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察善惡業報經18-08
夢參老和尚
【若不能值如是之人。唯當親近菩薩所修摩德勒伽藏。讀誦思惟觀察修行。應勤供養佛法僧寶。】
地藏菩薩教授我們,在末法的時候,比丘、比丘尼都沒按戒律行事了,因爲沒滿二十受戒學戒,受了戒從來不閱律藏。據我所知,我所經曆的大多是這樣子,沒受戒之前,甚至受沙彌戒不學沙彌戒,受比丘戒不學比丘戒。在你沒有受比丘戒之前,不能看比丘戒,這個是佛所製定的,應當看論藏,學學論;但你受了比丘戒,可就應該看律藏。現在我們不論受比丘戒、沒受比丘戒的,看戒律的、看律藏的師父們很少很少。
【若沙彌尼年已十八者。亦當自誓受毗尼藏中式叉摩那六戒之法。及遍學比丘尼一切戒聚。其年若滿二十時。乃可如上總受菩薩叁種戒聚。】
地藏菩薩說要是沙彌、沙彌尼已經滿了十八歲,應該學式叉摩那戒,就是學法女、學法男。但是受了比丘尼戒,就應該學比丘尼戒律。最初要學叁年,沙彌也如是,比丘也如是。已經滿二十歲了,在我們這個國土,在這個世界上,滿了二十歲的你就叁壇大戒一齊受。這個在佛在世時候不是這樣子,滿了二十歲只能受比丘戒,菩薩戒單就菩薩戒受。
【然後得名比丘比丘尼。】
你受了戒了之後,才能叫比丘、比丘尼。在我們現在很多沙彌妄稱比丘,沒受戒之前,有的披衣,有的隨比丘大衆,有的先冒充比丘、比丘尼,沒受戒也在僧衆裏頭一起,這是非法的。所以地藏菩薩說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要是滿了十八歲就當來學法。特別是沙彌尼,滿了十八歲的時候,要學式叉摩那六戒之法。在沒受戒就可以學戒律的儀軌,滿了二十歲才能受戒。現在不然,有很多的不按法去做。如果是能夠滿二十歲,如法的受戒,如法的學戒,這個才能算是比丘、比丘尼。如果沒有受戒,也跟大衆僧,特別是在做佛事,咱們所說做佛事一般的說就是趕經忏,那就不分了,去湊僧數。因爲做佛事必須有七個比丘、比丘尼,不夠七個,沙彌、沙彌尼也參加裏頭去做佛事,這個是非法的。這個我們知道就行了,你學戒時候可以,你要給現在這一般的去說,他不見得接受我們這個說法。因爲這是佛說的,按戒律的規定應該如是,多數的沒依照戒去行。所以在現在的時候,佛所說的末法,地藏菩薩也說,現在在這個末法時間就是這個樣子。
【若彼衆生雖學忏悔。不能至心。不獲善相者。設作受想。不名得戒。】
在末法的時候,你要想得清淨戒,依照地藏菩薩所教導的,這是專指依著《占察善惡業報經》教導的我們學忏悔法。學忏悔法第一個要求,你要學《占察善惡業報經》得有至心,如果你得不到清淨輪相,你認爲得到了,這是錯誤的。因爲要受沙彌、沙彌尼戒,或者要受比丘、比丘尼戒,沒有師給人授,說我依著地藏菩薩拜占察忏來受,可以;但是必須得到清淨輪相,清淨輪相沒得到,拜拜就認爲自己得戒了,這也是得不到戒的。
不獲善相者,說我得到善相了,或者已獲善相者,如何得到的善相?如果你拜忏,依照地藏菩薩教授的方法,確實得到叁業都清淨了。所以把罪忏清淨就叫善相。講到輪相時候會分別告訴你,輪相如何是獲得善相、如何是沒得到善相,非常清楚的。你沒得到做得到想,這個不名爲受戒。因爲這是專指著比丘、比丘尼,做受戒、得戒、沒得戒的。像我們過去依著這個受叁壇大戒的比丘、比丘尼師父們,如果你要用占察輪相擲的時候,說我那個時候叁壇大戒算數不算數?沒有一個算數的,一個也沒得戒,不合法,與這戒法不合。你就依著拜占察忏,我想要得清淨的比丘,作爲清淨的比丘尼,你依著占察輪的輪相來定。這是專受戒這一部分。
【爾時堅淨信菩薩摩诃薩問地藏菩薩摩诃薩言。所說至心者差別有幾種。何等至心能獲善相。地藏菩薩摩诃薩言。善男子。我所說至心者。略有二種。何等爲二。一者初始學習求願至心。二者攝意專精成就勇猛相應至心。得此第二至心者。能獲善相。此第二至心複有下中上叁種差別。何等爲叁。一者一心。所謂系想不亂。心住了了。二者勇猛心。所謂專求不懈。不顧身命。叁者深心。所謂與法相應。究竟不退。若人修習此忏悔法。乃至不得下至心者。終不能獲清淨善相。是名說占第二輪法。】
爾時堅淨信菩薩摩诃薩問地藏菩薩摩诃薩言,所說的至心者差別有幾種?何等至心能獲善相?地藏菩薩說要拜占察忏的時候,必得有至誠懇切之心。堅淨信菩薩就問地藏菩薩,你說這個至誠心是什麼樣?有好多差別?什麼樣才算是至誠心?有至誠心才能獲得善相,就是清淨輪相,那是什麼樣的至誠心呢?什麼樣算是至誠心呢?堅淨信菩薩向地藏菩薩請求,就是代我們請求,意思就說至誠心有差別沒有?有幾種至誠心?什麼樣算是至誠,才能見到相好?什麼樣算是不至誠?請地藏菩薩詳細說說至誠心。這個至誠心,簡單說思想純淨沒有雜念,在我們一般說誠誠懇懇的,就是心裏頭一點雜念沒有求地藏菩薩。在那拜占察忏也好,用占察輪也好,或者你誦《地藏經》,都是在內要誠誠懇懇念,你誠心效果就大一些,要不誠心有功德沒智慧。有智慧,決定能誠心。有功德,雖然你不誠心,念念的或者能得到至誠心。
堅淨信菩薩問地藏菩薩講講至誠心。地藏菩薩摩诃薩言,善男子,所謂至心者,我所說的至心有兩種,略說有二種。何等爲二,哪兩種呢?一者,初始學習求願至誠,一個至心。二者,攝意專精,成就勇猛,相應至心。得此二心,能獲善相。在最初時候,我們發心要至誠,那你得學習。不是我們平常一說,就認爲自己有至誠心了,這個沒有,我們那是欣樂心,不是至誠心,歡喜想求這一法,你要用占察輪相的時候可就有差別了。堅淨信菩薩問地藏菩薩說什麼樣算是至心,就是你用心的時候用到什麼程度算是至心。地藏菩薩講求願,自己發願,想滿願,求願的至心。專精成就勇猛相應至心,這個就困難了。一般的我們說求願至心,就是把我們散動的心把它收攝起來,讓它製心一處,就靜下心來安心的在忏室拜忏,或者安心靜心念地藏菩薩名號,你這樣的來拜忏來求,才能得到輪相清淨,才能算個拜忏者求忏悔的。第二種至心那就深了,必須要勇猛相應。第二至心要分,什麼樣的算真正的勇猛至心,什麼樣還不夠。我們一般的進入忏室以後就是希望,至心就是希望,想希望達到清淨輪相;就是我們所問的一般的事時,希望菩薩能夠如實的答覆我們,這就要有至心。
堅淨信菩薩感到這個菩薩所說的兩種至心叫籠統,衆生不見得能清楚,所以他深切請求什麼樣算是至心?什麼樣算是不至心?我們求願的心就是希望,我們發願希望用占察輪指示我們怎麼樣去做,怎麼樣算是正確的,怎麼樣是不正確。大概我們一般的都是磕叁個頭,完了用占察輪占察占察,或者發發願,但是還不曉得專精一致的。所以地藏菩薩跟堅淨信菩薩說,必須有至誠懇切心。例如我們進了佛堂,拜了叁拜,坐下,或者開始拜忏跪著,你應當把外頭的環境,心裏所想的其他的想法,什麼都放下,沒有一念的雜念,這就是至心。我想諸位道友有這種現象,我看見很多道友到忏室拜忏時候,心靜下來之後,觸動他過去的善根,這是善根發現,感覺著自己過去所做的業很嚴重,就有感了,痛哭流涕的拜。有感必有應,感應感應,就像咱們敲鍾,你不敲鍾不會響的,你一敲鍾就響了。你至誠懇切這樣來拜地藏菩薩,把你的心製心收心到一處。專,不雜,專就是專心,只一個拜忏心,其他的念頭全斷了,沒有了,這才叫精,精而達到純,這是心力製心一處,勇猛精進,精勤。
這個裏頭如果是你不知道心念的,我用個比喻來說。咱們所吃的飲食,到你腸胃去消化之後便,這些飲食渣子都排泄出去了,攝受的精液變成血,你吃下的飲食所有的精,四十滴的精變一滴的血,這個血叫混血,不是清血;四十滴純血變一滴清血,這個血就清淨了。咱一般的紮針幹啥流出那個血,那是混血,不是清淨血。四十滴純血變一滴精,四十滴精變成神氣。說這個人很神氣,這個神氣哪來的?是由精變的。說這個人的神氣很足,就說精氣很足。在這個變化當中,我們這個心最初很浮動,等你一靜下來達到心純淨了;這個純淨心再經過陸續什麼雜見沒有,這心裏頭只是地藏菩薩,只在這拜忏,這才叫至心。
第一個至心是初住的把雜念妄念停下來了,第二個至心有下、有中、有上。下至心說你想的不亂,唯此一事其他的不亂,就是自己心住了了,了了分明,這叫下至心。咱一般的只用到這個至心,就感覺著很至心了。不行。第二種的至心是勇猛心專求不懈,專精的求地藏王菩薩,從來不有懈怠。這個至心就深了,不顧惜身命,乃至身命失掉都不動心,專門的這樣念地藏菩薩。這還不夠深,第叁種心才叫深心,第叁種深心就是你跟你現在所拜的法,所念地藏菩薩,你的心跟法結合到一起了,心即是法,法就是心。第一個,心不亂,心住了了。第二個,勇猛精進,專求不懈,甯舍身命;這是第二個至心,不顧身命。第叁個,與法相應了,心跟你的拜忏跟地藏菩薩合爲一體了。咱們說至心念阿彌陀佛的時候,阿彌陀佛就是自己,自己就是阿彌陀佛,心佛與衆生叁無差別。
你在修忏悔法的時候,最起碼得有個下等的至心。你達到不顧惜身命,什麼都依此,專此一念,用占察輪就能夠相應。你連個下等至心都沒有,你雖然天天也在拜忏,你拜一個七下來效果沒有,起碼得達到至心。我們經常說我一心不亂,一心不亂這個至心還不夠深心。你不學,你不知道,我們就說念阿彌陀佛,深心念阿彌陀佛,但能達到深心念阿彌陀佛,自己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我,我就是阿彌陀佛,心跟阿彌陀佛合到一起,這才是至心,那是真正的念阿彌陀佛了。
下至心就是我們一切雜念都沒有,心裏光系念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這只是下至心。乃至念阿彌陀…
《占察善惡業報經 8》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