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智度論卷第叁

  大智度論卷第叁

  釋初品中住王舍城

   ﹝經﹞住王舍城

   ﹝論﹞問曰:何以不直說般若波羅蜜法,而說佛住王舍城?答曰:說方、時、人,令人心生信故。雲何名住?四種身儀:坐、臥、行、住,是名住王舍城。又以怖魔軍衆,自令弟子歡喜入種種諸禅定故,在是中住。

   複次,叁種住:天住、梵住、聖住。六欲天住法,是爲天住;梵天等乃至非有想非無想天住法,是名梵住;諸佛、辟支佛、阿羅漢住法,是名聖住。是叁住法中住聖住法。憐愍衆生故,住王舍城。

   複次,布施、持戒、善心叁事故名天住;慈、悲、喜、舍四無量心故名梵住;空、無相、無作,是叁叁昧名聖住。聖住法,佛于中住。

   複次,四種住:天住、梵住、聖住、佛住。叁住如前說。佛住者,首楞嚴等諸佛無量叁昧,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一切智等種種諸慧,及八萬四千法藏度人門。如是等種種諸佛功德,是佛所住處,佛于中住。略說住竟。

   王舍城者,

   問曰:如舍婆提、迦毗羅、波羅柰大城,皆有諸王舍,何以故獨名此城爲王舍?答曰:有人言:是摩伽陀國王有子,一頭、兩面、四臂,時人以爲不祥,王即裂其身首,棄之曠野;羅刹女鬼名阇羅,還合其身而乳養之。後大成人,力能並兼諸國,王有天下;取諸國王萬八千人,置此五山中,以大力勢治閻浮提,閻浮提人因名此山爲王舍城。

   複次,有人言:摩伽陀王先所住城,城中失火,一燒一作,如是至七,國人疲役。王大憂怖,集諸智人問其意故。有言應易處,王即更求住處,見此五山周匝如城,即作宮殿于中止住,以是故名王舍城。

   複次,往古世時,此國有王名婆薮,心厭世法,出家作仙人。是時,居家婆羅門,與諸出家仙人共論議。居家婆羅門言:經書雲:天祀中應殺生啖肉。諸出家仙人言:不應天祀中殺生啖肉。共诤雲雲。諸出家婆羅門言:此有大王出家作仙人,汝等信不?諸居家婆羅門言:信。諸出家仙人言:我以此人爲證,後日當問。諸居家婆羅門即以其夜,先到婆薮仙人所,種種問已,語婆薮仙人:明日論議,汝當助我。如是明旦論時,諸出家仙人問婆薮仙人:天祀中應殺生啖肉不?婆薮仙人言:婆羅門法,天祀中應殺生啖肉。諸出家仙人言:于汝實心雲何?應殺生啖肉不?婆薮仙人言:爲天祀故,應殺生啖肉;此生在天祀中死故,得生天上。諸出家仙人言:汝大不是!汝大妄語!即唾之言:罪人滅去!是時,婆薮仙人尋陷入地沒踝,是初開大罪門故。諸出家仙人言:汝應實語,若故妄語者,汝身當陷入地中。婆薮仙人言:我知爲天故殺生啖肉無罪。即複陷入地至膝,如是漸漸稍沒,至腰至頸。諸出家仙人言:汝今妄語,得現世報!更以實語者,雖入地下,我能出汝,令得免罪。爾時,婆薮仙人自思惟言:我貴重人,不應兩種語。又婆羅門四韋陀法中,種種因緣贊祀天法。我一人死,當何足計!一心言:應天祀中殺生啖肉無罪。諸出家仙人言:汝重罪人,摧去不用見汝!于是舉身沒地中。從是以來,乃至今日,常用婆薮仙人王法,于天祀中殺生。當下刀時言:婆薮殺汝!婆薮之子名曰廣車,嗣位爲王,後亦厭世法,而複不能出家。如是思惟:我父先王出家,生入地中,若治天下,複作大罪,我今當何以自處?如是思惟時,聞空中聲言:汝若行見難值希有處,汝應是中作舍住!作是語已,便不複聞聲。未經幾時,王出田獵,見有一鹿走疾如風,王便逐之而不可及;遂逐不止,百官侍從無能及者。轉前見有五山周匝峻固,其地平正,生草細軟,好華遍地,種種林木,華果茂盛,溫泉浴池,皆悉清淨。其地莊嚴,處處有散天華、天香,聞天伎樂。爾時,乾闼婆伎適見王來,各自還去。是處希有,未曾所見,今我正當在是中作舍住。如是思惟已,群臣百官尋迹而到。王告諸臣:我前所聞空中聲言:汝行若見希有難值之處,汝應是中作舍住!我今見此希有之處,我應是中作舍住。即舍本城,于此山中住。是王初始在是中住,從是已後,次第止住。是王先起造立宮舍,故名王舍城。略說王舍城竟。

   ﹝經﹞耆阇崛山中。

   ﹝論﹞耆阇名鹫,崛名頭。

   問曰:何以名鹫頭山?答曰:是山頂似鹫,王舍城人見其似鹫故,共傳言鹫頭山,因名之爲鹫頭山。

   複次,王舍城南屍陀林中,多諸死人,諸鹫常來啖之,還在山頭,時人便名鹫頭山。是山五山中最高大,多好林水,聖人住處。

   問曰:已知耆阇崛山義,佛何以故住王舍城?諸佛法普慈一切,如日照萬物,無不蒙明。如漚只尼大城,富樓那跋檀大城,阿藍車多羅大城,弗迦羅婆多大城,如是等大城,多人豐樂而不住;何故多住王舍城、舍婆提大城?波羅柰、迦毗羅婆、瞻婆、婆(婆字應作娑字)翅多、拘睒鞞、鸠樓城等,雖有住時;多住王舍城、舍婆提。雲何知多住二處?見佛諸經多在二城說,少在余城。答曰:佛雖大慈等及,以漚只尼等諸大城,是邊國故不住;又彌離車地,弊惡人多,善根未熟故。如偈說:

   如日光等照,華熟則時開,若華未應敷,則亦不強開。

   佛亦複如是,等心而說法,善根熟則敷,未熟則不開。

   以是故世尊,住叁種人中,利智善根熟,結使煩惱薄。

   複次,知恩故,多住王舍城,舍婆提城。

   問曰:雲何知恩故多住二城?答曰:憍薩羅國是佛所生地。如佛答頻婆娑羅王偈說:

   有妙好國土,在于雪山邊,豐樂多異寶,名曰憍薩羅。

   日種釋諸子,我在是中生,心厭老病死,出家求佛道。

   又是憍薩羅國主波斯匿王,住舍婆提大城中;佛爲法主,亦住此城,二主應住一處故,多住舍婆提。

   複次,是憍薩羅國,佛生身地,知恩故,多住舍婆提。

   問曰:若知恩故多住舍婆提者,迦毗羅婆城近佛生處,何不多住?答曰:佛諸結盡,無複余習,近諸親屬,亦無異想;然釋種弟子多未離欲,若近親屬,則染著心生。

   問曰:何以不護舍婆提弟子,而多住舍婆提?答曰:迦毗羅婆弟子多。佛初還國,迦葉兄弟千比丘,本修婆羅門法,苦行山間,形容憔悴。父王見之,以此諸比丘不足光飾世尊,即選諸釋貴人子弟,兼人少壯,戶遣一人,強令出家。其中有善心樂道,有不樂者,此諸比丘不應令還本生處。舍婆提弟子輩不爾,以是故,佛多住舍婆提,不多住迦毗羅婆。

   複次,出家法,應不近親屬,親屬心著,如火如蛇。居家婆羅門子爲學問故,尚不應在生處,何況出家沙門!

   複次,舍婆提城大,迦毗羅婆不爾。舍婆提城九億家,是中若少時住者,不得度多人,以是故多住。

   複次,迦毗羅婆城中佛生處,是中人已久習行,善根熟,利智慧,是中佛少時說法,不須久住,度已而去。舍婆提人,或初習行,或久習行;或善根熟,或善根未熟;或利根,或不利根。多學種種經書故,研心令利,入種種邪見網中,事種種師,屬種種天。雜行人多,以是故佛住此久。如治癰師,知癰已熟,破出膿,與藥而去;若癰未熟,是則久住塗熨。佛亦如是,若弟子善根熟,教化已更至余處;若可度弟子善根未熟,則須久住。佛出世間,正爲欲度衆生,著涅槃境界安隱樂處,是故多住舍婆提,不多住迦毗羅婆。佛于摩伽陀國尼連禅河側,漚樓頻螺聚落,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成就法身故,多住王舍城。

   問曰:已知多住王舍城、舍婆提因緣,于此二城,何以多住王舍城?答曰:以報生地恩故,多住舍婆提,一切衆生皆念生地。如偈說:

   一切論議師,自愛所知法,如人念生地,雖出家猶诤。

   以報法身地恩故,多住王舍城,諸佛皆愛法身。如偈說:

   過去未來,現在諸佛,皆供養法,師敬尊重。

   法身于生身勝故,二城中多住王舍城。

   複次,以坐禅精舍多故,余處無有。如竹園、鞞婆羅跋恕、薩多般那求呵、因陀世羅求呵、薩簸恕魂、直迦缽婆羅。耆阇崛五山中有五精舍,竹園在平地,余國無此多精舍。舍婆提一處,只桓精舍;更有一處,摩伽羅母堂,更無第叁處。波羅柰斯國一處,鹿林中精舍,名梨師槃陀那。毗耶離二處;一名摩诃槃。二名猕猴池岸樓舍。鸠睒彌一處,名劬師羅園。如是諸國,或一處有精舍,或空樹林;以王舍城多精舍,坐禅人所宜,故多住此。

   複次,是中有富那羅等六師,自言我是一切智人,與佛爲對;及長爪梵志,婆蹉姓、拘迦那大等,皆外道大論議師;及長者屍利崛多,提婆達多、阿阇世等,是佛怨家,不信佛法,各懷妒嫉!有是人輩故,佛多住此。譬如毒草生處,近邊必有良藥。又如偈說:

   譬如師子,百獸之王;爲小蟲吼,爲衆所笑。

   若在虎狼,猛獸之中,奮迅大吼,智人所可。

   諸論議師如猛虎,在此衆中無所畏;大智慧人多見聞,在此衆中最第一。

   以是大智多聞人皆在王舍城故,佛多住王舍城。

   複次,頻婆娑羅王到伽耶祀舍中迎佛,及余結發千阿羅漢。是中佛爲王說法,得須陀洹道,即請佛言:願佛及僧就我王舍城,盡形壽受衣被、飯食、臥具、醫藥,給所當得。佛即受請,是故多住王舍城。

   複次,閻浮提四方中,東方爲數始,以日出故:次第南方、西方、北方。東方之中,摩伽陀國最勝。摩伽陀國中,王舍城最勝,是中有十二億家。佛涅槃後,阿阇世王以人民轉少故,舍王舍大城。其邊更作一小城,廣長一由旬,名波羅利弗多羅,猶尚于諸城中最大,何況本王舍城!

   複次,是中人多聰明,皆廣學多識,余國無此。

   複次,佛豫知有人應得度者,待時、待處、待人乃能得道。是釋提桓因及八萬諸天,應在摩伽陀石室中得道。是故佛多住王舍城。

   複次,摩伽陀國豐樂,乞食易得,余國不如。以叁因緣故:一者、頻婆娑羅王約敕宮中常作千比丘食;二者、樹提伽雖人中生,常受天樂,又多富貴諸優婆塞;叁者、阿…

《大智度論卷第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继续阅读 ▪ 大智度論卷第四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