  沒有魔子魔孫,魔王成了光杆司令,也滅不了法

  是誰把法滅掉的?說是魔王波旬,魔王波旬有這麼大本事嗎?是魔王波旬借了佛弟子的手,把佛法滅掉的。如果魔王波旬沒有魔子魔孫,以及這麼多魔的眷屬伴黨,他一個光杆司令有什麼用啊?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叁 滅業障品第五

  ──“勸請功德”的講解(61)

  傅味琴講于開化文殊院 2007年1月14日

  有宗派觀念的人,

  竟然不讓徒弟學戒定慧

  本次提要:

  ■ 心裏有惡,所以幹壞事,佛法能淨化人心,所以消滅佛法這個罪沒法計

  算啊

  ■ 把弘法的人趕走,他那裏佛法就滅了

  ■ 善知識:請也是你,趕也是你,你們到底在幹什麼

  ■ 有宗派觀念的人,竟然不讓徒弟學戒定慧

  ■ 想把全家搬到極樂世界去落戶的人,說了句很可笑的話:“學了文殊

  法,就不能在西方碰頭了”

  ■ 不懂佛法的人搞破壞,說去東方是蹉跎,他不知道佛同樣贊歎衆生皆應

  往生琉璃世界

  心裏有惡,所以幹壞事,佛法能淨化人心,

  所以消滅佛法這個罪沒法計算啊

  打一個比方,第一顆原子彈把日本的廣島全都毀滅了,留下來的人都是殘廢的。現在核武器可能更厲害,會把全世界毀滅。核武器威力大,它的威力怎麼發生啊?還不是借用人的手啊?是人自己毀滅自己,手怎麼會動啊?還不是因爲心動,心裏有惡,有貪瞋癡,所以幹壞事。

  所以將來下叁惡道或者毀滅全世界,還是在于人的心。淨化人心就是拯救世界,淨化人心就改善了人的命運,可是沒有佛法你怎麼淨化人心啊?比如說沒有清水,沒有肥皂,你衣服怎麼洗得幹淨啊?由此可見,消滅佛法,這個罪沒辦法計算啊。

  把弘法的人趕走,他那裏佛法就滅了

  在我們這裏,沒有一個人可以把佛法消滅。過去僅僅是有人把我們趕走了,是在他那兒他把佛法消滅了,可是在我們這兒仍然有佛法。佛法只有一種辦法能消滅:佛弟子乃至于所有的衆生都不聽佛法了,沒人聽了,沒人學了,佛法就滅了。

  善知識問:請也是你,

  趕也是你,你們到底在幹什麼

  佛法所以會消滅,是因爲佛門裏的人受到邪師邪說的影響,逐漸逐漸對佛法不重視了,乃至發展到用種種手段,阻止你聽佛法。你要講經說法,他搞破壞。最容易看到的,就是把你趕走,那麼你講經說法就講不成了。有些善知識看不下去了,說:“請也是你請的,趕也是你趕的,你們到底在幹什麼?!”

  有宗派觀念的人,竟然不讓徒弟學戒定慧

  還有一種是把人拖走,沒人來聽,你也講不成。宗派之間觀點不同,爲什麼不統一到釋迦佛的觀點裏呢?執著于自己宗派的人,即使你講的是佛經,是講戒定慧,只要不是講他的宗派,他就把自己的徒弟拖走。

  想把全家搬到極樂世界去落戶的人,說了句很可笑的

  話:“學了文殊法,就不能在西方碰頭了”

  非但宗派中間常發生這種事,更奇怪的是,對佛菩薩的淨土也有人搞破壞,巴不得這個淨土一個衆生也沒有,這尊佛也度不了衆生。我年輕時,有家居士女兒媳婦問我佛法,我一講,她們越聽越歡喜,就問我是修什麼法門的,我說“我修文殊法。”“修文殊法有什麼好處啊?”“修文殊法能夠開智慧,開了智慧容易斷煩惱。”她們也想學。我說“可以。”因爲能海上師跟我講過的:“有信心要學的,你學到的法都可以教給他。”這家的婆婆就發愁了:我媳婦女兒都學文殊法了,以後咱們在西方極樂世界不碰頭了,咋辦?原來她想把全家搬到西方去落戶。(笑聲)簡直是笑話!要知道文殊法修好了,你求生淨土會更穩當。

  不懂佛法的人搞破壞,說去東方是蹉跎,

  他不知道佛同樣贊歎衆生皆應往生琉璃世界

  後來他家來了個出家人,跟她們說:“這法你可以修,手印不要結。”這就是搞破壞。他以爲不結手印,這個法就不起作用。其實他不懂,不結手印這個法也起作用。後來有一次我到他家,碰到這個出家人,我跟他談起最近南京來個出家人,他是修藥師法門的,發願往生琉璃淨土。他就緊張了:“你沒有跟他說這叫蹉跎?他往生了琉璃世界,還要再回到極樂世界,這不是繞了圈子,浪費時間嗎?”我覺得這種話實在不像樣,在佛門裏不互相尊重,還搞破壞。我就回家拿了《藥師經》和《律海十門》想去給他看,讓他知道,他這些話都講錯了。結果因緣不足,沒碰到,也只好算了。(笑聲)

  釋迦佛在《藥師經》裏明確地說:琉璃世界種種莊嚴跟極樂世界等無差別,往生琉璃世界也是得不退轉。怎麼能說又退到極樂世界去呢?當然去旅遊旅遊是可以的。(衆笑)他只知道在《阿彌陀經》裏,釋迦佛勸導衆生往生極樂世界,卻不知道在《藥師經》裏,釋迦佛也勸導衆生都要往生琉璃世界呀!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叁 滅業障品第五

  ──“勸請功德”的講解(62)

  傅味琴講于開化文殊院 2007年1月14日

  財是有形的,法是無形的,

  所以法布施的功德也無有止境

  本次提要:

  ■ 懂佛法的人才明白,十方淨土都好,隨願往生

  ■ 能持誦藥師名號,臨命終時會有八大菩薩幫助你去極樂世界

  ■ 一句佛號豈能代替佛法

  ■ 法就滅在不要法的人手裏,請別到我家來宣揚外道,那些會促使法滅

  的話,也別影響廣大的佛弟子

  ■ 佛法能使這麼多衆生走清淨道,證阿羅漢果,可知法布施的功德極大

  ■ 發了菩提心,讓衆生快快成佛的人會糊塗嗎?

  ■ 財裏沒有法,修行人應以法爲財

  ■ 學了法能斷貪瞋癡,法供養第一,布施了法,財的福報會自然生起

  ■ 財是有形的,法是無形的,所以法布施的功德也無有止境

  懂佛法的人才明白,十方淨土都好,隨願往生

  愚人聽了可能又著急了,一會叫我往生琉璃世界,一會叫我往生極樂世界,我一個人總不能一分爲二啊。你佛法學多了就明白了,淨土個個好,你願意到哪兒由你自己挑選,十方淨土隨願往生嘛。

  能持誦藥師名號,臨命終時會有

  八大菩薩幫助你去極樂世界

  《藥師經》裏又說,如果你發願到極樂世界去聽無量壽佛說法,你能聽到或者持誦藥師佛名號,臨命終時八大菩薩乘空而來,指你道路,幫助你往生到極樂世界,這麼好的事你還要破壞?!所以法將來會滅掉,就是因爲佛門裏不懂法的佛弟子在搞破壞。

  一句佛號豈能代替佛法

  使人非常擔憂的是,今天常聽人說:“只要一句,樣樣不要”。“樣樣不要”就是什麼法都不要。一句是名號可不是法!有人寫了一篇稿件,《普陀山佛教》登了其中一段,題目也已經夠明顯了:《一句佛號豈能代替佛法?》…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叁“勸請功德”的講解(60~69)》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