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故不成有?
若言破有故,實則此屬無,
如是由破無,爲何不屬有?
如果有人說:如實徹知實相真義的中觀宗,既不承認因果在名言中存在,也不承認自性存在,這難道不是成了斷見者嗎?
駁:那麼,爲什麼不成爲有見者呢?因爲也同樣不承認因果不存在之故。
假設他宗承許說:由于破除了自性存在實際上中觀宗歸屬到斷見者中。
駁:那麼,同樣由于中觀宗也破除了說因果不存在的觀點,爲什麼不歸屬爲有見者呢?理當說歸屬。這是以同等理而遮破的。
子叁、通達離戲者無有過失:
不許全無性,不行心亦無,
菩提所依故,豈說彼等無。
如果對方說:通達離邊的中觀宗實際上並不承認在名言中也全然無有業果的無自性,口中也不吐露這樣的言談,因而並不認可,但卻身體力行了。
駁:製止身體的一切惡行而持梵淨行的緣故,身體也並沒有與斷見者相應而行。
假設對方說:那只是由于擔憂失去名聞利養而不行持,但心中始終懷有不存在業果的想法。
駁:如果認爲業果不存在的心也無有,那麼這樣的分別念怎麼會有自性成立呢?根本不會有。
我們爲了獲得無上菩提智慧而依于菩提道的廣大行爲,因而必須無倒取舍業果,又怎麼能說這些業果在名言中也不存在呢?絕不應口出此言。顛倒誤解不共之此義的人們才會這麼說。承認實有與否定名言的中觀宗絕不存在。你們雖然暫時沒有趨入此無上乘,但是歸根結底只有一乘是以教證成立的,這一點毋庸置疑。作爲獲得暫時自利的解脫者也務必要承認“不依二邊才得解脫”。
對于中觀宗這般宣說萬法于勝義中爲空性,有些聲聞部認爲“這是無有業果的見解”。以上內容正是爲了否定他們的這種想法而作的闡述。
癸叁、宣說離邊爲佛陀之不共特法:
于稱人與蘊,世間數論派,
鸱枭裸體派,問說離有無。
是故諸佛說,無死甘露教,
甚深離有無,當知乃特法。
其實,除了中觀宗以外其他宗派並不具有這一不共法,有些內道與多數外道聲稱補特伽羅實體存在、蘊成實存在。而沒有證悟甚深離戲法義的世間外道、隨學聲稱所知二十五谛的淡黃仙人的數論派;認定大自在化身爲鸱枭的弟衆承許的鸱枭派、吠陀派與勝論派說一切所知歸納在六句義中;裸體派承許所取能取空性之識恒常、實有。倘若以上所有宗派中存在萬法自性超離有、遠離自性不成立之無實、離戲緣起之義的說法,那麼就要追根問底,結果他們絲毫也說不出符合實際的觀點。心裏始終持著一個“有”,詞句上表面似乎說是超離有無,以及緊持“無”而聲稱現似存在,都通通屬在這類觀點中。因此,欲求解脫的人們務必要認識到,遠離承認有爲法自相成立、無爲法常恒實有等一切所緣。這就是此法甚深的原因所在。爲此,諸佛親口教誡道:“能賜予無死甘露果位究竟安樂之道超離一切有無所緣、深不可測,遠離一切戲論之網。當知爲不共之特法。”
癸四(遮破有實自性成立)分四:一、宣說輪涅來去自性成立等性;二、破有爲法叁相成實;叁、順便破他宗觀點;四、破刹那成立。
子一、宣說輪涅來去自性成立等性:
滅無去無來,刹那亦不住,
超越叁世體,世間實存耶?
二者真實中,無有去來住,
故世間涅槃,實有何差異?
所謂的世間,如果有少許自性存在,那麼需要住于叁時之中,因而滅時不去某處,生時也不從某處而來,並且出生之後同樣是刹那也不住留,由此可見,完全是超離安住叁時的本性。世間蘊界的一切有實法如此這般顯現,事實上,有什麼自性成立的呢?沒有。關于“耶”字,印度注釋中解釋爲“僅在名言中存在”。理由何在呢?世間與涅槃二者在真實義中,無去無來無住,是自性不生的等性。正是由于這種原因,世間與涅槃二者實際上根本不存在自性空不空的任何差異。關于詳細內容,當從《中論·觀去來品》以及所說的“涅槃與世間,無有少分別;世間與涅槃,亦無少分別……”來了知。《叁摩地王經》中雲:“蘊無自性爲空性,菩提無性爲空性,所行亦即自性空,智者了知愚者非。”
子二、破有爲法叁相成實:
無有安住故,生滅真實非,
生住以及滅,焉能真實有?
假設此有實法存在住,那麼生滅這二者也有可能,但由于本來未生,自性安住不存在的緣故,是無生,因爲無生,所以滅在真實性中不成立,因此也就不存在先後順序。如此一來,所謂對世間本不存在而假立爲存在的“初生、中住、末滅”這些又豈能成實?根本沒有成實,只在名言中以相續運用而已。
子叁(順便破他宗觀點)分二:一、破勝論派所許微塵常有;二、破遍入天派所許神我常有。
醜一、破勝論派所許微塵常有:
設若恒常變,豈非刹那法?
設若無遷變,焉能轉爲他?
一方或一切,窮盡成刹那?
未得不同故,彼二俱非理。
勝論派聲稱:承認一切有實法能生滅會導致上述的過失,然而我們承認微塵恒常,因而無有過失。
駁:請問你們,一切有實法,到底有沒有階段性變異而得他法的情況?按照第一種情況,由于暫時恒常變異的緣故,如何是非刹那性的常法,應成不是非刹那性的常法,理由如前所說。非刹那性的有實法不存在,如同心、聲音及火焰一般。假設按第二種情況,承許無有階段的變異,如此一來,就成了自性成立,現量見到的青年及由他變成老朽等形象豈能有截然不同,不應該有不同,因爲你們承認階段常恒穩固之故,猶如虛空。
如果對方害怕有這一過失,于是說:有實法自性刹那存在。
如同承認常恒的微塵在有些階段爲無常一樣,請問你們承許一方或一部分滅盡而變化,還是一切部分完全窮盡而變成刹那性呢?不管怎樣,都需要見到一切有實法後一半等變化而前一半一如既往的不同現象,由于以智慧得不到有如此不同的現象,因而以上兩種情況都不合道理。恒常而無增長,所以即便由諸多微塵造成須彌山,也如先前的微塵一樣,以根不可得。
醜二、破遍入天派所許神我常有:
刹那無整故,豈能有陳物?
常故非刹那,怎成陳舊物?
遍入天派聲稱:我們的遍入天是無始無終、恒常古老的神我,因而不存在上述觀察自性與階段的那些過失。
這種說法不合理,原因是,如果遍入天是有實法,則需要是刹那性,如果是刹那性,則處在自己形成的第二時刻中一個整體就不存在了。先前存在的有實法本身在後時住留的陳舊物怎麼可能存在?根本不會存在。假設因爲是恒常、穩固的有實法的緣故,不是刹那性,但先前存在的有實法與後來也存在的所謂陳舊物直接相違,怎麼會有這樣的事物呢?絕不會有,因爲陳舊物決定變異。
子四(破刹那成立)分四:一、刹那決定有分;二、破有分自性成立;叁、以離一多因破有實法自性成立;四、佛不說世間有邊之原因。
醜一、刹那決定有分:
刹那有後際,如是觀初中,
叁刹那體故,世刹那非住。
有些人說:刹那性生而不滅停留在第二時刻絕不會存在,因此是無常的,而一刹那是自性安住的。
就像需要承認刹那成爲自己之部分的後際存在一樣,需要觀察而承認初中也同樣存在,因爲無分的事物不可能存在。如此可見,由于是成爲自己部分的叁刹那之體性,因而器情世界一刹那也不是自性安住的。
醜二、破有分自性成立:
初中後叁際,若如刹那析,
初中後叁者,亦非自他成。
如果對方說:初中後叁際各自分開自性安住。
駁:這種說法不合理,因爲對于對初中後叁者,如果也像觀察一刹那性一樣來分析有分無分,則各個都具有初中後叁個部分。所分之刹那的初中後如果也是有實法,那麼就離不開産生,如果少許産生,則不是由自他何者中自性安住而生。以上內容是破斥遍入天派有實法無分的觀點而對自性成立加以否定。不僅如此,而且如果它們叁者各自分開存在,則成爲多種本體,由此就已經不是一刹那安住了,所以這種觀點也不合理。
醜叁、以離一多因破有實法自性成立:
《中觀寶鬘論廣釋 第一品 別說因果》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