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中觀寶鬘論廣釋 第一品 別說因果▪P2

  ..續本文上一頁了謀求食財的皈依,雖說也沒有離開四種越法,但也可以稱爲“具信者”。

  

  任何人認真全面觀察自己身口意的善、不善、無記狀態後,斷除一切不善與無記法而奉行善法,完全回向無上菩提以成辦衆生之利,了知這是對自他二者今生來世有利之事後持之以恒地進行取舍,就稱爲智者。逆行倒施者縱然通達五明也不稱之爲智者。

  

  總之,明確叁士道的次第,進而如理如法身體力行,這樣的人就叫做具信者與具慧者。

  

  戊二(真實宣說)分二:一、宣說增上生之因果;二、宣說決定勝因果。

  

  己一(宣說增上生之因果)分二:一、廣說;二、攝義。

  

  庚一(廣說)分叁:一、增上生之法;二、奉行之方式;叁、奉行之果。

  

  辛一(增上生之法)分四:一、宣說增上生之十六法;二、宣說他宗無有彼等正法;叁、顛倒趨入彼等之果;四、別說善不善業之果。

  

  壬一(宣說增上生之十六法)分叁:一、遮止之十叁法;二、奉行之叁法;叁、攝義。

  

  癸一(遮止之十叁法)分二:一、遮止十不善業;二、遮止余罪。

  

  子一、遮止十不善業:

  

戒殺斷盜取,遠離他人妻,

  真戒妄兩舌,粗惡及绮語,

  徹底斷貪心,害心與邪見,

  此十善業道,相反即惡業。

  

  杜絕以殺心殺害人類及盜取他衆執爲己有的財物,遠離他人執爲我所的妻室,這叁種是所遮止的身不善業。妄語是指以想轉變他人想法的心態而說虛僞不實的謊言;口出挑撥離間之語就是所謂的兩舌;刺傷他人感情的粗魯語言爲粗惡語;信口開河的無稽之談是绮語。真正戒除這一切就說明製止了語言的不善業。徹底斷除貪圖他人財物而想據爲己有的貪心、圖謀不軌陷害他者的害心與抹殺因果的斷見以及外道的惡見這叁種意不善業。

  

  這些正確的業道叫做十善業道,因爲能帶來稱心合意的果報,特殊善業是指放生等。與之截然相反的就是不善黑業,之所以叫黑業,是因爲它們的異熟果報不悅意的緣故。關于這些業的基、意樂、加行等道理,當從其他論典中得知。

  

  子二、遮止余罪:

  

戒酒行正命,不損諸有情。

  

  如果有人想:(所遮之法)就僅有上述這些而已嗎?

  

  並非如此。無論是在家還是出家人,都不可飲用令身不由自主的酒類。《聖雄長者請問經》中說:“戒酒之功德,無有昏厥,無醉無迷,言詞不亂,無驕無躁,無掉無散,安住正念,具足正知。”飲酒的過患則與之相反。諸位在家人要斷除短斤少兩等欺騙行爲,諸位出家人務必斷絕五種邪命,依靠正當的生計。斷除身體用石頭棒棍擊打、口出惡語謾罵等損惱衆生的言行。以上叁種也屬于遮止之法。

  

  癸二、奉行之叁法:

  

敬施供應供,修行仁慈心。

  

  對下施舍財物等,爲敬施,對上供養親教師、規範師以及其他具有功德者,這叫供應供。于一切對境,滿懷恭敬,自己親手奉送等與以身語意的慈愛爲主的四無量心,即歸納爲奉行之法,此處的布施也包括觀修施身、法施、財施、無畏施。

  

  癸叁、攝義:

  

簡言法即此。

  

  概括而言,增上生之因的十六法就是以上所說的這些法。

  

  壬二(宣說他宗無有彼等正法)分叁:一、步入歧途而害自他;二、入歧途之補特伽羅;叁、明示入歧途之過。

  

  癸一、步入歧途而害自他:

  

唯一折磨身,如是無正法,

  未斷損惱他,利他絕非有。

  

  如果有人問:難道你們不承認依賴苦行等也是道嗎?

  

  依靠絕食、五火等折磨身體的所有道只是令身體徒生痛苦而已,暫且不說解脫之因,甚至連增上生之因的正法也不會到手,因爲依靠這樣的道,絲毫也沒有製止、斷除損害其他衆生之事,而且也絕對不可能直接間接饒益他衆,因爲這只是令自己走向惡趣的因,而不具備利益他衆的能力。

  

  癸二、入歧途之補特伽羅:

  

布施戒安忍,正法之大道,

  不敬逼惱身,如牛奔歧途。

  

  上述的這十六種法可以歸屬在叁法之中,是哪叁法呢?貪圖受用將導致生不起菩提心、失毀戒律的後果。因此,以清淨的意樂、加行而施舍所擁有的財物;具足一切功德的根本——斷除惡行七所斷的戒律;嗔恨摧毀善根,與有情發生抵觸。經中說:斷除嗔恚,成爲不退轉者。這裏的安忍就是人們衆所周知的叁種安忍。以此叁種爲主的所修正法是一切佛陀的通衢大道,毫無錯謬。愚癡無知外道徒等不敬、舍棄此道而逼迫身體,就像由經險地等而行的牲畜後面其它旁生也隨之而行步入歧途一樣,如同經行歧途之牛般的這些愚者也只是自欺欺人,不僅葬送自己而且也牽連盲目跟從他的人們。

  

  癸叁、明示入歧途之過:

  

難忍輪回曠,劇苦衆生樹,

  惑毒蛇纏身,長久而流轉。

  

  背離正法、誤入歧途的外道徒等衆生就像牲畜迷入叢林茂密、難以通行的荒郊之中一般,墮于遍滿無邊難忍叁惡趣苦的叁有輪回曠野之中,被視蘊爲我的壞聚見等惡見稠林所籠罩而無有現見解脫道的機會,流浪在充滿各種各樣顛倒過失密密麻麻的雜草莽林中,被貪欲等所有煩惱毒蛇緊緊纏縛、啖食,這一痛苦身體要在極其漫長久遠的歲月中流轉、停留于此輪回之處。因此,凡是想自己日趨完善的有情就應該依止殊勝的怙主而棄離形象之道,踏上正道。

  

  壬叁(倒行彼等之果)分叁:一、不善業之等流果;二、異熟果;叁、善業之果與其相反。

  

  癸一、不善業之等流果:

  

殺生感壽短,損害多災難,

  偷盜乏受用,邪淫敵共享。

  

  那麼,不善業的果報到底是怎樣的呢?因爲殺生而在他世中將要感受的等流果即是短命等;用利刃傷害他衆所要感受的報應就是後世的身體災難重重;偷盜的果報就是在生生世世中受用貧乏、不穩固並且與他衆共同享用等;由邪淫所感,妻子惡劣,或者自己沒有自主權而與怨敵共用。

  

妄說遭誹謗,兩舌親叛離,

  粗語聞惡聲,绮語言無力。

  

  由妄說感得自己常常無辜蒙受不白之冤;由離間語所感自己的親友被自己或者被他人所挑撥分離;粗語所感,唯獨聽到惡音;信口開河說前後毫不相幹的绮語感得自己的言詞毫無威力、不被視爲正量、成爲不定的信口雌黃者。

  

貪心失所望,嗔心招怖畏,

  邪見生惡執,飲酒心迷亂。

  

  由貪心而感,得不到朝思暮想的財物而大失所望;嗔心給自己帶來各種各樣的怖畏。這以上是經中所說的。邪見使得後世中執受斷見、四種顛倒見等惡見及多種谄诳等。放逸無度而飲酒感得心思迷亂,心識不能正常安住,就像瘋子一樣。

  

不施感貧窮,邪命受欺惑,

  驕傲致種賤,嫉妒威德鮮,

  忿令貌醜陋,不問智者愚。

  

  不予取或者以吝啬不慷慨布施、不恭敬而施授導致貧窮;邪命感得受到他人欺惑,因爲是谄诳行爲的果報;以種姓高貴等而驕傲自滿,感得生生世世中種姓卑賤;以對他人的美滿忍無可忍的嫉妒感得威德鮮少、軟弱無力;忿怒感得相貌醜陋等色澤不美;由我慢所致不依止、不請教通曉取舍的智者而感成爲不明取舍的愚者。對于以上果報,有些講法中,將短命等作爲感受等流果,殺心衆多等作爲同行等流果,分成這兩種,關于成熟在外境上的士用果等詳細內容當從他論中了知。

  

  癸二、異熟果:

  

人道即此果[ 此頌詞說是人道,而印度注釋及本釋中並未提及人道,只是說不善業。],諸初往惡趣。

  

  如果有人問:這些不善業的報應僅有等流果嗎?

  

  並非如此,這些不善業道所有果報中居于首位的異熟果,是要去往地獄、餓鬼、旁生所攝的惡趣中。《菩提心釋》中雲:“地獄旁生餓鬼界,諸多真實之痛苦,一切衆生遍感受,彼爲有情害所生。”《十地經》中說以上品不善業下墮地獄、中品轉爲旁生、下品投生餓鬼。其密意是說,相對而言,餓鬼比旁生心思敏銳,因而容易解脫。

  

  癸叁、善業之果與其相反:

  

所謂不善業,異…

《中觀寶鬘論廣釋 第一品 別說因果》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