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陀經-馬來西亞槟城開示
第一集
海雲繼夢和上
諸位法師、諸位同修們,大家好!
我們繞了十年,十年了;來這裏不只了,十二年。繞了一圈,我們還是從基礎上跟各位講起,所以今天要跟各位談的是《阿彌陀經》。這個大家比較熟悉,以往我們談了很多,固然是概念,也是專題,也講了一些《華嚴經》的部分,但這裏面所涉及的可能都太深,深到你沒有辦法去進行,因爲實際修法的部分,它所涉及是不通人情。
那麼這一會基本上我們簡單的只是要跟各位介紹行法進行的概況,也要讓各位了解到佛教它的本質跟它的基本結構是一個什麼狀態。
因爲我們一般在學佛的時候,應該來講,都是一種雜訊多于正法。所謂雜訊就是你民間信仰的東西,你會一直把它當作就是佛教,只要拜拜的,不反對拜拜的就都是佛教了,而那一個不反對拜拜並不見得是佛教,它只是民間信仰,你不要把民間信仰當作真正的佛教。所以在我們中國有兩種說法,一種叫做叁教九流,叁教就是儒教、道教、佛教,那是跟九流挂在一起的;另外一個叫叁家之言,叁家之言那是講佛陀真理的,是士大夫階級在辨證的。各位進到這裏來,您是要叁教九流呢,還是要叁家之言,那就看你了。我們這裏要堅持跟各位談的是——給的是佛陀的真理,你要看佛陀的真理這個部分,不是佛教文化。佛教文化那跟佛陀真理有很大的不同,我們簡單的提一下你大概就知道。
各位在槟城這個地方,你看到我穿的服裝叫什麼,叫佛教——這叫漢傳佛教的文化,它是漢傳佛教的服裝。你也看到了藏傳佛教的服裝,你也看到了南傳佛教的服裝,這個都屬于文化,它有差別的。你看到漢傳佛教,不但要穿鞋子,還要穿襪子,你看藏傳,他怎麼穿?穿皮鞋,漢傳說穿皮鞋犯戒,藏傳說不穿皮鞋那要穿什麼,南傳根本就打赤腳,到底誰對?這不是對不對的問題,這是文化的差異,但是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色,叫做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這個地方不變,那只有這一句話是真理嗎?這一句話不是真理,這句話在南傳念的、北傳念的、那個藏傳念的也念不一樣,但是你會發現他們有一個精神——核心是一樣的,這個就是重點。這個精神核心它所代表的就是佛陀的真理,也就是我們所講的佛陀法身慧命的DNA,我們要傳承的是這一個DNA,不是傳承這一套服裝,或者是吃素,還是吃草。這個草可不可以吃,聽說有五種草還不能吃,蔥、蒜啊,爲什麼不能吃,爲什麼有的都在吃?對不對,爲什麼?這是文化,哪一天說皮蛋可以吃,你也吃了;哪一天說蛋可以吃,你也吃了;哪一天又說什麼雞肉可以吃,鴨肉可以吃,你還是吃了。現在不能吃是沒福報吃嘛,對不對,因爲這是文化,這不是真理。
真理是什麼?叁法印,它是始終不變的。文化是會隨著時空而變,文化絕對隨時空變的,但是真理是不變的,叁法印是不變的。所以你持戒你會發現戒可開,它有開、遮、持、犯,對不對;真理不可開,開了變外道,對不對,一開的話,知見就不對。所以我們知道,你要學佛,是要學佛陀的真理,要不然你大伯公拜拜就好了,你爲什麼跑到這裏來呢,你是來求真理的,你不是拜拜就好的。你留意到這有很大很大的不同。
那麼叁法印是什麼,如何獲得叁法印,這個就是我們的工作了。那麼小乘教(原始佛教叫小乘)叫叁法印,到了大乘的時候就叫一法印,叫空性,般若性空的這個部分。那麼空性講的又是什麼,我們要如何證得空性,那才是我們學佛要學的地方。你要先把這個東西搞清楚,這東西不搞清楚,你進佛門到底在求什麼,對不對?人家在拜拜,你也在拜拜,他求保平安,你也求保平安,你唯一的不同是,回向十方法界衆生,爲什麼?功德比較大,這樣比較會平安。這個叫學佛嗎?對不對,這個不叫學佛,這個叫繞圈子,繞一圈還是迷信,只是更迷信而已,別人迷信不知道爲什麼,你的迷信是很糟糕的,所以我們要學佛,先把這一點弄清楚。
記得,佛陀到底要教我們什麼?你不懂不要緊,帶著疑情,慢慢地去體會,你總有一天會找到答案,一定會找到答案,這輩子沒有,下輩子也會有。到底佛陀要教我們什麼,這個才是重點,這第一個。第二個,你要跟佛陀學什麼。你來要學,你要學什麼,你說你不要跟我講什麼“你肯定我今年賺錢不賺錢”,那不是佛陀要教你的。你要肯定賺錢不賺錢,大伯公就夠了,土地公也夠了,對不對,一般的神廟就夠了,不一定找到佛祖,佛祖哪那麼閑,他怎麼會管你賺錢不賺錢的事,他是管你煩惱不煩惱的事,你要弄清楚,這是很重要的。佛陀到底要教我們什麼,我來了我到底要跟佛陀學什麼,這個應該是我們來這裏學佛、求法的一個目標,這一點你必須要肯定,你要不能肯定這一點,進入佛門,還是一樣,白走一趟,那就太可惜了。佛陀這麼好的法,我們爲什麼沒得到呢?佛陀法身慧命的NDA是你要傳承的,你爲什麼不把它接下來呢?這一點各位要留意到,在往後我們會積極的把這個部分相關的跟你介紹。
那麼,我們這一會選擇的是《阿彌陀經》,當然就按照《阿彌陀經》的因緣來跟各位介紹。我要告訴各位,你在這裏聽經,不要把外面的雜訊帶進來,我的講法跟他們會完全不一樣,因爲他們講什麼我比你更清楚。不只《阿彌陀經》,任何一部經典都一樣。我要告訴各位跟提醒各位的是,曆史上對這些經典的注解、解釋,一直到目前社會上流行的這些注解跟解釋,我肯定比你清楚,你不要問我知不知道,我絕對知道,只是這些注解,有些是古代的表達方式,是正確的,我用現代的方式表達,這樣而已。因爲我是要講給現代的人聽的,我不是要講給唐朝的人聽的。各位都不是唐朝的人,都是現代人,勉強你只能叫華人,你還不能叫中國人,對不對,所以在這個時候你要留意到,有很多語言是不通的。
那麼現代也有很多人,有的人已經講了幾十年了,他還是那個調調,到最後都導歸極樂,極樂是什麼他都沒搞清楚,這個是很麻煩的。那我不照他們的講法來跟你講,我是按照佛陀叁法印的立場,曆史的實況,實際狀況講給你聽。所以你假如到目前爲止,沒有聽過人家講極樂世界、講阿彌陀佛、講《阿彌陀經》的話,那你來聽我講,你會一直點頭;假如你已經聽過很多當今那些大德所講的,那你聽我講的話那要留意一下,嘴巴不要張太開,不然心髒會跳出來。我不是嚇各位的,往下聽下去你就知道,你或許會發現我的立論跟他們完全不同,不是我不同,是他自己弄錯了,關鍵是在這個地方。
首先,我們看這部經要講之前,我要先跟各位介紹一下,我們要講的《佛說阿彌陀經》是鸠摩羅什大師所翻譯的。這部經原來的名字不叫《阿彌陀經》,這部經一共有十幾個翻譯本,但是每一部經的名字大概都叫做《十方諸佛稱贊不可思議功德經》,都是這種名字。但是鸠摩羅什認爲這種名字太長,不適合中國人,中國人不喜歡,鸠摩羅什是一個非常大膽、敢作敢當的成就者,所以他就大筆一揮,把它改了,叫《佛說阿彌陀經》。佛從來沒有說過這部經叫做《佛說阿彌陀經》,他講的是《十方諸佛稱贊不可思議功德經》,你留意哦。那麼,他的這個做法,假如按照現代的人這種意識形態,很頑固的意識形態,那一定把鸠摩羅什給打死了,一定把他給罵死了:“你怎麼可以亂改,佛又不是講《佛說阿彌陀經》,佛是講《十方諸佛稱贊不可思議功德經》,你怎麼可以把人家改呢,對不對?”那你就知道鸠摩羅什這個人不可思議的地方。
這部經玄奘大師也翻譯過,玄奘大師是比鸠摩羅什晚大概兩百年,一兩百年的人,他翻的,可是爲什麼你不讀呢?你讀,我肯定你失眠馬上治好,還沒讀完你就睡著了。因爲他這個人是講好聽叫做忠于原著,講不好聽叫做非常頑固,他翻譯的就是人家不喜歡。玄奘大師是很有名的四大譯師之一,他之所以會成爲四大譯師,不是因爲《阿彌陀經》,也不是因爲《成唯識論》,也不是因爲《大般若經》,六百卷他翻譯的,你讀過嗎?大概沒人讀,爲什麼不要讀,實在太難念了。那他之所以成爲四大譯師,是因爲那一本最小的經——《心經》。《心經》有十一個翻譯版本,最長的兩千多個字,最短的兩百六十個字。他也很大膽,他大概以爲這部小經沒用,所以他也是亂刪,刪的一蹋糊塗,剩下兩百六十個字,但是多少人在背,對不對,因爲翻的好啊!因爲這兩百六十個字,使他成爲大譯師,而不是因爲翻六百卷《大般若經》,這關鍵是在這裏。所以一部經怎麼翻譯的好,讓大家歡喜,信受奉行,是很重要的。
那麼鸠摩羅什把這部經給譯活了,翻譯把它給譯活了。所以我常跟各位講,翻譯經典跟翻譯書本不一樣,翻譯書本是依照辭典來翻的,你知道嗎?辭典是依據經典把它摘錄出來的叫辭典,所以你現在翻譯經典,再用辭典,你根本就弄錯了,你就弄錯了。翻譯經典不能用辭典,只要要看辭典才會翻譯經典的,那個經典就不能看了,一定不准,那你就不會翻了。因爲經典是生命的東西,書本是大腦裏面的東西,這不一樣的。我想大概沒人跟你講過,我提供給你做參考,也不用驚訝,本來如此,只是沒聽過而已,我已經講了二十年。
不只經典跟書本不同,這裏面不同的還多。這是第一個,我們所看到的。那後面六方佛的地方也一樣,人家十方佛,他就亂刪,講亂刪是口頭禅,他不是亂刪,他有依據的,他刪的非常完美,這四方,東南西北、四維、上下,一共十方,他把四維幹脆刪掉不講,就東南西北上下。在古代那個時代,一個譯經師,大堂裏面有叁千多人一起在參與,他有這種…
《佛說阿彌陀經 馬來西亞槟城開示 第一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