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七開示

  佛七開示

  常福法師

   無量壽寺打佛七應該是有很多年了,先講一個笑話,有一個當官的他很會演講,但是呢,他講話又講個沒完,剛剛開始的時候很多的人,第一天來了很多人,爲了顧他的面子,那些人聽了淡薄無味,但是他一講就是幾個小時,第二天就沒什麼人來了,第叁天第四天到後面有一兩個人整天就來,到最後只有兩個人來(一個年紀輕的,一個年紀大的),他還是滔滔不絕的講,後來他就問他,他說:“人家都不來了,爲什麼你兩個還來呢?”你知道他怎麼答嗎?那個年輕的就告訴這位當官的說:“我父親天天晚上睡不著覺,聽你講話他可以睡得著覺。”因爲每晚睡不著是來催眠來,所以說,那當官的就喜歡講,那個人正好想睡,所以講一下像催眠曲一樣催催催就睡著了。所以他每天都來,一場也不會少,也就是說他是爲了睡覺,所以呢,這個念佛也好,我們講課也好,我講的目的是什麼呢?大家千萬不要睡覺。

   人爲什麼會睡覺呢?人有兩種毛病啊!一種毛病就是掉舉,一種就是昏沈。掉舉就是心煩不安,就是坐在那個地方,心裏就是覺得沒有意思。像念佛,念佛念著念著沒有味道,沒有感覺,沒有意思,因爲人對于因果,對于生死,對于成佛的觀點沒有生起來之前,念佛是沒有意思的。一個真正發菩提心,真正對佛有信心的人念佛才有味道,所以呢,社會上很多很多念佛人,特別是年輕人當中,念佛念到最後面覺得沒有意思,覺得空蕩蕩的,他內心就在打妄想,年紀大的老居士也有的是這樣。口裏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又不曉得攝心,他也不曉得聽阿彌陀佛名號,又不知道名號功德利益,這個佛的信心都沒建立的時候,那個阿彌陀佛念的時候就一點味道都沒有了。一個人念佛念到沒有一點味道的時候他就念不下去,他就張著嘴巴看著別人,然後呢東張西望,心裏沒有一種感覺,這是可以看得出來的。念著念著要不就睡著了,要不就掉舉,坐在那裏念就念不下去,沒有味道啊,內不攝心啊,外面對阿彌陀佛名號不感興趣啊,所以呢早上四點鍾就起床,到現在這個時候正好是想睡覺的時候,我們一支香下來正好睡半個小時,睡到醒過來以後呢又開始掉舉,看著人家在睡覺,自己在東張西望的,就這種狀態,我相信在一些人當中都會有的。可能會很多這樣的人!

   要講有修行功夫的人,即使你睡眠的業習過來,睡了一會,又開始用功,這裏肯定也有很多這樣的人,因爲他對佛號功德有信心啊,或者能夠攝心,或者能夠用心攝住佛號。他對佛有信心!即使我們的習氣比較重想睡眠,早上起的太早,可能念著念著就想睡覺,但是打了一個盹他就會醒過來。醒過來之後馬上又開始精進,他曉得來用佛號攝心或者注重名號功德。假是說你這個人對佛的功德沒有生起信心,對自己的心也沒有生起信心,像這樣的人就像我剛才講的那個故事的那樣,因爲你在家裏睡不著覺,在寺院裏來就是爲了好好睡覺。就是說我講話好比是催眠曲,你正好在後面睡,後來我來問你我講的什麼?什麼都不知道。你們說有沒有這樣的現象?肯定是有這樣的現象!因爲我有這種感覺!我在東林寺的時候有一次一位法師在講阿彌陀經,法師講著講著我就想睡覺,開講的時候眼睛睜開聽著,聽著聽著就想睡覺啦,後來講完一節課以後呢,有人問講什麼還記得嗎?什麼都不清楚,一問叁不知,就是一直在想睡覺。我們的心垢很重,心疲倦以後就會想睡覺,睡覺不是休息,是因爲你太累了。你想一想?你做什麼事情累了呢?你像工人一樣在外面打工了沒有?你沒有打工!那你爲什麼累了呢?不是身體累了,是心累了。那你的心爲什麼會累了呢?打妄想太累了!知道嗎?東想一想,西想一想,那是很累的!想著吃飯,想著穿衣,想著睡覺,想著兒子,想著孫子,那就累!因爲想到後面就累呀,所以呢人在分別妄想久了以後就很累的,累了以後呢想完了,想累了,就想睡一覺,醒過來以後繼續分別妄想,想累了以後又再睡一覺,醒了以後又接著再來分別妄想。你想一想,很多的婆婆在家裏,兒子已經有了工作了,孫子也考上大學了,媳婦都是很好,但是她的心就是不安,她就拼命地想他們,想著這些情感上的俗事,就是放不下。明明他們的生活都已經安排好了,但是你的心裏就是不安,天天牽挂、執著。一天沒見到心裏就難過,在寺院裏住了幾天沒看到孫子就想回去看看,她心裏就是不放心要回去轉一下,看一下再回來,她就是這樣的,心就這樣疲倦的牽挂,所以心就好累呀!心在付出啊,就像放電一樣啊,電放完了以後要充電啊,睡一覺電充好了繼續放啊。是不是?我們的心就是那樣的。不斷地放電,放電了以後又充電,又繼續睡一覺,就是這樣的。所以呢,我們的心疲倦了,所以才想睡覺。這種牽挂是什麼呢?牽挂社會上講就是“情執”啊!什麼最累呢?到根本處講就是一個—“情”字!情是什麼呢?情就是生滅的相續。生和滅的相續而産生了一種強烈的執著,對于生滅的這個虛幻不實的東西産生一種強烈的執著,不舍得放下,這個叫做“情”。情的根本——生滅,生滅的根本是什麼?就是淫欲心!我們的煩惱從哪裏來?從淫欲而來。就是殺盜淫妄酒的淫欲。我們煩惱的根本就在淫欲處,也就是說這個東西給你帶來無窮的牽挂,對于生滅的相續産生一種強烈的追求。可以舍去自己的生命,想得到它。這就是我們的根本處!所以我最近看的那個楞嚴經的52種陰魔啊,講淫欲幾乎講了很多很多,還有我最近看了叫張帝呀,對歌,講一句話,然後就把它對出來。有八個問題,幾乎有七個問題都是男女之欲(就是講男女之事),現在人的煩惱的根本都是來自于男女的淫欲,情的執著。所以這個社會上,它的發展趨勢是什麼?最大的煩惱,不管是酒店也好,歌舞廳也好,賓館也好,家庭也好,就那個畜生也好,都是以淫欲爲根本,以男女爲根本,以這個東西來攝住我們的心。所以我們有了這個生滅心的執著,這個情就執著于這個生滅的東西,所以強烈對這個社會上面生滅我法産生一種執著。而産生相續而回憶,因爲有生滅心在,生的東西它就一定會滅掉,所以對這個生的東西執著,它必定會滅掉。不管是什麼,我們的意識在生滅之中一直在延續,外面的物質在生滅,時間在相續,一直像水一樣往外流,我們的情呀就像那個流水一樣,跟著那個生滅追,追著你的心非常地疲倦。我們活在這個世上,我們觀察一下我們的意識,隨著時間不知道在追什麼東西?其實念念之間都會消失掉,沒有一個東西能停的下來,我們的意識停不下來,萬物停不下來,時間停不下來。像長江的水一樣,像瀑流一樣,一直在流。我們的心就像瀑流一樣嘩啦嘩啦往前流。那麼你想一想這種力量使我們的心不疲倦不才怪呢!是不是?因爲我們的心隨著像瀑流地水不斷地相續,所以我們活著就很累呀!佛教裏講無量的苦,這就是一種苦的體現。我講的這個目的呢,就是要我們對佛法生起信心,不要對世間那些東西生起信心。

   今天來到寺廟打佛七,就是要把這個瀑流的心停止,讓你這個生滅的心開悟,明心者即悟啊!你明了它是瀑流是生滅心,我們徹底的斷除,那你就不會活得很累。所以人活得很累的原因是什麼?就是這個開悟明心問題。你不要以爲說你不累呀,事實上你內心的觀察一下你累不累?我們的心像不像春水一樣?都是很累的!但是有些人呢,他累也不怕,他就不顧因果了,他就這樣的下去!有的人就不一樣會站在生死彼岸,他知道那是瀑流般的生死而已,一念生滅八萬四千個生死。這是一個生滅的念頭,我們凡夫一切付出都是爲了這個,也就是說我們爲什麼要吃飯?是爲了要執著于瀑流般的生死。我們爲什麼要穿衣?我們爲什麼要工作?我們爲什麼要上班?爲什麼要成立家庭?爲什麼在外面東跑西波?都是爲了這個瀑流的生死而對它的執著,爲了得到它。所以呢,你一再地付出,都是爲了這個。這是無明的煩惱啊!社會上的人對這個生滅特別地迷戀!像迷惑的人,就像吃了白粉一樣,他沒辦法從裏面跳出來,也沒有人告訴他怎麼去跳出來?就把這個東西當成主要的東西了。有智慧的人,有一點點覺悟的人就知道我們的生活不是爲它而奔波的,不應該爲它而奔波。所以呢,佛教裏講出離生死啊,發菩提心,爲利益衆生故,活在世上。只要把利他的心生出來你就不一樣了!

   我們現在打佛七起名叫無量壽精進佛七,我把這幾個字解釋給你們聽一聽。其實它也是究竟義!我把寺院起名叫無量壽寺,我是用了心的!

   我把“南摩”稍微解釋一下。什麼叫南摩?一般人認爲南摩就是皈依的意思,其實南摩是一個覺悟的念頭。現在人寫南摩,你想一想爲什麼現在中國漢文叫“南無”?他爲什麼不直接寫“南麽”呢?他寫個“南無”呢,人家說不應該念南無啊,應該念“南麽阿彌陀佛”啊。“南無阿彌陀佛”是錯誤的,那爲什麼中國漢文寫“南無”不是“南麽”呢?其實“南無”就是離苦得樂的意思。就是一個離苦得樂的字眼。“南”字是離苦,“無”字是得樂,就是離苦得樂。它就是這個意思,也就是個覺悟的念頭。這個“無”並不是我們講的什麼都沒有,它是不生不滅的意思,它是解脫義,是樂的意思。“無”者是究竟樂的意思,是一種解脫義。“南”是離苦,它是指只要你離苦你就得樂,它是絕對而不是相對。不是離開苦,有一個苦可以離,得樂有一個樂可得,離苦之時就是得樂之時。就是太陽出來了,黑暗就消失了。它不是說有一個黑暗可以消失掉,有一個光明可以來,光明和黑暗是究竟義,是一個東西。那麼說離苦就是得樂。你離苦得樂的心,有離苦的心,就有得樂的心!

   阿彌陀佛呢?阿彌陀佛是法嘛,離苦得樂,“南無”就是我們的心,心和法一體了,所以就“南無阿彌陀佛…

《佛七開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继续阅读 ▪ 菩薩戒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