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性願大師對閩南與菲律賓佛教的貢獻(陳全忠)▪P2

  ..續本文上一頁,所修課程有:佛學、梵呗,國文、曆史、地理等科。大師任董事長,獨力負擔全部經費,學生膳宿費全部由苑方供給。聘請同安陳延香居士爲苑長,陳珍珍居士爲教務主任,兼敦文史地理,陳延香及柯心治與萬德馨叁居士教授佛學。因學生大部分爲泉州籍,爲方便就讀計,乃于1950年初秋遷往泉州百原寺繼續辦學。

  覺華佛學苑遷至百原寺後,學生數激增至60多人,分甲乙兩班四種程度,乙班最低的爲啓蒙,甲班最高的相當于初中程度,聘請葉青眼、周子秀二位老先生任教,二老曆任閩南各中學教師有年,博通經史,兼治梵典,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對于佛法更是解行兼備。教材由老居士自行選授。1955年,因客觀原因而停辦。

  綜上所述,可知大師對閩南佛教教育事業的貢獻是多方面的,尤其是覺華佛學苑培養的人才,在現代閩南與菲律賓佛教界占有一定的地位,她們在弘法度衆起著積極的作用,並且産生良好的影響。例如廈門鼓浪嶼日光岩寺住持黎華姑,以及往菲島弘法之海印寺的元敬姑和正義姑,蓮花寺的妙宗姑、妙樹姑,天然寺的秀琴姑等人,皆是當年覺苑的學生。再者,1987年,海外僑僧集資在泉州市鯉城區創辦了泉州女子佛學苑,也是聘請原覺華佛苑教務主任陳珍珍居士爲教務主任。陳居士是皈依大師的在家佛弟子。她的辦學意願,也是深受大師思想的影響。于此可見大師對閩南佛教事業所作的貢獻及其産生的影響。

  (叁)維護寺産與建造寺宇:大師在閩南弘法時,曾維護寺廟財産,並募捐重建及獨資修建和擴建了部分寺宇,現按時間順序摘要分述如下:

  1、維護南山寺産權:南山寺座落于漳州芗城區。始建于唐開元年間,已有一千多年的曆史,全盛時僧伽達150多名,後因住持乏人、寺門冷落,自陳炯明鎮漳後,新人新政,有工業學校者,呈請龍溪縣政府,借用南山寺爲校舍,巳經核准。南山寺僧伽派人向泉廈呼援,經衆公推大師領銜交涉,據理力爭,且以人事關系,當局乃收回成命。大師交涉勝利後,即住寺叁年,其間重整法門,督造天王殿像,莊嚴殿宇,贖回全部被典賣田園後,即移交廣通法師管理。

  2、募建南普陀寺大悲殿:1928年,大師擔任南普陀寺監院,是年秋季,大悲殿失火,籌備重建,寺衆公推大師爲籌備主任,負責對外募捐審宜,而由轉應法師負責采購建材,曆時兩年,開費五萬元之巨,落成後比前更爲巍峨壯觀。

  3,修建百原寺:百原寺座落于泉州市區,左有孔廟、魁星樓,右有百原村池。寺爲明末,中書令楊賢錫舍宅所建,有銅佛像30多尊,故俗稱銅佛寺。濟末住持爲清果師,民國以後乏入主管,年久失修,部分傾塌。1933年,大師駐錫承天寺時,與百原寺毗鄰,見該寺荒廢,即捐缽資,請覺徹法師爲監院負貴重修,使古刹重興@。該寺目前已列爲福建省名刹,觀爲大師的女徒弟妙蓮站住持,寺務興隆。

  4、擴建普濟寺;普濟寺座落于永眷縣蓬萊山麓,爲永春縣的名勝古迹之一,素有“桃源甲刹”之譽。北宋之世,音淨、武功兩祖師,皆于此修道證真。明朝文峰祖師自靈源來遊,遂住寺廣拓寺字,僧衆常住100多人,至近代衰退零落。1936年,大師應寺僧之請,莅該寺傳教,聽衆受感化求皈依者數百人,盛況生前。但該寺年久失修,殿字坍塌,大師爲保護佛教文物,在離永回廈後數年間,曾爲普濟寺募捐五萬元,建法堂一座,左右功德樓,及祖師所兩座,使古刹煥然一新。

  5、新建大慈柞寺:大慈林寺座落于南安縣石井楊子山(又名鴻漸山)麓,因山中有唐代名士楊肅讀書處,故得名。《泉川府志》曾記載山上有座古水泊庵,後來該庵改稱清水岩寺,就是大師童真時祈願出家之寺。六師受聘赴菲弘法後,考慮到泉州各地佛教庵堂,有不少修持兌行清信女;只懂茹素念佛,不明大乘教理,故發願在楊子山興建一座規模較大的寺院,以便容納附近信衆集中修持研習。1955年,設于百原寺…覺華佛學苑停辦後,即由該佛學苑教務主任陳珍珍居士帶領學生至南安楊子山暫住清水岩寺躬耕學佛。1956年,廈門張幼峰居士接大師函催其赴楊子山督建人慈樸寺工程。張層士即邀請南普陀寺妙慧法師同往負責基建事務。先後建成功德樓(又稱東媵)!大雄寶殿,及其他配套殿堂樓閣。由于該寺周圍風景秀麗,環境清幽,已列爲福建省名刹。

  (四)襄理寺務,講經說法:大師自1901年外出參,至1909年學成之後,即應閩南師友之請回閩服務,先後在廈門南普陀寺,漳州南山寺及泉州承天寺與開元寺等各大名刹襄理寺務,講經說法,開壇傳戒。除維;護南山寺産權及在南普陀寺傳戒已寸:上面交代外,茲摘要分述于下。

  1,代理南普寺力丈:1920年,大帥應南普陀寺當家瑞等法師之請,在該寺主講《大乘起信論》,每日聽衆六七十人,法緣殊盛,爲南普陀寺自清末以來開創講經新局面。1927年,大師就任該寺監院,翌年,重廷大悲殿(詳上),又與轉應師在寺之後山探一水源,名其水爲“覺心源”,于兜率陀院內築“阿耨達池”以蓄水,解決了當時寺中用水的困況。1937年,南普陀寺方丈常惺法師期滿退任,寺僧選會泉大師力第五任方丈,但會泉大帥因在萬石蓮寺與虎溪岩寺創辦佛學研究禮,無暇顧及。南普陀寺僧衆遂請大帥任代理方丈。

  2,受聘任泉川承大寺監院:1926年,承天寺住持轉塵和尚赴南洋傳教,寺中僧衆議請六師任承大寺監院,並請大師講解《楞嚴經》,遂公布講經日期

  准備齋糧,安置住宿,俾遠方前來者,能專心聽講,力期約七八個月,始告圓滿結束。

  1935年,承天寺常任宏仁師倡議爲其師雲果和尚開冥戒,並建水陸法會,藉報其師恩,寺中轉塵和尚及諸執事均表贊同,即公推大師爲戒會籌備主任及向外募捐負責人。當年外護得到省主席方聲濤與第四區專員黃元秀的支持,方能圓滿成功。

  3、出任開元寺代理監院:1926年冬,應泉州開元寺僧之請,至該寺代轉物和尚力監院,時有一德國考古學家艾克教授,至泉考察東西塔,繪圖照相,街大師鼎力襄助,並合攝影留念。後艾克教授,據考察資料著書,在倫敦出版,向世界介紹中華藝術,並向大師深致敬意。

  又開元寺大殿戒壇年久失修,雨天屋頂漏水,殿內積水難消。當時寺中經濟極其困難,大師只得向南普陀寺先爲籌措款項修茸。

  4、在妙釋寺宣講佛經:1934年,大師自春而夏,經常來往漳、泉、廈,襄裏寺門事務,而其兩年前在金陵刻經處重刻之《圓覺了義經》;運抵廈門後,妙釋寺住持善契法師,即禮請六師至該寺宣講該部佛經,聽衆極爲踴躍⑩。大師深入淺出,旁征博引,使聞法者多能耳聆心悟。

   叁、對菲律賓佛教的貢獻

  1936年,旅菲中華佛學會主席吳江流暨諸董事,仰慕大師德學,特派代表專程到廈門,恭請大師赴菲主持信願寺弘法。當時大師因膺任南普陀寺代理方丈要職,未能成行,至翌年秋季始南渡菲律賓傳教。現將大師對菲律賓佛教的貢獻,摘要分述于下:

  (一)住持並重建信願寺:大師初抵信願寺住持時,該寺僅爲一簡陋不堪的小廟,大殿上僅供奉一尊銅製的小型觀音菩薩像,護持該寺的僅有十多位在家居士,投有一位出家法師。當時菲律賓佛教界,確是“筚路藍縷,百廢待興”。大師首先開展弘法工作,奔波于岷裏拉與甲萬那端之間,由于陳宗泮、蔡金槍的虔誠和大師感召,甲萬那端巾華商會15名職員集體皈依,並成立“靈峰精舍”,成爲菲島第·一個念佛組織。又籌資到祖國塑造叁寶佛像,並運到寺中安座開光,以供信衆瞻仰禮拜。每星期日上午並舉行禮誦集會,下午講經宣傳,同時進行各種弘法活動,以廣度僑胞皈信叁寶。于是信衆日多,懇求.皈依叁寶禮上人爲師者,初只數十人,由于上人道高德隆,法相莊嚴,言傳身教,感化力甚強,所以幾年之間,由數十人增!至萬人。大師爲使信願寺適應法務發展的·需要,乃增築後樓功德堂,及兩房樓舍,並于1939年從閩南聘請如滿,覺定、覺星、真言、妙門、善覺渚法師至菲協弘法。又于1946年,再從閩南聘請端今與善契法師襄理寺務。法事遂蒸蒸日上。1949年,寺被鄰火波及,焚毀過半,時大師回廈門南普陀寺傳戒,由瑞今法師致電促大師急返寺主持重建事務。二年後,信願寺重建落成,比前更爲巍峨壯觀。

  (二)創辦“只園精舍”道場:大師高瞻遠矚,認爲如欲鞏固華人在;非傳教,非另覓適當地點,或擴展;信願寺範圍不可,乃于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攻占菲島後,另外租賃岷市郊仙亭那區一樓房,創辦“只園精舍",訂期聚衆念佛傳教,一時名流學者慕道景從的有王觀如.施性統、蘇行叁、龔念平、吳宗穆、施性儀、劉蓮生、何明懷、郭燕儒暨四衆弟子等。或朝夕共住,或徑來聞法,雖地屬郊外瘘僻,但梵呗鍾聲,法緣殊勝。而一水之隔的巴石河對岸,也有日本駐軍,時複來寺頂禮膜拜。“其後四衆弟子來請法者日多,常住大衆即請大師于每周登壇開示,由于大師辯才無礙,善巧方便,其問更曾由蘇行叁、龔念平、吳宗穆、王觀如等居士輪,流演講,一時頗擅勝場。

  閑暇無事,法師辄雲,欲弘佛教;必須多建道場,良以信願寺力地狹所限,無從拓展,乃有籌建華藏寺之議。

  (叁)興建華藏寺:菲島華僑佛教同人,有鑒于大師在只園精舍倡建規模宏大道場之議,即發起響應大師倡議華藏寺的號召,並由大師定名爲;華藏寺之含意,系源自《華嚴經》之典故,取其華藏世界重重無盡之意。並于1945年在岷市郊之“嗎拉汶”購得一占地二萬六千平方米的地皮,地價爲20萬日圓。因機緣尚未成熟,未能即時興建。迨至1952年,有熱心護法100多人數次集會,商討籌建華藏寺事宜,選舉籌備委員20多人,成立了“菲律賓華僑興建華藏寺…

《性願大師對閩南與菲律賓佛教的貢獻(陳全忠)》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