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淨土真宗(本願法門)幾個重要問題的討論
宗舜法師
緣 起
宗舜“關于淨土真宗(本願法門)的一封公開信”在戒幢律寺網站和一些網頁上發表後,引起了淨土學人的關注。贊同的有,反對的也有。北京一位信仰本願法門的居士批評宗舜的一封短信被蘇州的一位居士四處轉發,針對短信中提到的一些重要問題,宗舜與北京那位居士討論了幾次,當然是不能達成共識。但討論的問題,已經涉及淨土真宗(本願法門)的理論核心。如指出親鸾的一些思想是外道宿命論的東西,淨土真宗(本願法門)對善導大師的歪曲等等,都有助于幫助大家認清淨土真宗(本願法門)的真相。
本願法門的勢頭近年來日盛一日,在不明真相的淨土行者中,造成了混亂。幸而教內有識之士對此問題觀點一致,采取了各種辦法對本願法門進行了批駁。靈岩山明學大和尚在今年紀念印光大師生西六十周年的紀念研討會上,明確提出兩個反對:反對會集本,反對本願法門。《重慶佛教》也發表了多篇批判文章,對遏製本願法門進一步擴張,起到了十分積極的作用。宗舜1996年即對淨土真宗問題非常關注,97年寫過《公開信》後,除了爲所編《楊仁山居士評淨土真宗論著彙編》寫了個前言外,一直沒有再寫其他文章討論這些問題,只是在教學中和弘法中作了一些專題講座。目前對本願法門的問題討論日趨熱烈,需要有更多人對此發表意見,以期達成共識,消除分裂。故將舊文檢出,略作文字上的修正,提供給大家參考。也用以紀念印祖生西六十周年。
2000年11月15日于蘇州
對“評宗舜法師的公開信”的幾點意見
1、如來出世本懷是什麼?
宗舜按:宗舜以爲,《法華經》中說得已經夠清楚了,所謂“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于世。”經中解釋:“雲何名諸佛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于世?諸佛世尊欲令衆生開佛知見,使得清淨故出現于世;欲示衆生之知見故出現于世;欲令衆生悟佛知見故出現于世;欲令衆生入佛知見道故出現于世。”(方便品)宋代法賢法師譯本《大乘無量壽莊嚴經》中于每一願後都有“不久悉成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悉皆令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不久速成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等語,宗舜說世尊出世本懷是令衆生成佛,和什麼經論、祖師(除開淨土真宗不談)開示相違背?欲令衆生成佛,是目的,立四八大願度衆生,是手段。對于“令衆生成佛”之根本總願,當然無論哪尊佛的度生方法都是別願,都是方便。淨土真宗把十八願判爲唯一真實之願,其他都是虛假不真實的,又有幾個祖師贊同?楊仁山居士說過,說佛有違心之願,是在謗佛。而把親鸾說的“如來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別有用心地傳爲善導大師的話,爲其說張本,是在謗祖!
答複:很高興與法師坦誠討論,也許我們的看法的差異沒有想象的那麼大。對于如來出世的本懷是令衆生成佛,我想誰也沒有異議。問題是“如來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不管是誰說的,這個說法對不對,是否符合佛的本懷?答案是肯定的。理由是:若論被機之廣,度生之衆,非彌陀本願莫屬。偏贊本願,並無否定佛說其他法門之意。經言:其佛本願力,聞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國,自致不退轉。善導大師言:“一切善惡凡夫得往生者,莫不皆乘阿彌陀佛大願業力爲增上緣也。”《佛說無量壽佛名號利益大事因緣經》言:“如來所以興出于世間,說彼佛不可思議真實功德光明名號利益大事因緣。”
宗舜按:這個話不能說對不對,要從是方便說還是真實說、是了義還是不了義的角度來講。應該說這兩句話是方便說、不了義說。佛法一味平等,並無高低之別,《金剛經》說:“是法平等,無有高下。”即是其意。作爲一種法門的自贊,是沒有問題,就好象“十方叁世佛,阿彌陀第一”一樣,怎麼會有第一第二的區別?所以每個法門都說自己的最好、最高、成就最快。淨土法門無論如何自贊第一,別的法門誰會同意?從一門自贊的角度說,這話沒有大的問題,小問題卻不是沒有,關鍵就是其中的“唯說”二字。唯者獨義,世尊如果本意只在彌陀淨土法門,何苦四十九年中,廣說其他法門惑亂衆生?此法門出後,世尊還說其他法門,又是什麼本懷?也引一段善導大師的話來作證明:
“問曰:十方諸佛,斷惑無殊,行畢果圓,亦應無二。何以一種淨土,即有斯優劣也?答曰:佛是法王,神通自在。優之與劣,非凡惑所知。隱顯隨機,望存化意,或可故隱彼爲優,獨顯西方爲勝。”(《四帖疏》之序分義)
爲化衆生,應衆生之機,故隱他方國土之殊妙,顯西方之獨勝,並不是說果然就是只有彌陀本願最爲殊勝,更不是只爲說此一門。所以說,從佛法全體看,往生西方,爲無量法門之一門,是方便之一種。從應與彌陀淨土有緣衆生之機來看,往生西方,爲最殊勝之法門,是唯一真實之教。故說,“如來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對于全體佛法來說是方便說、不了義說。淨宗八祖蓮池大師即說:
“夫華嚴具無量門,求生淨土,華嚴無量門中之一門耳。就時之機,蓋由此一門而入華嚴,非舉此一門而廢華嚴也。”(《雲棲法彙》之遺稿一“答蘇州曹魯川邑令”)
“若論被機之廣,度生之衆,非彌陀本願莫屬。”此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即如淨土法門在國外就沒有密宗影響大,信的人就少。教必須應機,不是機去應教。經中講他方佛國,用作佛事的方法都不同,也不是唯此一教。
“偏贊本願,並無否定佛說其他法門之意。”這是居士的好心,可見正統佛法在居士心中是天良未泯,幸甚幸甚!不過居士的好心並不符合淨土真宗的觀點,淨土真宗的“選擇”是什麼意思?“取舍”是什麼意思?這裏宗舜討論批評的是淨土真宗,不是淨土宗。用正統淨土宗的觀點回應宗舜批評淨土真宗的問題,居士的立場叫人歡迎,但話不能算數。即如印光大師的話,居士視爲權威,淨土真宗是否承認?居士如果是淨土真宗的“修正主義”,還有希望!起碼是“人民內部矛盾”。順便一提,《佛說無量壽佛名號利益大事因緣經》來源不清,既不見于曆代經錄記載,也不見曆代藏經收錄,只見于清末日本人編的《續藏經》,極有可能是日本人僞托的東西,如欲傳播,請叁思。
2、淨土是否爲末法時代機法相應之教
宗舜按:此不成問題,宗舜什麼時候說過“淨土不是末法時代機法相應之教”?但這個教的內容是不是就只是純憑他力就夠了?世尊爲何在淨土叁經中廣陳善惡之事,令人修淨業叁福等(文在信中已經列了不少,此不重複)?
答複:法師本來同意淨土爲末法時代機法相應之教,爲何對“聖道門當廢,淨土門當興”這個法門興衰的判斷大加撻伐呢?印光大師《淨土決疑論》言:“即今之世,人根陋劣,知識稀少,若舍淨土,則莫由解脫。”
宗舜按:宗舜大加撻伐的是源空、親鸾說的“廢”!請問,聖道門中的什麼東西可廢?因果?善惡?六度?四攝?菩提心?!結合後面什麼特別之教來說,這些在特別教之中?在特別教之外?如果果然可廢,淨土叁經中的所說的這些內容,居士如何融通?公開信中引過楊仁山居士的一段話,居士好象視而不見,只好再鈔一遍:
“黑谷以菩提心及六度等,皆判爲雜行,悉應廢舍。誠如彼言,則不發菩提心者,是爲正行,廢布施則悭貪者爲正行,廢持戒則恣縱者爲正行。由此推之,嗔恚、懈怠、散亂、愚癡者,皆爲正行,顛倒說法,至于此極!如師子身中蟲,自食師子肉。故知佛法非外人所能破也!”(《 闡教編》)
印光大師的話居士引來是很堂皇,可惜只能給居士作一半的證明,請居士指出印光大師舍聖道、廢聖道的話來再說。
3、往生是憑自力還是憑彌陀本願力
宗舜按:這是中國淨土宗早有定論的事情,本來不需要討論的(可看《疏鈔》《要解》等),自力他力缺一不可,沒有彌陀他力,不可能有往生之事;沒有衆生自力,信願如何生起?只要他力如果行的話,如何有六道輪回?就算要“領受”恩賜,領受之心還是要由自而起呀。不然爲什麼有宗舜這種就是不肯信“純他力”的業障凡夫?這裏用了一個非此即彼的“是……還是”問句,將人誤導到只能選擇一樣,本身就是不負則的說法。對這個問題還要討論,是淨土真宗的專利。
答複:往生到底憑誰的力量?請看印光大師的開示:佛法法門無量,無論大小權實一切法門,均須以戒定慧斷貪嗔癡,令其盡淨無余,方可了生脫死,此則難于登天,非吾輩具縛凡夫所能希冀。若以真信切願念佛求生西方,則無論功夫深淺,功德大小,皆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此如坐火輪船過海,但肯上船,即可到于彼岸。乃屬船力,非自己本事。信願念佛求生西方亦然,完全是佛力,不是自己道力。(續編卷上第一百五九頁“與張靜江居士書”)
淨土法門超勝一切法門者,在仗佛力。其余法門,皆仗自力。自力何可與佛力並論乎。此修淨土之最要一關也。(續編卷上第二百零二頁“複陳慧新居士書”)
法師言“沒有衆生自力,信願如何生起”,我認爲信願由佛發起。善導大師言:“彌陀世尊本發深重誓願,以光明名號攝化十方,但使信心求念。”(往生禮贊)。“釋迦如來實是慈悲父母,種種方便發起我等無上信心。”(般舟贊)。無量壽經言:“諸有衆生,聞其名號,信心歡喜。”“我至成佛道,名聲超十方,究竟有不聞,誓不成等覺。”法師還要問信願如何生起嗎!
宗舜按:宗舜驽鈍,越看居士之言越不明白,當然還是要再問問!居士引文確實不錯,不過可惜讀得很熟,卻沒有讀懂,于這裏所講的內容不合。印光大師之言,是在比較淨土法門和其他法門的異同的背景下討論,故有此說,亦合經意,宗舜同樣承認。但我們現在是同在淨土法門中討論,而且討論的是:是不是只憑他力(佛力…
《關于淨土真宗(本願法門)幾個重要問題的討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