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新時期佛教醫藥事業的回顧與展望(陳全忠)▪P2

  ..續本文上一頁患者經吳居士治療後,重新走上了工作崗位,開診幾個月後,就有七個外省市的 患者(其中有幹部、解放軍、公安幹警)華僑與港、澳同胞也不遠千裏到該所求醫。該所還爲佛教徒免費治療,給鳏寡孤獨和經濟困難的患者施藥⑩。

  3、山東省青島湛山寺創辦安養院下設瑜咖功診所:1989年5月10日,湛山寺隆重舉行了青島湛山寺安養院成立典禮。有來自青島、濟南、沈陽和臺灣、美國等地的四衆弟子二百多人參加典禮。該寺創辦安養院的設想,首先是得到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的贊同,並獲中國佛教協會捐款五萬元而進行籌備自勺。後又于今年3月份聘請到沈陽市氣功醫院副院長神慧法師及其弟子、沈陽廣普電子實業公司總經理胡秋菊居士等十多人捐資贊助創辦的。

  該安養院下設:1、安養堂,妥善安置老年僧尼安度晚年;2、延壽堂,准備接待國內外佛教界和有關人士前往休養;3、瑜加功診所。爲安養堂和延壽堂及寺院與各處僧尼及群衆治病;4、開辦素食部、服務部.以備有佛教特色的素齋、素點和旅遊紀念品爲旅遊參觀人士服務(12)。

  4、設立施診醫療室:

  浙江省瑞安市佛教協會。于1989年9月7日在嶺岐寶壇寺設立施診醫療室。是年六月下旬,佛協會討論了如何發揚人間佛教時,在余大文、劉曉秋的倡議下.決定籌備成立施診醫療室,得到180位佛教徒捐資樂助,至成立之日,已集資4200元,購置五百多元的藥品與器械,設立診室和藥房。邀請社會上退休中西醫生免費爲民施診,每月逢舊曆上、中、下旬的叁、六、九日應診。並對經濟特別困難的患者給予施藥,發揚了佛教慈悲濟世精神,使貧困患者得到了免費治療(13)。

  5、創辦義診所:福建省泉州市承天寺,于1989年9月26日在寺中成立了“泉州佛教義診所”,並對外開診。該義診所是由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泉州承天寺住持圓拙老和尚捐資倡議和新加坡已故宏船法師等人的資助下創辦的。有醫生、護士和藥劑人員計十五名及財務一人。對佛教徒購藥一律實行八一五折優待,甚至免費贈藥.對貧苦戶持有街道或鄉鎮證明的,也一律免費贈藥;對鯉城區11所敬老院所有人員實行免費治療;又對社團有困難的如南音樂團等單位,實行挂勾補貼治療;每年6一一9月份,在該所門口大量免費供應防暑茶(14)。

  (五)法師行醫濟世

  1、益康法師行醫濟世:廣東省海康縣蓮宗寺住持益康法師,他身懷接骨絕技,解放後共醫好600多人。多年來常采藥爲人治病,還常煎藥茶施人,以治暑病。《湛江日報》于1986年曾報道其事迹。(15)。

  2、洪範禅師行濟世:四川省南充市郊清泉山上之清泉寺,有一位名聞遐迩的老和尚,法號洪範。1987年,洪範師年已97歲,擔任南充市政協委員、清泉寺管委會主任。他多年來堅守清規戒律,每日堅持子、午時辰坐禅,身體健康,精神飽滿,頭腦清醒。他兼通岐黃術,是一位當地群衆信賴的中醫。他熱心爲群衆看病,堅持“孤寡不收費、治病救人安”的宗旨,多年如一日地爲群衆診治疾病。有一次,一位農民到寺中找他診病開藥方,身上只帶兩塊錢,不夠買藥。洪範禅師知道農民的困境後,當即給他五塊錢以交藥費。《人民口報》曾報道其事迹。⑩

  3、宏達法師行醫濟世:廣東省潮陽縣靈山寺宏達禅師;自五十年代皈依佛門以來,一直堅守戒律,除勤修佛理外,還學會以中草藥治病救人的醫術。他醫德高尚,行醫奉行的宗旨是:““孤寡不收費、治病救衆生。”他平時堅持禅定,閑暇便爭取研閱醫學資料,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尋求創新,從而使醫術精益求精。他爲人態度和藹、對求診者耐心詢問診治。有一次,一位中年婦女帶一病孩至寺中請他治病,因經濟困難僅帶二元錢。法師聞之動了恻隱之心,不僅未收其診金,還解囊幫助付藥費。經他細心調治,小孩很快恢複健康。事後,病孩之親戚聞知,深受感動,特送來食品等禮物以表謝意,均被法師辭謝了。又附近有一鄉民上山砍柴不慎跌折手骨,鮮血淋漓,疼痛難忍。達師驚悉後即迅速爲其免費接骨,還送了好幾包中草藥,直至該鄉民痊愈,分文不取……這種事例,不勝枚舉(17)

  (六)佛教協會組織臨時義診

  浙江省富陽縣佛教協會本著人間佛教慈悲濟世精神,在衍音法師倡導下,縣佛協特邀針灸大師陸瘦燕的得意門生——上海醫學專家李愛芳博士主診,會同富陽中醫骨傷科醫院張培春醫師、富陽縣佛教協會會長駱金福中藥師,在富陽中醫骨傷科醫院,從1994年1月14日至17日舉行了爲期叁天的義診活動。共診治病人434人次,其中接受中醫處方治療222人次,針灸212人次,這些患者有二十多人是久治難愈的重病號。

  義診活動結束當天,富陽縣統戰部和宗教科的領導同志親臨現場,祝賀義診圓滿成功,並希望富陽佛協會以後多辦這類社會慈善事業(18)。

  (七)創辦老佛堂膏藥店安徽省淮南市創辦老佛堂膏藥店:十年代初期,淮南市田家庵老佛堂的比丘、比丘尼、居士和知識青年與退休職工共十人,在當地政府宗教部門支持下,集資一萬元,在老佛堂辦起了膏藥店,該店製售的膏藥配方及製法,是道教首創的,晚清時傳入佛門,已有一百多年曆史,現爲第八代傳人隆昌尼師所掌握。膏藥分紅、綠兩種,製法與功效各不相同,對蜂窩組織炎(俗稱砍頭瘡、對口瘡)、腰疽、乳癰、搭背、貼骨瘤、疔瘡、腮腺炎及無名腫毒等疾症,均有獨特的療效。尤其是治療蜂窩組織炎更具特效,因此瘡發病部位多在頸後,該處皮肉組織疏松,血管多,毛囊多,病毒易擴散,難以治療,且容易引起血毒症,敗血症等。例如淮北市委書記彭林貴同志,曾于1983年患蜂窩組織炎,經西醫手術開刀治療後,四個月仍傷口不愈,他抱著試試看的心情,采用老佛堂膏藥,僅用幾貼膏藥,傷口就愈合了。故老佛堂膏藥,深受患者信賴。求醫者多年來自本省及山東、河北、甘肅、新疆和東北叁省等地,每日登訂求治者達100多人,日售膏藥1千多張。1989年該店營業額42107.57元,扣除各項開支外,淨利潤2394元。老佛堂藥店人員熱心爲群衆治病的事迹,在淮南煤城廣爲傳播,《淮南報》曾以《根除癰疽借秘方》爲題,報道了該藥店情況(19)

  (八)設贈藥處及製贈“甘露午時茶”

  l、泉州宿燕寺設立“菲律賓文蓮施診所泉州贈藥處、:宿燕寺位于泉州鯉城區東郊。寺爲楊嘉姑約于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所創建的。後經曆代住持相繼擴建,現已成爲福建省佛教名利。由該寺分建于菲律賓的宿燕寺的第二代住持廣仁尼師(她在泉州宿燕寺爲第四代住持),她在菲律賓建立了“菲律賓文蓮施診所”之後,又于1986年在其祖庭泉州宿燕寺設立了“菲律賓文蓮施診所泉州贈藥處”。並聘請泉州佛教界知名慈善家伍澤旭居士董其事。該贈藥處備有多種治療常見病自勺藥品,以贈送貧苦患者(20)。

  2、浙江省溫州市佛教徒聯合製贈“甘露午時茶”:溫州市佛教四衆弟子在每年“端午節”前集資購藥,而于節日配製“甘露午時茶”贈送各方,已有數十年曆史,到了1958年,由于各種原因改爲私人製贈。

  直至1990年,始由溫州市佛教協會、鹿城居士林(等)共同負責集資製贈。其配方、製法及有關問題簡介于下:

  (1)配方:銀花625克、川樸563克、藿香625克、查肉1000克、柴胡313克、扁豆500克、蒼術313克、茯苓1000克、白芍625克、桑皮1063克、陳皮500克、羌活313克、豬苓375克、菊花375克、桔梗625克、麥芽1000克、澤舍313克、紫蘇563克、甘草625克、香薷500克、葛根1063克、槟榔1063克、杬芎500克、法夏375克、薄荷250克、白芷125克、茶葉15000克(以上爲一劑量)

  (2)製作方法:甲、先印好小袋,用紙袋或薄膜均可,印明《甘露午時茶》、功能、主治、用法、禁忌與某地佛教徒聯合製贈字佯備用。乙、根據配方向當地中藥批發站采購,其中茶葉另向茶廠采購,也可用茶末,連同中藥碾磨成粉末,裝大袋備用。丙、選定“端陽節”中午時辰(11點至13點),集合當地大德法師主持由四衆虔誠持誦《大悲咒》力加持後,發動大衆將藥散分成小袋,每袋lo克。

  (3)功能與主治:“甘露午時茶”的功能是鮮表和中,主治外感風寒,內停飲食,畏冷發熱,腹痛泄瀉,頭暈中暑,神昏心煩等症。

  (4)用法與禁忌:成人每次一包水沖服,小孩減半,孕婦忌服。

  1992年,溫州市佛教界共配10劑,每劑藥費、印薄膜費、運費等共280元(21)。

  2、葭沚福壽堂四衆弟子聯合製贈“甘露午時茶”:葭址福壽堂在蘇堅勤居士倡導下,由周道健等佛教居士聯合集資、並根據溫州佛教界製贈的“甘露午時茶、之處方及製法(見上),配製“甘露午時茶”,首次在葭吐免費贈送,深受當地群衆的贊揚。有部分不信仰佛教的群衆說:“葭沚解放以來,沒有看到過佛教徒們爲民辦好事的情況,今天葭址福壽堂的佛教徒確實爲民辦了一件大好事”(22)。

  (九)佛教醫藥研究與出版佛醫書刊

  1、召開倫敦國際藏醫學)含佛教醫藥一一作者注)會議:繪製于十七世紀的藏醫彩色挂圖(藏名“曼湯”)

  內涵幾乎包含藏醫學的全部科目。這一圖籍也被歐亞一些國家學者傾心研究。1986年還爲此召開了倫敦國際藏醫學會議⑩。

  2、近年成立中國武夷佛教醫藥研究所:1993年4月3日,在福建省建瓯市成立了中國武夷佛教醫藥研究所。該研究所屬全民所有製事業單位。聘請國內外多位醫學界權威人士和領導及專家學者,分別擔任名譽所長、正副所長、首席學術顧問、高級頤問和客座研究員。下設文獻資料、藥物和臨…

《新時期佛教醫藥事業的回顧與展望(陳全忠)》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