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經》系列開示 46

  上常下福法師金剛經系列開示

  如何以無住心做一切事,行萬法?

  我們平時都是以叁界心在做事行法,妄中之妄水中撈月

  “須菩提,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于相”,昨天晚上稍微講了一下,今天重複的把它說一下,這個菩薩不住相布施,金剛經它一個特色,就是以無住心做一切事,也就是直指于心,來行萬法,一般我們平時的行爲,都是依相而修行,靠相上面的維持建立我們心上面的獨立,但是金剛經先讓我們心獨立,然後依這個真心,來行萬相,來修六度波羅蜜,所以從果地上看,不是從因地上開始的,因跟果它是同時的,不相違背的,也就是說只有果沒有因,它肯定是偏執,只有因沒有果,它就是偏情;執它是狂,沒有因的話就是狂見,沒有果的因執著于平時的六度,對于般若對于無住之體,對于無生之法,不感興趣,對于真心不能了知,不能認識,也就是不能明心,行一切法都是在于因地在情上面;所謂情就是妄見,妄見就是妄識、叁界,以叁界心來求的話,妄中之妄,象水裏撈月亮一樣,什麼都沒有;所以我們平時行住坐臥,多讀一下金剛經肯定是有好處的;這裏面講一下直心,直心是道場。

  習氣是行無住之心的最內在的障礙,習氣是最頑固剛強的力量。是要一輩子修行的事。

  我們這個修行人啊,其實我們都還是凡夫,也不是佛,我們講金剛經既然是講一個直心,但是我們無始以來的習氣,以前做事的習氣很重很久很久,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毛病,每個人重視的東西都不一樣,東南西北各有習氣,一方風水養一方人,每方人各有其個性;個性不一,在一起很難融洽,在不能融洽的情況下,就會産生一些矛盾,金剛經這個心會不上的時候呢,就矛盾重重,只有靠一個金剛心來維持我們這個躁動的心,靠世俗的方法來維持很困難的,用世俗不用真心來會,就是你會對了也是妄見;在這個世間很多人,如A型B型的血性格都不一樣,因性格不一樣,就産生矛盾,A型的血比較直,B型的血比較圓和,我就是B型血,跟人接觸非常柔和,A型血就會有些沖突,他是直心,沒有比較包容的性格,血型不一産生心態不一,要靠我們改變它完全靠心的力量,今天九江幾個居士來,跟他們講阿彌陀佛,怎麼講都會拉到他們兒子孫子的事情上來,她做媽媽習慣了,想得就是兒子孫子,你叫她直心哪是不可能的事,你無論如何叫她信阿彌陀佛,回到家裏還是想著兒子孫子的事,一開口就錯,我把她堵在門口,她就沒有辦法;一談話還是她的兒子孫子,這種心怎麼辦呢?你跟她講放下,怎麼放得下呢?所以這個學佛,絕對不是一天二天的事,學佛應該是一輩子的修行。

  改變頑固剛強的習氣只有忍(耐)辱二字,逆習氣而行是謂忍德,常在我們心中橫行者習氣也,習氣的修持無非忍德

  我們這些人實際上在外面已經流浪得太久太久了,很多習氣啊毛病在我們心中頑固剛強,想改變很困難很困難;最重要的是我們要有耐心,佛教裏釋迦牟尼佛就是忍辱波羅蜜啊;忍字當頭啊,是我們一輩子要做的一件事情,世間除忍之外,……世間所有的生滅之法,我們的妄心不講智慧,只講忍,因爲這裏面智慧沒有的,這就是個妄見而已,這是我們無始以來的習氣,靠智慧也消不掉;那怎麼辦呢?靠忍耐;因爲忍字這個字是不可思議的,只要你忍一下,因爲世間什麼東西都是無常的,只要你忍一下就過去了;昨天不管有多大的煩惱,我們今天忍一下,它會消失掉了,過去不是有這樣的公案嗎?夫妻吵架跑到師父哪裏去,師父把他們關起來了,第一天吵:“你爲什麼把我關起來?”罵師父;師父太不講道理了,師父不理他;過了幾天他就老實了,求師父啊,把我放出去吧,再過幾天坐在哪個地方看看房子,還蠻好嗎!再過一段時間,覺得這裏還蠻清淨的嗎?呆在這裏也不錯,到最後與這個房子成爲一體了,外面跟裏面是一模一樣了,不二了,無我了,從這個過程看出,忍耐的力量是不可思議的。把你關起來,讓你強行的這樣子做,忍裏面會出現妙德,先是心忍,後來是法忍,再後面就是無生法忍,過去有個試驗,將跳蚤放到瓶子裏面,開始放進去就跳出來了,放進去就跳出來了;後來用個透明的蓋子壓住它,還是跳啊跳啊,撞到蓋子上,撞個二叁天,然後就是把蓋子拿掉,它也不跳出來了,它永遠跳那麼高了;爲什麼以前跳得高,現在就跳不出來了呢?它變成法忍了嗎?然後把瓶子鋸短一下,同樣試驗,跳的高度相應就又矮了一截,就象雞一樣,吃了大米之後再也飛不起來了;過去有個牽牛圖,我們的妄心啊,非常頑固剛強難化,你跟他講佛心很困難的,說實在我們這些人哪有資格來聽金剛經啊,我們的妄心很狂很狂的,這種狂躁妄心極難與金剛經相應。

  能忍的根在于無住,所有的功德、能力來自于無住之心

  爲什麼現在修禅宗難呢?妄心難伏啊,象哪個牛一樣,又象哪個猴子一樣,蹦啊跳啊,不以方便如何降伏呢?過去釋迦牟尼佛在世時,他的大威德大神力,還有大無畏精神,可以把衆生給降伏住,因爲他無住啊,降伏一切衆生的;我們跟衆生在一塊都是有住的,如果我要是無住,我就可以降伏你的妄心了,但是我也是有住啊,所以我也降伏不了你的妄心;我要無住我就有大神力啊,無畏布施裏面觀音菩薩爲什麼有神通啊?神通來自于無畏,來自于無住才有神通,所有的功德,所有的能力都是來自于無住。只要你有一份無住,你就有一份功德;你有一份無住的心就有一份外面的通顯現,你無住徹底的把你的妄心降伏了,那就通了;所以後面講,不管你是人眼、天眼、法眼、慧眼、佛眼,都是來自于無住體,佛陀無住能示現種種眼,在此世界叁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天眼都是來自于無住,你一份清淨、一份降伏就獲得一份功德;觀音菩薩大悲心無礙,文殊菩薩大智慧無礙,普賢菩薩大願無礙,大勢至菩薩威德無礙,這些無礙的功德從哪裏來呢?你不要看不要住這個相,你只要無住就能得,你無住之心就能得,因無住生大無畏故,就能生力,所以這些菩薩能安慰我們的心,都因爲無住之心;

  你有障礙一定有住,有住就要修忍,有住必然障礙重重

  那我們這些凡夫也找不到無住之忍呢?找不到來受持金剛經的這個忍,沒有這個忍那怎麼辦呢?大家都降伏不了,我也降伏不了你,你也降伏不了我,我想降伏你,你想降伏我,如此糾纏交錯難舍難分的混亂散亂狀態;如果你無住自然降伏;如果你真正無住的話不象空中無迹一樣,你騰然而過啊;如果你有迹你就有障礙,你有住就有障礙,人心中爲什麼有障礙就是因爲有住,如果你沒有住哪有障礙呢?我們只要是障礙就是有住,大家睡在房間裏,好好想一想,只要你有住就有障礙,有障礙就是有住;大家想一想,我們心中有沒有障礙?哪我們怎麼辦呢?一個方面通過忍耐六度,六度波羅蜜是不可思議的,通過慈悲喜舍六度波羅蜜的種種苦行,能夠降伏一下我們的妄心,通過般若的力量達到一點無住,而進入六度;講阿彌陀佛亦如是;

  總的來講,要想成佛,要想真實的到西方極樂世界,要發無上的菩提心,非要研究這個不可,非要懂得金剛經;所以若五百世有持戒修福者,聞此經能生信心,他能夠生出一些力量出來,不然我怎麼講都沒有用;我講是這樣講,大家平時行住坐臥還是沒有力量,那你就跟金剛經沒有緣了;跟第一義谛就沒有緣了,跟上品往生也絕緣了;這個是毫不客氣的;往生到上輩往生,不是我們嘴巴上說說,心裏面想想的,完全要跟第一義谛相應,一定要跟第一義谛相應,一定要心行相印才可啊;

  何謂一念通達因果?不住相布施其中的因果各何?

  “須菩提。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應如是布施,就是與法相應,與果相應,與因相應,因果同時;如是布施:如是與實相相應故。……發菩提心是我們根本,如果菩提心沒有的話,什麼都不要談,發菩提心他是個大願,他本身就是個大願。行布施心是大行,大喜;發菩提心爲什麼是大願呢?因爲發菩提心就是降伏其心,在這個世間……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不住于相它是個因果同時的體,說因即果,說果即因;發菩提心,行布施不住于相,不住于相是什麼?就是行,行于布施代表相,相代表衆生,應無所住爲佛,應無所住是覺性,是佛性,行于布施是衆生,是相,相就是度衆生,不離度衆生而成佛;成等正覺而自度衆生,你成佛了就是你自度,這裏面它有二相,大智大悲,能施代表因,無執爲果,因果同時,叫第一義谛;沒有執著這個應無所住,這無有執故,在能施裏面沒有執著,能施爲大悲,沒有執著爲大智,他這個一念之間通達于因果的,做一切事情而無執時,因果同時即是第一義谛;就全部是一個佛心了;佛心是絕對的,但是你一定要知道,這個就叫大同啊;大同一體;無執,你無有執著的妄心和能施的生滅心,無執妄心不建立,生滅的體就是無生的體,無生之體和這個生滅體,它是同時建立的;它不是分開來的;它是不二的,並在佛心裏面顯現出來的;就是說佛心一定是自利利他的,一定是自利利他的功德裏面顯現出來的;絕對不是說一個獨立的生滅體,有一個生滅可得,也沒有另外一個無生可得;

  離開“度衆生”之名,其實相是?度衆生是果報嗎?

  一般人認爲要滅除生滅,另外有一個無生可得;把這個度衆生的體好象就不要了;這個是錯誤的,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還是要去十方世界度衆生呢?你把生滅體斷掉了,就等于沒有大悲,沒有大悲等于沒有因,沒有因度衆生的體就沒有了;度衆生的體沒有了,那你的福德就沒有了;如果你沒有福德,就沒有智,沒有智身就沒有叁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沒有叁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就沒有將來相續度衆生的體,那將來的衆生就沒有辦法度了;所謂的度衆生,是修行獲得的這種果報,我們要悟到這個道理。不然就偏……所以這裏面,這…

《《金剛經》系列開示 46》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