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学修三皈依(40~49)

  学修三皈依10-4 (40)

  学好三皈依戒 修好三皈依定 圆满三皈依慧

  傅味琴讲于泰顺崇教寺 2010年7月10日

  经文: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皈依戒

  皈依佛,永不皈依天魔外道

  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

  皈依僧,永不皈依外道邪众

  皈依愿

  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

  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众生只有一个父亲,就是释迦佛,

  我们投入佛的怀抱最安全了

  提要: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就是佛教的《弟子规》《三字经》,佛弟子

   学儒教会导致儒教覆盖佛教

   ·众生只有一个父亲,就是释迦佛,我们投入佛的怀抱最安全了

   ·如果投入道教怀抱,道教是天道,天上很不安全

   ·如果投入儒教怀抱,也不安全,儒教讲杀,你不想死就是不忠不孝

   ·过去妇女的苦难,还不是来自儒教的三从四德,儒教的男尊女卑会有平等

   思想吗?

   ·投入了佛的怀抱,天上人间的苦难都没有了,因为我们佛弟子连一只蚂蚁

   都不杀的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就是佛教的《弟子规》《三字经》,

  佛弟子学儒教会导致儒教覆盖佛教

  可是佛弟子不应该学儒教的《弟子规》、《三字经》,而应该学佛教的《弟子规》、《三字经》,那就没错啦。宗教法规里也规定,各个宗教要按照自己的教义教规发展。三皈依就是我们的教义教规。佛教里有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那不是佛教的《三字经》吗?再扩大一点,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再扩大一点,布施度、持戒度、忍辱度、精进度、禅定度、般若度,那不是佛教的《三字经》吗?内容比儒教《三字经》丰富得多啊。我们作为佛弟子要皈依佛,永不皈依天魔外道,这就是佛教的《弟子规》。为什么佛教的《弟子规》、《三字经》不学,去学儒教的《弟子规》、《三字经》?佛法不学去学儒教,要不了多久,儒教就会覆盖佛教,使得佛教无形中就消失了,这是我们佛弟子不希望发生的事情。

  众生只有一个父亲,就是释迦佛,

  我们投入佛的怀抱最安全了

  “归投依靠”,孩子苦恼害怕的时候,总是投向妈妈的怀抱,只要妈妈一抱,他就不哭了,因为妈妈的怀抱最温暖、最安全。我们的爸爸妈妈是谁?经书上有句话,“一切众生唯一父”,就是释迦佛。我们皈依释迦佛了,就应该投入佛的怀抱,这里最最安全啦!

  如果投入道教怀抱,道教是天道,

  天上很不安全

  如果投入到道教的怀抱里,道教是天道,天上不安全,天福享完还是要掉下去。而且天上很恐怖,有大天、小天,小天经常被大天赶来赶去,看见大天心怦怦跳的,因为大天势力大、权力大。而且阿修罗经常跟天人打仗,有时候阿修罗把天人打败,有时候天人把阿修罗打败,你说安全吗?

  如果投入儒教怀抱,也不安全,儒教讲杀,

  你不想死就是不忠不孝

  你投入到儒教的怀抱里,儒教也不安全。从前每个朝代都是学儒教,儒教追求的就是做官。伴君如伴虎,朝廷里不知道杀了多少官。而且你还得绝对服从,君要臣死不得不死,父要子亡不得不亡。如果你不想死,你逃走,就是不忠!不孝!死了还得进入六道轮回,一失人身就很难跳出生死苦海。

  过去妇女的苦难,还不是来自儒教的三从四德,

  儒教的男尊女卑会有平等思想吗?

  封建社会最受压迫的就是妇女,投井、上吊、跳河,死了多少啦?幸亏还有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因为封建社会男菩萨救度妇女不方便,观世音菩萨本来是男身,他化现女身,专门救度妇女的苦难。这些苦难还不是来自于儒教的三从四德、夫唱妇随,一切都要听丈夫的,这种男尊女卑的思想还会有平等吗?

  投入了佛的怀抱,天上人间的苦难都没有了,

  因为我们佛弟子连一只蚂蚁都不杀的

  你投入释迦佛怀抱里,这些苦难都没有了。我们佛弟子连一只蚂蚁都不杀的,释迦佛也绝不会说:“我叫你死,你就必须死,否则你不算佛弟子!”所以皈依佛了,就不要再转移方向了。

  学修三皈依10-5 (41)

  学好三皈依戒 修好三皈依定 圆满三皈依慧

  傅味琴讲于泰顺崇教寺 2010年7月10日

  经文: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皈依戒

  皈依佛,永不皈依天魔外道

  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

  皈依僧,永不皈依外道邪众

  皈依愿

  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

  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佛弟子要学佛陀那样的圆满人格,

  你跟道家儒家学,你到底是谁家的弟子

  提要:

   ·只有依靠释迦佛才靠得住,在世俗环境里,接触的都是杀盗淫妄酒,连

   修行都很困难

   ·佛法精通了,才可以拿三分精力去学外道,目的是为了去降伏外道

   ·佛门学外道,如果这种现象一普遍,佛教的伟大也就被扑灭了

   ·佛弟子要学佛陀那样的圆满人格,你跟道家儒家学,你到底是谁家的弟子

   ·佛弟子应当发这样的愿,愿众生都能发菩提心,走上菩提大道,愿众生都

   能深入经藏,智慧如海,愿众生都能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佛弟子都应该圆满佛陀那样高尚的人格,众生有了人格缺陷就容易产生

   心理障碍

  只有依靠释迦佛才靠得住,在世俗环境里,

  接触的都是杀盗淫妄酒,连修行都很困难

  “依靠”,我们依靠的是释迦佛,只有释迦佛才靠得住,道教儒教都靠不住,世间的一切也靠不住。我从前在家里实在苦啊,我要修定念经,家里人要看电视听收音机,我又不能把眼睛戳瞎,耳朵打聋,所以在家难修行。有人还说在家修得好,真滑稽了!家里人开收音机我也只好听啊,听讲故事:有武功的两人开打前,先行一个礼,一个道士一抱拳,唸一声“无量天尊!”另一个和尚一合掌,唸一声“阿弥陀佛!”就打起来了。说和尚怎么去打架?有啊,《水浒》里的鲁智深,人称花和尚,不是拿大刀的吗?

  佛法精通了,才可以拿三分精力去学外道,

  目的是为了去降伏外道

  佛弟子皈依佛了要常随佛学,你佛法学得很好很好了,那么才可开许,可以学三分外道,那要到上座师的标准。下座、中座、上座,都是出家人的划分,到上座师起码要学修佛法二三十年。那个时候你佛法已经学得很精通了,真正做到了深入经藏,你为了去度外道,可以开许你学点外道的东西。学外道是为了降伏外道,而不是叫你去拜外道为师。而且规定只能三七开,三分精力学外道,七分精力仍要学佛法。

  佛门学外道,如果这种现象一普遍,

  佛教的伟大也就被扑灭了

  我们佛弟子当然是跟佛学喽,比如你是外语学院的学生,当然到外语学院上课,而不应该到舞蹈学院去学。社会上没有这种怪现象,竟然如今的佛门里会有人学外道,那岂不以外道为师了吗?这种现象一普遍,佛教的伟大也就被扑灭了!

  佛弟子要学佛陀那样的圆满人格,

  你跟道家儒家学,你到底是谁家的弟子

  我们常随佛学,为的是学得跟释迦佛一模一样,成就释迦佛那样圆满的人格,也就是成佛。你想跟太上老君一样,那么你应该去跟太上老君学,你怎么进佛门啦?苏州四大才子,当然是儒教的才子,里面有个周文宾,特别喜欢扮女人。有一次他扮了女人出去,被王老虎抢亲抢走了,那抢走的到底是男人还是女人?后面还有故事,不讲了不讲了不讲了。(众笑)这些在佛门里边学太上老君,学儒教的,到底是谁家的弟子?

  佛弟子应当发这样的愿,愿众生都能发菩提心,走上菩提大道,

  愿众生都能深入经藏,智慧如海,愿众生都能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持好皈依戒”,还要“修好皈依愿”。皈依愿有三条,“自皈依佛”,自己皈依佛了,“当愿众生”,还要发愿,希望一切众生─—当然你要去带动他们啊,“体解大道”,大道就是菩提大道,让大家一起走上菩提大道,“发无上心”,就是发菩提心。“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当然你自己要领头,“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这样僧团才能和合。希望大家天天听法,提高觉悟,好好修行,靠我老师是靠不住的,要靠大家发心。你们这么多居士,天天欢欢喜喜来学法修行,不吵架,不打架,这就做到了“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崇尚~崇敬学习,圆满佛陀高尚人格

  

  佛弟子都应该圆满佛陀那样高尚的人格,

  众生有了人格缺陷就容易产生心理障碍

  第二个意义叫崇尚,“崇敬学习,圆满佛陀高尚人格”。这个人格不仅仅是文学上讲的人格,也包括心理学上讲的人格。文学上讲的人格,是指人的品德。心理学上讲的人格比文学上讲的人格要细致深入,包括你的思想意识、生活习惯、种种爱好,乃至于言语谈吐等等,当然也包括你个性脾气。

  除了佛陀,全世界没有一个人人格是圆满的。在心理医学上,不圆满的人格就称为“人格缺陷”,有了人格缺陷,就容易患心理病,最开始是产生心理障碍。

  学修三皈依10-6 (42)

  学好三皈依戒 修好三皈依定 圆满三皈依慧

  傅味琴讲于泰顺崇教寺 2010年7月10日

  经文: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皈依戒

  皈依佛,永不皈依天魔外道

  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

  皈依僧,永不皈依外道邪众

  皈依愿

  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

  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长期以来,中国佛门把佛教与儒教混在一起,起了矛盾,一面要解脱,一面要束缚,形成了压抑,一代传一代,压抑得很厉害

  提要:

   ·长期以来,中国佛门把佛教与儒教混在一起,起了矛盾,一面要解脱,

   一面要束缚,形成了压抑,一代传一代,压抑得很厉害

   ·人格缺陷的根子是自…

《学修三皈依(40~49)》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