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願大師對閩南與菲律賓佛教的貢獻
陳全忠
閩南佛學
前言
性願大師早期在閩南弘揚佛法,建樹甚多,與圓瑛,會泉兩大法師,同被譽爲福建叁大高僧。以後又受菲律賓佛教界聘請前往傳教,在菲囯首都岷裏拉市主持重建和新建了規模宏大的信願寺和華藏寺,並使之發展成爲菲律賓國家的佛教中心,對推動該國佛敎文化事業的進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爲中菲兩國佛教界的友外交往奠定了良好基礎。圓寂後,被尊奉力菲律賓佛敎開山祖師。對閩南與菲律賓佛教界産生深遠的影響。筆者認爲,就性願大師(以下簡稱大師)在閩南與菲律賓佛教文化的貢獻,作一扼要的論述,對了解和研究悶諾與菲律賓佛教史是有幫助的,爲此,借鑒有關資科,撰寫此文,與岡道們共同研討,爲說明問題,現從以下幾點進行論述。
一、性願大師簡介
性願大師《1889—19612年),現代僧人。俗姓洪,法名古志,字性願,年逾花甲後,改字乘願②。別號棲蓮,暮年義號安船。福建省南安縣華蜂鄉人。大師出生于佛化家庭,世業農、家道小康。自約聰穎過人,七歲時,即隨其祖母持長齋禮佛,稍長人後,就萌起出家做和尚的念頭,經常隨父親登鴻漸山至清水岩寺禮佛,嘗于佛前默禱;“願二寶加披、因緣成熟、出家作沙門,以償心願”。1901年,至南安縣石廾東庵,依德山(燿青)上人落發爲僧。翌年,赴廈門南普陀寺在喜參大和尚座下受具足戒。得戒後先在南安水頭仙迹岩寺,從喜光上人淸修苦行,以後隨喜光師至南女小雪峰寺,在該寺住持並化老人座下聽講儒道經史、宗乘法典,甚得佛化老人的器重。
1909午,大師爲求佛法,與轉逢和尚等結伴赴江南名刹大立寺參禅學道,聽慧明法師演講《妙法連華經》,深受該寺方丈寄禅大和尚所賞識,垂詢其身世甚詐,勖其勇猛精進,悍將來肩負如來家業重任。1910年及次年,大師又先後赴南京毗廬寺、蘇州㈠太湖聖囚寺聽諦閑法師講解《楞嚴經》。1913年,寄禅和尚圓寂後,由淨心和尚繼任大童寺方義,因其與闔地僧衆見大;師枯進學法、戒行圓滿,當時淨公曾欲親付法巻,但大師謙讓尚未深入法海,不敢承受。直至數年之後;已達領受佛祖心要程度,始于廈門致書淨心,求其授記印證,蒙淨公付與法巻,列其爲臨濟宗第四十五世法脈傳人。曆代人童寺書記、衣缽、知窖、講堂教師和律學教導等要職。慧明與圓瑛兩法師在寺中講解《法華經》與《楞嚴經》時,大師推舉力副座。
大師外出參禅學法首尾十載,其間行腳江南、雲遊吳越,先後拜見禅門宗匠,方丈講座,有虛雲,慈本、融通、來果、青權諸善知識,教下有慧明,谛閑、道階、月霞、圓瑛、摩塵、淨觀諸大法師⑥。
1919年,大師應閩南佛教師人函請回閩丌示。白1919年至1937年之間,先後在廈門南普陀寺、妙釋寺和太平岩寺,漳州南山寺,泉州承天寺、開元寺相百原寺(義稱銅佛寺),以及永春普濟寺和南安大慈林寺等閩南佛教名剎。其間或擔任主要執亊,或重興寺宇,或修建殿宇及其他設施,或講經說法,或創辦佛教教育和佛學研究院,或開壇傳戒,或維護佛教寺廟財産等。並于1927年舂,受泉州與廈門缁素委托,與轉物、轉解兩法師聯袂赴新加坡,接洽重要公事,先後經過普陀寺與龍山寺,至
月間任務完成後,始與轉物法師同回廈,就任南普陀寺監院之職。以後曾一度代理過南普陀寺方丈十,爲閩南佛教亊業作出貢獻。
1937年,“七.七,”蘆溝橋事變後,大師應旅菲中華佛學研究會特派代表林省余居士的邀請,前往菲律賓首都岷裏拉市傳教。抵菲後,受到僑胞熱烈歡迎,各界爭相皈依,初被擁爲岷市信願寺住持。
繼則創辦“祇園精舍”道場。爲滿足閩南佛門弟子求戒的請求,曾一度于1948年回廈門,在南普陀寺開壇傳戒。並于廈門太平岩寺創辦覺華佛學苑。翌年,返菲後即主持重建信願寺,越二載重建並擴建信願寺的工程完成後,又于1952年擘劃籌建規模宏大灼華藏寺。並先從閩南聘請如滿、覺宅、覺星、善覺五位法師至信願寺協助法務。1946年又聘請瑞今與善契兩法師抵岷市,就任信願寺主持與監院職務。又于1957年從閩南召其徒孫妙抉法師抵華藏寺任監院,專門負責督建尚未完成的工程。又敦請印順、妙飲。常悟渚法師莅菲,先後創辦了普賢中學與能仁中學等佛教教育事業。
1958年,大師建議修訂信願寺與華藏寺常住規約,改兩寺爲合並管理體製,各成爲十方叢林道場。並推薦恭請當代佛學泰鬥印順論師爲兩寺首任上座、總理寺務。1960年,信願,華藏兩寺上座印順論師任期滿後,兩寺僧衆公推大師繼任上座。繼續擘劃擴建華藏寺的宏偉藍圖,因積勞成疾,治療無效,子1962年4月11日(舊曆叁月初七日)圓寂于華藏寺只園樓方丈室。隨侍僧衆有:瑞今、善契、覺定、妙欽、如滿、傳貫、廣範、妙抉、靜音和皈依弟子施性儀、劉梅生等(9)。
大師圓寂消息一經在無線電臺及報紙傳播後,全菲各地、遠及新加坡、槟城、臺灣、香港,及國內江南有關名刹,泉州花橋善舉公所,泉州婦人養老院,泉州兒童教養院等單位的吊唁電報如雪片飛來。新加坡佛教團體組成“新加坡各寺院紀念性願老法師圓寂籌備委員會”,于4月29日(舊曆叁月二十一日)在普陀寺舉行追思大會,僧俗弟子1000多人參加,馬來西亞佛教會亦派代表廣余法師至新加坡參加追思大會。宿務市佛教念佛堂也舉行追薦法會。廈門南普陀寺與鴻山寺及泉州、南安等地的寺廟,也先後舉行追薦。岷裏拉市各佛教寺院及佛教團體組成“性願老法師生西茶毗委員會,于4月14日在華藏寺舉行追悼會,由中國政府駐菲囯大使段茂!瀾先生主祭並致詞,對性公一生爲敦努力,開山菲島,備極贊揚。在次日(3月15日)送往生時,車輛數百,人士數千,盛況空前。從遺體火化後灼骨灰中,檢出、大小舍利堅固子數十顆。
大師童年出家,遊學叁江,親近明師,禅淨兼修,學成後在閩南與菲律賓廣施教化,不但其德行學爲佛教界所重,而且博古通今,善于現身說法,從哲學到儒學,以及數理、星相、曆史等方面的知識,談來娓娓動聽,啓迪了不少菲島學者,知識分子信佛,更常力一般求知者諄諄開示禅定而達殷若的法要,教以靜能養神、靜以治病,調和身心,體驗超常心理境界,因此有識之士對大師無限景仰與崇拜,一般自信自尊的學者與社會僑領,聽後都能破疑網于重重,而口服心服,皈依佛門恭敬叁寶。大師以此言傳身教方法,奠定了中國大乘佛教在菲國傳播的良好基礎。而大師對于音韻、法器、書法與佛像的雕刻,皆有甚深的造詣。其書法藝術,得魏碑神韻,昔日覺華佛學苑的學生,都請上人寫書帖給她們臨摹,尤其是大師的書法引進了無數的青年學佛。其一生自用儉樸,謙卑自持,崇學尚德,有“見賢思齊”之志,私衷每以近代大德印光老法師,虛雲老和尚,弘一律師作楷模。
火師悲願宏大,正擬續展宏圖,弘揚法化,造福人類,讵知世緣告盡,撒手西歸,于佛教爲一大損失,但所幸者,後繼有人,其徒孫妙抉法師,秉承其遺志,在華藏寺內及寺周,續建性願和尚舍利塔及普同塔、功德堂、藏經閣、鍾鼓樓、性願紀念學校、佛教安養院和佛教施診所、祖師堂、千人大齋堂等系列工程。這是堪以告慰大師在常寂光中。
二、對閩南佛教的貢獻
(一)舉辦傳戒紹隆佛種:1947年,廈門南普陀寺方丈廣心和尚,聯絡諸山長老開會,以二十多年來,省內外各地皆停止傳戒。以致各處缁素弟子,求戒無門,爲紹隆佛種,故議決致書請大師回廈擔任戒會主任,大師以衆意虔誠難拒而接受,于次年回廈參與籌備傳戒,由大師推舉當代宿德虛雲和尚任律儀大會主席,圓明講堂圓瑛大德任說戒,大師任第叁座及總籌備主任並代說戒,鼓山盛慧和尚任羯磨。
七證師爲:清念、轉塵、道聰、清智、轉解、定眉、印順。廣心和尚任主持。戒堂、開堂、引禮諸事爲開元、承大請大師,還禮請天堂寺志恒和尚仟開堂、呂修法師任陪堂。此次受戒者共754名,其中受比丘戒者144名,受比丘尼戒者23名,受優婆塞戒者42名,受優婆夷戒者545名,極一時之盛。
大師該次在南普陀寺傳戒,對閩南佛教來說是極大的貢獻,因從該次傳戒之後,四十多年來未曾再舉辦傳戒,而目前現存老一輩的弘法人才,多爲大師的戒子。于此可見大師對閩南佛教紹隆佛種影響深遠。
(二)創辦研宄社和教育事業:人師閩南先後創辦過下列佛教教育事業。
l、南山僧伽小學:創辦于1921年,設于漳州南山寺,系大師與轉逢及瑞今等法師創辦的,招收小沙彌學習文化課及佛教常識、
2、景賢佛學研究社:創辦于1924年。設于廈門南普陀寺,轉逢和尚主持事務,杜萬空居士任圍文教席,廣心和尚任社監兼佛學教師,學生數10人。開創飛-閩南佛學研究的先聲。
3、東方倫理研究社:創辦于1925年,設于泉州承天寺,研究佛教邏輯學。系將因明學大綱:每日提出一題,由禮員寫作研究。並設有佛學、圖文等科,學員爲在家居士及僧伽。社員學有心得者,有吳列士等。以後曾一度停辦。至1930年,大師與弘一律師同在承天寺時,始再複辦。
4、月臺僧伽學社:創辦于1930年,設于泉州承天寺。系弘一法師與大師同在承天寺時創辦的,大師任指導。弘一律師曾馳信申江夏丐尊居士,囑其將所印的臨古帖寄來,俾便學員監摹。
5、覺華佛學苑:大師在南普陀寺傳戒寸,鑒于受戒女衆甚多,認爲創辦一所女衆佛學苑,招收部分女衆接受佛學教育是很有必要的,故在傳戒結束後,邀請幾位佛門缁素,組織籌辦佛學苑董事會,于1949年春季正式成立了“覺華佛學苑”。
苑址設于廈門太平岩寺。學生30多人,分甲乙兩班…
《性願大師對閩南與菲律賓佛教的貢獻(陳全忠)》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