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叁“勸請功德”的講解(170~179)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叁 滅業障品第五

  ──“勸請功德”的講解(26-1) <總第170>

  傅味琴講于開化文殊院   2007年3月10日

   請善知識轉*輪,法的明燈代代相傳,

  始終照亮衆生的生死長夜

  本次提要:

  ■ 唯有佛法才能解一切衆生之縛

   ■ 講法要請善知識講,惡知識講,越講越壞;邪知識講,種種錯見,一輩子

   不會成就;無知識也講不出來

   ■ 親近善知識,卻不請他說法,難免成了搞私人關系

   ■ 請善知識轉*輪,法的明燈代代相傳,始終照亮衆生的生死長夜

   ■ 釋迦佛的法叫正法,反過去說就不是正法,佛說要遠離惡知識

   ■ 親近無知識,一問叁不知,即使終身相伴,亦是虛度時光

   ■ 善知識說法要有請才說,勸請說法實爲第一功

  唯有佛法才能解一切衆生之縛

  今天繼續講《金光明最勝王經》第叁卷“滅業障品第五”。這裏講勸請如來、善知識轉*輪,功德不可思議,說也說不盡,因爲唯有佛法才能解一切衆生之縛。要使衆生明白佛法,衆生才能修行,不明白佛法,隨便你怎麼精進,全成了盲修瞎練,一輩子空忙。

  講法要請善知識講,惡知識講,越講越壞;

  邪知識講,種種錯見,一輩子不會成就;無知識也講不出來

  要明白佛法,必須要有人講法。講法要請善知識講;請惡知識講,越講越壞;請邪知識講,種種錯見,一輩子不會成就,不糾正的話,生生世世都不可能成就;請無知識講,他也講不出什麼來。所以佛說要親近善知識。

  親近善知識,卻不請他說法,

  難免成了搞私人關系

  親近善知識就是請善知識說法。你光親近他這個人,不請他說法,這個親近也成了搞私人關系。佛門裏世俗感情、世俗知見、世俗習氣,就是這麼樣越來越普遍、越來越泛濫的。

  請善知識轉*輪,法的明燈代代相傳,

  始終照亮衆生的生死長夜

  我們請善知識轉*輪,能使釋迦佛的法炬像傳燈那樣,一代代傳下去,始終不熄滅,始終照亮衆生的生死長夜,這個功德極大。善知識轉*輪,就把佛陀的智慧教給了衆生,衆生在修行上就能看清前面的路,不至于盲修瞎練。

  釋迦佛的法叫正法,反過去說就不是正法,

  佛說要遠離惡知識

  一入邪路那是很可怕的,所謂進入“疑怖之林”,邪師邪說會使你遠離佛法,你弄不清楚到底誰對誰錯,難免也會對釋迦佛起懷疑。譬如有教佛弟子:不要聽釋迦佛話。聽了這話,佛弟子就懷疑了:可能釋迦佛講的法不對吧?也許還會調和:釋迦佛不會說錯,不過現在末法時期,還是你說得對。知見就紊亂了。釋迦佛的法叫正法,反過去說就是邪法。所以佛說要遠離惡知識。

  親近無知識,一問叁不知,即使終身相伴,

  亦是虛度時光

  無知識呢?這個佛弟子雖然是好人,也會說幾句好話,但是他不懂佛法,一問叁不知,跟他在一起,白白地浪費時光。人身難得,這樣子虛度時光,可惜不可惜?所以一定要記住釋迦佛的教導“親近善知識”,不要做糊塗蟲。說句笑話,人變了糊塗蟲,下一世投胎也會投到糊塗蟲裏去。

  善知識說法要有請才說,勸請說法實爲第一功

  善知識說法要有人請,因爲佛法無比珍貴,必須有請才說。善知識說法種種功德,是由你勸請而起的,首先你就有功德,論功勞,你是第一功。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叁 滅業障品第五

  ──“勸請功德”的講解(26-2) <總第171>

  傅味琴講于開化文殊院   2007年3月10日

   末法時期的修行人幾乎都不是依法修行,

  而是依我修行,我執、法執重,一切功德全燒光

  本次提要:

  ■ 勸請說法,能圓滿清淨法身,先成就法身才能成就報身化身

   ■ 問修行怎麼修,還不如問修行修什麼

   ■ 末法時期的修行人幾乎都不是依法修行,而是依我修行,我執、法執重,

   一切功德全燒光

   ■ 宗派講的圓滿,是這個宗派的圓滿,要所有宗派合起來才是真正的圓滿

   ■ 修一個法門去否定其它法門,你能達到圓滿嗎?好比每天專吃一個菜,

   必然會營養不全而虛弱

   ■ 修行是爲什麼,修行是修什麼,這個根本的問題先弄清楚了,然後再問

   該怎麼修

  勸請說法,能圓滿清淨法身,

  先成就法身才能成就報身化身

  請轉*輪的功德說也說不盡,最後能夠圓滿我們清淨的法身。十方如來都希望我們衆生成佛,成佛首先要成就法身。不成就法身,報身、化身是不可能成就的。

  問修行怎麼修,還不如問修行修什麼

  經常碰到有人問,修行第一步怎麼修,問修行怎麼修,還不如問修行修什麼。對這個問題,可能十個人的回答都不一樣。

  末法時期的修行人幾乎都不是依法修行,

  而是依我修行,我執、法執重,一切功德全燒光

  譬如釋迦佛在人間時本來沒有宗派,佛教傳到中國來,是中國人成立的宗派。宗派也是佛法,所以無論修什麼宗派,你不懂佛法、不依法修,根本修不好,即使你在修,也是盲修瞎練。今天末法時期的修行人很少是依法修行,而是依我修行。如今宗派裏的人我執、法執很重。我執、法執重,非但不能成就,一切功德都會燒光。

  宗派講的圓滿,是這個宗派的圓滿,

  要所有宗派合起來才是真正的圓滿

  聽說中國從前有十大宗派,現在淨土宗比較普遍,其次是禅宗、密宗。很多寺院原來都稱禅寺,現在都改成唸佛了,可見得淨土宗興起之前,禅宗很普及。法相宗已經很少了,華嚴宗,可能已經找不到華嚴宗的法師了吧。

  每個法門都說自己是圓滿的,這點我們都可以認可,因爲佛法本身都是圓滿的。但是要講清楚:這個圓滿,是這個法門的圓滿。如果一個法門是全部圓滿,那佛何必要講八萬四千法門?何必要有其它宗派呢?照理來說,所有宗派合起來才是真正的圓滿。

  分了宗派優點就是,這個宗派裏的這幾部經可以研究得更加深入一點。每個法門都是平等的,是法平等,無有高下,不可能這個宗派比那個宗派殊勝。如果有人宣揚:“末法時期了,這個法門比那個法門殊勝”,這個人不懂佛法的。如果你說佛教的法比別的宗教的法殊勝,這倒是對了。

  修一個法門去否定其它法門,你能達到圓滿嗎?

  好比每天專吃一個菜,必然會營養不全而虛弱

  如果你修一個法門去否定其它法門,你能達到圓滿嗎?譬如你每天專吃這一個菜,把其它的菜都否定,你肯定會變成一個虛弱的病人,因爲你營養不全啊。

  修行是爲什麼,修行是修什麼,

  這個根本的問題先弄清楚了,然後再問該怎麼修

  不管你學哪個宗派,都要知道修行怎麼修,更要知道修行是爲什麼,修行是修什麼。打個比方,生了病,非但要知道你這個病該用什麼藥,這個藥能治什麼病,還要知道一個根本的東西:就是要把病治好,這是目的啊!目的都搞不清楚,誰叫你吃什麼,你就吃什麼,你很容易上當,吃錯了藥咋辦?就等于說這個人要你吃飯,你就吃飯,另一個人要你吃大便,你就吃大便。要弄弄清楚,吃飯有益于身體健康,吃不衛生的東西有害于身體健康,你的目的是爲了身體健康,這個根本問題先弄清楚了,然後再問該怎麼修。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叁 滅業障品第五

  ──“勸請功德”的講解(26-3) <總第172>

  傅味琴講于開化文殊院   2007年3月10日

   有人連醫王也不要了,法藥也不要了,

  煩惱病怎麼會好啊?

  本次提要:

  ■ 有人連醫王也不要了,法藥也不要了,煩惱病怎麼會好啊?

   ■ 接受了邪知邪見的引導,這種精進反而害了自己

   ■ 把煩惱的繩索解開,生死就跳出來了

   ■ 只有斷煩惱才能證果,才能出生死,我幾乎天天說法,總希望苦海裏的人

   醒一醒,回過頭來

   ■ 起了煩惱,做了煩惱的奴隸,就不自在了,一談了戀愛,就甘願做煩惱的

   奴隸

   ■ 衆生爲了愛,甘心情願流轉生死

   ■ 六道輪回是有的,菩薩在六道裏度衆生也是有的

  有人連醫王也不要了,法藥也不要了,

  煩惱病怎麼會好啊?

  佛是大醫王,法是無上藥,自己是重病人。我們生的都是煩惱病,佛法是治煩惱病的藥,全世界最高明的心理醫生,也不可能把衆生的煩惱病治好,只有佛才能辦得到,所以佛稱大醫王。由佛給我們開處方,那是不可能有錯的。人開的處方就要小心點,庸醫殺人的事多得很。不懂佛法修行,不走錯路才怪呢。有人連醫王也不要了,法藥也不要了,煩惱病怎麼會好啊?

  接受了邪知邪見的引導,這種精進反而害了自己

  即使他很想了脫生死,非常精進,但是他接受了邪知邪見的引導,非但跳不出生死輪回,還要墮叁惡道,這種精進反而害了自己。說“是別人害我的”,你不接受,別人也害不了你,說到底還是自己的問題。

  把煩惱的繩索解開,生死就跳出來了

  我們修行的目的就是斷煩惱。衆生爲什麼不能脫離生死?就因爲被煩惱綁住了。把煩惱的繩索解開,生死就跳出來了。

  只有斷煩惱才能證果,才能出生死,我幾乎天天說法,

  總希望苦海裏的人醒一醒,回過頭來

  你即使走的是正路,天天聽法,天天修禅定,天天思維討論,如果你不斷煩惱,你所做的一切,還是白起勁,最多種種善根。要明白只有斷煩惱才能證果,才能出生死,才能行菩薩道,才能成佛。

  有一句老話: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我從年輕時開始講法到現在,可能有五十年了,幾乎是天天講,我的目的,總希望苦海裏的人醒一醒,回過頭來。

  起了煩惱,做了煩惱的奴隸,就不自在了,

  一談了戀愛,就甘願做煩惱的奴隸

  我們凡夫有自在的時候,也有不自在的時候,起了煩惱,做了煩惱的奴隸,就不自在了。年輕人從什麼時候開始感到不自在?從談戀愛開始,可是這個愛非常迷惑人,他甯願不自在,也要愛。外國人寫情書最後具名:你的奴隸某某人,甘…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叁“勸請功德”的講解(170~179)》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