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念佛(10)
傅味琴講于甯波居士林 2009.11.6 中午
要出離生死,要修叁十七道品,
第一步要修四念處
提要:
·要出離生死,要修叁十七道品,第一步要修四念處
·觀身不淨,人就是人皮包的糞桶
·觀心無常,如心不會變,也不會有離婚的人,圓臉也不會變長臉了
·觀受是苦,如果享受不苦,哪會有勞累、中風、進醫院
·觀法無我,連自己決定了的方法也會改變
·修菩提心也是修念,要修好念恩報恩
要出離生死,要修叁十七道品,
第一步要修四念處
“中士修法叁十七道品,第一步修四念處,也是修念”,中士修出離法,要出離生死,所以,中士修法要修叁十七道品。叁十七道品也就在《佛說阿彌陀經》裏,所以極樂世界是修叁十七道品成就的。叁十七道品,首先要修的是四念處,還是念。修行人的念頭要放在四個地方,所以叫四念處。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
觀身不淨,人就是人皮包的糞桶
觀身不淨,你身體洗得再幹淨沒有用的,要不了多少時候,仍然肮髒。講個故事,從前上海一個老先生,一定要叫我到他家裏去,每次去,他都不讓我走,留我吃飯。
有次吃吃飯,他的小孫子要大便了。上海那時住房緊,沒有洗手間的,一般大人大便在馬桶裏,小孩子大便在痰盂裏。孩子的爸爸又要吃飯,又要看著孩子,他怕麻煩,所以讓孩子坐在痰盂上,再把孩子跟痰盂一起抱起來,放在我吃飯的圓桌上,(衆笑)你說,我怎麼吃得下去?真有這回事啊,其實人就是人皮包的糞桶啊。
觀心無常,如心不會變,也不會有離婚的人,
圓臉也不會變長臉了
觀心無常呢?人生最容易犯錯誤的就是戀愛時期,一結了婚那是一輩子苦啊!以後你們真的要談戀愛,千萬不要相信對方的話,要相信佛的話:心無常。假如人家跟你說:“海枯石爛,我心不變。”這是假話,心哪有不變的?從前離婚排隊,現在不要排隊,你要離馬上離。哪有一顆不變的心啊?說你好話,你臉就圓了,批評你幾句,臉就長了,能不變嗎?
觀受是苦,如果享受不苦,
哪會有勞累、中風、進醫院
觀受是苦,一切享受都是苦,有錢人娶了兩個老婆已經夠苦了,他還要娶十個了。兩個老婆吵架,他夾在中間勸,兩個老婆全罵他,一個說:“你怎麼幫狐狸精說話?”另一個說:“你幫雌老虎說話。”打起來全打在他臉。(衆笑)
最苦的是打牌,你參加了打牌,休息都不讓你休息,“你贏了,你想走哇,不行,再來四圈!”累得你腰酸背痛,精神緊張。還非常危險,摸著一張好牌,“中風”,一激動,馬上中風了。(衆笑)還有“頂上開花”,那就是腦血管爆炸。不好好的活著,去受這些苦幹啥呢?你們等會念佛,身體、心裏越念越舒服,何必去打牌呢?
說個笑話,當年能海上師在四川講經,叫大家不要打牌。有個愚人,連這句話他也聽不明白,跑出去跟大家:“師父說的,打牌不要緊。”(衆笑)所以跟愚人說法實在說不清啊。
觀法無我,連自己決定了的方法也會改變
觀法無我,說:“我的主意好,你要照我的辦法做。”他肯聽你嗎?你自己到後來也不一定會照你的辦法,因爲你想想:“還是你的辦法好,我聽你的。”法無定法啊。要明白,一切法性空,一切法無我,不要太執著自己的觀點了。
修菩提心也是修念,要修好念恩報恩
“上士修法修菩提心,第一步修念恩報恩,也是修念”。社會上有句話現在傳到佛門來了,叫“感恩”,這是基督教的話,我們佛教是講念恩、報恩。上報四重恩,報國土恩就是要熱愛祖國;報衆生恩,要熱愛人民;報父母恩,我們要照顧好父母;報佛恩,我們要弘揚佛法,樹立法幢,使佛法的明燈不要熄滅。
怎樣念佛(11)
傅味琴講于甯波居士林 2009.11.6 中午
念佛能提高覺悟,念法能
增長智慧,念僧能得到淨化
提要:
·念念不忘一切衆生皆父母,修好念才是根本法
·信願行的種種功德,亦從念上出生
·念佛要提起正念,放下妄念,這可大有學問
·念佛念法念僧才是正念,世俗一切的念都促使我們流轉生死
·念佛能提高覺悟,念法能增長智慧,念僧能得到淨化
提起正念,放下妄念
念上大有學問,人問老和尚怎麼修行,答:放下、提起,正念要提起,妄念要放下。
因緣:上海已故陳海量居士,他女兒大前年來開化文殊院,在座談中提到,臨終最要緊是提起正念。
念念不忘一切衆生皆父母,修好念才是根本法
要念念不忘父母的恩,你們有幾個父母?有人說:“我本來兩個,現在我爸死了,只有一個。”你心量太小了,怪不得你們這麼苦,多一個媽,多一個照顧嘛。佛怎麼教我們離苦得樂啊?佛要我們認識到一切衆生皆父母啊!我們在修念恩、報恩的時候,要想到一切衆生都是我父母。過去世的事情我們都記不得了,看看今生的父母是這樣的愛我,那麼前世的父母也是這樣的愛我!所以修念就是第一步修法,也是基本法,也是根本法。
信願行的種種功德,亦從念上出生
“淨土法門著重信願行,信願行種種功德亦從念上出生,念上成就”。你們念佛的居士,好好在念上修,將來也在念上成就。
念佛要提起正念,放下妄念,這可大有學問
今天跟你們講怎樣念佛?這個題目太大,所以今天只能講其中一個字,叫“念”。應該要提起正念,放下妄念。念佛就是這麼念的,念上大有學問啊!有則公案,一個年輕人到廟裏問老和尚修行怎麼修,老和尚正要給大殿裏挂的長明燈加油,他一面放下油燈,一面回答,“放下放下”。加了油他又把燈提上去,“提起提起”,修行怎麼修這兩句話就講完了。你們正念提起了嗎?妄念放下了嗎?如果你沒有做到,你還要好好修修念啊。
講個因緣,我是二十二歲進上海佛教青年會,進了佛門我特別喜歡聽經。那時候有個老居士叫陳海量,現在早就不在了,他的女兒大前年,到開化文殊院來看我,她在座談中提到一句話,“臨終最要緊是提起正念”,這最要緊了。 什麼是正念
念佛、念法、念僧就是正念。
念佛能提高覺悟,念法能增長智慧,念僧能得到淨化。
念佛念法念僧才是正念,
世俗一切的念都促使我們流轉生死
“什麼是正念”呢?我們皈依叁寶就要念佛念法念僧,“念佛念法念僧就是正念”,如果你去念:電視機、電冰箱、沙發、牛奶咖啡還有抱在懷裏的寵物,這就不叫正念。想發財、榮華富貴,受了委屈想報複人家,頭發已經白了還不想修行,愚癡顛倒,老太婆放不下老頭子,老頭子放不下老太婆,這也不叫正念。世俗生活裏的一切都促使我們流轉生死,流轉生死就是在世俗裏流轉的。
念佛能提高覺悟,念法能增長智慧,
念僧能得到淨化
“念佛能提高覺悟,念法能增長智慧,念僧能得到淨化”。我們皈依叁寶,皈依就是歸投依靠。我們是依靠佛的覺悟,依靠法上的智慧,依靠僧的清淨。有覺悟就不會迷,有智慧就不會顛倒,保持清淨就不會受染汙。 佛~皈依佛要常念佛的功德。
佛名大覺,皈依佛的覺悟,能成就自己的覺悟。
念念不忘佛的覺悟,能成就我們自性佛寶。
在佛的覺悟中具足戒定慧、斷智悲、法報化叁身的功德。
經雲:世輪苦逼解無端,逾城出家示善離
六年難行彼岸竟,獲勝靜慮我頂禮
怎樣念佛(12)
傅味琴講于甯波居士林 2009.11.6 中午
念念不忘佛的覺悟,
能成就我們自性佛寶
提要:
·常念佛功德,能成就自己的覺悟
·念念不忘佛的覺悟,能成就我們自性佛寶
·在佛的覺悟中,具足戒定慧、斷智悲、法報化叁身功德
·想解開世間上的痛苦,誰也找不到一個頭
·釋迦太子逾城出家去尋找真理
·釋迦太子從六年難行中到達了目的地
·釋迦佛在殊勝的禅定中獲得了智慧,我向您頂禮
·要常念法的功德,佛弟子要在正法中求解脫
常念佛功德,能成就自己的覺悟
“皈依佛要常念佛的功德。佛名大覺,皈依佛的覺悟,能成就自己的覺悟”,皈依佛就是皈依佛的覺悟,你投入了佛的懷抱,就是投入了母親的懷抱,就是投入了覺悟的懷抱,你也會在覺悟的懷抱中成長。
我們衆生愚癡顛倒,皈依法以後,天天學法聽法,就能增長智慧。
僧是清淨,你整天都在清淨的大衆裏,就會得到清淨的熏習。
念念不忘佛的覺悟,能成就我們自性佛寶
皈依佛的覺悟就能成就自己的覺悟。“念念不忘佛的覺悟,能成就我們自性佛寶”。爲什麼我們將來能成佛,因爲我們有成佛的種子,我們有佛性嘛。我們皈依了佛就要向佛學習,佛雖然是外緣叁寶,可是能夠成就我們的自性叁寶。
在佛的覺悟中,具足戒定慧、
斷智悲、法報化叁身功德
“在佛的覺悟中,具足戒定慧、斷智悲、法報化叁身功德”。佛到底有什麼功德?就是有這些功德。斷德,斷煩惱;智德,智慧圓滿;悲德,具足大悲心。
想解開世間上的痛苦,誰也找不到一個頭
經書上說,“世輪苦逼解無端”,世間上就像一個車輪一直在滾,世間上種種的痛苦在逼迫我們,促使我們輪回六道。我們要想得到解脫,可是找不到頭啊。
釋迦太子逾城出家去尋找真理
“逾城出家示善離”,釋迦太子,他也有父親,也有養育他的姨媽,也有妻子也有兒子,可是他還是逾城出家了。父親當初同意他出家的,後來後悔了,把城門關起來,釋迦太子就騎了馬從城牆上跳出去,這叫逾城出家。“示善離”,顯示給我們看;善就是妙善,妙善是滅谛的境界;離就是脫離生死輪回。
釋迦太子從六年難行中到達了目的地
“六年難行彼岸盡”,雪山六年苦行,誰也做不到,釋迦太子就能做到,那可真是難行能行啊。在六年的苦行中,他斷盡了貪瞋癡煩惱。那麼在六年中他到底幹了些什麼?我…
《怎樣念佛(10~20)(講于甯波居士林)》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