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心理導引——喜(60~69)

  喜(60)

  ———————— 傅味琴 2002.5.2 ————————

  糊塗到頭發白,不知什麼時候回如來家

  提要:

  ·站在出世的立場上,世俗道理就講不通

  ·糊塗到頭發白,不知什麼時候回如來家

  ·立場不同,觀點也就不同

  ·求水飲鹹海,癡人亦如是

  ·五欲好比有毒蛇的泉水,喝了就會被毒死

  ·涅槃界清涼,無諸渴熱惱

  站在出世的立場上,世俗道理就講不通

  如果這些講得有道理,那豈不等于說放棄世間上的一切,來到佛門做貢獻的人,都沒有道理?你們的道理我也可以點頭,爲什麼點頭?站在你的立場上點頭,你站在世俗的立場上,因爲你要我認可,我只能跟你站在一塊兒點頭,“對、對對”,如果我站在出世的立場上呢?你的理由全不是理由,你怎麼說也說不通。

  糊塗到頭發白,不知什麼時候回如來家

  有個在福鼎佛協文教部長期隨學的同學,請假回去也不知道超假多少天了,竟然這樣隨便,自由散漫,按規定,請假半個月,如果有緊要事情可以續假半個月,他根本把這些規定都抛棄了。這次我到蘇州,他來看我,我問他,“你什麼時候回去?”他說:“我老婆有心髒病。”我馬上點頭,“對,你老婆有心髒病,你好好照顧你老婆啊。”我再問:“那你什麼時候回去啊?”他又回答我:“我老婆要跟我離婚。”我也點頭:“你老婆不是兩年前就要離婚了嗎?你老婆又提出來,她已經不要你管了,你還留著幹什麼呢?你到底什麼時候回去啊?”他又說:“現在還沒有離婚,(衆笑)不過,我肯定要回去的。”我說:“我問你叁次你說了叁句話,第一句要照顧老婆,第二句老婆要跟你離婚,第叁句肯定要回去的,你到底哪一句是回答我的?你說說清楚呢,你什麼時候回去?”糊塗到頭發全白了,仍然糊塗,連問題都講不清楚。

  立場不同,觀點也就不同

  半路出家的人哪個原先沒老婆?年輕出家的人哪個沒有父母?每個人都強調自己的困難,那麼爲佛教做貢獻,一個人也沒了。不想想“無常大鬼吞”!死亡一到,你不死也得死。總不見得你看到無常鬼了,“慢,我現在不能走,如果我走了,老婆要跟我離婚”。(衆笑)修行人看不修行人,什麼都沒有理由,不修行人看自己,什麼都有理由。

  求水飲鹹海,癡人亦如是

  你不肯犧牲的是什麼?無非是名利五欲,你把時間花在哪裏?無非是名利五欲。佛經上說,“求五欲自娛”的人,好比“求水飲鹹海”,口渴了去飲很鹹的海水,“由渴飲更多”,結果越喝越渴,越渴越喝。“求五欲自娛”,“癡人亦如是”啊,愚癡的人也是這樣,欲望是永遠滿足不了的,你辛苦一輩子到快死的時候欲望還是不能滿足。我曾經舉了個例子,一個老板,臨死的時候遺憾,“我的廠還不夠大,我的錢還賺得不夠多”,還要叮囑兒子們,“我這五個廠你們要好好發展”。我稱這種叫棺材裏伸出手來要錢,人要進棺材了,他還要伸手要錢。總是貪啊。

  五欲好比有毒蛇的泉水,喝了就會被毒死

  “壞井毒蛇泉,智者熟思之”,一口井壞了,裏邊的水是有毒的,或者泉水裏邊有條毒蛇,這裏邊的水都是不能喝的,貪五欲好比喝的是有毒的水,非但不能解渴,而且你還要被毒死,有智慧的人應該好好的去想。

  涅槃界清涼,無諸渴熱惱

  “涅槃界清涼,無諸渴熱惱”,我們的理想,我們的目的就是要到涅槃的彼岸,涅槃的彼岸無比清涼,清涼表示沒有煩惱。煩惱稱爲熱惱,冒起火來,有的人臉脹得通紅,汗珠像黃豆那樣滾下來,有的人頭上還冒氣呢,假如是餓鬼的話,冒氣還不夠,要冒煙啦,最後冒出火來了。身體虛弱的人有體會,稍微起點煩惱,馬上虛火上升,人會發熱的,所以煩惱又稱爲熱惱。涅槃界是無比的寂靜,無比的清涼。“無諸渴熱惱”,沒有渴表示沒有欲望,有欲望的人如饑如渴。

  喜(61)

  ———————— 傅味琴 2002.5.2 ————————

  尋求善知識,隨行般若教

  提要:

  ·尋求善知識,隨行般若教

  ·求法要尊重法,遠道求法,心易殷切

  ·拜師先要擇師,要看善知識功德

  ·靠吹,吹出假,誰作證明

  尋求善知識,隨行般若教

  “尋求善知識,隨行般若教”,要想達到涅槃的境界,消滅各種煩惱的苦,你必須先要尋求到一個善知識。“尋求”也得有講究,有的認爲自己找到善知識了,或者認爲自己有師父了,這個師父有的是自己說的:“你還沒有歸依啊?那就歸依我吧”。還有的說:“我得到的是無上法,你就跟我學吧”。這就不是他自己尋求的,是送上門來的。善知識要你自己去找,誠心誠意去求,那才會有成就。

  求法要尊重法,遠道求法,心易殷切

  從前我在醫院裏工作治心理病,有本市的病人,有全國各地來的病人,哪一種效果好?外地千裏迢迢來求治的效果好,路越遠效果越好。因爲他們有個思想:我花了成千塊錢的旅費,不好好聽話,我錢白花啊?何況那個年代,有的農民,賣了兩頭豬才有錢出來求醫,本市的病人最多花六塊錢買一張坐公共汽車的月票。所以千裏迢迢來求法的人,心就殷切,心誠則靈嘛。

  拿現實來看,現在交通很發達,你們從蘇州,上海來,也不算太遠,你們至少天天在聽我講法,遊客呢?這兒有講經,“我去聽聽看”,坐不了幾分鍾要走了。如果你們心裏想:糟了,我跟傅老師學法,我是本地人,路近效果一定不好,我得先坐火車到哈爾濱去,再從哈爾濱坐回來,千裏迢迢來聽法。(衆笑)也沒有必要,主要是對聽法要有千裏求法那樣難能希有的心,要殷切尊重。

  拜師先要擇師,要看善知識功德

  沒有殷重就很難學得好,好比送上門的寶在你看來不一定是寶,千裏迢迢去求的寶,在你看來才會是真正的寶。何況佛教擇師法規定要看善知識的功德,要看他到底有多少功德,不能憑他兩片嘴唇吹一吹,你了解也不了解,看也沒有看到,就認他爲師。

  靠吹,吹出假,誰作證明

  八十年代初期出現了氣功熱。我很奇怪,這些所謂的氣功師到底憑什麼本事,能夠吸引那麼多人去學氣功?後來才明白,他們什麼本事也沒有,兩片嘴唇吹,從前有個氣功師,跟別人說,別人又傳給我聽:“如果傅老師肯照我的辦法做,一定會出名,可是我不想找他談,我知道傅老師的脾氣,他絕不會用我的辦法”,什麼辦法?就是吹啊,我是第幾代的傳人,我是第幾代的掌門人,這樣胡扯。現在佛門裏也學會了,所以出現了很多假和尚、假活佛,有的還說他是彌勒佛下生,某位菩薩應化,誰做證明啊?

  有一次有個年輕人到我這兒來學禅定,他告訴我,他參加過一百多個氣功班,只要有氣功師來開班他就參加,錢全花在這上面。這些氣功班有的收一兩百塊的學費,人家還要擠進去,蘇州還出現過,幾個人一起去聽幾次課,要花幾萬塊錢。說句笑話,假如我被美國的富翁請去,也不知道他會給我一個小時幾萬美金的講課費,就因爲我們講正法不要錢,卻很少有人來。

  那些搞氣功出名的人有的坐牢了,報上給他登了一副漫畫:有一只鳥飛到鐵窗外面,在問他:“大氣功師,你怎麼現在沒有特異功能了呢?”蘇州有個同學,對某個大氣功師非常了解,說他全是被學氣功的人捧出來的。有一次路上碰到,這個同學就拍拍他的肩膀:“哎,你還認得我嗎?”那個大氣功師滿臉堆笑,很客氣,就怕把他的底牌戳穿。據說他能在臺上一發功鐵杆子就會動,我說真有這麼回事?這個同學告訴我,“那個時候我就在臺上,而且扶住這根鐵杆的就是我,臺下人都說動了動了動了,我看得清清楚楚,一動都沒有動。”我聽了奇怪:“根本沒有動,怎麼會說動了?”“這裏邊有奧妙,遠距離本來就看不清楚,而且他一說:“大家把外氣發出來,增加氣場,功德無量啊”,這麼多氣功師就發氣,再加上氣會動的,又是遠,像迷霧那樣,所以臺上的鐵杆到底真動假動誰也看不清,只要有人說:“好像動了嘛”,另一個人就說,“哎,動了動了。”大家全說動了。就是這麼回事。”

  還舉個例子。因爲那個時候把氣功看成是鍛煉身體的,在山東有一個部隊的排長,帶了一排人去聽香功的帶功報告,排長當場就問:“香不香?”大家一看領導支持,都說:“香香,香。”(衆笑)其實那個人跟這個排長是熟人。

  喜(62)

  ———————— 傅味琴 2002.5.2 ————————

  廣大菩提城,般若能爲導

  提要:

  ·拜外道爲師,犯了皈依戒

  ·善知識離不開般若智慧,教你在般若智慧裏圓滿

  ·廣大菩提城,般若能爲導

  ·千盲等億劫,終不能得至

  ·瞎子相親穿新衣,忘了對方也是個瞎子

  ·引導靠慧眼,成道靠般若

  拜外道爲師,犯了皈依戒

  更嚴重的是,佛弟子去拜外道爲師,這就犯了皈依戒,佛教皈依戒規定:“不皈依天魔外道”。如果你聽佛的話,你就不應該練氣功啊,他就不同意,“我是居士,我不過學學氣功,我仍然是叁寶弟子啊”,這豈不要佛承認他沒有錯。

  善知識離不開般若智慧,教你在般若智慧裏圓滿

  “隨行般若教”,隨著善知識修行,首先要接受般若的教導。善知識安排你什麼法,有步驟地讓你一步步學上去,你自己要隨著法去修行,這叫法隨法行。真正的善知識無論教你什麼法,都離不開般若的智慧,因爲他懂得般若的道理。你遵照步驟一步步學上去,學到最後,仍然在般若裏圓滿,這就叫“悉地安排作伴隨”。我講的法也都在般若智慧的範圍裏,不過有次第罷了。來初學的人,你學的法已包含著般若智慧的第一步,後來,你就學到了般若智慧的第二步,第叁步,要這樣學上去。咱們這個法流就是講的大般若。所以能海上師一再申明:“我們不是密宗,如果一定要說什麼宗,也只能說我們是大般若宗。”因爲密宗僅僅是一個宗派,我們是教證二法,顯密二教全圓滿。

  廣大菩提城,般若能爲導

  …

《心理導引——喜(60~69)》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