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中觀寶鬘論廣釋 第二品 輪番說因果▪P2

  ..續本文上一頁也就是超離四邊的緣故,而對世間有邊、無邊、二俱、非俱所有四種類別沒有予以授記,而並不是由于除此之外的其他原因。具體來說,有邊:就像順世外道所承許的那樣,今生完結而不轉後世,否定後世,因此稱攝之見解。無邊:數論派所承認的今生的我趨入後世,而觀察趨入對境,稱爲動之見解。有無二俱邊:諸如有些裸體外道認爲,暫時有邊,自性無邊,趨入有無二者,稱爲散之見解。非俱:像犢子部承認的那樣,補特伽羅聚合與獨立何者也不可言說,全盤否定一切,稱爲收之見解。輪回自性寂滅豈能存在這樣的戲論?《寶雲經》中說:“大轉妙*輪,方寂滅無生,自性涅槃法,怙主汝宣說。”又雲:“輪回末不得,前際無法相,未來亦當知,故入業所作……”其中對此也加以闡述了。

    己二(甚深難證之理)分叁:一、甚深難證之原因;二、能仁于非器不說之原因;叁、解說彼原因。

    庚一、甚深難證之原因:

  

此身不淨性,粗及現量境,

  恒常顯現時,心中尚不住,

  無住微妙法,極細非現量,

  由是甚深故,心中何易悟?

  假設有人問:諸法如果是無我,那就說明這是此世間的自性,因此衆人爲何不通達此理?

  駁:事實並非如此,本來,我們的這個身體本體是由不淨物所充滿,並不斷流出肮髒物的色法,因此,是粗大之法,不是比量的事物而是現量的行境,所以容易理解。明明是恒常顯現爲不淨的當時,人們心中尚且不存留“不淨”的想法,更何況非法器鈍根者難以證悟、無有相執所緣之處決定勝的微妙法了?由于難以通達,所以極其微妙,是利根聖者的行境,而異生需要依靠因來了達因而並非是現量,由于甚深的緣故,愚者的心裏如何能容易理解,輕而易舉悟入呢?根本不是它的行境。對于不淨身體的粗法尚且不能通達,更何況說其實相細微的無我了。輕易了達空性,需要具有利根、大德的教言以及積累無邊資糧。《般若攝頌》中雲:“乃至善根未圓滿,彼士不能證空性。”

    庚二、能仁于非器不說之原因:

  

此法甚深故,知衆難領悟,

  故佛成道已,默然不說法。

  由于遠離一切戲邊的此法高深莫測的緣故,所化的平凡衆生難得輕易了解通達,正是因爲了知、照見了這一點,佛陀在成道以後于有些所化衆生面前,七七四十九日示現默然不說法。如雲:“深寂離戲光明無爲法,猶如甘露之法我已得,縱爲誰說亦不能通達,是故默然安住于林間。”

    庚叁(解脫彼原因)分叁:一、誤解深法之過患;二、以比喻說明正誤持受之利害;叁、教誡通達深法不放逸。

    辛一、誤解深法之過患:

  

若誤解此法,毀壞諸愚者,

  如是無見者,沈落不淨中,

  另外邪執此,愚起智者慢,

  性情極粗魯,倒墮無間獄。

  如果有人說:倘若容易通達,那麼也就無需宣說,正因爲難以通達,才應當再叁明示。

  駁:但這並不是指要爲不具有理解空性之種姓的衆生宣說,因爲有令愚者及自诩爲智者的人毀壞的過患。愚者受害之理:他們認定所謂的空性在名言中也一所無有,顛倒錯誤地理解甚深法性二谛無違之義,認爲空性是除了此顯現的有實法以外一無所有的單空,或者自前顯現的事物唯獨是空性,而未能通達遠離戲論無二無別的現空緣起。結果,對要義一竅不通的愚者們徹底失去了善趣與菩提解脫的機會,不僅無有益處,反而失毀自相續。由視如是業果等不存在的斷見所感,將沈溺、墮落在不淨的惡趣中。《指鬘經》中說:“嗚呼,世間中毀滅妙法之人有二,其一,絕對視空性,其二,世間中稱爲我見者,即是毀壞妙法、損害妙法者。”因此,我們要依止大德而努力修煉內心。《寶積經》中雲:“法界一切相,無變智者證,愚者迷惑彼,修心得真悟。”

  自诩爲智者受害之理:此外,如果受持空性爲一無所有的斷見或者顛倒執著具有心肯定的所緣、二谛互爲分開等,認爲因果了義,將了義轉爲不了義,始終不放愚蠢的做法,稍稍聽聞就裝成道貌岸然的智者,而居于智者地位趾高氣揚,傲氣十足。由于這能導致徹底舍棄空性,因而心不調順,不具備自利利他的能力,如同死屍一般,斷絕善根而趨向惡趣,盡管威儀如何清淨,但死後立即會倒頭墜入無間地獄。《梵施王請問經》中雲:“諸如來教以彼垢,如外道宗存懷疑,彼者損害違正法,無信亦舍諸佛法。”又雲:“彼于此教不堅信,僅著法衣稱比丘,猶如林間之昙花,彼非在家非比丘……”《寶箧經》中也宣說了“未來僧人舍棄深法而投生無間”等的許多道理。

  雖然對奧義沒有勝解心,但萬萬也不可妄加誹謗而應保持中立的態度。經中說:“于說甚深之妙法,縱然不起勝解信,切切不可妄誹謗,當念法性不可思。”

    辛二、以比喻說明正誤持受之利害:

  

猶如誤用食,招致諸禍害,

  善用得長壽,無病力壯樂。

  如是顛倒持,導致災殃至,

  善知獲安樂,及無上菩提。

  猶如進食無有節製,或者誤用不良食品而發病,結果會招致面臨死亡的禍害。而正確享用優質的食品,有益身體的食物會延年益壽,不會有中毒等疾患發生,身強力壯不會無精打采,身心安樂。同樣,顛倒執受空性的補特伽羅會導致永久性的災難臨頭,如同前面的比喻一樣;如果通達空性緣起顯現的含義,正確理解見行或二谛無別的意義,結果將如藥食的功效一般獲得增上生的安樂與究竟無上菩提。如是入道者了知緣起空性後不分別現相因果之理如幻而行,結果了達緣起無自性現空無別,從而對實相超離因果的法理生起定解,以不離如虛空般的等性義而迅速獲得決定勝的安樂。

    辛叁、教誡通達深法不放逸:

  

是故當斷除,舍此及無見,

  爲成一切事,策勵知真義。

  如果顛倒執著空性,則過患嚴重,倘若正確受持,則功德巨大,因而,斷除法界空性絕對存在、絕對不存在的惡見,爲了成辦正士最有必要的世間利益以及成就出世間的一切正法,要以最大的精進勵力無誤了知離邊實相真義。

    戊二(宣說增上生之因果)分二:一、承接文;二、正義。

    己一(承接文)分二:一、教誡未證空性而流轉;二、教誡乃至未證悟間當致力于增上生法。

    庚一、教誡未證空性而流轉:

  

未盡知此法,我執即隨轉,

  而積善惡業,感得妙劣身。

  如果沒有徹底了達、領悟甚深空性實相的這一妙法,那麼該補特伽羅由于沒有打破我與我所的妄念所致,我與我所執必然隨之而産生。與之相聯而積累善惡業,致使獲得善趣的妙身與惡趣的劣身。諸位聲聞、緣覺阿羅漢滅盡了輪回的投生,也是由于斷除了輪回的直接因——十二緣起支中的無明,也就是認爲對蘊假立的我是我以及我執與由它所生的業惑種子。一切凡夫由我執控製而積累善惡業,因此流轉叁有,尚且獲得深法也是阻礙重重,更何況說解脫呢?《念住經》中雲:“巡邏者前夜亦長,疲憊者前路亦長,于不了知微妙法,諸凡夫前輪回長。”

    庚二、教誡乃至未證悟間當致力于增上生法:

  

是故未知此,遣除我執法,

  期間敬奉行,布施戒安忍。

  作者教誡道:乃至沒有完全了達領悟毀滅、遣除我執及種子的對治法——通達二無我的空性緣起這一甚深法期間,要恭恭敬敬勤勤懇懇奉行布施、持戒、安忍所攝的十六種增上生法。這也並不是指僅僅了知緣起之義就需要抛棄布施等的意思。

    己二(正義)分叁:一、成辦增上生之因;二、斷除惡趣之因;叁、以棄非法而行正法攝義。

    庚一(成辦增上生之因)分二:一、總說修學增上生之因;二、修學增上生之特殊因。

    辛一(總說修學增上生之因)分叁:一、修學具五功德之因;二、修學共同正規;叁、斷除陋規。

    壬一、修學具五功德之因:

  

諸事初思法,中末亦具法,

  如是行國王,世世無損惱。

  由法今譽樂,今終無怖畏,

  他世樂圓滿,故恒依正法。

  作者諄諄教誨道:在進行身、語、意的一切事之初,要思維善法,所謂依靠此事成就此法,最初從依止正法而入手。同樣,在中間的過程中也具足正法,末尾也具足不雜罪業的意樂、加行善法,這樣行事的君主或國王你,今生以及生生世世不會遭受損惱,因爲依靠修行正法使得即生中享有盛名,不造罪業而無有後悔,心情安樂。由于無有人與非人的危害,現世無所畏懼,彌留之際也無有惡趣的恐怖。而作惡者在臨命終時,擔憂後世的痛苦而惶恐不安,並不是有福報之人。不單單是現世,其他世中也能獲得增上生的圓滿快樂。由于具有五種功德,因而要恒常依止正法。如雲:“佛陀頂髻相,依福成妙相,乃至未來際,憑依慧眼見,彼智恒莊嚴。”

    壬二、修學共同正規:

  

法乃規之最,依法世間喜,

  而由世間喜,現後亦無欺。

  唯有增上生法才是一切王規的最殊勝策略,正法的作用就是統治一切世間而令舉國上下皆大歡喜,由于世間歡喜的緣故,對自他今生來世也不成欺惑,是真實頂戴的規律。因而,應該依止高尚規範。如雲:“國王偉業利民衆,彼現後世圓滿道,喜愛正法王前現,庶民追隨人君行。”

    壬叁(斷除陋規)分叁:一、依止惡習陋規不合理;二、譴責陋規;叁、正法規範殊勝。

    癸一、依止惡習陋規不合理:

  

非法許規範,依彼世不喜,

  世間不喜故,現後成憂愁。

  如果國王宣揚下流的惡規損害法等而不具備正法,贊許…

《中觀寶鬘論廣釋 第二品 輪番說因果》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