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常下福法師金剛經系列開示
什麼叫妄,如何去妄?
什麼叫妄,如何去妄?妄是獨立的,是了不可得的,絕對不是有來有去的,如果有來有去的話,哪個妄不就真實了嗎?佛像在這個地方,你說我們的妄是不是佛像?如果妄是佛像,妄就有來有去,難道妄有來有去嗎?完全是在佛像上建立一個妄見,大家想一想,這個佛像是一個還是二個?如果是一,不應該到我們心裏面去,如果每個人心中都有的話,難道佛有無量嗎?無量個或一個,這個東西是不可思議的,我們的妄見裏面,你看到的佛像和我看到的佛像是一還是二?你不知道我心中佛像的樣子,我也不知道你心中佛像的樣子,證明我們心中的佛像不是一;妄完全是你看到外面的相後心中所産生的一個執著的意識;而這個意識是獨立的,是虛無的,無來無去、無老無少、了不可得的;是徹底的一個空。我們把這個空,把這個妄當作有了。我們把這個佛像當作我們的妄,看到凳子,認爲凳子就是我的妄,看外面一切相,都認爲是妄,其實不是佛像、不是凳子是妄,是你附著産生的那個執著的意識是妄,不是外面的東西本身是妄。我們執妄爲有。現在學佛人100個中90個認爲見境即妄,外面的境就是我們的妄。如果你的妄中有外境的話,那就不叫妄叫有了;這真是大錯特錯;它妄的體什麼也沒有,你把妄除掉了,全體即真;有我見就有分別見,有妄才建立我與你的對立,如果你妄沒有了,對立就不存在了,因妄而起我見,因我見而起法的對立,人見,有人見,才有衆生的分別、好壞、善惡,這都是你的妄見在作怪,壽者見過去未來都是如此。
有沒有現在過去未來呢?難道妄裏面有現在過去未來嗎?妄裏面有現在過去未來還叫妄嗎?現在過去未來中沒有妄的體,是你的妄見,你的識當中沒有妄,但你認爲有個現在過去未來,除去妄,你的現在過去未來的本體都是清淨的;這裏面很多人都不知道,所以在後面除妄的體裏面講得很清楚,山河大地是一合相,一合相皆不可得,凡夫之人以爲有個一合相可得;所以我們錯解了,認爲真裏面還有個妄。真如實相裏面還有妄的體?我們現在看到的是妄體,是真如實相裏面出來的,這不奇怪嗎,是不是。再者說我們妄裏面還有山河大地,日月星辰;有來有去,有現在過去未來,這不也奇怪嗎?妄裏面還有這些東西存在?你仔細看看你的妄裏面有沒有?實在沒有眼耳鼻舌身意,沒有色聲香味觸法,所以妄就是妄,了不可得;我們是無明衆生,所以産生對立,産生分別,産生虛妄;所以這裏面,如果你聽懂了,就會有個強大的超越,如果你聽不懂,就只能還在妄裏面搞呀搞。只要你分別,你看到的見到的聞到的統統都是妄的;你看才是妄,不是你看到的是妄,不要弄錯了;看到的不是妄,是你能看的體是妄;所以外面沒有妄,妄在內,了不可得。妄要是有實體就不叫妄了。認識到這個道理,你就不可思議了。就可能做到理事圓融。
如何現量證得山河大地的清淨體性?
我們無始以來的習氣,有時候我站在外面就想,如果我妄裏面沒有山河大地,現在的山河大地是怎麼樣?山河大地到底在哪個地方?如果山河大地不在我們的妄見裏邊,你仔細的觀察,你會發現這個世界真正的很清淨。但是他不斷的微細的妄還在哪個地方。還需要不斷的破。
諸菩薩摩诃薩,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去妄顯實,還是個方便。
如何做到一切叁昧現前?
你必須摒除一切對妄的執著,放下來,才叫做戒,如果你與妄相應,都是屬于犯戒。般若是直接顯示出我們的真實戒,究竟戒,而這個戒生出定,因戒生定,因定生慧啊,戒能生實能摒妄故,你的福德是不可思議;還能生無量的福報;定,就是一個止觀;能觀察金剛,能摒除所有的妄緣,此定爲大定;因大定而生無量定,是故所有的定都從這裏出來;爲什麼呢?你把這個抓住了,一刹那這個世界都清淨了,上會于諸佛的所有叁昧,下會所有菩薩衆生的叁昧,利益一切衆生的叁昧,都會現前;大定攝小定,在一切處都會清淨,其實人家出家也是一種定,也是一種叁昧;念經也是一種叁昧;打坐坐禅也是一種叁昧;吃飯有叁昧睡覺也有叁昧;如果你這個大叁昧現前,所有的叁昧都會現前;真的會現前的,知道吧;所有的叁昧都在佛心裏面,如果你把佛心給抓住了,把妄給摒除了,安住這個裏面,所有的山河大地都變成清淨叁昧、變成福德叁昧、炎王叁昧;一行叁昧、一相叁昧都會現前;還有普賢叁昧,一念遍法界都能相應;所以這一念心何等之重要。所以小福養大福,大定攝小定,能能空,所就能空,能所雙亡啊,寂滅寂照,寂的體就是大叁昧;照的體就是所有的小叁昧;都會現前。你看吃飯、穿衣、睡覺都在叁昧裏面;大叁昧是在佛的叁昧之中;也就是金剛叁昧,法報化身一念成就,這個體是不可思議的叁昧現前;所以我們這個金剛經真正研究透了,很多叁昧都會現前。
何謂止何謂觀?慧何來?實相如何現前?一切境界不可離,與應無所住是否矛盾?
首先要如是降伏其心。很多人修行對觀察不十分重視,因爲止觀爲定有止有觀,觀是觀經,止是止于心啊;觀到這部經典所說,能觀,定是法界啊,觀與慧相應,觀對前來講是經,對後來講是慧,對中間來講是定。定能定于一切叁昧現前。後面能生慧,前面有戒(是經);金剛經能使你將妄心摒除,降伏其心,會于實相;在如如不動的體裏面,觀能生慧;觀不離不開止,止不離開觀;止者止于佛心,觀者觀佛性,觀一切妄不真實故;一切妄不真實,你的慧就現前;你的實相現前;而實相現前,就生定;變成止。所以觀不離止,止不離觀;離開觀不可能有止存在。就像現在這個燈照著我,燈爲觀,我在光底下,我因光而見像;如果我不依太陽怎麼能見到萬物呢?所以見到萬物叫做定,萬物都是我的心看到的,如果我定了,一切叁昧現前,善惡不生,但是萬象還是具前,什麼東西都了了分明,但不粘不留,無染無著,不擾心故;妄心不生故,因妄心不生,一切外面的善惡是非都不會生出來;沒有此燈什麼都看不見了,所以止不能離開光,光也不能離開于止,不舍妄,實相自然不能現前。實相無相是不可以觀到的,只有你離相才能見到實相,就像百尺竿頭再進一步,那個地方才是見實相的。你觀無相,你坐在哪裏空蕩蕩的,那還是一個妄見。只要在妄見裏面,告訴你怎麼坐都見不到實相;只有離妄見才見實相。這個實相是無相,所以你只有離開我見人見衆生見壽者見,才能夠與實相相應而已;相應體而不離諸境,一切境界不可離,離境的話不能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離開境就偏向空,偏空偏有都是偏見。所以不可以離開我現在看到的這個境,只是妄摒除了,境不離故;離開此境,你就不能覺,不能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爲什麼呢,此經是空有不二之法,是一切衆生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之本,你把這個本去掉,就偏空;是偏見不正道,這裏面非常的微細,學過教理的人才知道;這需要非常微密的觀察,一般人落到偏空裏面還不知道。有的人落到有裏面也不知道。所以微細的觀察就能知道了。
如何把妄真正找到?破執去妄求真與棄妄顯真的表述有何根本不同?爲什麼說真說妄皆是方便之談?何謂無住之體?
金剛經裏面講的很清楚,只要你把妄真正的找到了,其它很容易的。如果你抓不住真妄,總認爲外面的“花”就是妄;那是個妄的體,那個妄裏面是沒有“花”的;你緊緊記住,妄是了不可得的東西,那個“花”跟這個妄一點關系也沒有,但是你會認爲這個“花”就是我的妄見。所以外面的境會認爲是妄。一旦你了解了這個妄,當體即斷,但是如果你不離開這個妄,你怎麼修都做不到,你以爲外面是妄,你想離開它,逃避它,拿刀砍它,你怎麼樣也沒有用;都是刀劈虛空沒有用的;因爲你不識真故,不了解妄心在哪裏,你就不知道真在哪裏;你不知道真在哪裏,那就完蛋了。你說這個“花”是真的,還是妄見;因爲真是不可見的。你認爲這個花是真是假都是錯誤的,這些無非都是無聊的爭論;都是妄見在作怪,你找到這個妄的時候,只要你棄妄當體即真,爲什麼呢?因爲這個裏面沒有我了,誰在講花啊,你講這個花就是妄見。佛教裏有句話“借假修真”,借你現前的假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如果沒有這個假,根本沒有辦法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所以叫除妄顯真,妄是個方便之談,一般了解妄的時候,全部的妄即是真,你看到花,誰看到花?我看到的這個體是妄的,爲什麼講無住之體呢?根本沒有一個“我”住,叫無住之體;有我在住,那叫假住,那還是妄見的體裏面;你在外面一天做到晚,不知誰在做;爲什麼呢?全妄即真;妄的心找到了,那個地方還有我住呢?所以叫做無住之體。你說這個花是假的,你就是排斥了它,排斥它就是斷見,你有了它,就變成有見,有了空執我執都是錯誤的,沒辦法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所以都還是沒辦法落在法上面去了。就是發也只是嘴巴上說說而已,不能夠摒除妄念。應該要降伏其心,降伏妄念。大家應該好好意會到這一點。
金剛經是信門啊,信者如來實知實見。如果你不信實相無相的時候,什麼叫無相,沒有我就叫無相。你說外面無相,那是無聊的辯論而已;那都是個妄想在辯。我的妄斷的時候,那個才是無住了;花滅了,花無住,這些都是沒有意義的。你談這些東西,不都是意識在動嗎,不都是妄想嗎?你不了解這個東西,那不就是大----麻煩了;你一直在枝末上做文章啊。如果你找不到內相,一直在外相上打轉;永遠不能悟道。一旦你找到那個體,那個體就不可思議了,什麼人都可以開悟;什麼人都可以見道。如果你了解體,就應該生出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如果你生不出這個心,那就是挺麻煩的。
我們要對這部金剛經生起止觀之念。遮止觀察,止觀雙運。由止生福,由觀生…
《《金剛經》系列開示 35》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