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修叁皈依10-4 (40)
學好叁皈依戒 修好叁皈依定 圓滿叁皈依慧
傅味琴講于泰順崇教寺 2010年7月10日
經文: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皈依戒
皈依佛,永不皈依天魔外道
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
皈依僧,永不皈依外道邪衆
皈依願
自皈依佛,當願衆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當願衆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當願衆生統理大衆一切無礙
衆生只有一個父親,就是釋迦佛,
我們投入佛的懷抱最安全了
提要: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就是佛教的《弟子規》《叁字經》,佛弟子
學儒教會導致儒教覆蓋佛教
·衆生只有一個父親,就是釋迦佛,我們投入佛的懷抱最安全了
·如果投入道教懷抱,道教是天道,天上很不安全
·如果投入儒教懷抱,也不安全,儒教講殺,你不想死就是不忠不孝
·過去婦女的苦難,還不是來自儒教的叁從四德,儒教的男尊女卑會有平等
思想嗎?
·投入了佛的懷抱,天上人間的苦難都沒有了,因爲我們佛弟子連一只螞蟻
都不殺的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就是佛教的《弟子規》《叁字經》,
佛弟子學儒教會導致儒教覆蓋佛教
可是佛弟子不應該學儒教的《弟子規》、《叁字經》,而應該學佛教的《弟子規》、《叁字經》,那就沒錯啦。宗教法規裏也規定,各個宗教要按照自己的教義教規發展。叁皈依就是我們的教義教規。佛教裏有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那不是佛教的《叁字經》嗎?再擴大一點,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再擴大一點,布施度、持戒度、忍辱度、精進度、禅定度、般若度,那不是佛教的《叁字經》嗎?內容比儒教《叁字經》豐富得多啊。我們作爲佛弟子要皈依佛,永不皈依天魔外道,這就是佛教的《弟子規》。爲什麼佛教的《弟子規》、《叁字經》不學,去學儒教的《弟子規》、《叁字經》?佛法不學去學儒教,要不了多久,儒教就會覆蓋佛教,使得佛教無形中就消失了,這是我們佛弟子不希望發生的事情。
衆生只有一個父親,就是釋迦佛,
我們投入佛的懷抱最安全了
“歸投依靠”,孩子苦惱害怕的時候,總是投向媽媽的懷抱,只要媽媽一抱,他就不哭了,因爲媽媽的懷抱最溫暖、最安全。我們的爸爸媽媽是誰?經書上有句話,“一切衆生唯一父”,就是釋迦佛。我們皈依釋迦佛了,就應該投入佛的懷抱,這裏最最安全啦!
如果投入道教懷抱,道教是天道,
天上很不安全
如果投入到道教的懷抱裏,道教是天道,天上不安全,天福享完還是要掉下去。而且天上很恐怖,有大天、小天,小天經常被大天趕來趕去,看見大天心怦怦跳的,因爲大天勢力大、權力大。而且阿修羅經常跟天人打仗,有時候阿修羅把天人打敗,有時候天人把阿修羅打敗,你說安全嗎?
如果投入儒教懷抱,也不安全,儒教講殺,
你不想死就是不忠不孝
你投入到儒教的懷抱裏,儒教也不安全。從前每個朝代都是學儒教,儒教追求的就是做官。伴君如伴虎,朝廷裏不知道殺了多少官。而且你還得絕對服從,君要臣死不得不死,父要子亡不得不亡。如果你不想死,你逃走,就是不忠!不孝!死了還得進入六道輪回,一失人身就很難跳出生死苦海。
過去婦女的苦難,還不是來自儒教的叁從四德,
儒教的男尊女卑會有平等思想嗎?
封建社會最受壓迫的就是婦女,投井、上吊、跳河,死了多少啦?幸虧還有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因爲封建社會男菩薩救度婦女不方便,觀世音菩薩本來是男身,他化現女身,專門救度婦女的苦難。這些苦難還不是來自于儒教的叁從四德、夫唱婦隨,一切都要聽丈夫的,這種男尊女卑的思想還會有平等嗎?
投入了佛的懷抱,天上人間的苦難都沒有了,
因爲我們佛弟子連一只螞蟻都不殺的
你投入釋迦佛懷抱裏,這些苦難都沒有了。我們佛弟子連一只螞蟻都不殺的,釋迦佛也絕不會說:“我叫你死,你就必須死,否則你不算佛弟子!”所以皈依佛了,就不要再轉移方向了。
學修叁皈依10-5 (41)
學好叁皈依戒 修好叁皈依定 圓滿叁皈依慧
傅味琴講于泰順崇教寺 2010年7月10日
經文: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皈依戒
皈依佛,永不皈依天魔外道
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
皈依僧,永不皈依外道邪衆
皈依願
自皈依佛,當願衆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當願衆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當願衆生統理大衆一切無礙
佛弟子要學佛陀那樣的圓滿人格,
你跟道家儒家學,你到底是誰家的弟子
提要:
·只有依靠釋迦佛才靠得住,在世俗環境裏,接觸的都是殺盜淫妄酒,連
修行都很困難
·佛法精通了,才可以拿叁分精力去學外道,目的是爲了去降伏外道
·佛門學外道,如果這種現象一普遍,佛教的偉大也就被撲滅了
·佛弟子要學佛陀那樣的圓滿人格,你跟道家儒家學,你到底是誰家的弟子
·佛弟子應當發這樣的願,願衆生都能發菩提心,走上菩提大道,願衆生都
能深入經藏,智慧如海,願衆生都能統理大衆,一切無礙
·佛弟子都應該圓滿佛陀那樣高尚的人格,衆生有了人格缺陷就容易産生
心理障礙
只有依靠釋迦佛才靠得住,在世俗環境裏,
接觸的都是殺盜淫妄酒,連修行都很困難
“依靠”,我們依靠的是釋迦佛,只有釋迦佛才靠得住,道教儒教都靠不住,世間的一切也靠不住。我從前在家裏實在苦啊,我要修定念經,家裏人要看電視聽收音機,我又不能把眼睛戳瞎,耳朵打聾,所以在家難修行。有人還說在家修得好,真滑稽了!家裏人開收音機我也只好聽啊,聽講故事:有武功的兩人開打前,先行一個禮,一個道士一抱拳,唸一聲“無量天尊!”另一個和尚一合掌,唸一聲“阿彌陀佛!”就打起來了。說和尚怎麼去打架?有啊,《水浒》裏的魯智深,人稱花和尚,不是拿大刀的嗎?
佛法精通了,才可以拿叁分精力去學外道,
目的是爲了去降伏外道
佛弟子皈依佛了要常隨佛學,你佛法學得很好很好了,那麼才可開許,可以學叁分外道,那要到上座師的標准。下座、中座、上座,都是出家人的劃分,到上座師起碼要學修佛法二叁十年。那個時候你佛法已經學得很精通了,真正做到了深入經藏,你爲了去度外道,可以開許你學點外道的東西。學外道是爲了降伏外道,而不是叫你去拜外道爲師。而且規定只能叁七開,叁分精力學外道,七分精力仍要學佛法。
佛門學外道,如果這種現象一普遍,
佛教的偉大也就被撲滅了
我們佛弟子當然是跟佛學喽,比如你是外語學院的學生,當然到外語學院上課,而不應該到舞蹈學院去學。社會上沒有這種怪現象,竟然如今的佛門裏會有人學外道,那豈不以外道爲師了嗎?這種現象一普遍,佛教的偉大也就被撲滅了!
佛弟子要學佛陀那樣的圓滿人格,
你跟道家儒家學,你到底是誰家的弟子
我們常隨佛學,爲的是學得跟釋迦佛一模一樣,成就釋迦佛那樣圓滿的人格,也就是成佛。你想跟太上老君一樣,那麼你應該去跟太上老君學,你怎麼進佛門啦?蘇州四大才子,當然是儒教的才子,裏面有個周文賓,特別喜歡扮女人。有一次他扮了女人出去,被王老虎搶親搶走了,那搶走的到底是男人還是女人?後面還有故事,不講了不講了不講了。(衆笑)這些在佛門裏邊學太上老君,學儒教的,到底是誰家的弟子?
佛弟子應當發這樣的願,願衆生都能發菩提心,走上菩提大道,
願衆生都能深入經藏,智慧如海,願衆生都能統理大衆,一切無礙
“持好皈依戒”,還要“修好皈依願”。皈依願有叁條,“自皈依佛”,自己皈依佛了,“當願衆生”,還要發願,希望一切衆生─—當然你要去帶動他們啊,“體解大道”,大道就是菩提大道,讓大家一起走上菩提大道,“發無上心”,就是發菩提心。“自皈依法,當願衆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當然你自己要領頭,“自皈依僧,當願衆生,統理大衆,一切無礙”,這樣僧團才能和合。希望大家天天聽法,提高覺悟,好好修行,靠我老師是靠不住的,要靠大家發心。你們這麼多居士,天天歡歡喜喜來學法修行,不吵架,不打架,這就做到了“統理大衆,一切無礙”。 崇尚~崇敬學習,圓滿佛陀高尚人格
佛弟子都應該圓滿佛陀那樣高尚的人格,
衆生有了人格缺陷就容易産生心理障礙
第二個意義叫崇尚,“崇敬學習,圓滿佛陀高尚人格”。這個人格不僅僅是文學上講的人格,也包括心理學上講的人格。文學上講的人格,是指人的品德。心理學上講的人格比文學上講的人格要細致深入,包括你的思想意識、生活習慣、種種愛好,乃至于言語談吐等等,當然也包括你個性脾氣。
除了佛陀,全世界沒有一個人人格是圓滿的。在心理醫學上,不圓滿的人格就稱爲“人格缺陷”,有了人格缺陷,就容易患心理病,最開始是産生心理障礙。
學修叁皈依10-6 (42)
學好叁皈依戒 修好叁皈依定 圓滿叁皈依慧
傅味琴講于泰順崇教寺 2010年7月10日
經文: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皈依戒
皈依佛,永不皈依天魔外道
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
皈依僧,永不皈依外道邪衆
皈依願
自皈依佛,當願衆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當願衆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當願衆生統理大衆一切無礙
長期以來,中國佛門把佛教與儒教混在一起,起了矛盾,一面要解脫,一面要束縛,形成了壓抑,一代傳一代,壓抑得很厲害
提要:
·長期以來,中國佛門把佛教與儒教混在一起,起了矛盾,一面要解脫,
一面要束縛,形成了壓抑,一代傳一代,壓抑得很厲害
·人格缺陷的根子是自…
《學修叁皈依(40~49)》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