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初發菩提心修行觀法(20~29)

  初發菩提心修行觀法 (20)

  (初發菩提心修行觀法方便頌)

  傅味琴講于太湖法雨山佛學苑 2008.2.13

  佛門裏得到了歪風邪氣的成就,就得不到清淨

  僧團的成就;修行轉不了根,衆生也成不了佛

  提要:

  ·如果不放下拜金主義,人就會被金錢所害

  ·如果單靠物質刺激來推動,人就會迷在物質生活的享受裏

  ·叁惡道的門關不住,因爲沖向叁惡道的衆生太多了,這也靠貪嗔癡的動力

  ·動力雖要,方向最重要,佛門裏得到了歪風邪氣的成就,就得不到清淨僧

  團的成就

  ·貪榮耀易傲慢,驕者必敗

  ·修行轉不了根,衆生也成不了佛

  ·如果鈍根不會變利根,你心裏的佛也就活不起來了

  如果不放下拜金主義,人就會被金錢所害

  世間上人他們鼓勵年輕一代,全是用榮耀來鼓勵,什麼“錦繡前途”、“大富大貴”,現在這種話更多了,都在鼓勵你抓金錢。成了拜金主義。到那時你能放下很好,放不下,你就被金錢所害。

  如果單靠物質刺激來推動,人就會迷在物質生活的享受裏

  當然這種榮耀是會有推動的力量,從前有個華僑,他說:沒有刺激就沒有動力。他還做個樣子給我看:比如打針,屁股上戳一戳,人就跳一跳,不戳就不跳。如果單靠物質刺激來推動,人們就容易迷在物質生活的享受裏。

  叁惡道的門關不住,因爲沖向叁惡道的衆生太多了,

  這也靠貪嗔癡的動力

  本來叁惡道的門是關著的,爲什麼打開了?因爲往叁惡道裏沖的衆生實在太多了,這麼多人都朝這個門裏擠,門就沖開了。沖開了再要關,要後面沒人才好關得起來,可是這麼多人一代跟一代全往裏沖,前面老頭子,後面中年人,再後面小孩兒,再後面小貓小狗……沖到門口,年輕人變了老頭子,還往前面擠啊,這個門永遠也關不住。一直到今天,還在往裏沖,這也靠貪嗔癡的動力。

  動力雖要,方向最重要,佛門裏得到了

  歪風邪氣的成就,就得不到清淨僧團的成就

  動力雖然要,方向對不對?我們做弘法事業的,方向最重要,別看有的人事情做得大,方向錯了,只有弊沒有利。他可以得到弊上的成就,得不到利上的成就;他可以得到邪上的成就,得不到正上的成就;他可以得到歪風邪氣的成就,得不到清淨僧團的成就。

  貪榮耀易傲慢,驕者必敗

  而且將來沒好結果。驕者必敗,凡是貪榮耀的人必然會傲慢,傲慢的人必貪榮耀,這兩者是分不開的,哪怕你各種條件都好,一驕傲必定失敗。小時候聽龜兔賽跑的故事,兔子條件多好啊,腿又長,全身毛是雪白的,惹人可愛,非但跑得快,它還會跳。兩旁觀衆看兔子跑得快,鼓掌啊:兔子行啊。跟烏龜說:加油啊。烏龜腿短,加也加不進去。結果兔子迷掉了:你跑得過我嗎?我即使睡一覺,你也不行。等它醒來,烏龜早到了。

  修行轉不了根,衆生也成不了佛

  所以哪怕你是利根,你貪榮耀傲慢,利根會變鈍根;哪怕你是鈍根,笨鳥先飛,鈍根會變利根。可現在很多話都不符合佛的教導,把人說死了。二十歲進佛門,佛門裏的人說:“我們都是鈍根”,過了十年還是“我們都是鈍根”,到了八十歲還是“鈍根”。我就不信:難道根不會轉啊?不會變,修來修去老樣子,那還修什麼呀?如果說死了,衆生也成不了佛。你照著他的話去修,將來就成木偶佛。所以我最反對這一套。這種觀點連世俗上的人都比不上,世俗上還有句話:十年媳婦十年婆,再過十年做太婆。七十歲八十歲了,人家總是稱她“老奶奶”,從來也沒有叫她小媳婦。(衆笑)

  如果鈍根不會變利根,你心裏的佛也就活不起來了

  十多年前我們在莫幹山,我講的法印出來一點。我記得有一篇叫《要讓心裏的佛活起來》。我是主張活的,怎麼能說死呢?不會變,就不是佛法。你們都回家探過親,回家都聽到一句話:“怎麼你變得這麼快了?”還有說:“你現在怎麼這麼會說話?”笨嘴變成利嘴了嘛。我是擺事實、講道理,一切都會變。佛法就頂用,笨嘴會變利嘴,難道鈍根不會變利根啊?

  初發菩提心修行觀法 (21)

  (初發菩提心修行觀法方便頌)

  傅味琴講于太湖法雨山佛學苑 2008.2.13

  以佛法的觀點看問題叫正觀,

  世俗人的迷惑受苦就是不正觀

  提要:

  ·一切皆無常,人不會變,衆生會成佛嗎?

  ·不會變的話,違反叁法印,你既然是鈍根,又怎麼知道我是鈍根

  ·發了菩提心,就要弘法度衆生,發了心不行動,怎能叫修行呢

  ·觀是心的辨別,菩薩住在衆生心裏,所以菩薩能知道衆生的一切苦難

  ·以佛法的觀點看問題叫正觀,世俗人的迷惑受苦就是不正觀

  一切皆無常,人不會變,衆生會成佛嗎?

  我從小講話口吃,連自己的姓名都說不出來,那時我最怕見人,一直躲在房間裏,人家稱我是繡房姑娘。我六歲死了父親,上初中時,住在父親的好朋友家裏。他們孩子上學前,總要和大人打個招呼,道別一下,“奶奶,我走了。”我也知道應該要道別一下,我從房裏走到門口,奶奶剛好坐在客廳的藤椅子上,其實我在房裏已經准備很久了,一直准備說這幾個字,“奶奶,奶奶,奶奶。”一走到門口,又說不出來了,只好再回進去,所以我上課經常遲到。(衆笑)有一次出來,實在叫不出來。後來他們家孩子的爸爸跟家裏人說:“你們別讓他叫了,太可憐了。”

  還有一個笑話,後來我去當學徒,有一次跟一個同事一起在黃昏時走路,看到一只蝴蝶,我也高興,想說:“蝴蝶”,“蝴”字說出來,“蝶”怎麼也說不出來,摒氣、擠眼睛還是說不出,只好重說:蝴,蝴,蝴,(衆笑)等我摒足了氣,總算把“蝶”爆出來,他說:“小傅啊,我給你數了一下,你一共“蝴”了十八個。”

  我做夢也想不到我今天會滔滔不絕地講法。人會變的呀!人不會變,衆生會成佛嗎?

  不會變的話,違反叁法印,

  你既然是鈍根,又怎麼知道我是鈍根

  所以那種不會變的話聽不得,那是違反叁法印的。一切都無常,你一天到晚說“鈍根、鈍根、鈍根”,那麼你呢?“我也是鈍根。”你既然鈍根,又怎麼知道我是鈍根?

  發了菩提心,就要弘法度衆生,

  發了心不行動,怎能叫修行呢

  “初發菩提心修行觀法方便頌”,我們“菩提心”講過了。發菩提心不能不放下煩惱,不能有所貪圖,不能被環境迷惑。修行第一步就是修正你的行爲。修行的關鍵是在行上,修是修正,行是行動,要你去實踐,沒有行動怎麼叫修行呢?你把一切壞的、邪的發心修正後,你必須去行動啊。拿大乘佛教來說,弘法度衆生就是你的行動,光自利不廣大的利他,那是小乘。

  “觀~觀謂正觀,能觀是智,所觀是境,境智不謬,是爲正觀。金剛經雲: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此爲正觀”

  觀是心的辨別,菩薩住在衆生心裏,

  所以菩薩能知道衆生的一切苦難

  “觀謂正觀”,真正的觀,不是指眼睛看,是指心裏的辨別,可是現在“觀”常跟“看”連在一起,一般統稱觀看。我們擺個事實,觀世音菩薩觀察世間上的苦難,到底是用眼睛還是用心?我看不是用眼睛看的,眼睛只看到現象,只有心裏觀,才能見到真實面貌。觀世音菩薩爲什麼會觀得這麼清楚?很簡單,觀世音菩薩就住在衆生心裏,如果他不住在衆生心裏,他能夠觀到衆生的心嗎?即使你說觀世音菩薩在極樂世界,實際上他也在你心裏,因爲極樂世界就在你心裏。如果極樂世界在你心外,那麼往生極樂世界,豈不是心外求法?心外求法是名外道。

  以佛法的觀點看問題叫正觀,

  世俗人的迷惑受苦就是不正觀

  爲什麼要正觀?我們眼睛看東西總是正著看的,這就叫正觀,這樣看莊嚴啊;斜著眼睛看就不是正觀,樣子也不莊嚴,可能也看不清楚吧?如果你真的斜著看也能看清楚,你眼睛肯定有毛病,叫斜視眼。所以不正觀就是不正常,這種人最好到眼科醫生那裏去糾正糾正。

  佛法是正。如果你要正觀,就必須有個嚴格的不可動搖的原則,就是以佛法的觀點來看一切問題。如果你不掃除你的世俗習氣、世俗觀念、世俗感情,你就達不到正觀。世俗人最容易迷惑人的本事就是不正觀,有的女的斜著眼看人,她的眼珠一轉,這個男人就迷掉了,這叫“斜送秋波”。世俗上人的迷惑受苦,就是因爲不正,如果佛門裏也是如此,沒有正觀,肯定也邪掉了。

  初發菩提心修行觀法 (22)

  (初發菩提心修行觀法方便頌)

  傅味琴講于太湖法雨山佛學苑 2008.2.13

  佛從不主張學愚,所以

  佛弟子不能學愚,而成愚觀

  提要:

  ·要正觀,就不能抓片面,誤導太多就致成了末法時期

  ·佛講的智慧是正觀,佛從不主張學愚,所以佛弟子不能學愚,而成愚觀

  ·沒有佛法的智慧,你想的觀點及所說的話都會錯

  ·無根無據地附會全是不正觀

  ·說佛是萬能的,這個跟鬥翻得離開了佛法的原則

  要正觀,就不能抓片面,

  誤導太多就致成了末法時期

  現在不懂佛法的佛弟子實在太多了啦,不知從哪個朝代開始,不重視佛法,所謂好好修,用不著多聽法,再抓片面的話,“你學了那麼多,你准備做經書裏的蛀蟲啊?”做經書裏的蛀蟲,那是指只學不修,不等于叫你不要經書,也不是說只要修不要學。沒有正確的理論哪有正確的實踐?正是由于這些誤導,就致成末法時期。

  佛講的智慧是正觀,佛從不主張學愚,

  所以佛弟子不能學愚,而成愚觀

  更厲害的是提倡學愚。學愚還要聽佛經嗎?他只會聽愚人講經,愚人把佛經是向愚的方面去解說。懂法的人照佛經講,“熄滅貪嗔癡,勤修戒定慧”,他就聽不進去。

  從前我們在福鼎時,來了個比丘尼,聽到我講:要求智慧來消除愚癡。她就屁股上像針刺那樣,當晚就要走,同學們留也留不住,到底什麼原因?她說:“我就是要學愚,我要一輩子做個愚人。”還翻出一本什麼…

《初發菩提心修行觀法(20~29)》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