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門果經
(Sàma¤¤aphala-sutta)
瑪欣德尊者講于廣東六祖寺
2009.12.07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àsambuddhassa!(叁遍)
禮敬彼世尊、阿拉漢、正自覺者! (叁遍)
各位賢友、法師、居士大德們
晚上好!
前天晚上,我們學習了《沙門果經》發生的社會背景——馬嘎塔國發生宮廷政變——未生怨王篡奪王位,殺死了他的父王。
當未生怨王殺死了他的父王之後,教唆他的疊瓦達答又來到未生怨王面前說:“我們之前有約定:“你殺死你的父親,我殺死佛陀。你殺死父親做國王,我殺死佛陀做法王。””疊瓦達答要未生怨王實現他的諾言。
于是,未生怨王跟他的手下說:“你們聽疊瓦達答尊者的命令行事。”疊瓦達答指使一個身體魁梧的武士,拿著弓箭、拿著刀:“你到某某地方去,見到了佛陀之後,把他殺掉。”當這人離開後,他又命令另外兩個人:“當你們看到了怎麼樣的人從這條道路走過來的時候,把他殺了。”等那兩人去了之後,他又跟另外四個人說:“當你們看到有兩個人走過來的時候,把他們殺了。”之後,他又命令另外八個人:“當你們看到四個人走過來的時候,把他們殺了。”他想要這麼樣一層一層地殺人滅口,毀滅證據。
結果由于佛陀的威德,這些殺手一個個見到佛陀之後,不僅下不了手,聽聞佛陀說法之後都成爲佛陀的弟子,並且都證了初果。
那些殺手們找到疊瓦達答說:“對于佛陀,我們下不了手。”疊瓦達答很生氣地說:“你們不殺,我自己親手去殺。”
于是,他爬上鹫峰山(古代也譯作靈鹫山),趁著佛陀在山谷經行的時候,在上面把一塊大石頭推下去。他想:這塊大石頭滾下去的時候,一定能把佛陀壓死。結果這塊大石頭滾到半山腰的時候,正好被兩塊岩石卡住了。但有一小塊石塊滾下,正好把佛陀的腳給弄破了,佛陀的腳流了很多血。當時佛陀望著山頂,指著疊瓦達答說:“疊瓦達答多行不義,你現在已經使活著的如來身上流血了。”這是佛教史上有名的“出佛身血”(五種逆罪之一)。在我們佛陀的教法中,只有他——疊瓦達答一個人曾經造過這樣的惡業。
話說疊瓦達答兩次想殺佛陀都不成功,于是跟一個象倌(這個象倌養了一頭凶猛的大象,叫那喇笈利(Nàëàgiri))說:“現在國王是我的信徒,我想讓誰升官,就可以讓誰升官。你聽我的話,我可以讓你升官。”象倌說:“好吧,尊者!如果您有什麼吩咐,請盡管說。” 疊瓦達答說:“當你看到世尊從這條道路走過來准備進王舍城托缽的時候,你就放出那喇笈利把世尊踩死。”結果象倌依疊瓦達答的教唆行事。
當這頭那喇笈利凶象一看到佛陀,就把鼻子翹起來,耳朵豎起來,往佛陀的方向沖去。那個時候,佛陀發出很強的慈心。當這頭大象沖到佛陀的面前,它的暴戾、凶猛已經全部軟化下來,它跪在佛陀的腳下,用鼻子吸佛陀腳下的塵土。就這樣,這頭凶象那喇笈利也被佛陀馴服了。
由于疊瓦達答幾次想要殺死佛陀都不成,已經變得臭名昭著了,他得不到供養就挨家挨戶地去向施主們要飯。于是佛陀製定了一條學處:“不許結衆食(gaõabhojana)”。
疊瓦達答一事未成,又生一計。他糾結同黨Kokàlika, Kañamodakatissaka, Khaõóadeviyàputta samuddadatta,跟他們說:“我們准備分裂佛陀的僧團,破壞佛陀的*輪(破和合僧和破*輪僧)。”
當時,那幾個同黨說:“世尊有大威德、大神通,我們怎麼可以分裂他的僧團呢?”疊瓦達答說:“世尊不是經常以無數方便贊歎少欲、知足、減損、頭陀、淨信、損減與精進嗎?我們提出五法,但世尊肯定不會答應,一旦他不答應,我們就可以分裂他的僧團了。”
于是,他們幾個走到了佛陀面前,向世尊提出:“尊者!世尊不是一向都以無數方便贊歎少欲、知足、減損[煩惱]、頭陀、淨信、損減與精進嗎?有五法可以助成少欲、知足、頭陀、精進。
是哪五法呢?
1、作爲比庫應該終生住在林野,如果住在村落裏者犯罪。
2、應該終生托缽,如果接受居士邀請者犯罪。
3、終生應該穿糞掃衣,如果接受居士供養之衣者犯罪。
4、終生應該住在樹下,如果住在蓋屋(有屋頂的住所)者犯罪。
5、應該終生不吃魚和肉,如果吃魚、肉者犯罪。”
佛陀說:“不要這樣說。有些比庫想住在森林裏,他就住在森林裏面,如果想要住在村莊也可以;想要終生托缽也可以,想接受居士的邀請也可以;可以穿糞掃衣,也可以接受居士供養之衣。住在樹下者,可以八個月住在樹下,但在雨季的四個月必須住在屋檐下(因爲按照戒律,雨季是不能在露天、在樹下過雨安居的)。”
這前面四條屬于頭陀行,佛陀贊歎頭陀行,只不過沒有把它們規定爲戒律,即使不實行也不會犯戒。
對于第五條,佛陀說:“我允許叁種淨肉。”所以,佛陀並沒有規定不能夠吃魚、肉。
當時,疊瓦達答感到很高興:“世尊終于拒絕了我們這些要求了。”于是他向那些愚癡的人說:“現在我們是少欲知足者,但世尊是多欲的,他過著奢華的生活。”有很多剛出家不久的比庫,竟然跟著疊瓦達答相信了這五條,跟著疊瓦達答另立僧團。在佛教史上第一次僧團的分裂就是疊瓦達答的分裂。
後來,由于世尊的兩位上首弟子沙利子(Sàriputta)和摩嘎喇那(moggallàna)尊者的努力,使那些誤入歧途、剛出家不久的比庫又回到世尊身邊。
當疊瓦達答知道了這件事,當場口吐熱血。臥床九個月之後,疊瓦達答心中充滿悔恨,他問:“現在佛陀在哪裏?”隨從告訴他:“現在佛陀住在竹林精舍。”他說:“你們擡著我去見佛陀吧。”由于他造了很多的惡業,當他來到了竹林精舍的蓮花池旁邊的時候,大地裂開,他墮落到無間地獄去。這些在《律藏·小品·破僧篇》裏有詳細記載。
話說未生怨王篡奪王位、殺死父王之後,又進行了一系列的舉措。他糾集四種兵:象兵、馬兵、車兵、步兵,攻打西方的高沙喇國(Kosala,舊譯憍薩羅),結果戰贏了,高沙喇國戰敗,高沙喇國的巴謝那地王(Pasenadi,舊譯波斯匿)把女兒金剛公主許配給未生怨王。後來未生怨王和金剛公主生下一個孩子,這個孩子叫伍達夷跋達(Udayabhadda)。我們在這部經典還會講到。
在斯裏蘭卡曆史記載:佛陀是在未生怨王即位的第八年入滅的。《義注》裏又講到:佛陀成佛後的第叁十七年,疊瓦達答分裂僧團。那麼,未生怨王篡奪王位和疊瓦達答分裂僧團是發生在佛陀72歲的時候,之後未生怨王通過攻打高沙喇國,娶了金剛公主,生了伍達夷王子,這大概又過了叁年的時間。所以這一部《沙門果經》應該是在佛陀75歲時講的。
我們接著再來看經文:
“馬嘎塔國韋疊希之子未生怨王爲諸王臣圍繞著,登上殿樓頂層的上面坐著。”
爲什麼他要坐在那裏呢?因爲想避開睡眠。自從他殺害自己的父親篡奪了王位之後,每到晚上睡覺時,一閉上眼睛,就好像被一百支矛刺穿身體一樣,他會痛苦著醒來。旁邊的人沒辦法理解他的痛苦,問他說:“大王!大王!什麼事?”他卻假裝著說:“沒有事。”從那個時候開始,他就很討厭睡覺。因此在晚上的時候,他坐在殿堂頂上想避開睡眠。
“當時,馬嘎塔國韋疊希之子未生怨王就伍波薩他發出感歎說:“朋友們,多麼可愛的夜晚啊!朋友們,多麼美麗的夜晚啊!朋友們,多麼美妙的夜晚啊!朋友們,多麼愉悅的夜晚啊!朋友們,多麼祥瑞的夜晚啊!””
爲什麼未生怨王會發出這樣的歡喜贊歎呢?就好像油桶裏的油滿了就會流出來。如果是水池裏的水滿了,也會溢出地面上來。同樣的,未生怨王心中對這美麗的月夜感到很高興、很歡喜,他的情緒變得很強烈,再也沒辦法壓抑在心中,于是不由自主地發出了五次的贊歎。
未生怨王說:
“我們是否去拜訪哪位沙門或婆羅門,拜訪後能使我內心歡喜。”
未生怨王說這句話是暗示。他想暗示誰呢?他想暗示基瓦王子育(jãvaka komàrabhacca),因爲他想見佛陀。難道他不能自己去見佛陀嗎?不能。因爲他造了很重的惡業,殺死了自己的父親,而他的父親是佛陀的大護法、擁護者、在家聖弟子(已證得初果),反而自己多次聽疊瓦達答的教唆,派人暗殺佛陀。他造了這麼重的惡業,不敢自己去見佛陀。但是,基瓦是世尊的擁護者,是世尊的弟子。所以他暗示基瓦說想要去見哪一位沙門、婆羅門,其實他想要去見佛陀。
基瓦了解未生怨王的暗示嗎?他了解,但是他卻保持沈默。爲什麼保持沈默呢?爲了避免被打斷。當時基瓦心想:“在國王身邊有很多大臣都是外道的弟子,由于他們所信仰、追隨的導師是沒有修養的,他們本身自然也沒有修養。一旦我開始談論世尊的功德,他們就會站起來打斷我的話,然後談論他們自己導師的功德。由于國王曾經親近過他們所擁護的導師們,對他們所談論的功德並不滿意,他知道這些言論是沒有真實意義的,然後國王就會來問我。因爲國王問我,那些大臣們就不敢…
《沙門果經2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