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人格心理學--學佛智慧,圓滿人格(20~29)

  人格心理學 (20)

  —— 學佛智慧,圓滿人格 ——

  傅味琴 人格心理學 ~ 包括人的情緒、個性、作風、生活習慣、思想意識。

  爲衆生盡我所有作貢獻

  本次提要:

  ■ 一顆菩提心爲衆生

  ■ 修行就是修個變

  ■ 爲衆生盡我所有作貢獻

  ■ 修行就是要在錯路上趕快回頭

  ■ 在修行路上回頭,豈不白修了

  ■ 回向世俗很難出生死啊

  ■ 有覺悟的人輕傷不下火線

  一顆菩提心爲衆生

  心也能改造過來,自私能改造成一心爲公;只爲自己能改造成一顆菩提心爲衆生;想自己舒服,把苦事推給人家,也能改造成“自苦他安樂”;以前對大衆的事情很不熱情,“我沒空啊,我自己事情都忙不了還管人家”,也能改變成多管大衆少管自己。

  修行就是修個變

  你們常說:“老師很辛苦啊。”我昨天這兒講完課,就趕回福鼎佛協文教部,上坡時氣喘得不得不停好幾次,可人一到馬上就關心外地來的同學:“如果有事情要跟我談,現在可以來。”一會兒又有人來報告:“六點半了,請老師下去,跟全體同學聚一聚。”我一面下去,一面在昏沈。第二天早上照樣兩點半起來,叁點鍾帶修禅定,講“十二因緣”,講了一個多小時,又趕來給你們講課。人會變的呀,修行就是修一個變。

  爲衆生盡我所有作貢獻

  男衆部老師也辛苦得一點空也沒有,有時候我對你們男女兩部互相埋怨也很同情,你們埋怨什麼?“我們女衆部實在太忙,你們幫幫忙嘛。”男衆部說:“我們實在沒辦法,你們自己解決吧。”結果教務處被我批評:“你們抽不出空幫忙,也該指導指導,爲她們出個好主意。”總要轉到菩提心上來,從文教部來這兒當老師的,個個是發菩提心的,辭了社會上的工作,七、八千,乃至萬元工資不要了,來到這兒當義工,誰肯幹?不肯幹的人沒轉過來啊,轉過來就肯幹了嘛。說句比方的話,牛是盡我所有作供獻,最辛苦。你不肯當牛,就做不到一輩子爲衆生作貢獻。

  佛教的精神就是講自覺自願,你不自覺不自願,別人啓發,你還會對抗,起恨心,那就不是修行了。

  修行就是要在錯路上趕快回頭

  自我教育,自我改造有一條總路線:“反其道而行之。”有封來信說,他看了我們寄去的材料,才深深感覺到佛陀的偉大,“我過去都錯了,我今後要回過頭來走。”佛教導衆生就是叫你反過來走,因爲衆生走的路是流轉生死的路,是煩惱受苦的路。覺悟了就應該回過頭來走,不是有句老話嗎?“苦海無邊,回頭是岸”,人肯回頭就說明他已經接受了教育,已經在自我改造。當然,回頭要越快越好,走了一裏路回頭,只浪費一裏路的時光。在錯路上走得遠,回來也遠,修行就是要在錯路上趕快回頭。

  在修行路上回頭,豈不白修了

  有一種人,回頭了又回頭,那就錯了。知道佛偉大,聽了佛的話能在錯路上回頭,很好啊!如果已經回頭走的人還回過頭去看看,這個人肯定走不快。所以修行人往修行路上走,這是從世俗的習慣回頭;在修行路上你再回頭,嚴重一點,頭回過去,身子也回過去,兩只腳也回過去,仍然回到原來的地方,修行豈不白修了?

  回向世俗很難出生死啊

  有人一退心,從哪裏來就再回到哪裏去,或者回小廟,或者回家。同學勸他:“回去這條路啊很難出生死,好馬不吃回頭草啊。”他笑笑:“反正流轉生死這麼多次了,再流轉一次也沒有關系。”這種知見已經邪了。

  有覺悟的人輕傷不下火線

  反其道而行之,過去自己錯了,就要反過來做。從前經常遲到,今後提前五分鍾進課堂;過去稍微有一點頭疼,肚子裏叽哩咕噜叫幾下,“我請假”,覺悟了就會反過來做,輕傷不下火線,擦破一點皮,心裏覺得苦啊,還像一個兵嗎?

  人格心理學 (21)

  —— 學佛智慧,圓滿人格 ——

  傅味琴

  人格心理學 ~ 包括人的情緒、個性、作風、生活習慣、思想意識。

  自我中心的人把“我”作爲生活的中心

  本次提要:

  ■ 請放心,我還沒倒下去

  ■ 佛稱弟子是勇敢的士兵

  ■ 心理病態的自療方法:反其道而行之

  ■ 勇敢面對,心就不怕

  ■ 靠同情、可憐、愛護,是幼兒園的洋娃娃

  ■ 自我中心的人把“我”作爲生活的中心

  ■ 修行不知斷我執,卻說“怎麼沒有我”

  ■ 錯的推給你,對的推向我,永遠做老衆生

  ■ 在家人心裏只有我的兒子,出家人心裏不要只有我的小廟

  請放心,我還沒倒下去

  有一年我從四川回來,大熱天,那個時候路風不好,列車員竟然不供應開水。到了一個站,有的人拿著茶杯向窗外用皮管給火車加水的人說:“給我一點吧,我渴死了。”我也拿茶杯要了點水喝,到蘇州下了車,趕到大學門口就開始嘔吐,還沒有吐完,又拉了,馬上進廁所,臉都白了,人也豎不起來,我照樣按時上課,旁邊學生說:“老師,你這樣還能上課?”我說:“我還沒倒下去,放心好了。”他給我拿來靠背椅,我不坐也不靠。開始真可憐,沒氣力,後來聲音越講越響。

  佛稱弟子是勇敢的士兵

  小困難一沖就過去了,大困難也不要停腳步,繞個圈子就過去了。佛稱佛弟子是勇敢的士兵,當然這不是跟人打仗,而是跟煩惱打仗,跟自己的懶惰、囂張、壞脾氣打仗。

  心理病態的自療方法:反其道而行之

  同學給你指出缺點要感謝,記在心裏,今後要改正。我年青時的心理病態都是我自己改過來的,方法就是反其道而行之。以前人行道是大方塊的水泥地,兩塊中間有條縫。我從家裏去上班,喜歡步行,我一只腳伸出去,總要邁在方塊的中間,如果邁在線上,怎麼也不痛快,我會把腳縮回來重走,麻煩不麻煩?好像有種無形的力量要我必須那麼走,這叫“強迫行爲症”。 病態心理、人格心理,我學得很多。後來我下決心,自己醫自己的病,怎麼醫?當我走人行道邁到線上時,我偏不重走,就讓腳自然地踩在邊上,很快就改過來了。

  勇敢面對,心就不怕

  我一生受過很多苦難。我做過會計,在會計科,四張辦公桌拼在一起,中間一架電話機。當有人無意中把電話機推到我桌上時,我就害怕。有時電話鈴響了,他們幾個沒接,我就慌了,把帳本拿出來亂翻(衆笑),表示我比你們還忙,沒時間聽電話。我怕電話怕到這個程度,你們不好理解,因爲我有嚴重的口吃,我怕說話,怕別人笑我,愛面子啊。所以年輕時我是懷裏揣著兔子生活的,心一直怦怦跳。有一天早晨,我最早一個到辦公室,我瞪著眼看電話機,心想我爲什麼要怕你?(衆笑)我早就做好思想准備,像上前線打仗那樣給自己做好了思想動員,把電話機抓到面前:“你響吧,我等著你。”果然電話鈴響了,我一點兒不緊張,高高興興拿起來:“你找誰啊?”這話流利而出,這就又是一個反其道行之的例子。

  靠同情、可憐、愛護,是幼兒園的洋娃娃

  我就是這樣自我奮鬥出來的。老靠人家同情、可憐、愛護,這是誰啦?幼兒園小朋友懷裏的洋娃娃啦。我們來到福鼎兩年多,人常說:“傅老師的學生個個好,都很乖的。”還不是我訓練出來的?也靠他們自己覺悟。

  自我中心的人把“我”作爲生活的中心

  現在講人格心理學的第一個內容,叫“自我中心”。把自己,把“我”作爲生活的中心,作爲人生道路上的中心,一切思想脾氣的中心,這樣的人還能好到哪裏去?

  佛門裏邊爲名爲利的人,核心還不是一個“我”?如果他專爲別人,唯獨沒有“我”,這就不叫自我中心。

  修行不知斷我執,卻說“怎麼沒有我”

  聽說有個單位搞業余演出,記者來拍照,有個演員竟然忘了演戲,面朝著照相機等著他拍,“你要拍拍我”,這就是自我中心。佛門裏也常聽到:“怎麼沒有我?”修行不知斷我執,卻處處以我爲中心,做了點功德要看功德芳名,還怄氣:“我供養了一千塊,供養五十塊的竟然排在我前面?”

  蘇州有個人聽經來晚了,前面一排座位已坐滿了,他氣啊:“怎麼第一排沒我的位置?我昨天還供養了一個大冰箱。”意思是我是大居士,竟然前排沒有我的位置!不是這個居士大,是冰箱大,這個“我”可真重啊!

  錯的推給你,對的推向我,永遠做老衆生

  同學們之間出現矛盾,我來調解,很少聽到“在這方面我也做得不對”,聽到的盡是訴苦、告狀,你怎麼樣怎麼樣,你是成心報複,……錯的全推給你,對的推向我,這種習氣不改,修行也修不好,永遠做老衆生。

  在家人心裏只有我的兒子,出家人心裏不要只有我的小廟

  兒童天真爛漫,很純潔,隔壁小朋友來了,他高興了,會把玩具給小朋友玩。純潔的心裏只有“你”,沒有“我”。可是他媽回來了,鄰居的小朋友就想回去了,孩子會說:“洋娃娃你拿回去玩。”媽臉色一沈,鄰居小孩嚇得溜走了。等鄰居小孩一走,媽說:“你怎麼不懂事?這個洋娃娃多貴啊!媽是買給你的。”我說這個媽教育不當,倒要跟她孩子學學,心裏只有“我”,“我所”,“我的兒子”,“我買的洋娃娃是我的兒子玩的……”你們安心在這裏學習,腦子裏也要去掉一個“我”,我什麼?我的小廟。(衆笑)下課。(2001.4.28 第五講完)

  人格心理學 (22)

  —— 學佛智慧,圓滿人格 ——

  傅味琴

  人格心理學 ~ 包括人的情緒、個性、作風、生活習慣、思想意識。

  衆生喜歡抓一個“我”, 也就發展了一個我

  本次提要:

  ■ 彌補人格缺陷,達到人格圓滿

  ■ 朝著釋迦佛圓滿人格的方向去努力

  ■ 人格缺陷起源于“自我中心”

  ■ 一切煩惱起源于我執

  ■ 自我中心以“我”爲中心

  ■ 衆生喜歡抓一個“我”,也就發展了一個“我”

  ■ 損人利己,唯利是圖,就是“我”在推動

  ■ 人做好事就因爲有股“善”的力量

  彌補人格缺陷,達到人格圓滿

  講人格心理學的目的就是爲了彌補我們…

《人格心理學--學佛智慧,圓滿人格(20~29)》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