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末法時期的過患
頂禮叁寶之後,巴楚仁波切開始正文的第一部分:
4、
大覺金仙能仁天神師,
依真實道得證真實果,
勝妙正道明示予衆生。
是故稱名大覺金仙欤?
在古印度,仙人是指蓄著長發、退隱山林的苦修者,他們接受任何能得到的布施來維生,始終遠離家庭生活、買賣、耕種和其他世俗活動。他們被稱爲仙人,在藏文中稱做『昌頌』,意指『正直』或『真實』。因爲他們的行爲正直真實,值得人們尊敬和推崇。
這些仙人有的是佛教徒,有些不是,其成就和證悟的程度也有極大的不同。有些人透過專注和禅定而得到各種神通,有的壽命長達一劫,有的具有天眼通,有的能飛行或輕易騰空。但即使是有如此成就的仙人,仍未斷除煩惱的根源,所以依然有驕傲的弱點,會執著于他人的稱贊和賞識。另一方面,佛陀――無與倫比的釋迦族王子,在他證得菩提心的當刻,已全然拔除了我執的深根。他是如何做到的呢?這是因爲他純粹是爲了利益他人而尋求證悟,故被尊稱爲大覺金仙。
當一千零二尊佛爲利益衆生而發願時,釋迦牟尼佛發願幫助我們這些末法時期的衆生。盡管這是五濁惡世,他並無懼于衆生心智被粗重煩惱障蔽和強烈業風擺布,以致粗蠻難訓的事實。正因如許崇高的願力,在賢劫千佛中,釋迦牟尼佛仿如一朵燦亮的白蓮。
當菩提心自佛陀心底生起的那一瞬間,他就舍棄了所有自私的念頭,只爲他人的福祉著想。他在叁大劫及數百次的轉世裏不斷累積善業,以堅定的決心和無盡才智,竭盡所能地幫助衆生。例如,有一世他曾是一位年輕的王子,走在森林遇見一只非常饑餓、虛弱得無法喂 哺幼虎的母虎。出于大悲,他將自己的肉布施給母虎,但老虎連吃的力氣都沒有。于是他切下手腕,用自己的血來滋養老虎;等到老虎恢複元氣,再用整個身體喂哺他。
釋迦牟尼佛因無比的悲心和堅毅的精進力,終于證得圓滿佛果。他循著真理之路直達盡頭,徹底斷除了我執。爲了利益衆生,釋尊就像一方旭日普照著寰宇。
他所做的一切都只是爲了利他,透過其圓滿示現和無暇教授,使我們現今有機會將自己的心性與正法相融合,以證得佛果。藉著正確的發心,並依循正道,我們可以獲致真實的成果;就像佛陀一樣,不再自欺欺人。因爲佛陀爲真實者,所言皆是如實真理。對那些有過失的人,他直指其錯誤;對那些發願終生奉獻佛法者,他說:『離家而出家,穿上叁僧衣,將自身融入聞、思、修中。』對在家衆,他解釋如何戒除十惡業和長養十善業。用這些方法,他讓不同根器的人都能遵行正道過活,並如理修持佛法。
佛陀的追隨者――不論是博學的聖者、有成就的禅定者或像我們一樣的普通人――都應好好追隨其道路。即使在塵世中,人們也同樣尊敬心性、行爲正直無欺的人,不誠實的人是不受任何人信賴的。
我們應該祈求上師清楚指出我們的錯誤和缺點。當他這樣做時,我們必須心存感激地接受其指正,藉此去除己過。以下巴楚仁波切的開示,來自釋迦牟尼佛法教的直接傳承,也是佛陀的法語:
5、
嗟呼末法時期諸衆生,
真性情義衰墮行谄诳,
是故心思乖違語歪邪,
狡詐欺人何者能信任?
在完美的黃金時期不需要陽光或月光,因爲衆生自身就會放光。他們可以在空中來去自如,無需任何固體食物維生,一切衆生自然依止十善業。但隨著時光流逝他們開始互相傷害、被私欲控製、偷竊、說謊。他們失去自身的光芒,而必須仰仗太陽和月亮的照明;他們失去飛行能力;開始需要固體食物的滋養。最後當自生稻和滿欲牛消失後,他們就必須辛勤工作來生産食物。在今日這個時代,所有黃金時期的功德只剩下渣滓,如同豪華盛宴後令人胃口盡失的殘羹剩飯。任何有智慧眼的人見到末法時期人們的悲慘境況,都不禁深感悲憫。
在這個爭鬥的時代,人們心懷惡意,極爲狡詐。大家都把自己擺在第一,不顧他人的需求。凡是奉承者就是朋友,違逆或反對者就是敵人。這些心態漸漸扭曲了他們的行爲、言語和思想,變得愈來愈偏頗扭曲,如同盤根錯節的老樹,直到心智墮落到完全喪失是非觀念。
我們正處在由憤怒、渴愛、野心、愚癡、驕傲和嫉妒所控製的時代;是佛法的太陽沈落西山、多數偉大上師前往其他世界、修行者的修持墮入歧途、在家衆和出家衆皆不依法而行的時代。人們可能從這個時代誤導的價值觀中的,得到一些短暫的利益,但最終騙不了別人,只是欺騙了自己。
在此黑暗時代,人們心中充斥的有毒煩惱,是導致其在無盡輪回中徘徊流轉的主因。要對治這些煩惱,我們必須不斷保持警醒,如噶當派大師常說的:
吾握正念長矛立心門,
若當無明煩惱進逼時,
吾亦同樣無懈威嚇汝;
唯汝松怠吾矛方歇止。
6、
嗚呼見此末法衆生惑!
唉哉孰人之語孰人信?
猶如置身食人惡魔洲,
思惟自行惠己一大恩。
如果你發現自己置身在食人魔的土地上,很難放輕松,心知不論他們佯裝得何等禮貌友善,很可能會隨時攻擊你,把你吃掉。同樣地,盡管一般人看似和善,但假若你聽從他們的勸告,勢必惹上麻煩。若你試著給他們忠告,也只會引來麻煩。更明智的做法,就是只專注在自己的缺點上。不論缺點多寡,它們不會永遠存在,你總是有可能轉化它們。用信心和慈愛來替換惡念;用祈求來取代閑聊;用禮拜、經行繞塔來代替無意義的活動,就是在幫自己的忙。受特別解脫戒。禮敬上師,精進地聞、思、修,致力改善過失,就是幫自己一個難以估算的大忙。就像用一滴黃金能使整幅畫改觀,實踐法教也能完全轉化你的心性。
這種幫自己的忙,並不表示自己自私。它意味著與其讓自己深陷于以愛、憎無明爲根基的輪回中,使自己與他人的痛苦永存,不如慎思如何才是善用此生的最佳途徑。菩薩的真正目標是幫助衆生從輪回中解脫,但要這麼做,必先自我救度才行;而要將自己從輪回中解脫出來,就必須先清楚了知輪回的過患。正如所謂的:
積集皆銷散,
崇高必墮落,
合會終別離,
有命鹹歸死。
如同一堆燃煤、一窩毒蛇、一城惡魔,俗世生活無可避免地會帶來龐大的痛苦。設想你身上有叁百六十個洞,每個洞裏都有一個點燃的燈芯,你所感受到的可怕痛楚,與地獄道中僅僅一絲火花所引起難以想象的巨苦相比,根本微不足道。不管我們現在經曆了何種痛苦,都應該用它來喚醒悲心和愛心,以清除惡行與無明,並驅策我們在解脫道上繼續邁進。我們必須了解輪回的本質,並了知唯一的對治法就是修學佛法。
7、
昔前吾之心識獨漂流,
隨業流轉爲此受今生,
旋如自酥油中拔發般,
棄諸所有孤零一人行。
小心!一個強大的敵人步步逼近了。那不是普通的敵人,而是無法被征服的敵人:死亡。不論我們如何滔滔雄辯或苦苦哀求,都不能說服死亡延緩幾年,甚至連一秒鍾也不行。即使是統領世上所有軍隊的最強悍的戰士,也動不了死亡一根汗毛。死亡不可能被巨額財富賄賂,也不會爲銷魂美色所動。
你或許會想,最好花上十年時間試著在世界上找個地方,然後再花十年來修行佛法。但有誰能確定他可以再多活二十年?誰又能說他一定可以看見明天的日出?甚至誰能保證他會再吸下一口氣?當你在山上閉關生火時,不妨想想:『不知道明天是否能再這樣生火?』有些人在睡眠中死去,有些人在走路時死去,有些人在吃東西時死去,有些人死于戰爭,有些人英年早逝,有些人得享天年。生命的任何情境都可能造成死亡。百年之後,如今在世的又有幾人還活著呢?
我們獨自出生,也將獨自死去。即使如此孤單,也仍有影子相隨;在死後的孤獨裏,我們的心識仍有過去善、惡行爲的影子隨行。到了進入介于死亡與下次投生之間的中陰時才開始修行佛法,就太遲了。如果我們已經做好准備,對自己的修行有信心,而且知道如何前往淨土,死亡之時就不會痛苦。
今天你好好活著,住在一個可以自由修行佛法的地方,沒有人禁止你的信仰,或不准你念誦觀世音菩薩的六字大明咒,因此現在正是爲死亡做准備的時候。通常我們總是擔憂未來,用盡心力去確保未來不會窮困或缺衣缺食。但在未來的所有事情中,死亡難道不是最關鍵的嗎?因爲害怕被暗殺,國王和總統有重重警衛保護,但對于能隨時進出且無人能擋的最致命殺手,我們又該怎麼辦?
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時,沒有丈夫、妻子、朋友或同伴。現在我們有許多朋友舊識,可能也有很多敵人,但一旦死亡來臨,我們就會抛下他們,像從一大塊奶油中拔出的一根頭發般光溜。朋友或親眷都束手無策;我們毫無選擇,只能獨自面對死亡。我們的肉身原本連一個針刺或一絲火花的痛苦都難以承受,如今卻要經曆死亡;我們的肉身被如此珍愛著,卻將變成親友亟欲盡早處理掉的屍體。
在中陰時,我們將赤裸裸、飽受驚嚇地帶著過去行爲的重負孤獨踯躅,不知何去何從。在眼前,我們將面對深不可測的黑暗;在身後,有強烈的紅色業風掃襲;在四周,有死神閻羅的使者圍繞吼叫著:『抓住他,殺掉他!』在那時,如果我們能憶念上師,即使只有一刹那,中陰恐怖的曆程都將消失,我們將投生清淨淨土,最起碼也可再獲人身。但如果我們的心背負著惡行的重擔,無法運用任何曾學過的法教,那麼投生善道的希望將全然破滅,如同從須彌山頂落下的一塊石頭,將無助地直墮叁惡道。我們在這一生中,連最輕微的痛楚都難以承受,卻將陷入永無止境的折磨中。
有權勢的人可能用強奪得到財富;敗德的人可能藉由強課重稅或剝削他人而致富。這些財富、權力和影響力,以及此生所獲得的任何短暫滿足,都將被棄諸身後;而爲達到這些目的所犯下的惡行果報將持續下去,招致未來的悲慘境況。臨命終時,只有善、惡的業果隨行,也唯有佛…
《末法時期的過患》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