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經》系列開示 80

  上常下福法師金剛經系列開示

   “須菩提,我念過去無量阿僧衹劫,于燃燈佛前,得值八百四千萬億那由它諸佛,悉皆供養承事,無空過者。”

  釋迦牟尼佛在說他自己過去世的供養。釋迦牟尼佛初發心在屍棄佛,在燃燈佛前得無生法忍,經過叁大阿僧衹劫的修行。阿僧衹劫代表無量的意思,即無央數劫,指無限長之時間。央,盡之意;劫,極長之時間,就是經過了極長的時間。一個阿僧衹劫又一個無量阿僧衹,無量輾轉無量,一個無量阿僧衹劫再輾轉一個無量阿僧衹劫,再輾轉一個無量阿僧衹劫。所以叫無量,這個無量阿僧衹劫是非常非常的長。釋迦牟尼佛修行,從初果發心到四果,需要兩個阿僧衹劫,一直到八地菩薩,需要一個阿僧衹劫,總共叁個阿僧衹劫。地球壞一次是一個大劫,一個大劫就相當于一個阿僧衹劫,一個阿僧衹劫有八十個小劫,四個中劫,一個大劫。地球壞叁次就是叁個阿僧衹劫。

  所以從信位修行,一直到佛位要叁大阿僧衹劫。從第一個阿僧衹劫,一直到燃燈佛第二個阿僧衹劫。釋迦牟尼佛從初地開始發心,有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前承事供養,無空過者。主要是講金剛經的本體,相當于他在一個無量阿僧衹劫,兩個無量阿僧衹劫裏面,供養八萬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前,承事供養,一般就是飲食啊、衣服啊、湯藥、臥具啊,四事供養。出家人講經說法也是供養,般若供養。這裏講釋迦牟尼佛供養這麼多佛具足的功德。

  “若複有人,于後末世,能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于我所供養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乃至算術比喻所不能及。”後末世就是我們這個世界,就相當于這個時候。能受持讀誦這部經典,受就是聞到這部經典,持是能思維這部經典,就是思維般若,讀誦就是能開顯或者書寫或者講,這些所得的功德,遠遠超出我兩個無量阿僧衹劫供養諸佛的功德,承事供養功德。你今天聞到這部經經典的功德,相當于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面前承事供養。可看出金剛經何等的重要。就告訴我們金剛經本身是大乘的教法,對于利根的衆生,聞到即持啊。對于頓根之人,給于加持。利根的人聞到般若就會深信不疑,就像六祖大師一樣,一聞即悟。釋迦牟尼佛左講右講,左比喻右比喻,左校量右校量,他的目的是爲了什麼呢?就是在加持我們。末法時代的衆生在佛法上面還有懷疑、不信,所以空過。這裏面暗示我們,于後末世能聞此經典實屬稀有。在末法時代我們去供養諸佛那是太難,我們連聞佛法的因緣也非常少,我們對佛的這種信心非常少,不但我們對佛的這種信心,對佛法的這種信心都非常少,連我們現在對出家人的信心都非常少,連我們孝敬父母的心可能都會很差,對社會上的賢德之人都可能沒有信心。

  我們心中鬥爭堅固,內心中對賢人嫉妒瞋恨,對父母孝敬往往是在有利的條件下可以,沒有利益就不行,對于恩師往往說跟我有緣就好,沒有緣他就不好,往往有這樣的心生起。現在學徒都是這樣了,在師父面前作學徒的都要拿工資了。我以前在師父前學過手藝,一年叁千那是跑不掉的,我父親親自去送。我每天給我師父擠牙膏、早上起來把臉盤放在那個地方,把洗腳水打好,我跟他學一年半時間,每天都不缺的,幾乎中間沒有斷過,都是這樣的,習慣了,我認爲在師父面前就應該這樣子的。這是我在俗家的時候啊,跟俗家的師父在一塊,沒有一頓飯比師父吃得遲,都是在師父前面吃完,絕對不會在他後面吃完,所以練出了我現在的吃飯快,這並不是無緣無故的快,以前學徒的時候就是這樣學的。睡覺一定是師父睡了我們才睡,吃飯一定是在後面,師父拿筷子了我們才拿筷子,還提前要吃完,絕對不能在他後面吃完,甯願餓肚子也不要吃了,就是這種觀點。

  所以我出家在我師父前作侍者的時候,仍然如是。我師父在世的時候,我作他侍者,那是每天早上起來首先給他打洗臉水的。我師父他每天早上上殿啊,早上叁、四點鍾他就起來啊。我常常給他倒洗腳水,給他揉腳,你們做過這樣的事嗎?你們給爸爸媽媽洗過腳嗎?那時我又在打板,還要當師父的侍者,還要天天到師父那個地方去。但是現在人呢,就沒有了。所以在末法時代,衆生鬥爭堅固啊,無有承事供養之事,內心中常常有不滿。覺得合于你的口味,你就對他好。我們對賢人,有德之人,我們不尊重。我們對父母不孝,不尊重。我們對自己的師父不尊重。接著我們對僧寶不尊重。接著我們對法不尊重。到最後面呢,對佛不尊重。對僧不尊重,就是你已經離開師了。在因果上面講,對社會上的賢惠、父母不尊重,你可以還有被救的機會,但是唯有對僧寶不恭敬,對師不恭敬,你遠離佛法。

  如果對某一個僧人你不恭敬,這人感召的業報,就是生生世世遇不到良師,遇不到好師父來教化你。釋迦牟尼佛舉例說,釋迦牟尼佛與阿彌陀佛因地修行時,因爲有五百弟子跑到阿彌陀佛那邊去了,釋迦牟尼佛就跟那五百弟子說,那是邪師,不要去學,誹謗那個師父,結果釋迦牟尼佛就墮到地獄無量無邊劫,出來又墮到地獄,出來又墮到地獄,生生世世受人家誹謗。因爲誹謗善知識,誹謗僧寶。對僧寶的不恭敬,對于師父的不恭敬,你在修法上面來講,只要你對師父有強烈的不恭敬的心,修一切法不能成就,這是肯定的,你緊緊記住,不管你怎麼修法。如果你心中沒有對師父的恭敬心,師父是魔王你都不要管,你必須要恭敬,因爲這個恭敬裏面有暖頂的功德,有加持的功德,所以師父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對師父恭敬,這一生中沒有成就,一轉生過來,照樣有善知識在身邊。如果你對師不恭敬,這世又沒有修成就,那一轉身就離開了,沒有善知識的誘導,你沒辦法進入佛法。所以,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善知識難遇。善知識是佛法中最重要最重要的緣起。如果沒有善知識的誘導,那就很麻煩了。我們看經典怎麼看,如果沒有善知識的開導,實在是難以會入。學佛法有個竅訣,這種訣竅很難打開的。我現在不管聽到哪個法師講法,我一聽到以後我就得訣竅啊。我不知道我過去是什麼果報,反正現在不管任何正師父也好,邪師父也好,我一聽他講法,只要一句兩句我就得訣竅,我就得到很大的受用。我不需要去大篇大論的說,不需要很多很多的東西,我只要一句兩句我就感受到我這一天就夠我思維了。爲什麼有這樣的功德生起呢?無非是對法尊重故,對善知識的祈求力非常高。

  我在東林寺清楚的認識到我自己對于善知識的祈求。我一直後悔我自己沒有讀書,所有的只要比我知識高的人,我都很尊重。不管他是有聰明知見,還是有世智聰辯,悟道不悟道,我不管,只要你比我知識高,我就認爲你很了不起,因爲我覺得我讀書很少,我就認爲你比我高,我就對你尊重,我就是這樣的狀態。所以我在東林寺,知識高的人我都把他拉在身邊,並且盡量把事情交給他做,讓他留在寺廟裏。一點都沒有任何嫉妒和瞋恨的心,對有知識的人,我都是非常渴望的心態,對知識的渴望。並不是在他身上教我什麼東西,完全是我這個心。所以我們對別人,不要看別人悟不悟懂不懂,還是好人還是壞人,一概不管,只要他比你知識高,你就應該生起恭敬心,就是這樣的心態,你不要在旁邊說別人不好不對的。因爲只有這樣的心,才令我們心中有一個善知識的心態,這可以在我們心中生出一種功德,這種功德完全是你那個心裏面出來的,並不是對方給你的,這是不可思議的感應道交。所以對于善知識的渴望的心一定要重。但是末法時代的衆生對這方面非常非常的弱。我們往往錯在哪裏呢?我們不知道恭敬心很重要。

  每個人機緣不一樣,我能夠依止于善知識,但是我同時又多看經典,依止于經典。因爲我對于善知識的渴望,同時我又對知識的渴望。我看書,我覺得別人都懂,我應該也懂。我對別人尊重,同時對書上的研究力也非常高,但是我不會盲目的去聽某一個人去講,你講了我聽著,但是我廣泛的去認識。這個心很重要。

  爲什麼講後末世衆生,因爲這部經典對末法時代的衆生有極大的利益,因爲後末世衆生鬥爭堅固,證明這部經典並不是釋迦牟尼佛那個時代的人學的,應該是對我們說。如果我們聞到這部經典,也同時暗示了我們末法時代的衆生,能聞到金剛經應當奉持,不可以輕視于他,不能隨意對他産生誹謗、不歡喜,可能有很大的過失,不要輕視他。

  又告訴我們,這部經典能消除我們的業障,能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我們末法時代的衆生不得不奉持這部經典,爲真實救度的慈悲。你要感受到這部經典的慈悲,悲心。這部經典又是末法時代叁寶的命脈。如果沒有這部經典,可能釋迦牟尼佛的一代教法,它的命脈就斷了,如來慧命就斷了啊。如果你對這部經典不感興趣,就等于是如來的慧命斷了,對衆生發不起菩提心,衆生不能荷擔如來的家業,不能令衆生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啊,這都是一種過失。所以,唯此部經典是叁寶的生命。這就告訴我們,我們要盡力的弘揚此般若之門,不可以執著我執于小見,以我見爲重。一般的衆生往往以我見去修行。我持某一個咒子,我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我是坐火車的,我是坐飛機的,讀這個經典快,怎麼坐火車,怎麼坐飛機啊?跟般若不相應。聽人家說,自己一竅不通,跟般若不相應,嘴巴上說一說,問他的時候一竅不通,不知道大乘經典都是跟般若相應,任何經典都是開顯般若。

  

  持咒中的般若,如何持般若波羅蜜多咒?如何持往生咒?如何持大悲咒?

  如果跟般若不相應的,都是我們衆生凡夫的測量,測度佛經,自己認爲念什麼咒子我就快,這個咒子快,那個咒子好,念這個咒子是坐飛機,念那個咒子是坐火車,念那個咒子是坐輪船,念那個咒子是走路,被法所執啊。被法堵住了,它不是開智慧的,把這個法變成一個法執,這是很危險的。這個都是小人心量,用小人心來測量佛智,不知道…

《《金剛經》系列開示 80》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