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常下福法师金刚经系列开示
“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衹劫,于燃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它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
释迦牟尼佛在说他自己过去世的供养。释迦牟尼佛初发心在尸弃佛,在燃灯佛前得无生法忍,经过三大阿僧衹劫的修行。阿僧衹劫代表无量的意思,即无央数劫,指无限长之时间。央,尽之意;劫,极长之时间,就是经过了极长的时间。一个阿僧衹劫又一个无量阿僧衹,无量辗转无量,一个无量阿僧衹劫再辗转一个无量阿僧衹劫,再辗转一个无量阿僧衹劫。所以叫无量,这个无量阿僧衹劫是非常非常的长。释迦牟尼佛修行,从初果发心到四果,需要两个阿僧衹劫,一直到八地菩萨,需要一个阿僧衹劫,总共三个阿僧衹劫。地球坏一次是一个大劫,一个大劫就相当于一个阿僧衹劫,一个阿僧衹劫有八十个小劫,四个中劫,一个大劫。地球坏三次就是三个阿僧衹劫。
所以从信位修行,一直到佛位要三大阿僧衹劫。从第一个阿僧衹劫,一直到燃灯佛第二个阿僧衹劫。释迦牟尼佛从初地开始发心,有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前承事供养,无空过者。主要是讲金刚经的本体,相当于他在一个无量阿僧衹劫,两个无量阿僧衹劫里面,供养八万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前,承事供养,一般就是饮食啊、衣服啊、汤药、卧具啊,四事供养。出家人讲经说法也是供养,般若供养。这里讲释迦牟尼佛供养这么多佛具足的功德。
“若复有人,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术比喻所不能及。”后末世就是我们这个世界,就相当于这个时候。能受持读诵这部经典,受就是闻到这部经典,持是能思维这部经典,就是思维般若,读诵就是能开显或者书写或者讲,这些所得的功德,远远超出我两个无量阿僧衹劫供养诸佛的功德,承事供养功德。你今天闻到这部经经典的功德,相当于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面前承事供养。可看出金刚经何等的重要。就告诉我们金刚经本身是大乘的教法,对于利根的众生,闻到即持啊。对于顿根之人,给于加持。利根的人闻到般若就会深信不疑,就像六祖大师一样,一闻即悟。释迦牟尼佛左讲右讲,左比喻右比喻,左校量右校量,他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呢?就是在加持我们。末法时代的众生在佛法上面还有怀疑、不信,所以空过。这里面暗示我们,于后末世能闻此经典实属稀有。在末法时代我们去供养诸佛那是太难,我们连闻佛法的因缘也非常少,我们对佛的这种信心非常少,不但我们对佛的这种信心,对佛法的这种信心都非常少,连我们现在对出家人的信心都非常少,连我们孝敬父母的心可能都会很差,对社会上的贤德之人都可能没有信心。
我们心中斗争坚固,内心中对贤人嫉妒瞋恨,对父母孝敬往往是在有利的条件下可以,没有利益就不行,对于恩师往往说跟我有缘就好,没有缘他就不好,往往有这样的心生起。现在学徒都是这样了,在师父面前作学徒的都要拿工资了。我以前在师父前学过手艺,一年三千那是跑不掉的,我父亲亲自去送。我每天给我师父挤牙膏、早上起来把脸盘放在那个地方,把洗脚水打好,我跟他学一年半时间,每天都不缺的,几乎中间没有断过,都是这样的,习惯了,我认为在师父面前就应该这样子的。这是我在俗家的时候啊,跟俗家的师父在一块,没有一顿饭比师父吃得迟,都是在师父前面吃完,绝对不会在他后面吃完,所以练出了我现在的吃饭快,这并不是无缘无故的快,以前学徒的时候就是这样学的。睡觉一定是师父睡了我们才睡,吃饭一定是在后面,师父拿筷子了我们才拿筷子,还提前要吃完,绝对不能在他后面吃完,宁愿饿肚子也不要吃了,就是这种观点。
所以我出家在我师父前作侍者的时候,仍然如是。我师父在世的时候,我作他侍者,那是每天早上起来首先给他打洗脸水的。我师父他每天早上上殿啊,早上三、四点钟他就起来啊。我常常给他倒洗脚水,给他揉脚,你们做过这样的事吗?你们给爸爸妈妈洗过脚吗?那时我又在打板,还要当师父的侍者,还要天天到师父那个地方去。但是现在人呢,就没有了。所以在末法时代,众生斗争坚固啊,无有承事供养之事,内心中常常有不满。觉得合于你的口味,你就对他好。我们对贤人,有德之人,我们不尊重。我们对父母不孝,不尊重。我们对自己的师父不尊重。接着我们对僧宝不尊重。接着我们对法不尊重。到最后面呢,对佛不尊重。对僧不尊重,就是你已经离开师了。在因果上面讲,对社会上的贤惠、父母不尊重,你可以还有被救的机会,但是唯有对僧宝不恭敬,对师不恭敬,你远离佛法。
如果对某一个僧人你不恭敬,这人感召的业报,就是生生世世遇不到良师,遇不到好师父来教化你。释迦牟尼佛举例说,释迦牟尼佛与阿弥陀佛因地修行时,因为有五百弟子跑到阿弥陀佛那边去了,释迦牟尼佛就跟那五百弟子说,那是邪师,不要去学,诽谤那个师父,结果释迦牟尼佛就堕到地狱无量无边劫,出来又堕到地狱,出来又堕到地狱,生生世世受人家诽谤。因为诽谤善知识,诽谤僧宝。对僧宝的不恭敬,对于师父的不恭敬,你在修法上面来讲,只要你对师父有强烈的不恭敬的心,修一切法不能成就,这是肯定的,你紧紧记住,不管你怎么修法。如果你心中没有对师父的恭敬心,师父是魔王你都不要管,你必须要恭敬,因为这个恭敬里面有暖顶的功德,有加持的功德,所以师父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对师父恭敬,这一生中没有成就,一转生过来,照样有善知识在身边。如果你对师不恭敬,这世又没有修成就,那一转身就离开了,没有善知识的诱导,你没办法进入佛法。所以,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善知识难遇。善知识是佛法中最重要最重要的缘起。如果没有善知识的诱导,那就很麻烦了。我们看经典怎么看,如果没有善知识的开导,实在是难以会入。学佛法有个窍诀,这种诀窍很难打开的。我现在不管听到哪个法师讲法,我一听到以后我就得诀窍啊。我不知道我过去是什么果报,反正现在不管任何正师父也好,邪师父也好,我一听他讲法,只要一句两句我就得诀窍,我就得到很大的受用。我不需要去大篇大论的说,不需要很多很多的东西,我只要一句两句我就感受到我这一天就够我思维了。为什么有这样的功德生起呢?无非是对法尊重故,对善知识的祈求力非常高。
我在东林寺清楚的认识到我自己对于善知识的祈求。我一直后悔我自己没有读书,所有的只要比我知识高的人,我都很尊重。不管他是有聪明知见,还是有世智聪辩,悟道不悟道,我不管,只要你比我知识高,我就认为你很了不起,因为我觉得我读书很少,我就认为你比我高,我就对你尊重,我就是这样的状态。所以我在东林寺,知识高的人我都把他拉在身边,并且尽量把事情交给他做,让他留在寺庙里。一点都没有任何嫉妒和瞋恨的心,对有知识的人,我都是非常渴望的心态,对知识的渴望。并不是在他身上教我什么东西,完全是我这个心。所以我们对别人,不要看别人悟不悟懂不懂,还是好人还是坏人,一概不管,只要他比你知识高,你就应该生起恭敬心,就是这样的心态,你不要在旁边说别人不好不对的。因为只有这样的心,才令我们心中有一个善知识的心态,这可以在我们心中生出一种功德,这种功德完全是你那个心里面出来的,并不是对方给你的,这是不可思议的感应道交。所以对于善知识的渴望的心一定要重。但是末法时代的众生对这方面非常非常的弱。我们往往错在哪里呢?我们不知道恭敬心很重要。
每个人机缘不一样,我能够依止于善知识,但是我同时又多看经典,依止于经典。因为我对于善知识的渴望,同时我又对知识的渴望。我看书,我觉得别人都懂,我应该也懂。我对别人尊重,同时对书上的研究力也非常高,但是我不会盲目的去听某一个人去讲,你讲了我听着,但是我广泛的去认识。这个心很重要。
为什么讲后末世众生,因为这部经典对末法时代的众生有极大的利益,因为后末世众生斗争坚固,证明这部经典并不是释迦牟尼佛那个时代的人学的,应该是对我们说。如果我们闻到这部经典,也同时暗示了我们末法时代的众生,能闻到金刚经应当奉持,不可以轻视于他,不能随意对他产生诽谤、不欢喜,可能有很大的过失,不要轻视他。
又告诉我们,这部经典能消除我们的业障,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们末法时代的众生不得不奉持这部经典,为真实救度的慈悲。你要感受到这部经典的慈悲,悲心。这部经典又是末法时代三宝的命脉。如果没有这部经典,可能释迦牟尼佛的一代教法,它的命脉就断了,如来慧命就断了啊。如果你对这部经典不感兴趣,就等于是如来的慧命断了,对众生发不起菩提心,众生不能荷担如来的家业,不能令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啊,这都是一种过失。所以,唯此部经典是三宝的生命。这就告诉我们,我们要尽力的弘扬此般若之门,不可以执着我执于小见,以我见为重。一般的众生往往以我见去修行。我持某一个咒子,我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我是坐火车的,我是坐飞机的,读这个经典快,怎么坐火车,怎么坐飞机啊?跟般若不相应。听人家说,自己一窍不通,跟般若不相应,嘴巴上说一说,问他的时候一窍不通,不知道大乘经典都是跟般若相应,任何经典都是开显般若。
持咒中的般若,如何持般若波罗蜜多咒?如何持往生咒?如何持大悲咒?
如果跟般若不相应的,都是我们众生凡夫的测量,测度佛经,自己认为念什么咒子我就快,这个咒子快,那个咒子好,念这个咒子是坐飞机,念那个咒子是坐火车,念那个咒子是坐轮船,念那个咒子是走路,被法所执啊。被法堵住了,它不是开智慧的,把这个法变成一个法执,这是很危险的。这个都是小人心量,用小人心来测量佛智,不知道…
《《金刚经》系列开示 80》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