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業的分類》六

  

將錄音整理成文字的工作,

  由衆多賢友共同努力完成,

  但盡管這樣,也不能保證裏面完全沒有錯漏,

  未經尊者最後校對,僅供大家學習參考,不宜公開。

  

第五期寶峰禅寺止觀禅修營

  

業的分類》六

  瑪欣德尊者講于江西佛學院

  

  我們大家一起合掌來禮敬佛陀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àsambuddhassa.(3X)

  禮敬彼世尊、阿拉漢、正自覺者! (叁遍)

  

  

  各位法師、各位居士、各位禅修營的營員、各位法工:

  晚上好!

  我們在前天晚上講到了業:業的定義以及業的分類。業的定義就是:思即是業。業按照分類來說,可有幾種分類:如果說業只有一種的話,那思即是業;兩種的話是善業和不善業;叁種的話是身業、語業和意業;四種的話又可以有幾種的分類:如果是依作用來分,可分爲:令生業、支持業、障礙業跟毀壞業;如果是依成熟的順序來分呢,又可以分爲:重業、近死業、慣行業跟已作業。

  接著我們繼續來一起學習依成熟時間來分的四種業,依成熟時間來分,業可分爲:現法受業,次生受業,無盡業和無效業。現法受業ditthadhammavedaniyakamma,現法什麼意思呢?ditthadhamma就是現在這一生、今生;受,就是將體驗到的、會體驗到的業,所以叫做ditthadhammavedaniyakamma;第二種是upapajjavedaniyakamma次生受業,也就是下一生,從下一生開始,在下一生會經受到的業,這種叫做次生受業;第叁種是aparapariyavedaniyakamma,是無盡業,除了今生,從下一生開始一直到無盡的輪回,除非是已經入般涅槃,要不然的話這種業一直都不會消亡;第四種是ahosikamma無效業,無效業是意譯的,ahosi是有,或者存在,或者成爲的過去式,也就是它只是過去存在而已,或者說只是存在,因此也可以翻譯成僅有業,就是它僅僅只是存在而已,並不會在因緣成熟的情況下帶來果報。

  這四種業中的第叁種無盡業,是沒有任何人能逃脫無盡業産生所的果報,即使是佛陀等諸阿拉漢也必須承受他過去所造下的業。

  爲什麼會有這些業在不同時間産生?在不同時間成熟呢?這是因爲心造作的原因。根據《阿毗達摩》,造業往往是在于心——因爲心的造作而産生的,而在種種的心當中,速行心是主導造業的。例如我們想到一個東西、想到一件事物,那起到主導作用的是速行之心。例如說當我們看到一個很好看的東西生起了貪,貪只是會發生在速行裏面;當我們聽到一個很嘈雜的聲音或者看到不喜歡的人或者想起了一件不好的事情,那麼所生起的嗔恨心——心裏很生氣,生氣的心只是在速行裏面産生。速行一般生起都是接連七次生起的,一生起接連七次生起。根據《阿毗達摩》,即使在一彈指間、一刹那間,已經有幾萬億個心時刹那不斷不斷的生起,生滅、生滅過去了。正是因爲如此,佛陀說:“我不見有任何一法比心更加無常,比心生滅得更快。”就在這些心生起的時候,除了有分心、果報心和每一個心路過程的那一個唯作心之外,其他都是屬于速行心,造業就是在速行裏面造的。因此我們想想看,如果我們生氣是一分鍾的話,你想想看造了多少的業,每一個速行造下的業。

  速行是什麼意思呢?速行巴利叫javana,它的意思是快速的跑,之所以能夠得這個名,是因爲在一個心路過程裏,連續地跑了七個心時刹那。我們認知外界,所謂的心跟外界發生溝通與聯系,主要是通過心認知外界來運作的,而心之所以能夠知道外界這個是什麼、那個是什麼,作出了這樣、那樣的反應,這些反應最主要還是在速行裏面執行。而且在心路過程裏,速行一般都是連續發生七次,在七個心時刹那裏,這七個速行裏,所有的名法都是相同的,然而它們的造業能力略有不同。

  七個速行裏的第一個速行心所造下的業是最弱的,爲什麼呢?因爲它是在一個心路過程的第一個心時刹那。之前的是唯作心,唯作心一滅去之後生起的第一個速行心,就好像一個小孩一樣,剛剛來到這個世界,力量還很弱,因此造業最弱。正是因爲它造業最弱,所以只能在造業的那一生帶來果報,又且假如因緣不具備的話它將會成爲無效業,不能夠産生作用。因爲它造的業太弱了,所以這一個速行造的業不能夠帶到下一生,

  在七個速行心裏,第七個速行心所造的業是第二弱的。因爲這是在一個心路過程中的最後一個速行,接著呢,可能是落入有分或者是生起二個彼所緣, 由于它已經到了速行之末,就好像射箭一樣,箭已經到了很遠的地方,它的力量自然會變得弱,因此第七個速行是第二弱的,它只能夠在下一生帶來果報。假如在下一生仍然沒有因緣使它成熟的話,它也會成爲無效業。

  在七個速行裏,中間的五個速行心所造下的業,能夠從它被造下的第二世開始的任何一世中成熟,只要還在生死輪回中,這種業永遠都不會成爲無效,直至證入般涅槃,所以這種業稱爲無盡業。

  第四種是無效業。無效業就是沒有獲得足夠因緣成熟的現法受業跟次生受業。佛陀等諸阿拉漢入般涅槃之後,過去所造作的所有業都將成爲無效,爲什麼呢?因爲業能夠帶來的是果報,果報的載體是什麼?我們帶給它的名爲五蘊。我們這一堆身心其實就是五蘊,這堆身心我們也叫它“果報身”或者叫它“色身”的名稱,就是身心狀態。我們之所以現在長得漂亮、長得醜陋、長的高、長得矮,這些都是果報。如果一個人已經完全斷除了一切的煩惱,就不會再造任何的新業,等這一堆五蘊離散了,由于沒有煩惱的支持,它不可能再組合成新的五蘊。由于不能夠再組合新的五蘊,那麼這一堆的果報五蘊還是會承受著過去造的業帶來的結果,但是它不會造新業,等這一堆五蘊已經離散了,就叫做入般涅槃。

  就好像佛陀一樣,我們舉佛陀的例子,佛陀在還沒有被燃燈佛授記之前,純粹只是一個凡夫。雖然他有很強的意願想要成佛,但是那時候他仍然沒得到授記,還只是一個很普通的凡夫。在燃燈佛出世那一世,他投生爲人,名字叫Sumedha,得到了燃燈佛授記,從授記的那一刹那開始,他就成爲菩薩bodhisatta。由于他不斷積累種種的巴拉密,爲了成就無上的佛果而不斷地奮鬥,奮鬥了四阿僧祇及十萬大劫,在這漫長的輪回的過程中,我們的菩薩不斷地積累各種各樣的福德,修行十種巴拉密。然而由于他並沒有斷除煩惱,所以還必須得繼續地輪回、繼續地輪回,正是因爲輪回,他提供不斷的生命,死了又生、生了又死,用這樣的生命去積累他的巴拉密。但正是由于他沒有斷除煩惱,他還會造業,菩薩還會造業。例如,我們的菩薩過去也曾做過強盜、也曾經做過盜賊,也做過動物、也做過獅子,他不可能不吃肉,他也做過其它的猛獸,就這樣,在輪回當中他也不斷造了新業,這些新業不斷給他帶來不善的果報。例如:有時我們的菩薩會投生爲國王,有時還行刑,要處死一些盜賊。也正是因爲如此,所以我們的菩薩也會墮入地獄,就好像德米亞王子之前的前兩世一樣,就是由于他之前的前叁世是個國王,殺了人,結果墮入到地獄裏去,後來他思維到輪回的痛苦,那個時候那一生他修行決意巴拉密。

  就這麼樣不斷地輪回又造業,造業的同時他又積累種種的巴拉密,慢慢地等到他巴拉密成熟,我們的菩薩最後一生投生到釋迦國,在他叁十五歲那一年,證得了無上正自覺,也就成爲一切知智的佛陀。

  之前他還是在造業,我們的菩薩在最後一次投生,他的結生的業是對一切衆生那種無限的慈心,但是這種慈心由于並沒有達到禅那,因此他投生在欲界,投生爲人。他來到我們這個世界,來到這個人間,他也照樣要吃飯,照樣要生活,也照樣會有病。我們的菩薩投生在這個世界,我們所看到的佛陀,就是一堆果報五蘊。這個果報五蘊就是過去所造業的結果,在我們菩薩一生的八十年中,他過去所造下的業不斷地産生作用。

  由于我們的菩薩在過去積累了很強的善業,所以他有很大的威德,有很深的智慧,有很強的慈悲心,他的福報也很好,他的相也很莊嚴,這些都是由于他過去所造的巴拉密,那些善業的結果。

  然而由于過去他造的一些不善業,所以我們的菩薩也會出現一些不善的果報,就像我們的菩薩遭到paribbajika,她裝著大肚子並指責我們的佛陀,說:“你把我的肚子搞大,不認帳。”當衆這樣辱罵佛陀。還有給蘇達彌也是裝者大肚子然後去誣陷佛陀,好像Devadatta也是要加害佛陀,還有佛陀還遭遇到各種各樣人的誹謗中傷。在王舍城、在Kosambã佛陀著托缽一出現,那些人就罵他:“你這個禿頭、你這個惡魔、你這個下賤的人、你這個愚癡的人,你要下地獄的。”佛陀在七十叁歲的時候,Devadatta仍然想要捕殺他,把他的腳弄出血,佛陀還被Nalagiri醉象攻擊,這些都是他要承受的果報。在佛陀般涅槃之前的十個月,由于他過去生所造的,曾經在摔跤的時候,把對手摔死的這種業,所以他的背遭受很劇烈的疼痛。然後佛陀在他生命的最後一天,出現很嚴重的痢疾,拉肚子,這些爲什麼會這樣?因爲連佛陀也是果報五蘊,等佛陀在Kusinàra(古西那拉城)那邊般涅槃之後,他的果報五蘊就沒有了、就已經離散了,因此就不會再重組所謂新的五蘊。

  因此我們說涅槃有兩種涅槃,第一種涅槃叫做有余依的涅槃,也叫做煩惱的涅槃。涅槃的意思是滅的意思、完全地滅的意思。我們的菩薩在菩提樹下…

《《業的分類》六》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继续阅读 ▪ 《業的分類》七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