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識。人間衛視的創立,讓人們可以透過電視的傳播,學習佛法。使佛法走入每個家庭,在家裏也可以聽聞佛法。
星雲大師監製的“佛國之旅”,自2006年4月1日起,寫下由東森、TVBS、人間衛視聯播的紀錄。所謂天下名山聖僧多,讓世界佛國名勝古迹進入電視,進入大衆的心中。曆經600多萬公裏的行腳,3萬多小時的采訪,足迹遍及20余國的世界佛教文化聖地。
現在媒體充斥著八卦、惡罵、色情等負面新聞。2002年,《人間福報》創刊兩周年之際,《人間福報》與《人間衛視》共同發起“媒體環保日·身心零汙染”活動,于記者節舉行“媒體環保日”運動,聯合平面及電子媒體人、演藝人員,在臺北大安森林公園誓師,呼籲媒體奉行“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叁好運動,及“不色情、不暴力、不扭曲”叁不運動,讓媒體還給閱聽人一個純淨的園地,散播人世間美好的人事物。
(五) 佛光山電視中心
1997年佛光山創設“電視佛學院”,1999年11月更名爲“佛光山電視中心”。佛光山電視中心製作各種佛學節目、教學帶、記錄片、心靈小品短片、卡通動畫和談話性節目,宣說佛教教義,啓發生活智慧,提供人間衛視播出。落實星雲大師“讓家庭成爲學校,客廳就是教室”的理念。
(六) 如是我聞
佛教之美也可以透過音樂傳播。“如是我聞”,除致力發揚佛教梵呗音樂,也將大師弘法事迹和佛光山成長的軌迹與貢獻,製成音樂CD專輯。近年來更遠赴歐、美地區,與各地優秀的音樂人合作,運用西洋樂器及電影配樂手法製作專輯,在不同的音樂元素裏,呈現佛教音樂的本質,以提升佛教音樂的品質,並將佛教音樂帶上國際。另外,也藉由專輯製作因緣,讓佛法的善美,傳遞到海內外專業音樂人的心中。
(七)興辦各類學術會議
佛光山開山以來,致力于佛教國際化以及各宗教間的對話,曆年來所舉辦的國際會議有:國際佛教會議、世界佛教青年學術會議、世界顯密佛學會議、國際禅學會議、世界佛教徒友誼會暨世界佛教青年友誼會、世界佛教傑出婦女會議、世界佛教金剛會議、國際佛教僧伽研習會、第一屆天主教與佛教國際交談會議、國際電子大藏經研討會、亞洲宗教與高等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等。希望通過會議能促進各宗教、南北傳、人民的相互交流,彼此間能有更多的了解、尊重及包容。另外,也透過學術會議,提升佛教徒對佛法的認知,推動佛學研究,與世界各地的菁英交流。
(八)梵呗贊頌團
梵呗,原本只有在寺院的大殿中才能聽聞;大師將佛教傳統的梵呗音樂帶入一些國家殿堂。足迹從亞洲延伸,讓澳洲、美洲、歐洲人士亦能均沾法益,深獲音樂界學者專家的肯定與推崇。佛光山梵呗贊頌團是第一個登上澳洲國家殿堂(雪梨歌劇院)的佛教團體;是東方宗教音樂首度于德國萊茵杜塞道夫Tonhalle音樂廳演出。以“音聲作佛事”,梵呗音樂的美妙、莊嚴的氣氛、和諧的音律,超越語言的言傳,讓佛法深入到世界不同民族的內心。
(九)佛光緣美術館
每一件藝術品都在述說著一段又一段的法義。1983年佛光山興建“佛光山文物陳列館”,藉由陳列佛教文物、字畫、法器等作品,實踐以文物說法的布教方式。至今,先後于美國西來寺、高雄佛光山、臺北道場、屏東講堂、宜蘭蘭陽別院、澳洲墨爾本、雪梨南天寺、馬來西亞東禅寺、彰化福山寺等道場立佛光緣美術館,另新西蘭南島佛光山、新西蘭北島佛光山、宜興大覺寺等的美術館也在積極籌設中。佛教藝術,將內心對表達佛法的體證,表現于外,傳達真、善、美的世界。
以上所描述的,只是佛光山在落實文化上的一小部分,其對世間的影響,無法以言語表達,卻深深的刻入人心。佛光山將佛教梵呗從殿堂走入國家劇院;將佛法從寺院走入家庭;將福報傳入人間;將佛教藝術展現于世;將法音弘傳世界。
二、教育方面——從幼兒至研究所
從家庭到社會、從僧衆到信衆。1963年,星雲大師在高雄信衆的邀請護持下,于高雄市鼓山區創建壽山寺。1964年壽山寺落成時,決心創建佛學院。1965年,即以“壽山”爲名,創辦壽山佛學院。這是佛光山佛教學院曆史的開始。後來,因慕名而來求學者衆多,學生人數逐年擴增,院舍與教學設備不敷使用。因此,1967年創建佛光山時,首先建的不是大雄寶殿,而是佛學院。可見,教育是佛光山的重點發展。
佛教需要人才,人才需要由教育著手。佛光教育從幼兒園、小學、中學、推動到大學;從個人、家庭推動到整個社會;從寺廟、出家僧人衆推動到社會大衆的生活裏。落實“寺院即學校,住持是校長”的理想。佛光山的教育體系中,主要分爲叁大塊:僧伽教育、社會校育以及信徒教育。
(一)僧伽教育-佛光山人才培育的搖籃
僧伽教育又分“僧伽教育研究委員會”、“中國佛教研究院”、“佛光山叢林學院”、“國際學部”。目前在海內外有16所佛學院,培養了1300余位僧伽人才;爲讓有心學佛的男女皆能入學就讀佛學院,在佛光山讀佛學院,不一定要出家。
《大智度論》雲:“菩薩爲廣度一切衆生,而廣學一切法。”爲了培養弘法人才,除基本的五堂功課、高僧行誼、經論導讀、佛學研究等課程外,也有世間法的課程安排。包括語言、寫作、閱讀、計算機等課程。另外,佛教教育更加重視生活教育。每個人輪流打掃、典座、行堂、出坡,從爲人服務中修行。以期培養出能擔負起海內外住持、監寺或身任文教要職的全方位弘法人才。
學佛不是要當自了漢,不單爲自身求解脫而已,而是一種思想,一種信念,應有“但願衆生得離苦,不爲自己求安樂”的菩薩願心。因此,佛教要走出去,要將佛教人間化、國際化、現代化,才能使更多人受益。
佛光山秉持著“走出去”的精神,也帶回來了世界各地有興趣學佛的人士。目前有來自印度、拉達克、尼泊爾、斯裏蘭卡、越南、泰國、印尼、美國、韓國、瑞士、德國、南非等地的同學至佛學院學習佛法,宛如一個“聯合國”。他們將來也必定再把佛法帶回自己的家鄉,與人分享,使得佛光普照叁千界,法水常流五大洲。
(二)社會教育–從幼兒園至研究所
佛光山的社會教育從幼兒園至研究所,有:1、幼兒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宜蘭慈愛幼兒園、臺南慈航托兒所、善化慧慈幼兒園、新營小天星幼兒園。2、中小學教育:高雄普門高級中學、埔裏均頭國民中小學(按:南投縣埔裏鎮第一所由佛教創辦之中小學)、臺東均一國民中小學(籌備中)、宜蘭人文國小(按:公辦民營)。其中,普門中學的女子籃球隊在臺灣地區小有名氣,教練來自韓國奧林匹克選手。日前,臺灣的媒體報導:普門中學的女子籃球隊沒有小動作,沒有惡意傷害對手,是全世界最幹淨的球隊。3、大學教育:美國西來大學、宜蘭佛光大學、嘉義南華大學,籌備澳洲南天大學(按:中國人在南半球創辦的第一所大學)。
其中,西來大學于1991年星雲大師在美國洛杉矶開辦,是一所現代化、精致化、融和東西文化的大學。2006年成爲美國西部大學聯盟(WASC)正式會員;是一所國際各界承認的學府,亦爲華人在美建校獲此認證的首座學府。學生所修學分及所獲得的學位,可獲得美國各大學的承認。
南華大學創辦于1996年。創校以來即以發揚中國古代書院傳統、重建人文精神、樹立21世紀新型大學爲目標。采小班精致教學,以知識創造及整合見長,形成研究型學府;更注重人格健全發展,每年皆以古禮,爲大一新生舉行成年禮儀式,在臺灣各公私立大學中獨樹一幟。並于1996年創立臺灣唯一的中國宮廷樂──雅樂團。
星雲大師效法古代武訓興學及實踐佛教徒喜舍奉獻之精神,希望爲社會辦一所具有人文精神的大學──佛光大學。佛光大學是蘭陽地區第一所大學,于2006年更獲“教育部”核准增設“佛教研修學院”。將宗教人士的培養納入政府高等教育體系,並授予畢業生正式的宗教學位,這是宗教學院設立于一般大學之首例。
另外,澳洲臥龍崗市長George Harrison 2000年與市政府廳執行長Rod Oxley,在滿謙法師陪同下,至臺灣參觀佛光山。返澳後,市長George Harrison發布市政府願意贈地給佛光山蓋大學,並得到市議會議員叁分之二以上通過。土地捐簽約儀式于2001年5月31日在南天寺進行,寺方以一元象征付給市政府,獲得1131公頃土地的所有權。澳洲政府對宗教采取開放的態度,不會擔心宗教會幹預學術,甚至歡迎宗教辦大學,以利淨化人心,提升社會的道德水平,爲社會、國家帶來更多善美的觀念。
一個國家是否有前途,但看該國家的青年的道德觀念及知識水平,而這些是需要靠教育來增進。教育是百年大計,每位青年未來必定是社會的中堅份子、楷模,引導社會大衆走向正知正見。因此,大學教育是佛教回饋社會最好的禮物,希望培養出具有人文精神,懂得惜福感恩的社會中堅。佛光山文教基金會結集衆緣,發起義賣、義唱、園遊會、行腳托缽興學、梁皇法會、梵呗演唱、百萬人興學等活動,完成“把智慧留給自己,將大學留在人間”的建校大願。
爲了支持佛光山辦學及各項建設,信徒們撿拾廢紙、資源回收。有位陳菊妹師姐雖不愁吃、不愁穿,每天在住家附近撿拾紙板,做資源回收,爲資助佛光大學的建校。每天一大早就出門,擔心晚一點,東西就被撿光。久而久之,養成習慣,夫妻倆每次在路上看到可利用的東西,不撿就覺得可惜。有時撿到拿不了,便把“香奈爾”皮包挂在脖子,一手拉著寶特瓶,一手夾著紙板。每天忙的不意樂乎。陳菊妹師姐覺得當了義工後,兒子都很乖巧孝順,事業越做越大…
《佛光山文教事業考察報告(覺多)》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